隨著南京市民逐漸習慣西營的存在,這座世界頂尖的都市也在漸漸恢復活力。雖然西營在破城時表現不佳,但總歸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屠戮,戰爭過去之後,百姓的生活還是漸漸回到日常軌道上來。
如今的張獻忠已經不是流寇了,而是大明朝的忠順王。那麼多名人高士都投降了,老百姓們自然更加默認西營是這裡的合法官府。隨著對新擴編的軍隊的控制力越來越強,張獻忠的執法也越來越嚴格。殺人者斬,擄掠者杖的規矩逐步貫徹了下去,社會秩序開始恢復。
張獻忠所用的土地政策,與李自成、羅汝才又大有區別。他也搞三年免徵,也同樣是針對自耕農,但是由於江南是全國財富最集中、士紳最集中的地方,土地兼併的速度也比兩廣、福建這種地方快得多,自耕農比例較低。
闖、西、曹三營中,西營面對的社會環境最複雜,可他們的人才儲備卻最少。雖然有明朝士人大批投降,但這些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用於土地制度改革工作。張獻忠將被解放的奴僕中所有識字的人徵募為吏,才算有了一支相對信得過的行政力量。
面對江南複雜的土地所有權問題,張獻忠的方案是暫時擱置,採用了類似太平天國「著佃交糧」的制度,這塊地是誰在種,就朝誰征糧。在土地關係上,支持「一田二主」的永佃制,增加佃戶的話語權,地主到縣衙打奪佃轉佃的官司,十有七八要輸。
張獻忠從來不相信什麼「明朝江南不交稅」的屁話。查一查南京的檔案文書就知道,豪紳欠稅當然是有的,但那和地域沒關係,全明朝乃至全世界的官老爺都是這個德行。江南百姓承擔的稅賦徭役之重,原本就是天下之冠。
張獻忠招安這件事,西營內部很多人都不理解。浙江和江西已經被闖營拿下,我們沒有腹背受敵之虞,完全可以據守長江,和洪承疇、左良玉、黃得功他們開打,何必還要向崇禎昏君稱臣?
但是江南的地主、農民、商人、工匠都很開心。在西營架炮嚇唬之下,崇明的鄭軍被「禮送出境」,到舟山去了。明軍和西軍都停止了派夜不收到對方轄區搞破壞的行為,也不再大規模徵調民夫修建工事。湖廣的商船還不能通過明軍的控制區下來,但安慶到崇明的長江沿線又恢復了商業,儘管沿江稅卡重重,導致成本高昂,可畢竟還是有商品流通了。
尚可喜投降西營之後,長江以南的陸路交通全面恢復。逃難的人可以回鄉,商人也被允許往來。張獻忠把在江南抄家所得的巨量書籍送到江西彭澤和闖軍交易,闖軍一半用銀圓支付,一半用糧食支付,張獻忠手上有了一批可以應對突發情況的商品糧,防止那些種植經濟作物過多的地方出現糧食短缺。
稍有大局眼光的人都看得出,張獻忠的招安只是暫時的,遲早要再起刀兵,爭奪天下。但是對於停戰期間的百姓來說,和平是最實在的好處。
在安慶,洪承疇建立了督師行轅,趁著闖軍消化湖北、四川、江西、浙江地盤的時間,整編各路殘兵敗將。雖然洪承疇現在沒有職務,只是戴罪立功,但曹變蛟、馬科、賀虎臣等秦軍將領還是習慣性地服從他的指揮。這年頭,誰能打誰說話就好使,至於皇上任命的五省總理楊嗣昌,連尚可喜都節制不了,誰理會他。
https://
洪承疇儘管重新恢復了明軍的建制,但他很清楚,一旦闖軍發動大舉進攻,他是抵擋不住的。他的部下和闖軍一樣,以秦人為核心骨幹。然而闖軍已經在南方安家落戶,許多士兵在湖南、兩廣有妻有子、有房有地,他的兵馬卻是一群遠離家鄉的孤魂野鬼。羅汝才殺入河南之後,朝廷就不再給他們支援了,現在洪承疇的軍隊比流寇更流寇,在安慶境內大規模地縱兵劫掠。有錢人之前都讓西營搶完了,明軍便大魚小魚一網打盡,大量百姓逃入闖、西二營控制區。
許多洪承疇的部下闖入廬州、和州打糧,與朱大典、左良玉的軍隊發生了衝突。現在朱大典控制廬州、鳳陽、淮安、徐州,左良玉控制滁州、和州、揚州。黃得功被左良玉從揚州趕走了,駐守淮安的朱大典部將牟文綬也不許他入境,只得向東退到了通州。
朝廷的消息斷絕了,洪、朱、左、黃四路明軍都得自籌糧餉,給南直隸北部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連許多士紳也開始編練鄉勇,對抗官軍,漕運徹底廢了,運河兩岸漕丁揭竿而起者不計其數。而此時,闖軍已在湖北最東邊的黃州府集結,準備攻入南直隸。
就連劉芳亮的左營都從四川被交了回來,為了在四川組建衛戍部隊,左營抽調了許多骨幹,回到荊州後,全部由新兵營訓練完畢的新兵補齊。由李晉王指揮四川衛戍部隊,已經足夠對付袁韜、羅尚文之輩,雖然短時間內沒辦法消滅他們,卻也不可能被他們反殺。
李自成的意圖很明顯,他不是要消滅洪承疇一部,而是要將所有江北明軍一股腦全部消滅,從而將張獻忠封堵在西營現在控制的江南十四府中。闖軍的野戰軍經過連續作戰,又分出那麼多人組建衛戍部隊,需要一段時間整訓,但是到了明年春天,大規模的攻勢就又要開始了。
洪承疇部兩萬餘人,左良玉部兩萬餘人,朱大典部四五萬,黃得功部數千,江北明軍總數多達十萬。闖軍的五營野戰軍加起來,也不過十萬出頭而已。不過稍有頭腦的人都能看出,就算數量相當,明軍也絕對不是闖軍的對手。不僅明軍四部之間絕不會互相支援,就連朱大典麾下的八鎮軍頭都不可能互相支援。
張獻忠的態度成了關鍵,如果他能夠進攻闖軍,明軍就可以勉強守住南直隸。如果他坐山觀虎鬥,明軍必然不是闖軍敵手,但闖軍從長江和大別山之間向南直隸進軍,道路條件並不好,明軍還有抵擋一下的機會。倘若張獻忠擔心被闖軍堵住北上搶地盤的道理,渡江攻擊左良玉和黃得功,那遭到兩面夾擊的明軍勢必一擊即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