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左營入川

  川東明軍集結起來,在夔州阻擊劉芳亮,但劉芳亮先他們一步占領了夔州府城,他們只好在萬縣集結。劉芳亮隨後殺到,毫無技巧地硬碰硬地撞了上去。

  川東明軍以新募士兵和鄉勇為主,前大學士王應熊率領重慶的鄉勇前來,還有秦翼明、王祥兩部人馬從貴州來援。

  王應熊四年前在闖軍攻破鳳陽時袒護自己的座師漕運總督楊一鵬,還有與溫體仁有親戚關係的鳳陽巡按吳振纓,向外泄露情報,被崇禎罷官。但即便如此,他的能量依然很大,鎮守遵義的參將王祥曾經是他的僕人。在王應熊的號召之下,不少川東鄉紳都動員起來參與阻擊闖軍。

  不過還是有不少人選擇不來了,或者來了之後又悄悄走了。他們中的一些參與過崇禎十年阻擊闖軍的戰鬥,甚至有的人的親人就戰死在和闖軍的戰鬥中。固然有一部分人鬥志昂揚,誓要報仇雪恨,但也有許多人卻打定主意不參與這樣危險的事情,以保全家族為上。

  洪承疇東征湖廣之後,川東地區向洪部供給糧餉,怨聲載道。而洪承疇又沒有什麼像樣的戰績傳回來,他所說的諸如「華容大捷」之類的戰績,有些頭腦的人都能分辨出只是些無關緊要的小仗而已,而四川副總兵孔全斌戰死的事情卻是貨真價實的。

  還有劉芳亮之前在貴州連占四府,然後又大肆宣揚闖軍將貴州歸還明朝,雖然貴州巡撫吳兆元竭力稱闖軍是被他們打退的,不過也只能騙騙鄉下土財主,那些在高層有關係的真正豪紳都明白這是怎麼回事。頂多是闖軍在土司地區站不穩腳跟,籌糧也困難,所以才撤回去。如果明軍在主力會戰中能打贏,何至於發生副總兵尹先民投敵這樣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局面,很多士紳都存了明哲保身的打算。最近一年來,從湖廣來的商旅時常會帶來闖軍的情報,其中還有不少是闖軍故意傳播的。雖然四川士紳們紛紛抨擊闖軍的科舉改革是「折辱衿紳」,「以商賈司戶部,以走卒司兵部,以胥吏司刑部,以匠戶司工部,斯文掃地,凡士大夫稍有廉恥者,豈肯與此輩同列」,但是他們會有這樣的反對,已經是一個改變的信號了。俗話說,「褒貶是買主」,如果他們真的連闖軍吏科和禮科的科舉也不能接受,那麼他們只要說一句「流賊沐猴而冠」就足夠了,又何必抨擊具體的制度呢?

  儘管闖軍有諸如「奴隸士紳,形同編氓」,「貴賤顛倒,上下失序」之類的「暴政」,但不管怎麼說,奉天倡義營也是個承認地主對土地的所有權,以科舉制選官的政權。闖軍還沒來的時候,士紳們當然是個個反對,在闖軍打過來的時候,他們還會參與抵抗,但如果闖軍取得了軍事優勢,只要允許他們收地租,還讓他們有做官的渠道,他們還是可以湊合接受的。

  在戰局未明的時候,很多人不想貿然投注了。就算幫著朝廷竭盡全力拼死和闖軍打仗,又能得到什麼呢?大明不可能給他們鎮壓黃巾的東漢豪族那樣的待遇,剿闖是能升官還是能發財?正相反,鄉紳勢力太大,還會引起皇帝的猜忌,當年四川巡撫劉漢儒、巡按黨崇雅因為舉薦鄉紳塗原而被罷,不就是前車之鑑嗎。

  再加上王應熊和王祥也不是能為大明豁出命去拼的人,他們指揮的川東團練武裝根本不堪一擊。只有秦良玉、秦翼明所率的土司兵和貴州營兵,才能算得上劉芳亮的對手。

  https://

  白杆兵士氣高昂,士卒強悍,與一般的土司兵不同的是,他們紀律性也很好,因此在西南的山地戰中,他們是所向披靡的。然而面對闖軍這樣的敵手,他們還是有嚴重的缺陷。

  另一時空的秦良玉敗給了張獻忠和羅汝才。在士卒勇悍方面,百戰餘生的老流寇們自然不會輸給土司兵,而能夠生存到後期的反王部隊,也都有了不輸於明軍正規部隊的紀律性。而在戰術戰法上,陝西反王們既經驗豐富,又靈活多變,再加上有很強的騎兵和重步兵力量,已不是白杆兵能對付的對手。

  用騎兵硬沖白杆兵的槍陣是不行的,那樣會導致很大的傷亡,就像渾河血戰中的金軍那樣。在渾河血戰中,努爾哈赤能夠打敗白杆兵,是因為倒戈漢軍提供了有力的炮火,再加上金軍有世界一流的近戰步兵,可以在炮火轟擊之後迅速進行突擊,打開缺口。有女真人用命換來的經驗教訓,劉芳亮再對付白杆兵就簡單得多了。

  闖軍現在缺乏馬匹,因此需要用更多的炮火來補足。按照闖軍的編制,一個炮標裝備九門十二磅炮和十八門六磅炮。而在步兵中,每個隊都有一門三磅炮作為支援。有些部隊的火炮尚未列裝齊全,但左營因為要遠征,是配齊了全部火炮的。帶著火炮穿過三峽是非常麻煩的事情,劉芳亮將全部的十二磅炮和六磅炮的半數留在了夷陵,由閻可義指揮,參與對荊州的攻擊。現在劉芳亮軍中有九門六磅炮和九門三磅炮,打大型會戰不足,但是對付缺乏火炮的白杆兵已經足夠了。

  闖軍還有相當數量的火繩槍作為補充,既有新製造的「捷克式」,也有從明軍手中繳獲的舊式鳥銃,至於火門槍,闖軍的野戰部隊已經將其完全淘汰了,只在衛戍部隊中才有裝備。

  在前哨戰中,闖軍在騎兵方面有壓倒性的優勢,明軍的夜不收一敗塗地。而當正式戰鬥開始,明軍雖然在戰略上是防守,然而在戰術上卻不得不進攻。如果他們不進攻,闖軍就會用大炮慢慢轟擊,在這個射程上,他們沒有能夠反制闖軍的武器,可一旦他們進攻了,又會闖入三磅炮乃至火繩槍的射程,承受更大的傷亡。闖軍的近戰步卒也是以長矛作為主戰武器,由經驗豐富的老兵充當刀牌手掩護。再加上騎兵從兩翼配合,明軍根本沖不破闖軍的陣勢。

  明軍如果排成厚實的密集陣,則會遭到對方炮兵的屠殺,可一旦拉大間距,在抵擋騎兵和重步兵的突擊時又會很無力。闖軍雖然囿於各種條件,還存在諸多不足,但是並無明顯的短板,而白杆兵卻是一支嚴重偏科的軍隊。他們的步兵很強,可是騎兵和炮兵都差得太遠。

  一番激戰下來,川東明軍拼湊的三萬大軍被八千闖軍擊潰了。闖軍戰死近千,明軍被殺者則多達五千餘人。因為這三萬人大部分是本地團練和衛所兵,一旦發生混亂就會成為任由騎兵踐踏的移動路障,所以才會發生兵力優勢如此之大傷亡卻如此懸殊的情況。

  王應熊在王祥、曾英、董瓊英的保護下拼死逃脫,而有功名的鄉紳死於此役的多達數十人,這些人不像衛所軍官那樣軍事經驗豐富,也比一般的鄉勇更有鬥志,所以逃跑時總是慢半拍。失去了這些抵抗意志最堅決的骨幹,雖然王應熊還活著,但川東鄉勇再也組織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