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僧兵

  這支勤王僧兵由五百名僧人和五百名俗家人組成。僧人們都穿著改短的僧袍,但是僧袍下面是鐵甲或者綿甲。雖然很多人的甲冑都很破舊,但好歹都有防護。每個僧兵都腰插短戒刀,手執七尺大棍。他們的棍上加上了五寸長的尖刃,類似戚繼光創製的夾刀棍。

  俗家人都穿著平民服色,其中一百人使用長槍,穿著皮甲,因為僧人不能穿皮甲,所以皮甲都給他們穿了。還有一百名鳥銃手、五十名弓手,都不著甲。剩下的二百五十人是真正的隨從輔兵,只裝備短刀甚至普通棍棒。

  「貧僧海山,參見協台。」為首的僧人打了個稽首,這是個三十來歲的高大僧人,鬚髮剃得十分乾淨,神情剛毅,從氣質上一眼就能看出他是練家子。劉國能檢查了他的文書,沒發現問題,他們的確是嵩山少林寺的和尚,皇帝降聖旨調少林僧兵參與抗清,河南巡撫發的路引,手續齊全,無可挑剔。

  劉國能死活也想不通這是為什麼,少室山明明就是李自成的地盤啊。

  五年前,王瑾攻占了少林寺,但仍然維持寺廟的正常運轉,甚至接待香客,以少林寺的名義結交官府。少林寺和雲岩寺的僧兵在大明朝是在冊的,明朝仍可能徵調他們打仗,所以王瑾仍保留了僧兵組織。

  新的僧兵完全受闖軍控制,他們的待遇比一般士兵略高,有比較充足的豆類和堅果的供應。在這種大災之年,就算王瑾制定了比一般士兵嚴格得多,即便在佛家也屬嚴格的清規戒律,尤其禁止婚娶,願意剃度做和尚的人也大有人在,甚至出現了搶著出家的情況,剃度名額根本不夠。

  王瑾的飯當然不是那麼容易吃的,既然他給了僧兵高待遇,就對他們有高要求。

  僧兵首先是僧人,其次才是士兵。饑荒中的河南是各種會道門活躍的地方,對付這些「邪魔外道」,單靠武力是行不通的,必須有道教、佛教這些世俗化程度很高,被官方認可的正統宗教去爭取基層信眾。

  普通的信眾大部分還是為生活所迫的饑民,闖軍發動百姓的手段對他們同樣好用,但用宗教填補他們的精神空虛也很重要。因此僧兵們不僅要學習佛家典籍,還要學習如何傳教。他們的傳教方式結合了闖軍的手段、王瑾的知識,乃至於天主教、各種會道門以及當年的紅巾軍用過的辦法。雖然很多闖軍將領對佛教毫無興趣,但也必須承認,用這種方式來組織民眾是非常有效的。

  作為僧兵,練武自是必須的,僧兵們的操練任務也很重。闖軍不許他們持有熱兵器和弓弩,甲冑也是臨作戰前才發給他們。但即便如此,僧兵們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可觀,有一般的官軍營兵甚至家丁的水平。

  指揮僧兵的是羅漢堂首座海山,少林寺本來並沒有「羅漢堂首座」這個職務,是王瑾新設的。不過海山並非王瑾安插進來的人,而是真正的少林僧。他武功高強,而且不是不守清規戒律的假和尚,而是精通佛法,戒律精嚴。闖軍占領少林寺,被他視為僧侶不守戒律、不敬佛祖導致的因果報應,他對於王瑾清理少林的做法很贊成,認為那些假和尚就應該通通還俗才對。

  雖然王瑾送來的新和尚大部分也都不是因為心慕佛法才出家的,而是為了吃飯,不過海山對此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這些人多為淳樸的農民,只要善加引導,可以變成真正的佛家子弟。

  海山向王瑾提出,少林寺是受皇封的,不能參與造反。趙德方、張文朝等闖軍頭領都對此很不滿,不造反,我們養這些人幹什麼?不料王瑾卻答應了。五年來,他倒也沒讓少林僧兵閒著,不斷安排他們對付各路會道門,打那些不服從闖軍又禍害老百姓的土匪。實在閒著沒事幹的話,還可以種菜,乃至於參與各種工程。

  河南的地方官不見得每一個都沒發現少林的異常,但他們手上又沒什麼確切證據。少林寺的路子很野,在朝廷中是有靠山的,萬一告不倒他們,反倒禍及自身,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闖軍占據少林寺的事竟然就這樣欺上瞞下了五年之久。

  由於洪承疇和楊嗣昌的主力深入南方,所以崇禎把北方能調的兵都調來勤王了。他想起當年少林僧兵參加抗倭的事情,於是下了一道聖旨,讓少林僧兵也來參與勤王。海山與趙勝商議之後,決定帶五百僧兵出陣,趙勝和李際遇、陳金斗也帶了五百俗家士兵扮作隨從和鄉勇與他們同行,留趙德方和張文朝留守河南的山寨。張天琳另選士兵千餘人,進入太行山區和武自強會合。

  前年闖軍在清軍手上吃了虧,高迎祥戰死,闖軍上下都憋著一口氣,急欲報復。雖然主力都去了南方,留在河南、山西的兄弟們沒有和清軍正面對決的實力,但好歹也要襲擊一下下鄉劫掠的清軍小部隊,出一出胸中惡氣。

  海山也是個有理想的正經和尚。他認為,少林武僧的名頭被一群不肖之輩敗壞了,若要重振少林榮光,如今正是時機。只要能在抗清戰場上立下功勞,今後世人提起少林寺來,依然要尊重景仰。

  「大師雖為方外出家之人,卻也不減忠貞,抗虜禦敵,保國安民,實為我輩楷模。」自從招安之後,劉國能的讀書人作風恢復了不少,「某見貴寺鄉勇所用鳥銃很是奇特,可否借來一觀?」

  劉國能注意到,這些「鄉勇」使用的鳥銃分為兩種,一種是常見的普通鳥銃,而另一種看起來個頭兒更大一些。

  海山也知道劉國能想看的是哪種,讓小沙彌傳出話去,不一會兒,李際遇親自送了一支大鳥銃來。劉國能把玩了一番,又命人試放了一銃,感慨道:「此銃威力近於斑鳩銃,卻輕便得多,不需支架,真乃利器也,不知此銃何名?自何處購來?」劉國能知道少林寺是絕不可能自己研發出這麼好的武器的,肯定是買來的。

  海山說:「此銃乃是商人自襄陽販來,故名『襄陽銃』。」劉國能對這個答案不甚滿意,襄陽絕不可能是這種大鳥銃的原產地。但海山或者是真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了也不肯說,再問他也沒什麼用。劉國能喚過親兵,安排海山等人去休息了。

  海山一走,劉國能又把楊彥昌叫來,囑咐了一番,這支僧兵和他們的隨從身上有一股劉國能太熟悉的味道了。劉國能雖然奇怪他們的來意,不過劉國能很確定,這些人絕不會是來和自己為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