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學龍為什麼還沒回來!」楊嗣昌怒道。「解撫台為了剿滅密密教匪,移鎮建昌了,一時還趕不回來。」巡撫衙門的管事顫抖著說道。楊嗣昌自覺失態,和一個下人發什麼脾氣,揮了揮手,讓他滾蛋。
在袁州,楊嗣昌遭遇了驚魂一夜。他剛剛逃到袁州府城,當天晚上,城內便爆發了亂民暴動。當地的棚戶在首領丘仰寰的率領下攻打府城,城內也有人接應。闖軍乘勢進攻,滿城皆是「早早開門迎闖王」的叫嚷。
楊嗣昌的部下們翻山越嶺,狂奔六百里,早已疲憊不堪。進了袁州之後,以為到了安全的地方,一直以來憋著的那口氣洩了,哪裡還有鬥志。雖然來的只是黨守素麾下的數百先頭部隊,明軍卻以為闖軍主力到了,這些已經在湖南被打得喪了膽的殘兵敗將怎敢再戰,不是倉皇出城逃命,便是跪地投降。有的乾脆換上老百姓的衣服,上街和地痞流氓混到一起參與搶劫。
楊世忠出城的時候選的位置不好,他逃跑的那個城門正是丘仰寰親自指揮攻城的地方。丘仰寰毫無軍事知識,只會提著一把朴刀大呼高叫,衝鋒在前,帶著兄弟們猛衝猛打。假如楊世忠冷靜下來,指揮他麾下的正規營兵按部就班地反擊,這些造反的棚戶怎是他們的對手。可是楊世忠在黑暗之中看不清對手是誰,他被闖軍驚人的追擊速度打怕了,下意識地便認為是黨守素來攻擊自己,沒有組織還擊,而是立刻帶著親兵拼死往外突圍。
楊世忠打著打著就發現不對勁了,闖軍也是長途行軍來此,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而且沒有騎兵。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戰鬥變成了混戰互毆,明軍官兵武功再高,在百姓的人數優勢下也無從施展。楊世忠在混戰中墜馬,被亂兵踩死。倒是楊嗣昌的運氣比較好,丘仰寰的部署十分混亂,各城門的攻擊時間不一致,楊嗣昌突圍的城門恰好還沒被起義百姓堵住,楊嗣昌便趁機逃出生天。
從袁州到南昌,明軍又狂奔了四百里,中途經過臨江府城,他們甚至沒敢停留。跑到南昌的時候,楊嗣昌身邊居然只剩下十幾個人,盔甲武器都丟光了,馬匹也累死了,就連楊嗣昌本人都衣衫襤褸,南昌守軍還以為他們是哪裡來的難民。
其實楊嗣昌部在袁州之戰中的傷亡很小,大部分人都是在驚慌失措中投降或者在逃亡路上跑散了。跑散的明軍也逃不遠,他們在江西人生地不熟,基本上都分散在宜春、萬載、分宜三個縣境內,後來大部分陸陸續續都投降了。
南安失守,贛州失守,吉安失守,臨江失守,瑞州失守,轉眼之間,半個江西已經被闖軍占領了。江西巡撫解學龍把主力部隊帶到建昌去圍剿密密教的張普薇去了,南昌的防禦極其空虛。楊嗣昌入城之後立刻動員衛所兵、民壯和解學龍撫標的留守人員,湊了兩千多人,但楊嗣昌很清楚,這樣的兵力根本擋不住李自成。
但就在這時,救星到了。
「請督師放心,有末將在,管教南昌固若金湯,讓闖賊不敢越雷池一步。」尚可喜拍著胸脯保證道。楊嗣昌喜不自勝:「有震陽將軍在,江西無憂矣!」
自從王瑾攻下鳳陽,尚可喜被調離徐州,就一直駐紮在鳳陽、廬州一帶,接受漕運總督朱大典的指揮,抵禦從中原突入南直隸的農民軍。尚可喜的軍事水平是毋庸置疑的,連打了不少勝仗。
南方戰局開始之後,崇禎深感兵力不足。尤其是江西,只有南贛參將一個經制武將,而且還陣亡了。而此地卻要同時面對闖軍和密密教兩個對手,於是崇禎便提拔尚可喜為江西總兵官,南下助戰。
尚可喜自己原本的部下有兩千三百人,當年登州之亂後,收編了孔有德部一千八百人,耿仲明部一千五百人,再加上旅順撤退時被他救出的黃龍的部下和在鳳陽收編的農民軍,尚可喜的軍隊竟然已經膨脹到了近萬人,再加上家眷,總計兩萬餘人的隊伍,也確實不是貧困的鳳陽能安置得下的。崇禎把他們轉移到相對富庶的江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此時留在皮島的沈世魁部已經被清軍消滅了,金聲桓、張鵬翼身邊沒有多少人,現在還活著的東江鎮舊部,大部分都統一在尚可喜麾下。從遼東荒島來到鄱陽湖畔,東江士兵們都很歡喜,這裡氣候溫暖,物價便宜,和遼東家鄉相比,簡直就是天堂。
但也有人不少人覺得惆悵,尤其是尚可喜的堂弟尚可義,來到關內這些年來,有不少兄弟死在了流寇手裡,還有因為水土不服病故的。他親身經歷了慘烈的遼東大屠殺,目睹了無數親友為國捐軀,單是尚氏家族,死難者便不下數十人。而現在,難道他們就要永遠留在暖和的南方,再也不回遼東報仇了嗎?和流寇拼死戰鬥,到底有什麼意義?就算他們想過太平日子,韃子已經進關擄掠四次,官軍打一仗敗一仗,關內就一定安全嗎?
他們已經得到了皮島淪陷的消息。阿濟格、多爾袞等入關劫掠的部隊返回瀋陽後,皇太極便著手策劃對朝鮮的戰爭。這一次,皇太極統兵親征,迅速攻下了朝鮮都城。面對清軍的瘋狂殺掠,朝鮮軍民奮起抵抗,其義烈並不下與當年反抗努爾哈赤的遼東軍民,給清軍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就連闖軍曾經交過手,因高迎祥之死而被闖軍視為大仇人的額附超品公揚古利都被朝鮮義軍擊斃。
然而,清鮮雙方的實力差距實在太過懸殊。崇禎命登州總兵陳洪範、東江總兵沈世魁、萊州副總兵金日觀、東江副總兵白登庸四部救援朝鮮,因為沒有遭到三順王叛亂的打擊,明軍的水師比歷史上更強大,集結速度也更快,四鎮兵馬集中到了皮島。
因此,沈世魁的膽氣也比歷史上更壯了一些,他決定試著登岸襲擊清軍。而且皮島的糧食供給困難,供養沈世魁一部還好,現在有了四鎮兵馬,頓時糧食短缺。陳洪範和白登庸力主登岸搶劫朝鮮百姓,金日觀則是真的有報國之志,想和清軍作戰。總之,四個將領統一了意見,決定出兵。然而明軍剛一上岸,就落入了清軍布好的口袋。
陳洪範大駭,立刻登船逃走,甚至不敢在皮島停留,逕自跑回了登州。金日觀身負重傷,被部下楚繼功拼死救出。白登庸和沈世魁的侄子沈志祥都死於亂軍之中,明軍損折大半。
沈世魁見大軍敗回,知道皮島終不可守,讓楚繼功帶著傷病員和家眷撤走,自己留下斷後。朝鮮君臣被圍困於南漢山城四十餘日,不得不出城投降,向皇太極行三拜九叩之禮,納世子為人質,斷絕和明朝的宗藩關係。朝鮮要每年向清朝進貢大量物資,為清朝聯絡日本,還要出兵協助清軍攻打皮島。朝鮮主戰派官員洪翼漢、尹集、吳達濟被交給清朝殺害,五十萬朝鮮百姓被擄為奴。
隨後,清鮮聯軍向皮島發動了進攻。沈世魁被俘,不屈遇害,皮島守軍全軍覆沒,這座曾經給無數遼人帶來生的希望的島嶼,被清軍燒為白地,有十五年歷史的東江鎮就此覆滅。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第一個攻上皮島的是大清巴圖魯鰲拜,而不是它曾經哺育過的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
旅順沒了,皮島沒了,東江兵徹底成為了沒有家的孤魂野鬼,他們到底該去向何方?大家大多相信,久經考驗的尚鎮台一定會帶著大家走上一條光明的道路,然而就連尚可喜自己,也不知道前途究竟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