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清遠

  吳侯先領了三個月的俸祿,田見秀要求所有官員安置好家人之後立刻上任。吳侯沒有家人要安置,但是要把上任的班底湊齊了。

  首先要有一個錢糧師爺和一個刑名師爺,協助他處理公務。最近衡州城裡集中了不少從各地趕來求職的師爺,有很多原本就是湖南的明朝官員們的師爺。這些人如果參加戶科、刑科的科舉,未必比吳侯考得差,但他們都不確定這奉天倡義的旗號到底能打多久,不敢冒這個險。

  當師爺就不同了,只是官員的私人雇員,不算「偽官」,萬一闖軍打不過官軍,他們捲鋪蓋跑路就是了,也沒人會追究。

  這批考生中,得到雙優,授五品官的一共有五人,而外放做知府的只有吳侯一人,所以他這裡自然「群賢畢至」。他剛找了家客棧住下,拜訪的人便絡繹不絕。吳侯對於那些誇誇其談的一概不理會,反倒挑了兩個默默遞了簡歷,不太擅言辭的。

  這兩人一個是原郴州桂東縣知縣的錢糧師爺,一個是原寶慶城步縣知縣的刑名師爺。湘南起義時,他們的東家都逃了。這二位一個在逃去江西的路上被土匪打劫了,一個直接在暴動時被老百姓搶了,只得流寓湖南,不得歸鄉。兩人的家一個在浙江,一個在山東,怕牽累家人,不敢參加流寇辦的科舉,就指望重操舊業,繼續當師爺,賺個回家的路費。

  按照鄧岩忠事先的囑咐,吳侯到帥府查閱了桂東縣和城步縣上交的關於暴動的報告。在王瑾親自攻下的桂東縣,報告非常詳細,提到了這個師爺的名字,並註明了「無惡名,失蹤」。而城步縣是潛伏在武岡的張有聲帶著一幫本地老百姓打下來的,報告寫得一塌糊塗,就寫了「殺死惡霸某老爺」這樣的話,不過總算提了一句當地的知縣,說知縣口碑還行,失蹤。至於知縣的師爺,那是隻字未提。

  現在正是用人之際,只要不是標明掛號的劣紳,就可以用。鄧岩忠批覆說這兩個人沒問題,讓吳侯雇幾個下人,抓緊時間上任。

  雖然闖軍崇尚儉樸,但是知府身旁還是要有人侍候。闖軍給官員定的待遇比明朝的高,然而明朝的官員可不是光靠俸祿活著,各種灰色收入都快過了明路了。所以,對於師爺、車夫、僕役這些必要的雇員的基本工資,會從地方財政里撥款補貼,不過是有定額的。吳侯是窮怕了的人,也沒再額外掏錢雇定額以外的僕人,就這樣上任了。

  一路上有闖軍士兵保護,道路也很平靜。粵北的明軍已被完全肅清,瑤人因明軍的鎮壓死傷慘重,又是闖軍的盟友,解除明朝官府和當地豪紳的經濟封鎖,解決了生計問題之後,也不會再襲擊過往官員。臘月三十這一天早上,吳侯一行人終於趕到了韶州府城。

  儘管闖軍要求一切從簡,但基本的儀仗並不禁止,城內的官員組織人手吹吹打打迎接新知府上任,讓吳侯再次感受了一番一躍沖天的快樂。若是在過去,別說知府了,他連和知縣說句話的資格都沒有。而今天,自己卻在眾人簇擁之下騎馬走向知府衙門,真真如夢似幻。

  韶州被王瑾兩次攻克,又過了官兵,但是活閻王親自監督,闖軍的紀律保持得很好,官軍都是廣東本地人,又沒挨餓,禍害也不嚴重。如今城內一切如常,寫春聯,貼福字,準備過年。去年這個時候,代寫春聯可是吳侯一項賴以餬口的生意,現在回想起來,仿佛是很久遠的事情了。

  吳侯與駐防韶州的威武將軍路應樗見了面,兩人同為五品官,是平級的。路應樗一見吳侯便喜氣洋洋地說:「吳先生!廣州已被我們拿下了!」

  除了王瑾之外,誰也沒想到攻取廣州會這樣順利。廣東總兵陳謙已經分了不少兵力去增援徐之龍,見萬餘流寇大舉入粵,竟不敢抵抗,率部逃之夭夭。闖軍大舉追擊,殺官軍如砍瓜切菜一般,陣斬游擊陳鵬。逃竄中的明軍毫無鬥志,跑得慢的紛紛跪地請降。

  陳謙退到英德,想和連州的徐之龍部取得聯繫,卻得知闖軍王文耀部已經在瑤人的帶領下搶先占領了湟水上的含洸鎮,徐之龍被包圍了。陳謙嚇得連英德和清遠都不敢守,一溜煙逃到了三水縣。

  徐之龍見後勤被斷,前有李過、高一功,後有王文耀,於是決定走陸路翻山向廣西逃走。李過和高一功趁機攻擊,官軍大敗,徐之龍在逃亡中遭瑤人襲擊殺死。

  王瑾與田虎、馬重僖沿北江向南進兵,清遠衛指揮使白常燦和闖軍有生意往來很久了,見闖軍勢大,決定獻城投降。這些世襲軍官都是本地的地頭蛇,他們也並非不忠誠,並非缺乏勇氣,但他們忠誠的對象首先是自己的家鄉父老,其次才是大明朝。在另一時空,白常燦與清軍血戰到底,闔族死難,可現在,他卻沒有足夠的抵抗動力。

  倒是也有一些衛所軍官擔心闖軍的土地政策會影響他們的利益,但是白常燦認為沒問題。首先,闖軍保證降官的個人財產不受侵犯,其次,就算對衛所的土地重新分配,大部分也落在白氏族人手裡,對於家族整體的利益並無多大損害。只要家族還在,族人里的上層人員的官爵也能保證,那為什麼還要拼命呢?指揮使從衛所的土地取利本來就是灰色收入,還不如趁這個機會過了明路,光明正大地用族權維繫自身權利。

  瓦解衛所是可以做到的,因為他們頂著大明軍人的身份,衛所的軍事地主遭到打擊,其他平民地主都只會隔岸觀火。但瓦解宗族是做不到的,因為那需要對全社會開刀,闖軍想動這個就是自取滅亡。因此,從衛所軍官退居到族老鄉紳的位置上是很明智的選擇。

  作為明軍軍官,剝削別人是難免的,但只要是有秩序的,不把人往死路上逼的剝削,王瑾都認為是合理的,起碼現在是合理的。就算是李自成,現在也免不了剝削別人,否則闖軍的十萬兄弟吃什麼。對於這些在民族大義面前還能站定立場的廣東軍官,王瑾也不想過分為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