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三面
種輯是第一次見張沖,但其家族和張沖的恩怨情仇卻不是今日才有糾葛。
當年,張沖從泰山北伐出征,橫掃河濟的時候,在濮陽津大戰了一支從盧植那邊過來的精銳漢軍。
當時那支漢軍的小將叫種邵,正是眼前這位種輯的族弟。而且好巧不巧,之前在河內被俘虜的種拂此刻也在軍中,而且就在俘口營。
之前他曾以言語蠱惑張沖,但張衝心志如鐵,並不在乎。但軍中其他老弟兄們反而將此人恨之入骨。
這些人知道現在能保障他們地位的實際上就是王上的信任。而此人竟然敢挑撥於他們和王上的關係,這還不該死?
但大夥又擔心自己對那種拂使手段,會被王上認為是心虛,所以縱然心裡發狠,但卻並沒有拿種拂如何。
當然,眼下的種輯並不知道這些,他們這些族人早就以為老族叔是死在了河內戰場上了。
所以,此刻的種輯對張沖可謂是國讎家恨俱在。
本來這份憤怒還能被他壓抑住,但這會見那韋萌竟然和那張賊旁若無人的敘舊,整個人怒火中燒。
我種家為了漢室死傷無數,而你韋萌竟然如家犬一樣對賊人搖尾乞憐,憑什麼?
他正要怒斥,忽然看到帳內一群披甲的軍將發覺此人不恭,怒目而視。
而種輯背後的那個羅圈腿軍將更是一腳就踹在了他的後膕窩,直接就將種輯給踹跪在了地上。
那種輯還要再站,就被其他幾個橫撞將上來壓住了肩膀,直接將他的腦袋摁在了地上。
種輯慌了,大吼:
「我是漢使,貴軍也有建制,就是這樣對待一國使者的嗎?」
剛剛韋萌一直在和張沖說話,沒看見種輯的異常,此刻忽然就見種輯被拿下,心裡也慌了,忙勸道:
「張王,這是我的副使,會不會有什麼誤會。」
張沖是多敏銳的人,他一下子就察覺了種輯展現的惡意,但這會故人請求,張沖也不在乎,讓蔡確將人放了。
那羅圈腿軍將正是蔡確,得了王上軍令,他踩著種輯的手,然後讓左右將人放了。
這種輯也是硬氣,被小二百斤的蔡確踩著,硬是不吭一聲。
也因為如此,蔡確高看了一眼他,也不再折辱,將他拉了起來。
等種輯灰頭土臉站起來,張沖也沒了和韋萌敘舊的意思。
他走回馬扎,然後就示意韋萌他們將自己此行的來意說來。
韋萌壓了壓心神,然後從袖袋裡抽出一摞絹布,然後恭敬道:
「張王殿下,這是天子犒勞貴軍的禮單,我主見貴軍遠道而來,特備了點禮。」
張沖沒有說話,邊上的李虎則嗤笑道:
「我軍是來滅你的,還給我們備禮,你家天子是真的大氣。有這胸襟,不怪是能做天子的。」
李虎的歪酸話惹來在場人的一陣大笑,便是種輯也是滿臉通紅。
但韋萌卻非常認真的回道:
「這位將軍說的不錯,我漢家天子就如同那日月,天下百姓都在他的沐浴之下,縱然有一二怨念,但該有的恩澤照樣是不能少的。」
李虎破口大罵:
「放屁的日月,驢求的恩澤。那天下老百姓都活不下去,揭竿而起了,這也是漢室的恩德嗎?」
卻不想韋萌說出這樣一句話:
「那這位將軍,我請問,如果你家屋舍的茅草被大風吹走了。你是會責怪那大風呢?還是會翌日去加固自家茅舍?」
李虎也不傻,當然明白韋萌這話啥意思,一時語塞。
但另一側的田豐則回叱道:
「好個漢使,好張牙口。難道你真以為漢室就是神祇,對百姓的苛虐就是天災?然後就能逃脫漢室對天下的罪責嗎?且不說那天子就是尋常人,便是真的人間神,在我等人道洪流中,也要碎!」
韋萌不再說話,因為他知道自己並不占理,剛剛只不過是稍微贏得一點主動。
其他幾個泰山將也要說話,但張沖揮了揮手,他直截了當對韋萌:
「韋兄,你我有故舊之誼。我並不知道你來這一趟有多少是自願的,所以我也不想為難你,這樣,你讓後面那個人把這一次來的真實含義說來。我先聽聽。」
韋萌看了一眼張沖,緩緩點頭,隨後退了下來,給種輯留位置。
種輯已經從之前的怒火中冷靜下來,他吸了一口氣,隨後恭敬問張沖:
「張王,如今您的形勢恐怕並不比我們來的要好吧。就我所知,南陽的袁術、豫州的袁紹、陳留的張邈、青州的曹操都已提兵威脅貴軍的側翼,尤其是青州軍如今怕已經是打過大河了吧。貴軍在這河洛還能留多久呢?」
張沖皺著眉,不知道為何種輯會這麼說。
因為從他目前得到的情報,袁術是北上了,但除了拿下伊闕關後,就一直頓兵不前了。那袁紹也是,在駐廣成關後,也只是分兵至陳留和張邈一起威脅自己的河濟根據地。
甚至那青州的曹操壓根就沒有動,反而不斷南下。
所以張沖並不知道這個種輯為何要這麼說,是他的消息源有問題,還是自己的有問題呢?
此時種輯依舊自信滿滿,他見張沖皺眉,隨後自信道:
「貴軍怕是不清楚,如今我京都有大軍十萬,皆虎賁驍銳,願為漢室效死。而京都城防經百代經營,固若金湯。貴軍能有信心拿下嗎?」
張沖依舊不說話。
於是,種輯自己圖窮匕見,誠懇道:
「如是不如你我相罷兵。就以戰前疆域為界如何?而且天子還可以加封張王為魏王。」
張沖這邊沒說話,蔡確倒是說話了:
「戰前是以上黨為界,戰後還以上黨為界,那我軍豈不是白打了?那你們這一頓打豈不是白被打?」
聽了這話,張沖沒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種輯也尷尬,忙補充道:
「不是,天子可以給貴軍一筆開拔費,除了魏王爵之外,還有金十萬斤。」
這筆錢太大了,駭了在場人一跳。
沒想到漢室竟然這樣有錢,於是一直負責軍需供應的嚴莊,眼睛都發亮了。
自張沖攻略并州,這仗打了大半年了,其間花費不知凡幾,不是冀州的確本厚,又有兼併平州和遼東的紅利,這花銷這不一定扛得住。
如果能有這筆錢,正可解軍費之難。
但張沖聽了這話後,卻搖頭不納,他索性將話挑開了:
「你們這來,我就知道你們是要求和的。我本來是不想見你們的,因為在我看來,這沒什麼好談的。我帶著弟兄們一路打到京都,不是為了什麼爵位,也不是圖那點金子,而是要為蕩滌這糟透了的天下的。」
見種輯著急了,張沖繼續道:
「那我為何現在要見你們呢?我也不和你繞,而是我覺得與其到時候我破城,你們死傷一片,不如你們自己出來投降。說實在的,這是你們最好的選擇。」
種輯愣了,他沒想到張沖竟然是鐵了心的要拿下京都,一時間有點失魂落魄。
這個過程中,韋萌全程都沒有說話。因為他的心情也很複雜。
他知道如果泰山軍一意要拿下京都,那這天下最華麗的京都一定要被戰火焚毀,到時候不知道多少人要死在兵災中。
但他又知道京都那些公卿是絕對不會投降的。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守到最後一刻,並不是他們最壞的結果。反而出城投降才是真正的全輸。
將自己最後的條件說出後,張沖也不想再談了。
他最後對韋萌問道:
「韋君,你可願留在我這邊。我怕你這麼回去,估計是凶多吉少啊。」
說完,張沖還看了一眼種輯,神色莫名。
韋萌感激張沖為自己著想,拜了拜道:
「謝張王,家中還有老妻在,還等著我回去用食呢。貴軍伙食的確不錯,但要和我老妻的手藝比起來還差點。至於韋某的安危,那又如何?清者自清。」
張沖欽佩,於是笑著對種輯道:
「這樣,你就別回去了,就留在這。沒準對你來說,也是個好事。」
說完,不等種輯有反對,他就自顧帶著韋萌出帳了。
最後,韋萌帶來的這些禮物,張沖收下了。然後同樣回贈了一批東西,是一批黃色的綢緞。
他告訴韋萌,日後京都城破,在家中就掛上這批綢緞,可免兵亂。
韋萌感激,與張沖三拜之後,就帶著隨員領命回去了。
看著韋萌等人遠去,張沖邊上的嚴莊沒忍住,問道:
「王上,我軍的確是軍資有點緊張。既然對面願意納金,我等大可收下,反正也不影響我軍攻城計劃。」
張沖搖了搖頭,問嚴莊:
「十萬金,便是竭天下之力尚且難為,何況京都一城?到時候,那些城內鼠輩還不是剝削民力,到時候這民怨沸騰下來,倒是將我軍恨上了。不值得。」
嚴莊沉默,退下了。
……
既已放棄和談,便傾力攻城。
翌日,泰山軍從東、西、南三面開始對京都發起進攻。戰事圍繞著朱儁布置在城郊的壁壘群打響了。
而其中最先打響的就是京都西郊外的諸苑壁壘。
昔年前漢在都邑外修建苑林,以供天子春秋畋獵。而光武定都洛陽,也在京都之西北,建立七八座苑林,其中最大的就是西北面的上林苑。
上林苑在過去不僅是天子畋獵所在,更是北軍駐紮的地方,所以這裡有著非常完善的壁壘群。
此刻,負責攻打上林苑的就是泰山軍著名的智將謝弼。由他帶著所部魏博軍進攻漢家上林苑壁壘。
得益於戰前的詳細探查,魏博軍在開戰後就有條不紊地攻占了上林苑外圍的一系列小據點。
而上林苑的守軍也頗知兵,他見自己一方野戰並不占優勢,於是就將兵力調度到了谷水南岸。
谷水從弘農發源,一路向東,穿過上林苑,然後入洛。當年,漢家就曾在這裡挖鑿池苑,布置舟船。
如今,繁盛的舟船已不可見,但這谷水依然能為漢軍提供防護。
在苑北的壁壘先後遭到魏博軍的進攻而投降後,剩餘的漢軍依舊堅守在這裡,等候敵軍渡河。
謝弼自然看出了敵軍的打算,他當即令麾下突騎從谷水上游過河,隨後自己帶著三千步甲爭渡過岸。
謝弼帶著魏博軍過河後,與剩餘漢軍在一個被林木包圍的河谷地相遇。
因為雙方人數差不多,所以一開始漢軍還能陣戰,但隨著西北面的魏博軍突騎沿著谷水狂飆過來,一切已經註定。
上林漢軍大潰。
因為上林苑茂密的叢林阻擋著突騎的行動線,所以大部分的漢軍都得以潰退到了第二線。
他們試圖在廣成苑構建第二條防線。
但可惜,他們的敵人並不只有魏博軍。
此刻,在他們的西側,一支萬人左右,有兩個軍號組成的西面軍正在總帥張旦的帶領下對廣成苑、梁園、白馬寺、西苑一線發起全面進攻。
所以,這些從上林苑退下來的漢兵甚至都沒有進入廣成苑,就被苑內的友軍一起裹挾著向東撤退。
面對,泰山軍鋪天蓋地的投石車打擊,漢軍的木質壁壘簡直脆得和紙一樣。
於是,先是廣成苑破,繼而梁園、白馬寺相繼淪陷。
最後是後方的平樂苑、顯陽苑一線,也陸續放下旗幟,向張旦投降。
於是,開戰半日,漢軍西面的諸苑壁壘全部淪陷。
而對泰山軍這邊說,如果西面的戰事是酣暢淋漓的,那他們在城南的戰事就是一場滑稽劇。
負責城南攻勢的是泰山軍元從將張南。
他帶著精銳的上禁軍,五千拱聖軍,攻打漢軍在城南的一系列壁壘。
京都南面素來是重中之重,在這裡,漢室本就有一系列的壁壘亭障。其最外圍有鼎中觀、津陽亭、宣陽亭、宣陽觀。後面又有一系列改建的壁壘,如明堂、靈台、辟雍。
所以一開始張南還是比較持重的,想等趙雲的控鶴軍一起行動。
但很快陣前就有一群自稱為太學生的軍吏帶著旗幟來投降了。
張南甚至一兵未發,就拿下了漢軍最重要的南壁。
原來,南面壁壘的漢軍軍力核心就是三千,其餘都是漢軍僱傭的漕夫。而公卿們為了防備這些漕夫,就將太學裡的太學生充斥在漕夫中為軍吏,試圖控制此倉促之軍。
但這些漕夫早就對漢室心懷不滿,在得知對面的泰山軍同樣是一支窮苦人組成的軍隊,所以決定陣前起義。
一些不識時務的太學生在被砍死後,剩下的則被裹挾著一併投降了。
而駐紮在明堂的三千漢軍,見附近壁壘先後投降,直到大勢已去,急忙渡過洛水,逃入城內。
就這樣,泰山軍已下京都三面,唯余西北角之金墉屹立於戰場。
而就這小小的金墉,卻爆發了自開戰以來最慘烈的血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