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天眷

  第684章 天眷

  韋萌等使者入營,然後被引導走進一處露天幕棚。

  在那裡,他們被告知,除了正、副二使被允許進入,其他人都要在這裡等候。

  韋萌遲疑了一下,然後嚮導引他們的軍吏作揖:

  「如今已經飯食,我這些隨吏都忙於此事,一直未進水米,不知貴軍可否給他們安排點吃食。」

  韋萌的話讓邊上的副使種輯眉頭一皺,心裡暗怪這人說這個幹什麼?不是憑白墮了自己一方的面子?再且說了,也就是餓一頓,又能如何了?

  只是他倒沒將這話說出口,不想在泰山軍面前展露他們內部的不和。

  不過種輯並沒有注意到,除了他一個人,使團的其他人都對韋萌露出了感激顏色。

  說個不寒磣的話,他們這些隨吏已經好多日沒有吃飽過了。自從朱儁防守京都後,市面上就已經沒有了米粟的供應。

  在場的這些人都是一些官署的斗食小吏或者是一些編外的隨員,光靠俸米壓根就吃不飽。

  所以今日能在泰山軍這邊吃一頓,總是一件好事。

  至於個中苦楚,作為公卿子弟的副使種輯自然是不曉得的,只有同為斗吏的韋萌才能心疼他們。

  聽到韋萌的請求,那泰山軍軍吏倒是挺好說話的,雖然在場使團人數也有八十人,但並沒有猶豫,就讓人去給這些人準備點飯食。

  也好在是飯點,各營後勤都在生火做飯,所以沒一會泰山軍就給他們這些人準備了吃食。

  一碗粟飯,一碟醬菜,甚至還有一碟酸梅子。

  這伙食不能說好,而是特別好,都有些讓韋萌這些人喜出望外了。

  一開始韋萌還以為這是泰山軍對他們的優待,心裡多少對這一行的安危有了點底氣。

  但很快,他就見到附近的一些泰山軍吏士也如他們,甚至他們一伍還有一口鍋,鍋里還燉著肉湯。

  當肉湯的香味飄到這裡的時候,使團一行人頓時覺得手裡的粟飯也不香了。

  看在場這些人的孬樣,頓覺失了顏面的種輯訓斥道:

  「爾等看看都是什麼樣子?那些不過是彼輩的攻心手段,還當真了?一頓肉算什麼?回了京都,我請大夥吃大肉。」

  種輯世家子弟,恩威並施這種手段拿來就用。

  果然,聽得種輯許諾,眾人紛紛喜笑顏開,更加奉承種輯了。

  這個時候,導引他們一行人的軍吏又回來了,手裡托著個盤,上面放著的和那些隨吏一樣的吃食,只是多了兩碗肉湯。

  那人進來後,笑著對種輯道:

  「本來以為你兩一會就要覲見王上,所以沒給你們準備。剛我過去請報,得知王上和諸位門下還在商議事情,還有一會。所以我先給你們兩拿點吃的。」

  韋萌聽了這話,恭恭敬敬的給那軍吏作了作揖,然後就將食盤接了過來。

  他要分給種輯,可種輯哪看得上這些東西,撇撇嘴就扭頭問那軍吏:

  「這位將軍,我們還有一名通譯,可否讓他和我們一併參見。」

  這泰山軍軍吏是泰山軍老弟兄出身,一看就看到這種輯就是一副世家子弟的做派,心裡厭惡,又聽了這話,直接就訓斥道:

  「用什麼通譯?是你不會說官話還是我們王上不會?別想有的沒的,老實呆著。」

  說完,那軍吏就讓人將種輯面前的食物撤走,隨後拂袖而去。

  種輯被一番訓斥,敢怒不敢言,一張淨白的臉是漲得通紅。

  而眾人見種輯吃癟,心裡頓覺好笑。

  一邊的韋萌也對那種輯沒好感,樂得他吃癟,索性不理會他,就盤著腿,細心的吃著面前的飯食。

  別說,這酸梅子真是開胃,後面讓自家老妻也醬一點。

  而那邊種輯丟了顏面,但依舊不忘自己來這裡的使命。相比於韋萌無知無覺,他對於此行的真正含義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看和那張賊有沒有和談的可能。

  作為京都公卿的少壯派,種輯當然是不願意和泰山軍做什麼城下之盟的,但經不住前輩大佬們勸說,說什麼兵家勝負難料,縱然一時包羞忍辱又算得了什麼?以京都公卿之才俊如雲,只要緩過這一次,捲土重來未可知呀。

  現在種輯還記得一位前輩痛心疾首,大義凜然說了這樣一句話:

  「如能全漢室,全百姓,我等就是擔一擔這罵名又如何?擔不得嗎?」

  是啊,和漢家社稷比起來,一時的屈辱又算得了什麼?

  更何況……

  種輯看了一眼在那默默咀嚼酸梅的韋萌,冷哼:

  「真是一個土錘,也罷了,這樣的人擔一擔罵名,也算他的榮幸了。不然如他一般的人,何可能留名青史?」

  種輯非常清楚,與泰山軍城下求和這麼重大的一件事,必然逃不過史家之筆,不然他會將主使之位送給他?

  在眾人吧唧吧唧吃食的時候,種輯偷偷觀察著泰山軍的營內情況。

  雖然因為帳幕遮擋著視線,但從影影綽綽的身影和泰山軍換番的頻次,種輯就斷定這必然是一支精銳之師。

  吳子言治兵,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當,退不可追。

  做了這個判斷後,種輯也對公卿們求和的想法有了一絲認同。

  這泰山軍的確誠不可與之爭鋒,只能稍做蟄伏,然後厲兵秣馬以待將來。

  於是,種輯眯著眼,心裡盤算著一會如何言此。

  只是那酸梅味真的有點香,讓他的口水一直不停的分泌。

  餓了!

  ……

  韋萌等人吃了飯後,又靠著草蓆上休息了一會,然後才等到那張王的召見。

  在留下一眾人後,韋萌和種輯二人單獨出軍帳,然後就見到導引他們的軍吏已經換了。

  帶著他們的是一個長相粗豪的軍吏,雙腿打著羅圈,披著衣甲,胸口有一面圓光鏡,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韋萌是小吏,不懂得這些,只覺得這甲晃眼得很。但種輯不同,他一眼就看出這甲冑的不凡,但他沒敢多看。

  那粗豪軍吏帶著十幾個披甲士,顏色各異,但都一副精悍樣子。

  他們確認了韋萌二人的身份後,也不多說,就帶著二人繼續向中軍大帳走去。

  一路上,種輯不斷偷瞄著營地的一切。

  他們在穿過一條巨大的馳道後,就進入一處毛氈區。裡面坐落了大概十二三座毛氈,頗有點胡風。

  之後他們又穿過一條戟道,隨後一頂金光閃閃的金帳就映入眼帘。

  陽光的照耀下,金頂映日輝煌,向人間展示著無窮的威懾。

  這金帳他知道,他們種家當年也有人參與過平定河北黃巾的戰事,也在家書中講過,那太平道的魁首大賢良師張角的大帳就是一頂金頂大帳,想來就是眼前這頂了。

  華麗是非常華麗的,但種輯還是嗤之以鼻,只覺得一股濃濃的土豪風。和漢室數百年威儀高貴一比,簡直就是鄉下的土圍子。

  但軍帳外站立著的三四百名甲士就不得不讓種輯側目了。

  這些人皆穿蜀繡罩衫,內穿鐵甲,頭頂著翎羽兜鍪,手持金槍長戟,從軍帳的大門開始分開左右。

  左邊的一群皆是青絛甲持杏黃旗,右邊的一群皆是黑絛甲持玄黑旗。數百人圍著軍帳,肅穆森嚴。

  此時,在看到漢軍使者來了後,這些人紛紛眯著眼睛看了過來。

  一時間,種輯就仿佛是被野獸給死死盯著了,身體一下子就僵直了。

  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些什麼。

  他曾無數次的進入北宮的德陽殿,那裡的確華貴,雕樑畫棟,一木一石都是人間極品。但和眼前的這座金頂大帳比起來,卻有一種日暮西山的感覺。

  問題不是出在宮殿大帳本身,而是出在了裡面的人。

  在德陽殿,出入的都是一群散發著朽木氣質的敷面公卿,而在這裡呢?卻是一群精力充沛,氣質精幹的武人,和他們一比,德陽殿豈不是有日暮西山之感?

  這邊,種輯在看到泰山軍橫撞將的軍威,陷入自我懷疑的內耗時,前頭走著的韋萌卻已經意氣風發,昂首闊步向前。

  既然終要表演,那就讓那裡成為我的舞台,方不負我這身才華。

  ……

  此時,金帳內,張沖和一眾幕僚、軍將正坐在馬紮上,等漢軍使者入內。

  就在之前韋萌他們用飯的時候,張沖和一眾人商量好了。

  你要說漢軍是來做什麼的,張沖這些人會不知道?無非就是前幾日被長樂觀的那一戰給打慫了,現在讓人來求和了。

  犒軍?也虧得那些城內的公卿想得出這個理由。

  那麼問題來了,張衝要不要接受漢軍和談呢?

  對於這一答案,軍中明顯分為了兩個態度。

  一派是田豐、荀攸等人的意思,那就是可以談。可以利用城內公卿們的僥倖心理,不斷試探和逼迫城內的公卿退步,讓他們為了眼前的苟和不斷放血,最後到了虛弱不堪的時候,再一擊入城。

  本來這個策略無疑是非常現實的,也非常具有操作性。但軍中的將領們普遍排斥這個做法。

  如飛龍大將李虎就曾指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王上前幾日在軍前講武,專門說是了為了過去的不公,必要拿下京都。

  軍中將士們為了這一目標,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打算,為的就是一舉拿下京都。

  而現在如果軍中突然傳出要和漢軍議和,縱然不是真議和,但軍中那些直憨性子的吏士們卻不會理解。

  到時候三軍驚疑是小,王上的威信受損才是最可怕的。

  因為泰山軍凝練的軍心所在,就是這個。

  縱然拿不下京都,也不能哄了大夥在議和。

  李虎說的話非常有道理,一眾門下幕僚也陷入了沉思。

  便是一直果決的張沖都不能定,直到這個時候,外間報:

  「漢使求見!」

  張沖制止了眾人,讓漢使入帳。

  而等到他一看到最前面的那人時,張沖先是驚詫,又是大笑,然後自己更是主動走了下去,一把拉住了最前面那人的手臂,欣喜:

  「韋君,別來無恙啊!沒想到你我濟水一別,今日竟會在這相遇!」

  沒錯,張沖抓著的正是韋萌,而此人竟然就是當年張沖服勞役的時候,在濟水順搭著的那個年輕的漢吏。

  真是沒想到,人世間的奇妙緣分莫過於此。

  而此時,韋萌也是錯愕。

  他也是一眼就認出了張沖,時隔那麼多年,他依舊還能記得過去一個小小的踐夫,並不是因為韋萌這人過目不忘,而是當年的張沖的確給他一種非類凡俗的感覺。

  當時的張沖可能不知道,他那會來這個世界的時候時間還短。但其實當時不少人,甚至他的父親和小爹、大兄都看出來了。

  那就是張沖這人不一樣了。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氣質,這種氣質是環境和個人自由意志的結合。而一個現代人突然降臨到了古代,雖然人是一樣的,但氣質卻截然不同。

  張沖那會的家境是什麼樣的?頂多就是一個普通自耕農的水平,雖然也認識點字,但依舊是畏首畏尾的卑微氣質。

  畢竟一個終日食不飽腹的人,你想他有什麼氣質。

  但突然間,只是一夜,張沖的親近人就發現張沖不一樣了,他的眼神開始清亮,說話變得有了條理,甚至還有了自己的主見,知道每天會做什麼,不再渾渾噩噩。

  所以張沖並不知道,當他降臨的第二日開始走訪里社的時候,這給了他父兄多大的驚訝。

  因為如張沖那麼大的孩子,都會終日坐在田壟上,父兄喊他了,他才會應一下。

  也就是說,當張衝突然開始探索里社,並和別人交談,這其實已經超脫了他這個身份和年紀的孩子該有的狀態了。

  但父兄們並沒有驚慌,他們反而認為這是天人降生,是天眷。在這個奉行神鬼的世界,所有「異」也是「神」,他們意識到張沖必不凡。

  而張沖呢?一開始也無知無覺,他自覺一切正常,甚至一點不收斂他那「現代」的氣質,到處招惹。

  而這是什麼氣質呢?這是一種在長久富足生活中而滋養出的精神,有著自己的道德,有著人人平等的觀念。

  而這種氣質在漢時這個殘酷的鄉社,那是多麼高貴的存在。

  所以亭長老孫頭看見了,青眼有加。小吏韋萌看到了,過目難忘。

  甚至,如之前的濟北王身邊的扈從吏楊茂,那身份地位不知道比張沖高到哪裡。

  縱然楊茂、王章、李武三人那會勢窮路末,但以他們的身手就是亡命江湖也能有地方豪族收留他們。

  但偏偏這三人在張沖面前納頭便拜。

  因為只有這些中上層的人,見過那種最高貴的卿侯才知道何為高貴氣質。

  而一個卑微灌園兒,農家子卻能有這般氣質,那不是天眷是什麼?

  所以,一切都是有原由的。

  沒有無緣無故的賞識,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效忠。

  於是,此刻韋萌再看到張沖後,先是驚詫,又是釋然。他明白,如果那所謂的張王就是眼前這個人,一切似乎又理所應當了。

  但張沖和韋萌的敘舊,可讓邊上的種輯慌了。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