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陷壁
其實讓袁紹之所以這麼堅決的,不是別人,正是曹操。
當得知曹操大破齊國黃巾,橫掃三郡,繳獲無數錢糧,並以齊國黃巾為基礎編練了一隻青州兵後,袁紹就動心了。
袁紹總是自傲的,他一直都是曹操的老大哥,而現在呢?小老弟卻比他做的好,至少在處理黃巾問題上要好。
見曹操快到斬亂麻,用武力平定黃巾大豐收後,再見自己這樣拖泥帶水,還總被那些黃巾說自己的基業一半來自他們的資助。
這讓袁紹如何忍?
平了他,收起錢糧,催其丁口為軍,他袁紹也拉出個豫州兵來。
而一旦利益和顏面皆指向征伐,那大戰自然不可避免。
所以當劉辟等人的表態信送至他的面前,自然就是廢帛一張。
且不說袁紹已經下定了決心了,就說市井的一些流言就讓袁紹警惕。之前他拿汝南黃巾的一些人不是空穴來風的,是真的因為他們和泰山的關羽有聯繫。
自年中青州的那場大戰後,關羽並沒有息兵,而是不斷以小股兵力穿插到兗豫江淮各個地區。
他們每每破一豪強後就會留下部分武裝,然後潛伏到各地。
這些人除了不斷傳遞情報,還會給各種抵抗勢力提供支持和保護。
據說此前彭城的一夥泗水盜作亂,其背後就有泰山軍的背影,他們作亂的意圖似乎是救一夥被彭城令羈押的泗水豪傑。
而如這類的事情,舉不勝舉,似乎關羽更改了過去大兵團作戰的硬性對抗,而採用了一種更加隱蔽且柔性的方式增強泰山軍在淮泗和中原的影響力。
對於關羽,袁紹一點都不敢掉以輕心。
之前關羽威震東方,自己的小老弟曹操都快拿下青州了,都差點被此人一把撂倒。而現在自己治下有人和關羽串聯,那如何不讓袁紹上心。
此外,在他決定對南陽、汝南黃巾動手之前,他剛剛滅掉陳國的劉寵勢力,在繳獲的一眾書札中,黃巾軍對陳國的資助最為扎眼。
顯然,這些黃巾賊也在資助著袁紹的敵人,企圖平衡袁紹的實力。
於是,袁紹動手了。
他先是秘密將陳、沛、梁的精兵調度到桐柏山一線,然後在老樂山、銅山、桐柏山的出山口修建壁壘要塞,完全截斷這些黃巾的出山通道。
其中重兵圍困的就是桐柏山,這裡就是南方太平道的總壇所在。
而現在的教主劉辟就居住在這裡。
劉辟的個人命運是明顯受到時代機遇影響的。在汝南的諸多渠帥中,劉辟的排位是比較靠後的,但在他前面的不是死了就是逃了,最後只有劉辟依舊高舉著杏黃大旗,笑到了最後。
但這不是說劉辟這人有多麼雄才大略,他一開始帶著殘餘黃巾兵也只是在桐柏山一帶苟活,但沒想到時代機遇來了,中人之才的他竟然帶著黃巾兵迎來了大擴張。
那就是大起義被鎮壓竟然不是亂世的結束而恰恰是開始。
隨著漢室衰落,關東群雄並起。而為了瘋狂擴兵,這些人對治下極盡壓榨,也使得本要安定下來的黔首再次逃亡。
這一次他們不再懼怕黃巾,甚至主動去投靠黃巾,因為現實告訴他們,和漢軍一比,黃巾簡直就是自己人。
再說了,除了投奔山裡的黃巾兵,他們又還能去哪裡呢?
所以當關東打得越激烈,黃巾的發展就越好。
這裡面劉辟也是有貢獻的,他引用五斗米教的辦法,將太平道組織從過去的具有反抗性的武裝力量轉型為具有底層互助性質的福利性組織。
也因為越來越多的黔首自發將積蓄和糧米捐助給黃巾軍,使得黃巾陡然間掌握了巨大的財富和資源。
靠著這種資源,黃巾又開始廣開商路,互通有無,又將這個財富卷得更大。
劉辟這麼做除了讓信徒過得好一點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明白財富聚集的代價。
那些徒眾不是平白將積蓄送給黃巾的,他們是要黃巾能在自己危難的時候庇護自己的。
換句話說,現在的劉辟實際上開闢了一個遠超時代的保險業務。
只是劉辟沒有精算的概念,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虧是掙。他常常做噩夢,夢到自己發不起五斗米給徒眾,然後被徒眾們給活活撕了。
但現在好消息來了,袁紹要來進攻他,他再也不用為能否發得起糧米而憂慮了。
但壞消息也來了,戰爭終於爆發了。
……
隨著桐柏山本山發起了護教令,從桐柏山脈到大別山山脈的無數計黃巾殘黨皆開始襲擊袁軍。
在戰爭的一開始,整體形勢對於袁軍並不利。
除了沒預料到黃巾軍能掀起這麼龐大規模的作亂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袁軍當中存在了數量不小的黃巾兵。
這倒不是說袁紹做事粗疏,都要辦黃巾了,還要招一些黃巾兵入伍,而是這些都是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
黃巾起義失敗後,其武裝力量並沒有消失,而是轉移到了各郡縣地方,被這些地方豪強吸收了。他們被當地招安後,也搖身一變就吃起了兵糧來。
而袁紹的軍隊有很大一部分兵源就是來自此前鏟滅的中原群雄,他們或被消滅或被吸納,於是這些黃巾背景的吏士就這樣滲透進了袁軍之中。
這些或因經濟或因無奈而加入袁軍的黃巾兵,就其內心是對昔日的太平道有感情的,心裡還是向著那邊的。
他們不敢明面對抗上面的命令,但卻私下裡自發的將箭頭拔掉,將戈頭換掉,然後在表面上做做樣子,打混弄仗。
而有這種二五兵,袁紹如何能贏?
於是,九月十日,袁紹親自到汝南的平輿坐鎮,開始完全接手對桐柏山的征剿工作。
和一眾智謀商議後,袁紹將兵鋒部署在吳房、郎陵一線,然後又與南陽的袁術商量好截斷了桐柏山黃巾的後路。
就這樣,劉辟等黃巾就被袁紹和袁術共同鉗制,整個外部形勢急轉直下。
更讓形勢惡化的是大別山的黃巾在北上進攻汝南新蔡的時候,被袁紹一方的大將李通伏擊,大敗而還。
大別山內的黃巾雖然實力猶存,並且還在不斷吸收附近的流民成長,但短時間內也喪失了再次出山的能力。
這下子桐柏山內的黃巾陷入到了真正的包圍之中。
不過桐柏山黃巾也不是沒的打。
單從兵力來說,整片桐柏山群脈的黃巾部眾大致有五六萬人,且占據著昔日綠林的老巢,山高林深,易守難攻。
但對面的袁軍也不容小覷。
袁紹在桐柏山的東北麓大概聚集起了三萬精兵的龐大軍勢,而他的弟弟袁術更厲害,在桐柏山的西南麓直接拉出了五萬大軍給其兄助陣。
二袁號稱十萬,旌旗相連,號角相聞,遮天蔽日。
當然了,親兄弟明算帳,袁術和袁紹要的也不多,就是一切繳獲的五成給他就行。
袁紹答應了。
此位面的袁紹再不是那個坐擁四州的北地主,此時的他急切需要團結住袁術,所以即便自己也能吃下黃巾,但為了團結,袁紹拉來袁術一起干。
而袁術也不反對,畢竟只要封封路就能有這麼大的收益,不要白不要。
按照約定,由袁紹這邊率先發動進攻。
爾後,袁紹便令其心腹辛毗統兵三千對桐柏山發起進攻。
辛毗常為袁紹左右出謀劃策,所以總是被認為是謀士一流。
但實際上潁川辛氏是地地道道的武家,其先祖是隴西辛氏之後,用兵治兵自有家學淵源。而這一次,辛毗就是以領兵大將的身份來參與此戰的。
袁紹用辛毗是有道理的。
辛毗這個人呢,說好聽點叫性情剛烈,說難聽點就是非常手辣執拗。其人一旦領軍,就先內部整軍。
他用的手段也很酷烈,直接就鼓勵內部告發,而一旦被告發直接被編入敢死,驅上前線。
而一旦前線敢死活著下來,立即就送上酒肉犒賞。
一剛一柔,人心竟然漸附。
用辛毗的話來說,他壓根沒時間去甄別,也壓根就不在乎誰忠誰奸。所有人都被輪著上上戰場,戰場將會檢驗一切。
就這樣,幾種手段一上來,軍中風氣立馬整肅。
在整頓完人心後,辛毗一刻不停立即攻山。
桐柏山內黃巾並不是單純依靠桐柏山而守的,而是在山道中也構築壁壘。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據點就是陽口壁。
古時桐柏山也叫大復山,而淮水就是從桐柏山的大復山南麓東流而出,其山口就叫陽口,其淮水南就是復陽。
而陽口壁就是山內黃巾的第一道屏障,袁軍要想攻山就必須先破陽口壁。
因為陽口壁附近就是淮水,所以周圍儘是濕地,辛毗為了鋪路,將附近的乾草全部收割,鋪出了一條行軍道。
然後以軍中的敢死負土填埋溝壑,只一天,陽口壁外的溝壑盡平。
之後連續數日,辛毗皆親督所部攻壁,喊殺聲震天動地。
九月十三日,陽口壁陷。
辛君用兵,雷厲風行。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