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護教

  第578章 護教

  太武二年,九月六日晨光微熹,桐柏山上的早鐘被激烈的撞擊著。

  催急預警的早鐘聲以桐柏山為中心,北揚至汝南的銅山、南傳至南陽的大洪山。

  可以說整片桐柏群山的黃巾道徒們都被這早鐘聲給聚集起來了,他們中有的是南陽的黔首,有些就是綠林的豪傑,有些甚至還為劉表服役。

  但當桐柏山上的早鐘敲響後,這些人都被喚醒,然後如潮水一般向著桐柏山湧進。

  這個警備鍾據說是當年河北總道的人攜帶南下的,但具體真實性如何無人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這面鍾在南陽、汝南就是教內重器,有無上的威嚴。

  每當這面警鐘響起時,都預示著大事發生了。

  而當集結起來的黃巾道徒們齊聚桐柏山,並聽著現在的道主劉辟高聲唱贊:

  「眾所周知,汝南的袁紹,一個可恥的背信之徒,已經包圍了我們的銅山,殺戮著我們的同教兄弟。他們一路南下,兵鋒已經到了桐柏山外,這一路來,蹂躪我們的太平樂土,毀壞我們的田廬,擄殺我們的徒眾,污辱教內的子女,我太平道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如果我們讓袁紹得逞,那我們的太平樂土必將蕩然無存,到時候我們都會被黃天拋棄。而昨日黃天啟我,告訴我們,時間到了,我們的時間到了,給袁紹帶去黃天的怒火,讓他們知道黃天的意志不可犯。」

  劉辟繼續開禱:

  「我要對列席的眾人講,也告訴那些還在往這裡跋涉的信眾,這不是我的意志,這不是我的請求,這是黃天的意志,是黃天釋放的怒火。信黃天者,生在樂土,死往黃天。信黃天者,生在樂土,死往黃天。所以去吧,去為黃天而戰,去讓袁紹感受怒火。」

  「在這裡,我將以無上太乙天黃授予我的權柄鄭重許諾,凡參此衛教之戰者,死後必往黃天樂土,不受世間苦難煎熬。凡參此衛教之戰者,過去一切罪行得赦。所以戰吧,去讓汝南變紅,讓黃天的旗幟變赤,黃天說,只有鮮血才能結束這一切。」

  於是,就在這聲聲唱贊中,南陽汝南的黃巾教徒開始對汝南袁紹發起了進攻。

  他們攻擊著桐柏山外的諸多縣邑,從最南邊的新息到最北面的昆陽,到處都是黃巾頭,到處是鮮血和殺戮。

  一場由袁紹開啟,卻不受他控制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袁紹得知這些消息後,內心其實大驚失色,他沒想到已經成了農夫的黃巾殘黨竟然還有這樣強的能量,更想不到這些人還能再拿起刀槍反抗自己。

  但在面上,袁紹冷靜而自信,他對著一眾大將說了這樣一句話:

  「黃巾既叛,那就送他們死吧。諸軍,行動,讓他們明白喪家之犬對人亂吠的後果。」

  於是李典、李通等一眾大將,高聲唱喏,隨後哄然而去。

  看著麾下大將成群,袁紹向著桐柏山方向呢喃道:

  「為何不引頸就戮呢?為何一定要讓我動手呢?真是惹人厭煩啊!」

  ……

  南陽、汝南的黃巾與袁紹的關係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差的,卻相反,當時袁紹得以順利起兵就受到了黃巾很大的資助。

  自從大起義失敗後,南陽、汝南的黃巾們就開始真正向宗教道徒們轉變,他們開始和漢中的那些五斗米同道們學習,開始以耕作、互助的形式組織起來,並依託在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一帶。

  當袁紹蟄伏的時候,就敏銳的意識到這一股潛伏的龐大勢力,就向這些黃巾借得粟米六萬石,可以說是袁紹練兵期間最大的後勤補充。

  汝南、南陽的黃巾並沒有多少猶豫就同意了。

  首先是歷史淵源上的,那就是袁氏和太平道的關係很深,過去太平道能發展的那麼迅速,和袁紹的資助不無關係。

  其次是袁氏對黃巾軍沒有血債。和其他一眾豪強不同,袁氏一黨手裡沒有染過黃巾軍的血,所以黃巾對袁紹沒有惡感。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他們將袁紹視為對漢室復仇的刀。如今的汝南、南陽黃巾雖然化兵為民,鑄劍為犁,但過去的仇恨依舊不曾忘記。

  所以當袁紹要以起兵反漢為理由向他們求米的時候,他們同意了。畢竟左右不過就是一些粟米罷了。

  他們農夫還能少米嗎?

  但他們也不是白借的。

  他們向袁紹求得了一個特權,或者說是一種承諾,那就是凡黃巾的道區皆不服役納稅。

  這本來就是對黃巾現狀事實上的承認。因為這些盤踞在大山裡的黃巾們本來就不用納稅,也沒人敢向他們收稅。

  所以黃巾們自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承諾,只是讓他們的存在更加合法。

  而本就一無所有的袁紹自然滿口答應了。再之後,袁紹起兵,果然大破汝南漢軍,旬月得了汝南。

  而一旦汝南為袁紹所有,其承諾就生效了。

  山區內的黃巾們自然不納稅了,但一些淮河上的港口坊市也開始皈依了黃巾,也明目張胆的開始不納稅了。

  在這個人生依附的時代,所有人都要選擇一個勢力加入,不存在真正的自由民。但自由是相對的,和內陸的那些宗族子弟相比,淮河上的商旅發達,也養活了大批縴夫、手工匠人,這些人是沒有主人的。

  但他們也需要勢力的庇護,其中太平道就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教內就是大部分窮苦人,其次他們離自己近,最後入教就能免稅免於官府的壓迫。

  如此自然赴之如流,萬人景從。

  這個過程,袁紹自然清楚,他沒想到過去的一個承諾成了持續放自己血的鈍刀子,但那時候他還顧不得黃巾軍,因為他要先打破豫州其他各郡的圍攻。

  當時潁川太守孔伷聯合陳國相駱俊正一起圍攻袁紹,他自然不敢對太平道下手,更甚至,他又向太平道借了一大批錢糧。

  這一次比上次還多,足足十萬石。

  而有鑑於上一次良好的合作,太平道同意了。很快十萬石糧秣被集齊送入了袁紹的前線陣地,幫助他抗住了初期的困頓。

  而有了黃巾的支持,袁紹連戰連捷,一連攻下潁川、陳國,沛國、梁國,橫掃豫州。

  這個過程中,袁紹毫不留情的整合著內部勢力。

  在新占的四郡國中,昔日的黃巾為數不少,他們在得知袁紹來了,黃巾不納糧,就真的紛紛拒絕納稅。

  而這一次袁紹完全不留手,將為首者悉數磔殺,他用鐵血告訴四郡國,誰也別想逃了他的粟米。

  而對於豫州其他地方發生的這些事情,汝南、南陽黃巾當然知道,當年他們和袁紹的協定也不清楚,也只是默認了汝南的一地。

  所以他們只是讓豫州其他地方的黃巾南下到汝南,然後就沒有其他反應了。

  其實南陽、汝南黃巾之所以息事寧人還是不想和袁紹決裂,避免和他敵對。至於同道的利益自然不值得他們用手裡的東西去換的。

  但南、汝黃巾以為自己給了同道大方便了,但其實四郡國的大部分黃巾都不領情,甚至沛國一帶的黃巾更是不斷向著泰山遷移。

  至於梁國、陳國的黃巾一開始則想起事,還向河濟方面的黑夫請求一起響應。但當時泰山軍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征遼上,並不能抽調過多的兵力去支援。

  之後,梁、陳的黃巾因袁紹的敵視在當地留不住了,最後也是去投奔的泰山軍的河濟地區。

  顯然,他們更信任泰山軍。

  而這就更加加深南、汝黃巾和泰山軍的矛盾了。

  在南、汝黃巾內部,他們將泰山軍視為教賊,是異端。自三張死後,南、汝黃巾就以張曼成之法統自認正統,於是在南方自行其事。

  而外人也將泰山軍的教徒稱為北太平,將在南、汝、荊揚的黃巾稱為南太平。

  於是,南北之分加深。

  按說汝南黃巾是不該和泰山軍隔閡這麼深的,因為說句不客氣的,當年潁陽大戰,要不是張沖帶著突騎從封丘千里疾馳出現在潁陽戰場,汝南黃巾早就被皇甫嵩、朱儁聯合絞殺了。

  但人都是近視眼,他們看不到未來的走向,只看到眼前發生的。

  他們眼裡的是,他們和漢軍主力打了那麼久,然後被泰山軍摘了桃子,最後戰利品還要分一半給別人。

  更可恨的是,這些泰山軍還分裂了汝南黃巾,勾走了何儀一部。甚至很快就傳來何儀部在滎陽城下全軍覆沒的消息,其人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

  這讓汝南黃巾如何看泰山軍?就是教賊啊,比真刀真槍對殺的漢兵更可恨。

  但南、汝黃巾以為拋棄了豫州四郡國後就能和袁紹和平相處,但卻不知道這讓袁紹更加看輕了他們。

  於是,為了籌措更多的軍費糧秣,袁紹開始逐漸對汝南黃巾黨施壓,逼他們服役納稅,還抓了不少頑抗者。

  袁紹給劉辟他們的理由是,他要和曹操聯合進攻泰山的關羽,這些人都是潛藏的細作。

  儘管劉辟、龔都他們幾次書信袁紹,表示他們不會幫助關羽,他們和泰山軍也不存在任何盟約。

  但沒用,袁紹已經決定對他們下手了。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