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甲子

  第407章 甲子

  後來,據老京都人回憶到這一日,大家都說那一日的大雨傾盆,一直下了一天一夜,將南宮的崇德殿都給淹了。👌👽 ➅❾รⒽย𝓍.𝓒ㄖⓜ 🐊☞

  還有人說,那一天下的雨是紅色的,光從大將軍府、大司徒府、北宮中拖出來的屍體都搬了半天,所以天街兩側的溝渠都是血色的。

  有人在袁隗的屍體上蓋上了草蓆,然後混著其他袁氏門生一起被運到了城外草草掩埋,並沒有能掩埋在邙山。

  這一年由於恰逢甲子之年,因此這一事也被稱為「甲子之變」或「甲子政變」。

  甲子之變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不用後世人來總結,只當時的各方就知道了。

  事變之後,袁術帶著剩餘的袁氏門生逃往了南陽。而袁紹在西線戰場也驚聞後方之變,潛匿逃回老家,招兵買馬。

  至於袁紹為何能在軍中潛逃,無非就是軍中這些袍澤們或多或少放過的結果,畢竟軍人多少都不願意參與這種事情,給袁紹一個機會。畢竟以後的事誰知道呢?

  不管如何,袁氏菁華在甲子政變中傷亡殆盡,只有袁紹、袁術兩兄弟各奔東南,再加上之前事變之前所擬的兩封詔書,即讓曹操鎮濟南、讓劉表去荊州,一時間關東風雲再起。

  不過這會的洛陽朝庭已經顧不得這些了,他要先收攏西線和北線戰場的軍隊。因為袁氏子弟不是被伏殺就是已潛逃,所以朝庭在接收上述袁氏勢力的時候很順利。

  當然這裡面也有許相之功,是他力排眾議對軍隊不再清洗,只誅袁氏首惡。這才安定了軍心。

  也是許相言稱陛下天縱神武,命世不凡,當臨大寶。然後力排眾議支持劉辯親政。

  這一次不再是大將軍何進輔政,也不是皇太后臨政親朝,就是年僅十歲的劉辯親政。

  當然了,此時的劉辯雖然早慧,但到底沒有多少執政能力,單說將外朝的這些公卿們的名字都認不全,更不用說再將這些人的關係網絡,具體能力弄清了。

  所以許相被小皇帝拜為太傅,用以輔助劉辯處理具體事務。甚至在許相的建議下,諸多士子菁英被其舉薦入宮,就在禁中做了郎官,直接對劉辯負責,幫助其理政。

  這些中門郎官因為就在禁內,也被朝中稱呼為中書門下郎。這些人因為沒有按照正常的轉遷程序走,也被外朝的那些公卿們視為幸進之輩。

  但不論外面如何議論紛紛,有小皇帝撐著,這些來自各地的中書門下郎很快就掌握了朝政的運轉,將甲子之亂的混亂快速釐清。

  在這些人當中,受許相舉薦的鐘繇因為能力突出得到了重用,更是直接被任免為中書門下長官,雖然品秩不高,但權力之重,幾比過去三公。

  許相得了大利益,在甲子之變中大出血的大將軍何進自然也收穫頗豐。他依然還是大將軍,作為小皇帝的舅家,這個位置天然就是他該坐的。但這一次他這個大將軍是實權了。

  甲子之變後,何進統領了洛陽內外一切武裝,從南北二軍到禁省中外,一應軍權悉數為大將軍府收歸。

  再加上依舊在外線領軍作戰的皇甫嵩、朱儁,洛陽朝庭新的權力結構正在形成。

  不僅如此,因為對袁氏等為首的勢力的清除,關東與關西之間的阻礙在變少。現在兩邊已經開始有私下的往來,在談。

  雖然談的幾次都不歡而散,兩邊都不想放下手上的權勢,但到底和袁隗時代兩邊的你死我活要降溫不少。

  而且時間是占在關東這裡的。關西那邊的公卿們發現劉宏開始還有點勵精圖治,但很快就舊態萌發,廣選秀女,這身體是一日不如一日。

  而對面的劉辯卻展現出少年雄主的氣派,這不得不讓關西這裡的一些心系漢室的公卿們深思。

  會不會兩京合併,大漢真的能再次中興呢?

  但這一切都是未知的,關西的公卿們也不會就這樣放棄手上的權位。而且有些人還覺得劉宏身體差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可以攫取更多的權力。

  而且他們這裡的小皇子劉協雖然還小,也沒展現出多大的氣魄來,但主幼豈不是權臣最歡喜的時候?

  所以關西那邊依然整軍備武,談歸談,這仗照打不誤。

  ……

  甲子事變的影響很快就傳到了河北。

  此時張沖正停駐在廣宗負責把控河北黃巾的整編。

  隨著陸續將下博一線和東武城外圍的黃巾軍撤回,總共十二萬眾的黃巾軍參與了這次整編。

  最後一共得精銳營頭五營吏士,合計精兵一萬。這些人在技戰能力上完全不輸泰山軍的中護軍,就是在五部校尉中都是一等一的精兵。只要後面將這些人的陣戰能力再訓練上來,泰山軍的軍事能力將再躍升一個台階。🐻💥 69𝓢ħᵘx.𝕔ᗝⓂ 🐜✌

  而且在有了這一萬精銳吏士的補充下,泰山軍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兵。張沖從趙國、魏國、巨鹿等地的護田兵中,一共徵調了一萬五千人,再加上這精兵萬人,泰山軍的五個校尉部直接擴充到五個軍,每軍都是戰兵萬人,輜重兵四千的獨立方面軍。

  這麼大的擴軍自然是需要張沖監督和把關的,所以這段時間張沖就一直留在了廣宗。

  河北各地的事務也從各修好的驛站源源不斷的送到廣宗的行軍幕府內,由何夔等人一併處理。

  整個泰山軍的勢力都在有條不紊的運轉著,積蓄著力量,準備下一次的擴張。

  也是這個時候,從京都潛伏的飛軍外司送來了關於甲子之變的始末。

  張沖當時愣了好一會,才終於確定煊赫四世的袁氏竟然會比歷史上還要悽慘。畢竟在歷史上,袁氏除了部分族人死在董卓刀下,但大部分的精英族人早就分布在關東空扼大郡了。

  後面袁氏能主持討董大業,就是靠這些網絡。

  但現在呢?如袁遺等人全死了,就剩下個袁紹、袁術二人潛逃,縱然是再回到關東,以他們被漢室所定罪的程度,想像歷史上那樣一呼百應,應者雲集也還是頗為困難的。

  張沖還一個沒想到,就是劉備竟然在甲子之變中出了這麼大力。從探諜送來的消息,劉備已經正式名錄宗譜,成了關東朝庭炙手可熱的「劉皇叔」了。

  →

  劉皇叔,真的是兜兜轉轉,劉皇叔還是成了劉皇叔。而且比歷史上更能抓住機會,這一次看來他是真的翻身了。

  而相比於劉備這事,那劉表南下荊州就乏善可陳了。相比於此世大多數人認為劉表九死一生,張沖當然知道,此人將會在本地大族的支持下,坐穩荊州北四郡,之後還會大敗荊南聯盟,真正的占據荊州。

  不過劉表這人的能力只是一守戶之犬,並不足以對歷史的動向產生深刻的影響。但信報中的最後一條,也就是曹操受命濟南相,正帶著部伍遷轉濟南,這就讓張沖坐不住了。

  歷史上曹操是當過濟南相的,但那會情況和張沖這會決然不同。那時候濟南可沒有一個泰山軍呀。

  所以可見的,曹操到任後必然會加緊對泰山地區進行打擊。而現在張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河北開拓上,在老泰山地區並不能做到再多的關注。

  於此同時,張沖也從各方面的情報中隱約察覺到了一種轉變。

  那就是隨著東西之間的沉寂,關東諸多郡縣正試圖對他們泰山軍發起圍剿。

  先是青州地區,黃巾勢力內訌大損,無名之輩的司馬和占據了青州大部。然後是徐州地區的陶謙在收降了琅琊賊後,又從丹陽招募的精兵為助,實力突飛猛進。萊蕪地區的匯報就在說,徐州的軍隊就隱隱有所騷動,顯然是對他們不懷好意。

  張沖嘆了口氣,暗道魯中南地區和平發展的時間可能不多了。這也是難免的。去年張沖帶著泰山軍出山,轉戰魯中南,殲敵數萬,硬生生將這片地區的漢軍消滅殆盡。

  也因此,即便張沖帶著主力部隊北上河朔,魯中南根據地依然可以靠著護田兵們維持一方。

  但隨著時間過去,漢室那邊顯然也針對此地做了調整,不僅選派了一批精幹大吏坐鎮地方,還在重新構建新的軍隊部曲。

  如此一來,軍力稍顯薄弱卻又莊田眾多的魯中南就成了這些關東新軍閥們的肥肉,人人都想來吃一口。

  張沖估計,不是因為他在北方連接大勝,沒準這幫豺狼早就撲上來了。

  想到這裡,張沖知道在魯中南設置一個都督就刻不容緩了。

  但選擇誰呢?

  說來現在張沖麾下也是人才濟濟,如關羽、張旦、丁盛、于禁、董訪可以為軍一方,有李大目、典韋、徐晃、李虎、蔡確、郭祖、潘璋等可以為他陷陣衝鋒。

  至於像度滿、何夔、陶黯、范常、嚴莊、高升等可為他出謀劃策,甚至統集糧秣,調度物資,他也有諸葛珪、荀攸等人。

  再加上其他搞文藝的,剛剛受降的,可以說是文臣武將車載斗量。

  但誰能主持魯中南的局勢,要面對曹操、司馬和、陶謙以及魯西南等地的郡守?

  張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關羽,畢竟此君已算是他麾下第一重將,無論是軍功還是資歷都能有資格代表他坐鎮奉高,主持魯中南軍務。

  但這次北伐,關羽暴露出的多項問題仍然讓張沖有些顧慮,他決定先回鄴城,再好好想想。

  沒錯,張衝決定從廣宗撤軍回鄴城了。

  一個是現在對河北黃巾的整編工作大體完成,除了揀選出的萬餘精銳會被帶著布置在鄴城附近訓練,剩下的十萬多黃巾軍都將會被送往魏國和趙國的廣闊平原地上屯墾。

  也正是有了這些既有軍事經驗,又離開務農沒多久的有生力量填充地方各公社,張沖才敢放心抽調出一萬五千人的護田兵入軍。

  撤軍的另一個方面是,廣宗雖然臨靠清水,也能轉運。但到底是前線,百姓幾乎無心生產,全靠外界輸送糧草。所以在張沖入廣宗之前,廣宗就已經發生過幾次糧荒了,顯然廣宗不是一個久留之地。

  於是,張衝決定將廣宗大部分百姓和道徒以及河北黃巾皆遷往更安穩的趙魏之地,只將廣宗作為一處前線兵站。

  畢竟相比於廣宗,張沖所定的鄴城顯然更適合作為根據地。

  實際上,在張衝決定回鄴城而不是回邯鄲,就已經說明,在後面一段時間內,北向攻伐要暫時告一段落了。

  在張沖的心中,他後續的安排是打算在鄴城稱王建制。

  沒錯,之前張沖一直不這麼做,不是什麼擔心槍打出頭鳥。到張沖這個體量,他即便不稱王,也必然是漢室首要的打擊目標。

  張沖不稱王,只因為一點,那就是他還沒有能處理與太平道之間的關係。

  後世人普遍看不起黃巾軍,但張沖卻深刻明白黃巾軍那豐富的人力資源對他到底有什麼意義。

  且不說那萬餘精兵和那十萬多的屯墾兵,就說自此以後,他們泰山軍將挑起反漢勢力的大旗,真正的成為天下窮苦人唯一的希望。

  為了最大程度發揮這樣的大義,稱王建制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樣才能以示和漢室不兩立的決心。

  而且到了他這個程度,他如果不再往上做,他下面的軍吏們也會沮喪。

  於是,在知道關東形勢將會有大變化的張沖,即刻帶著十五萬兵丁人口一路西返,向著鄴城迴轉。

  而張沖打算建制的消息,也通過他不斷小範圍的單獨談話而在泰山軍上層傳開了。

  對此眾將無不欣喜若狂,就如張沖想的那樣。渠帥不進步,他們怎麼進步?

  回到鄴城後,張沖先是於銅雀台上檢閱了新編練而成的五軍。令五萬精兵分列曠野,旌旗無數,鐵甲曜日。

  眾軍三呼萬歲後,便依照銅雀台上的旗語變換陣型,或成橫陣,或為豎陣,時而合陣成列,時而分陣成圓。

  看著銅雀台下,這般威武之師,張沖豪氣萬丈,對將要肩負的歷史使命更添了幾分信心。

  果真是,雄師百萬才更顯英雄氣。

  月票走起啊家人們,最近數據要歇菜了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