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想追悔的東太后(十九)

  (十九)

  他還以為,像皇后這樣的人,才會是笑到最後的人。

  嘖嘖嘖……

  沒想到竟然是葉赫那拉氏那個沒腦子的。

  太皇太后?

  老佛爺?

  兩立新帝?

  垂簾聽政?

  就葉赫那拉氏那連害人都漏洞百出的腦子,聽個鬼政。

  「被毒死的。」

  笙歌沒好氣的答道。

  咸豐帝這麼興致勃勃,是要鬧哪樣?

  ……

  ……

  經葉赫那拉氏死而復活一事,咸豐帝終於不再心存僥倖,而是一門心思的放權給笙歌,助力笙歌改革。

  由咸豐帝牽頭,朝臣中那些頑固至極的保皇派分子,終於加入了笙歌的麾下。

  笙歌先是清除了那些尸位素餐還搜刮民脂民膏貪污腐敗的大蛀蟲,然後放出皇榜,更改了科舉考試的內容,暫緩科考,給予學子們平等的準備時間

  因著笙歌之前再各個州縣鄉里普及了基本的世界局勢,甚至還派一些極會煽動人心的遊說家描述不變必亡的可怕場景。

  所以,皇榜更改科考內容,並沒有設想中那麼大的阻力。

  世界,正在發生百年不遇之大變局,世界各國在這風起雲湧的變局中極力變強擴張,若大清不變,那麼必然落後於世界。

  落後的下場是什麼,不必多說。

  劇情中那沉重慘痛的百年屈辱掙扎史,足以說明一切。

  笙歌不介意把那些不變法,不富國強軍則必然發生卻尚未發生的事情,告之於民眾。

  只有所有人心中有了危機感,激起為中華民族站起來努力的責任心,那麼才有可能扭轉這場屈辱史。

  人心齊,泰山移。

  在暫緩科考的時間裡,笙歌並沒有閒著。

  第二次鴉片戰爭攻陷北京的慘狀,如同一把懸在頭上的利劍,時時刻刻提醒笙歌,她不能懈怠,必須得爭分奪秒。

  槍桿子裡出政權,話糙理不糙。

  必須得有絕對強悍正規的軍隊,才能捍衛這錦繡華夏大地。

  軍隊是保證國家和人民利益最堅硬的盾牌。

  有這大國之盾,方有話語權。

  這個時候,笙歌突然有些想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韓重言了。

  若是有韓重言在,她只需把她建軍治軍的理念說給他聽,把銀子糧草裝備準備好,那麼其他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她操心了。

  可惜了……

  笙歌認認真真分析了大清現有的所有兵力。

  八旗兵,綠營,以及勇營。

  這是清朝現有的絕大多數軍事力量。

  八旗兵,以旗統兵,直屬國家。郎衛負責侍衛內廷,兵衛拱衛京師

  綠營兵,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建制單位,駐守各地。

  而勇營則是出現沒多少年的,曾國藩在湖南招募的湘軍就是勇營兵之始。

  如今,八旗兵奢靡腐敗之風瀰漫盛行,真正能夠發揮出戰鬥力的屈指可數。

  而綠營兵之中,吸食鴉片的也大有人在。

  說來也可笑,年頭久遠伴隨著大清百年的八旗兵與綠營兵竟大都不堪重用了。

  笙歌看著她撒出無數人手,甚至派自己人偷偷改頭換面加入各地軍營搜集來的消息,絕望的嘆了口氣。

  在全面了解了自家軍隊戰鬥力之後,笙歌突然有些理解為什麼慈禧就堅定的認為,清軍不可能勝諸國列強了。

  裝備,戰艦,彈藥,這些外在的東西,她都可以拿錢砸,能引進的引進,不能引進的,自主研究開發。

  可,人呢。

  八旗軍和綠營軍長期疏於訓練,紀律渙散。

  曾經被視為大清的虎狼之師,如今卻如鯁在喉。

  咽,咽不下去。

  吐,也很難吐出來。

  幾十萬早已腐化的軍隊,她又該如何處理。

  八旗軍,大抵都是有枝繁葉茂的家族姻親背景的,多是世襲到年齡便是預備。

  這一動,恐怕是真的要與大清的立國之本作對了。

  必須得承認,八旗軍在大清朝歷史上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滿族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但如今,八旗軍的戰力,早就名存實亡。

  換句不太恰當的話說,到了咸豐帝這一朝,曾經赫赫威名的八旗軍差不多已經成了依靠國家供養的社會救濟組織。

  呵,當年白蓮教起義給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裝備精良的八旗軍鎮壓白蓮教起義,卻灰頭土臉鎩羽而歸。

  笙歌眉頭緊緊皺著,天大的難題在她面前擋著,她實在有些煩躁。

  要知道,不論是慈禧還是後來的同治、光緒帝,都沒有想過撤裁八旗軍。

  他們不是不知道八旗軍的對大清的桎梏。

  但那些當權者更清楚,八旗對大清根深蒂固的羈絆牽扯。

  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只是說說而已。

  笙歌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不是沒有魄力和勇氣。

  如今的大清朝風雨飄搖,內憂外患。

  外有各國列強虎視眈眈想要瓜分華夏大地分一杯羹,內有斷斷續續大大小小的起義。

  積壓了多年的矛盾,不是她短時間內就能徹底完全解決的。

  在這個時候,裁撤八旗軍,無異是在向八旗宣戰。

  無論是上三旗,還是餘下的五旗,都不會心甘情願的放棄這個混吃等死的美差事。

  勸咸豐帝廢后,無傷大雅。

  但若是阻礙了她的對變法改革之路,又該怎麼辦呢?

  笙歌再一次嘆了口氣,這樣的世界,太過於沉重了。

  這百年的屈辱史盡皆繫於她一身,若是她哪一步走的不合適,走的激進,哪一步決定出現紕漏,那麼等待她的,等待整個華夏大地的都是一場難以逃脫的劫難。

  變,傷筋動骨。

  不變,那軍隊建設就不可能變成她想像中那樣紀律嚴明,結構明確,軍事過硬,能打勝仗,作風優良,聽她指揮的模樣。

  沒有這樣一支讓人聞風喪膽的軍隊,那一切的改革都是曇花一現。

  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下,所有的好轉,就會像紙糊的一般,一捅就破。

  罷了……

  罷了……

  既然時局已經把她逼迫到了這種騎虎難下,不變則等死的地步,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如今的大清朝需要的從來都不是零敲碎打

  的修修補補,而應該是鳳凰涅槃的整體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