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變化

  召集了大量的科學家和軍工人才,在美國人重新評估各種武器和戰爭思想的時候,前線卻傳來了戰事再次失利的消息。

  花費心血策劃實施的新戰役,本來進展順利,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戰局竟然在短時間內急轉直下,到了不得不倉促結束的時候。

  美國人及時復盤了戰役中的各個細節,他們發現,轉折點是一支乘坐直升機的特殊部隊出現後發生的,這支部隊神出鬼沒,可以在短時間內不斷轉換作戰地點。

  機動力極強這一點先不說,這支隊伍的作戰能力也強的驚人、並且讓人耳目一新。

  正常的一個機械化團,志願軍必須要用兩三倍的兵力才能與之正面抗衡,但是這次出現的這支隊伍,在人數極少的情況下,竟然屢屢讓團級部隊狼狽不堪。

  美國人詳細研究了這支部隊,發現是應該就是他們早已注意到的那支特殊部隊。

  這支隊伍人數不多,所裝備的武器極為先進,不少都是美軍也不曾擁有的。

  現在已經可以肯定,他們擁有夜視能力,能夠隨時保持個體間的通訊,並且還擁有強大的對周圍情報的感知能力。

  有了這些,便幾乎讓他們處於不敗之地,他們憑藉著體量小靈活的優勢,往往能在關鍵時刻避開所有的危險。

  除此之外,他們也敢於打硬仗,在悄無聲息靠近對手之後,他們手中武器短距離上的火力輸出,不亞於任何一支美軍的部隊。

  越是對這支部隊研究,美軍受到的啟發越大,特戰隊仿佛給他們開了一扇窗,讓他們領會到了一種新的作戰模式和作戰思想。

  尤其是航母的丟失和這次戰役的失敗,讓所有人都更加認識到了作戰思路上的差距。

  雖然美軍擁有大部分的制空權和地面上的機械化部隊,加上完善的後勤保障,但是還是由於某一個關鍵節點被突破而輸掉全局。

  這可能就是東方哲學中的,所謂四兩撥千斤吧。

  他們不知道的是,後世對這種情況有個專門的名詞,叫不對稱戰爭,也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美軍也是善於向對手學習的軍隊,很快,他們就組建了一支新的部隊,力求與志願軍的特戰隊一樣,小巧靈活,擁有先進的裝備,能隨時感知戰場動態,能夠全天候機動,還必須能夠在短時間的作戰中,輸出強大的壓制性火力。

  這些要求提出來很簡單,但是具體到落實就太複雜了,他們首先發現武器庫中的裝備無法滿足要求。

  要匹配這些要求,必須研發新的裝備,並且要建立一系列的支持系統才行。

  時不我待,這次從國會到軍隊很容易達成了共識,不僅僅是為了正在發生的戰爭,就算是為了以後,也必須正視現實。

  裝備即將落後的情形越來越明顯,如果不改變這一局面,那麼這場戰爭結束後,美國很可能將迎來另一場自己不願意看到的戰爭。

  大量的特別撥款被批准,各個研究機構和工廠被動員了起來,美國人在前線還一塌糊塗的狀態下,首先在國內開展了一場軍事技術的研發運動。

  與美國人差不多,蘇聯人掌握了更多的資訊,他們密切關注著戰場上的所有變化,自然也注意到了最近戰役形勢的突變。

  一份厚厚的絕密報告被直接送到了克宮,克宮的一間大辦公室里,燈光徹夜通明。

  報告中也著重提到了特戰隊的存在和他們的特點,尤其提到,特戰隊無論是機動手段、通訊能力和偵察能力,都是當今世界數一數二的。

  對於特戰隊的裝備,報告中也透出了濃濃的擔憂,起草的團隊甚至直接說,再這樣發展下去,鄰居可能會直接脫離蘇聯的控制。

  在武器方面,報告也詳細地將儘可能了解的情況羅列了出來,並且以警告的口吻說,蘇聯在某些方面,很可能已經落後。

  同時,起草報告的團隊也注意到了美國國內的變化,提醒決策者美國已經做出了相應的應對。

  幾天之後,一道道的指令從克宮發出,各個軍工廠和研究單位都接到了自己的命令,在各國的克格勃特工也都行動了起來。

  一時間,科學家和軍工人才齊聚,美蘇的特工活躍異常。

  這些是遠在萬里之外的李諾一無法第一時間知道的,也是無法預料到,隨著特戰隊參與的行動增多,居然引起了一場意外的軍備競賽。

  不過,兩個頂級大國的動靜,自然也沒逃過這邊的情報系統,在一天之後,李諾一收到了新的電報。

  電報中志司沒有說什麼戰況,而是告訴李諾一,據他們得到的消息,國內估計美國人正傾力研發新裝備和新武器,以求在之後的戰鬥中,能憑藉新式武器,再次取得戰場的主動權。

  由於沒有提及是否讓特戰隊撤離,李諾一命令特戰隊稍安勿躁,原地休整。

  至於志司提供的新的信息,李諾一想了想也就想明白了。

  美國畢竟是攜二戰勝利的巨大餘威而來,不可能如此輕易的認輸,否則他們的面子還要不要了。

  而且這場戰爭對美國來說,既沒有影響到經濟,也沒怎麼影響到國內民眾的生活。

  因此他們還有巨大的騰挪空間,在潛力沒有挖掘出來前,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只是讓那些科學家放下二戰後剛剛進入的安逸生活,再次玩命地投入研究,勢必會造成一個局面,就是美國的科技發展會大大提速。

  此時他們國內不缺資源,不缺資金,也不缺人才,戰爭所取得的巨大紅利才剛剛開始消化。

  這個時候還真不能太刺激這個國家,一旦刺激過度了,它的潛力爆發出來,自己國家由於基礎薄弱,那麼將會在差距上越拉越開。

  想清楚了這層道理,李諾一不由得躊躇起來,他的能力只能在某個細微的局部讓事情發生變化,但是要提升整個國力,那得幾億人共同努力才行,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

  就比如戰場上戰士們每天吃的糧食,他就是能買,又能買多少,恐怕不夠幾十萬人半天消耗的,這些糧食,必須是一鋤頭一鋤頭勤勤懇懇種出來,再一車一車的拉過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