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考慮的詳細一些

  楊震的話,貌似給這位之前曾經被弄的幾次出走的軍長吃了一個定心丸。但對於楊震說的自己能力高於他,這位軍長連忙擺手道:「政委,這話可能不這麼說。你在東北的那幾次大戰,我們已經接到中央轉過來的戰報。說實在的,你的那種戰鬥我打不了。」

  「今年一戰,你們在兵力大致相等的情況之下,居然一舉擊敗了十餘萬裝備有坦克、重炮以及大量航空兵日軍的圍攻,還殲滅了其中的大部。這個戰果,別說咱們裝備簡陋的部隊,就是他國軍裝備最精良的中央軍也打不出來。」

  「政委在東北從無到有,幾乎是白手起家。以一兩百殘兵敗將打出一片廣闊天地,如果沒有超人的軍事素養很難辦到。日軍的戰鬥力我們都清楚,與政委屢次以少勝多,徹底扭轉東北戰局相比,我這點能力上不得台面。什麼北伐名將,鐵軍一類的話,政委不要再提起了。」

  「正像你說的那樣,一是一、二是二。資歷是資歷,但是能力是能力。我雖資歷遠遠老於你,但是能力上相差太遠。我們之前的那點經驗,在現在的戰場上,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已經不夠用了。」

  「說實在的,你來新四軍任政委,我即感覺到很意外,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也許不僅僅是我,甚至所有高級幹部都可能會感到意外。尤其是有權接收中央轉發戰報的高級幹部,都感覺到有些意外,甚至有些突然。」

  「但仔細一想,在眼下東北面臨一個關鍵時刻,中央將你調到新四軍的用意還是不難想清楚的。皖南的局勢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候,這裡現在需要的是一個能夠果斷下決心的人,否則皖南的局面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得到解決。皖南這萬餘名幹部和部隊,危矣。」

  對於軍長的評價,楊震只是淡淡一笑。他雖然聽出這位長者的讚賞是發自內心的,但是並不代表他會接受。不過在當前惡劣的局面面前,無論是楊震還是軍長都沒有心情將這個話題繼續下去。

  微微沉默了一下,軍長開口道:「政委,這次中央能在東北局勢到了關鍵時刻,將你調到皖南主持大局,想必這裡的情況你已經知道。在會議上你又沒有說全,所以我特地想問問你心中的真實想法。三條路線,你認為哪個最合適?你作為軍分會書記,最終決策還是要你拍板的。」

  對於軍長的直截了當,楊震也絲毫沒有遲疑的道:「三條路線,現在對於我們來說都不是上佳的選擇。但是目前從皖南的態勢來看,我們卻是除了這三條路線之外沒有別的選擇。之前我們過於遲疑,實際上已經失去最佳的轉移時機。」

  「與蘇南相互成犄角之勢的皖南,戰略地位的確重要。但這裡縱深狹窄,周邊的形勢已經與南京失守後的局面大不相同。西、南兩個方向是三戰區的精銳,東邊是日軍重兵雲集的侵華日軍總司令部所在地。我們困守皖南,不僅無法發展,而且有坐以待斃的危險。」

  「現在三戰區對皖南的合圍已經完成,除了東線之外無論選擇哪條路線,都要在他們槍口之下行軍,這對於我們來說危險性並不低,甚至是更高。所以正像我在會上說的那樣,我們無論選擇哪條路線,都要做好打的準備。」

  「現在距離第三戰區給我們下定的最後撤離時間還有半個月,一旦我們繼續拖延過了最後期限,反倒自己送上把柄去給他們上門,這對於爭取輿論支持很不利。不僅如此,對於我們來說機會也是轉瞬即逝。所以我們月底之前,一定要開始行動。」

  「至於路線選擇上,北線經繁昌、銅陵到無為的路線雖然是我們的老交通線,又是三支隊與無為游擊隊的老游擊區。路程較短、群眾基礎也好一些。但這一路水網縱橫,又是日偽在長江上的主要封鎖線。」

  「除非我們選擇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之下,選擇分散自己有限實力的辦法分批北撤。否則在五十餘華里水網縱橫的地形上,小部隊行動尚可,但是對於大部隊運動,尤其我軍缺乏攻堅能力的情況之下,這並不是一條上好的選擇路線。」

  「而且眼下江北五戰區桂系部隊的三個師已經抵達無為地區,是配合三戰區解決我們,還是掩護我們渡江還很難說。加上日軍又增調了十五師團抵達銅陵、繁昌一線。這一線實際上已經是不可能了。」

  「希夷軍長作為北伐名將,應該知道桂系部隊裝備雖差,但是戰鬥力卻很強。尤其是山地戰能力,不次於我們。湘江一戰,中央紅軍就曾經在桂系部隊手中吃了大虧。再加上日軍十五師團,我們在兵力占據絕對劣勢的情況之下,在很可能面臨兩面夾擊。」

  「至於東線,雖然同樣群眾基礎較好,而且有蘇南部隊可以接應。但是卻是第三戰區重點封鎖地區,其一零八師已經完成布防以及工事的修建。現在蘇南部隊主力已經北渡,剩餘的三千餘力量是我軍在蘇南僅存的實力。」

  「在第三戰區重兵面前,在加上自身要面對日偽軍重兵掃蕩的壓力,蘇南這點力量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一旦蘇南部隊在我軍北渡時主動出擊接應,反倒是於我在江南後續發展不利。」

  「而且第三戰區只同意我們通過此路線疏散非戰鬥人員,嚴禁我們作戰部隊通過。也就是說我們如果選擇此路線,就要冒著與第三戰區公開決裂的危險。這對於我們爭取輿論的支持同樣很不利。」

  「既然兩條路線都已經行不通,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所剩下的唯有南下茂林、三溪進入旌德、寧國轉廣德、郎溪到溧陽在尋機北渡的路線。這條路線其實表面上看,群眾工作基礎薄弱,路程也比較遠,又是向第三戰區的後方和重兵扼守的方向行動,在政治上、軍事上對我都很不利。」

  「但在第三戰區同意我皖南新四軍部隊沿此路線北移以及其未完成對我進行圍殲部署的情況下,只要我軍行動迅速、堅決,由此路線勝利北移是完全可能的。尤其在無論是第三戰區還是日偽軍都不會預料到我們會選擇此條路線的情況之下,我們可以選擇出其不意。」

  「雖然在政治上於我們不利,但是只要我們不向其縱深發展,輿論的劣勢我們可以有效的扭轉過來。而且我們可以採取有效的手段,避免在政治上的被動。畢竟我們北撤是在第三戰區一再要求之下。」

  「所以軍長,在研究採取那條路線撤退時我們應該將目標重點放在這條路線上。你在與三戰區溝通的時候,要提出這條路線。但是在時間上,一定不要給對方留下太多的準備時間。也就是說上報的三天之內,無論第三戰區同意不同意我們都要行動。絕對不能給對方留下從容調整布防的時間。」

  「而且在行動展開後,就要迅速擺脫一切干擾。一路上不要有任何的停留,以強行軍的速度直插溧陽。如果第三戰區先開第一槍,那麼集中兵力全力的打過去。你是軍事指揮員,在戰事上由你全權決策。」

  「不過在行動之前,要抽調出一批老偵察員,最好是在南方堅持過三年游擊戰,經驗豐富的精幹力量。對這條路線進行仔細、嚴密的偵察。尤其地形,一定要做到心裏面有數。還有大半個月的時間,時間應該足夠了。」

  「另外對於第四十師的裝備、兵員情況,尤其是戰鬥力,我在一個星期之內要有一份詳細的情報。包括第三戰區其他部隊的調動,兵力、裝備情況都要形成一個詳細的簡報,尤其在對我們在轉移一星期前的調動我們一定要一個詳細的掌握。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北撤路線上可能遭遇的意外,軍長要有一個準備,要有一個應變計劃。而這個計劃,要立足在打的思想上。包括地形、氣候的變化都要有一個思想準備。尤其是氣候,對我們行軍作戰帶來的不利影響。」

  「皖南是地形,山區降水對青戈江以及各條河流的水量影響很大。我們北撤路上的各條河流的水量都要考慮在內。在北撤的時候,要集中抽調一批精壯人員,專門負責在各條河流上架設浮橋,協助部隊以最快的速度渡河。遭遇的各種困難,要儘可能的考慮的詳細一些。」

  說到這裡,楊震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開口道:「希夷同志,我們北撤實際上是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之下進行。稍有不慎,一到有任何的猶豫都可能陷入滅頂之災。所以一旦決心下定,就要果斷堅決。」

  「中央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以我們多年來的鬥爭經驗來看,如果對方真的下定決心吃掉我們,無論中央怎麼交涉,都干擾不了其決心。所以,我們除了在大方針以及戰略上聽取中央安排之外,其餘的要靠我們自己。」

  「還有第三戰區駐新四軍的那個聯絡官,一定要給我嚴密的監控起來。所有的部署,一定要對其嚴格的保密。在渡江之前,絕對不能讓他離開。尤其我到的消息,一定要對其進行嚴密的封鎖。」

  「一切服從統一戰線,這沒有錯。但是這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們不能將自己的手腳牢牢的綁在統一戰線上,限制自己的發展,更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將自己的腦袋送到別人的刺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