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開山這番頗有威脅的話,楊繼財卻是笑嘻嘻的道:「杜司令,摘桃子的事情那裡輪到我做?我知道您這個時候調我來,肯定沒有什麼好事。不過鐵原戰場真的是不是燒紅的炭,那可不一定。反正太平我不來,我既然來了肯定不太平。」
「不過杜司令,這個時候你把我從新婚的被窩裡面拽出來,推到這個炭爐邊上,這該給的支持,您可千萬不能小氣。我要是搞不好,往小了說是砸我自己的臉面,往大了說可就是您杜司令的老臉了,畢竟我可是您點名要過來的。」
對於楊繼財的話,杜開山翻了翻眼睛道:「你小子有這個準備就好,我馬上要回我的司令部了,十七師我可就交給你了。別的話我就不多說了。兩天後我要是還看不到戰局有什麼改變,你小子自己掂對辦。」
杜開山的這番頗有些威脅的話,楊繼財只是笑了笑什麼都沒說。在杜開山走後,楊繼財沒有與其他幹部見面,而是將這些事情交給了代理師長的師政委。自己則拎著一部望遠鏡,直接上了一線陣地。
整整兩天的時間,他都沒有返回師部,就蹲在一線陣地。整個鐵原前沿幾個主要爭奪戰的戰場,一個都沒有拉的都被他給走遍了。不過有了馬春生犧牲的前車之鑑。楊繼財還是很謹慎的。
他只帶了兩個參謀,警衛員都沒有帶。當然實際上他也沒有警衛員,因為按照抗聯的規定,在機關工作的幹部,不管是團還是師級都不配備警衛員。如果需要的話,比如下部隊則直接從總部警衛部隊裡面抽調,師一級則從保衛部的保衛幹事之中選調。
十七師政委要給他配備警衛員,他倒是不可置否。不過楊繼財卻沒有等到警衛員到位,就直接去了前線。而且在去前線的時候不僅他自己,就倆他帶著的兩個參謀,也都是一副普通步兵的裝束。步槍、鋼盔一樣不少,只是多了一張地圖和一副望遠鏡。
楊繼財在前線整整待了兩天,除了跟杜開山要物資和裝備之外。一個指示都沒有下,也沒有調動任何的部隊配合他觀察。他這一手搞的兩個與他都很熟悉的團長,都有些大惑不解。都以為這個走那那不消停的傢伙,這次是改了性子。
等到楊繼財回到師部之後,大家看到他從杜開山那裡要來,也基本上在同一時間到位的東西也都愣住了。三百噸的水泥,以及正在忙著搶修朝鮮北部,被炸的破爛不堪公路的朝鮮集群直屬工兵部隊,要來了兩輛原來使用的T二六坦克改裝的推土機。並進行了改裝,將駕駛室以及發動機部位都安裝了簡易的裝甲。
除了這些讓下面部隊,看不懂究竟要做什麼用的東西之外。楊繼財僅僅空的汽油桶,就要來了幾百個。汽油也要來了幾噸,還有一部分航空兵使用的小型凝固汽油彈。同時調整了炮兵的彈藥配備,從原來的以殺傷爆破榴彈為主,大幅度增加了燃燒彈的比例,並配備了一批煙霧彈。
並將整個炮群,全部打亂重新做了調整和分配。各種炮群的分工,幾乎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調整。原來承擔一下火力封鎖的大口徑榴彈炮,被他用來壓制制高點的敵軍。而且這個壓制由原來的爆破殺傷彈,改為使用燃燒彈。
至於各個高地至核心陣地之間,改為使用平射的高射機槍進行壓制。而各個高地的反斜面陣地,則集中使用迫擊炮群進行壓制。同時總部配屬的那個一百六十毫米迫擊炮營,則被他以兩門為建制,加強部分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組成炮群並配發燃燒彈,專門打核心高地的反斜面陣地。
增加了一線部隊小口徑直瞄火炮的配備,原有的六十毫米迫擊炮,集中配發給主要突擊面的部隊。給一線突擊部隊,加強了火焰噴射器。不僅將十四毫米高射機槍,都配發了下去。就連自打響後一直無所事事的十七師所屬高炮群,也被他拉到一線陣地執行封鎖任務。
不過就這些楊繼財還認為不足,又從杜開山那裡,要了兩個二十三毫米高炮連,三個四聯裝十四高射機槍連。並將雙聯裝的十四毫米高射機槍,全部拆卸開來改成單管後,加強到一線攻擊部隊。
根據之前的戰況以及楊繼財這兩天的判斷,他認為日軍在各個核心高地的反斜面,都修建了屯兵洞。整個核心高地周邊的戰場,所有的預備兵力,都隱蔽在反斜面陣地上。儘管之前集中了大量的炮火,壓制各個核心高地與周邊高地群的日軍通道。
但日軍沿線修建了大量的防炮洞,這就使得炮火封鎖的效果大打折扣。楊繼財認為與其白白的浪費炮彈做這無用功,還不如將構築封鎖線的任務交給更加靈活的高射機槍,以及直瞄炮火負責。
利用鐵原戰場抗聯迫擊炮數量多、各種口徑齊全,尤其是一百六十毫米迫擊炮,雖說笨重了一些,但是威力卻是驚人的優勢,直接封鎖日軍反斜面屯兵洞。將其他的支援火炮騰出手來,壓制日軍縱深炮兵火力,以及對一線日軍各個陣地實施火力壓制。
事實上楊繼財到鐵原戰場的第一個印象,不是這裡之前的戰事多殘酷,也不是日軍防禦戰術的變化,而是這裡的地形。整個鐵原戰場以漢灘川為分界線,被分為東西兩個部分。除了漢灘川以北,有一條縱深二十公里的平原地帶之外,其餘的都是清一色的山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且朝鮮的山地,與東北內地的山地渾然不同。這裡的山勢雖說不高,但是山脊的走向卻是很有特點。而且山勢不如東北的興安嶺那麼的大氣、厚重,也不如長白山那麼的雄偉。普遍都很單薄,讓人有種小家子氣的感覺。
但也許正是因為這樣,這裡的山勢普遍的陡峭一些,山勢的走向也更凌亂一些。各個核心高地的山頂普遍面積狹窄不說,也很難修成大縱深的工事群,核心高地的坡度也很陡。這種地形之下,對攻擊一方明顯處於不利的地位。日軍這個時候搞出這麼一個防禦體系,恐怕就是要利用這裡的地形。
從甲午戰爭日本人大致控制朝鮮,到日俄戰爭後徹底吞併朝鮮至今,日本人占據朝鮮已經幾十年。這幾十年期間,以日本人的細緻程度,恐怕整個朝鮮地形已經被他們摸透。當初日軍將在整個朝鮮的防禦線,擺在這一線恐怕不是沒有道理的。
同時日軍搞出這麼防禦戰術,不單單是指望的地形,也是對自身優勢的一種確定。因為這種以點帶線的防禦戰術,除了點內的核心高地之外。各個點之間的兵力調動,在地形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加上之前的火力封鎖,就要求防禦部隊的戰鬥意誌異常頑強。
不僅僅是核心高地的防禦部隊,必須有死戰到底的決心,就是核心高地周邊各個點上的防禦兵力,這些註定只是一個消耗品的部隊嗎,也要有死戰到底的決心。因為這種防禦體系,每個防禦點上的兵力都不會太多。如果保證核心高地不能輕易易手,就必然要求其周邊各個點上的防禦部隊有必死之決心。
否則一旦某一個點被輕易突破,會造成一個面的瓦解。如果不能最大限度的消耗攻擊對手的兵力,那麼一旦核心高地被攻占,也就意味某一個大面,或是一個方向的整個防禦體系,就將徹底的瓦解。
而一旦出現這種瓦解,對於日軍這種以點帶線的防禦戰術是最致命的。日軍在鐵原一線以每個要點火力、兵力輻射的大面為核心,組成各個方向的防禦要點。各個大面之間相互依託,以各個要點周邊無數火力點和支撐點,作為小面反過來支撐大面防禦體系。
這種主輔相成、相互依託的戰術,最怕的就是各個面的核心區域被輕易的突破,也就是以點帶線中間的那個點。而要保證這個點的安全,那麼就需要這個點周邊的各個支撐面上,註定不會太多的防禦兵力,必須要像釘子那樣死死的釘在哪裡。
這種戰術除了對負責各個大面的指揮官,協調能力要求很高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要求防禦部隊的意志力,必須要異常的頑強,有在任何時刻都有血戰到底的決心。而這種戰術對這一點的要求,還在前一點之上。
畢竟明知道自己去送死的戰鬥,換了一般的部隊恐怕早就沒有那個信心去打。甚至很多時候,一觸即潰都未嘗沒有那個可能。日軍恐怕也正是對自己部隊的意志力,有相當的自信才會搞出這麼一出戰術來。
兩天的觀察下來,心中已經大致有數的楊繼財,在火力上的調整,就是針對日軍這些點來的。因為對於他來說,與日軍反覆爭奪外圍各個小面,只能白白的浪費兵力和時間。面對日軍這種戰術,不要管他虛的線,直接奔核心點去的黑虎掏心戰術才是最恰當的。
之前馬春生的戰術調整,他不認為是失敗的。只是在支援火力的配備上,以及攻擊重點方向的選擇上,顯得有些過於急躁了。整個進攻的調整上,也只是改變了進攻的側重點,而在戰術的運用上,卻沒有進行針對性的調整。
所以楊繼財在攻擊兵力的配置上,針對日軍的封鎖火力部署,也採取了針對性的辦法。他準備採取對日軍兵力少的高地,或是只投入了一個步兵班,或是乾脆只用火力封鎖。而針對核心高地,採取了集中突擊的辦法。
不僅在兵力部署上,採取了少擺多囤,幾個方向保留了充足預備隊。在通往日軍各個核心守備高地的攻擊路線上,也挖掘了大量的掩體與放炮洞,在實在無法進行這些準備的地段則直接放棄,只是以炮火控制。只不過他這些東西,還沒有亮出來罷了。
確切的說在前沿,楊繼財是打算採取以點對點的戰術。至於自己的部隊,能不能做到自己的要求,楊繼財還是有自信的。在前沿這兩天,他發現自己這次很幸運。雖說鐵原戰場眼下僵持,但是馬春生卻給自己留下了一支可以說鐵打,並意志如鋼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