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那位可是異常心狠手辣的主,他能用莫須有的罪名將蘇軍上下清洗一遍,多少戰功赫赫的元帥、將軍人頭落地。那麼如果感覺到楊震對蘇聯的利益是一個傷害,他可不會因為手下幾位元帥、大將的想法而放過楊震。
而楊震是不是蘇軍將領,是不是中國人,他可不會管那一切。蘇聯肅反高潮期間,那些留在蘇聯的中國人被殺的還少嗎?他們昨天敢扣留抗聯的總指揮,殺了抗聯的幹部,今天未必不敢殺楊震這個可能會成為他們一個絆腳石的傢伙。
別說中央不會同意他去,就是同意他去,他也堅決的不會去。他可不想在這個時候,去蘇聯做階下囚,或是莫名其妙的在蘇聯掉了腦袋。革命遠還尚未成功,楊震對自己的小命可是珍惜的緊。更何況中央會不會同意他去冒險,楊震還是有信心的。
其實這次倒是楊震還真的有些多心了,這次邀請還真的是蘇軍現任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還有此時剛被從列寧格勒前線調回來,接手莫斯科防線的朱可夫大將一同,向那個被楊震口中稱之為莫斯科老頭的最高領袖提出來的。
作為蘇軍總參謀長,在目前整個西線形勢危如累卵的情況之下,對遠東地區的安全一直很是擔心。尤其是前一段時間,蘇軍的兵力損失太大。遠東地區的幾個軍區,還能不能在還存在著日本入侵的局面之下,再抽調一些部隊用於西線,他作為總參謀長的顧慮很大。
對於身為蘇軍總參謀長的他來說,儘管清楚的知道現在抗聯已經占據了與蘇聯交界地區,暫時解除了蘇聯遠東地區可能存在的危機,至少緩解了日軍配合德軍向蘇聯進攻的可能性,但是卻並未從根本上緩解。
抗聯目前儘管做的不錯,但是對於蘇軍來說還有些不夠。他們究竟能不能在對德戰爭結束之前一直堅持下來,並發展起來以徹底的解決蘇軍兩面作戰的壓力,蘇軍總參謀部現在卻是並無太多的信心。
在蘇軍總參謀部看來,儘管陸地上的威脅已經不大。但是日本海軍對蘇聯遠東地區,一直是一個相當大的威脅。有著強大海軍的日本軍隊,完全可以避開正面抗聯的防區,在蘇聯遠東的沿海地區進行登陸作戰。
日軍如果堅持要配合西部戰場上的德軍作戰,通過登陸戰,一樣可以威脅到蘇聯遠東地區的安全,牽制其在遠東地區的兵力無法西調。而且日本有著強大的海軍,完全可以保證其海上運輸線的安全。日本海軍只要在遠東沿海活動一天,蘇聯人就感覺到芒刺在背。
更為關鍵的是遠東軍區在原有部隊被調走大部分之後,新編成的幾十萬大軍,也是目前西線急需的。在海上還存在威脅的情況之下,這些部隊能夠最終可以被調走多少,也關係到西線戰局能不能獲得補充足夠的補充部隊。
在還沒有完全摸清楚日本軍隊下一步動作之前,蘇軍一直懸著的心就不可能放下。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抗聯能在遠東地區牽制更多的日軍。他們不會在這個時候,對楊震做出任何不利的舉措。
那位沙波什尼科夫元帥之所以提出邀請,就是想親自與楊震見面,確定一下他對眼下日軍對蘇軍遠東地區威脅的看法。並與楊震商議,最大限度的利用抗聯力量,來分擔蘇聯遠東地區的壓力。
這個提議最初就是那位在外蒙與日軍交過手的朱可夫大將,在接手莫斯科戰區時,向沙波什尼科夫元帥提出來的。目的是將蘇軍在遠東地區的防禦,與抗聯的連成一體,以減輕遠東沿海地區所受的壓力。
在那位目前蘇軍高層之中,唯一與日本人直接交過手的陸軍大將看來。不管其有什麼樣原因,有什麼樣的情報,只要日本軍隊下一階段戰爭的目標沒有真正的展開,朝鮮和日本本土的日軍對蘇聯遠東地區的威脅就始終的存在。
而眼下正處於戰爭期間的蘇聯,根本就沒有能力應對兩場戰爭。而且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會戰失敗已經成為定局,總兵力損失可能高達百餘萬的情況之下。後備兵力已經不足的蘇軍,急需從遠東地區抽調部隊補充西線。
尤其是遠東地區部署的坦克部隊,在這位前蘇軍總參謀長看來,對保衛莫斯科異常重要。所以他建議總參謀部,邀請楊震對蘇聯進行一次訪問,以與抗聯方面研究一下兩軍協防蘇聯遠東地區的問題。
特別是在遠東地區主力抽調走之後,一旦日軍在蘇聯遠東地區登陸,抗聯能不能抽調兵力進入蘇聯境內,配合蘇軍作戰的問題。因為遠東地區眼下的兵力,抽調少了對西線來說無濟於事。如果抽調的多了,剩餘的兵力根本就無法抵抗日軍的登陸作戰。
他的這個觀點,正為目前西部戰場相當不利局面擔憂,以及對日軍可能會在遠東地區登陸,對蘇聯進行兩面夾擊而憂心忡忡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自然是相當的贊成。如果抗聯能在滿洲牽制的日軍兵力越多,蘇聯遠東地區的威脅就越小。
在請示了最高領導人,並徵得同意之後,由身為蘇軍總參謀長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出面,再拽上對抗聯一直好奇的總軍械部長雅科夫列夫上將。以及這位大將又拉上鐵木辛哥元帥在邀請電上共同署名,一同向楊震發出了邀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
而那位蘇聯領導人就算再不待見楊震這個搗亂分子,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自毀遠東防禦的。他很清楚抗聯越強大,對日本軍隊的牽制力也就越大,也可以徹底的接觸日軍對蘇聯遠東地區的威脅。
所以對於沙波什尼科夫的要求,他沒有絲毫考慮的便同意了。而且在親自審閱了邀請電的內容之後,還特別加上了蘇聯方面會保證楊震同志在蘇聯境內安全。並親自起草了一封給延安的電報,希望延安能夠施加一部分的壓力。
只是楊震對於蘇聯的邀請總是不給予答覆的曖昧態度,以及中央在這件事情上的不配合,也使得這件事情最終沒有成行。心急的沙波什尼科夫大將,最終不顧前線的需要,在莫斯科保衛戰正濃的時候,派出了一位副總參謀長,與遠東軍區司令員阿巴那申克大將一同訪問了哈爾濱。
沒辦法楊震不急,可急需補充兵員的蘇軍急。在莫斯科會戰期間,對補充兵員已經飢不擇食的蘇軍,幾乎將遠東地區的部隊抽調一空。就連內務部的邊防部隊,除了蘇朝邊境以及庫頁島上的部分兵力之外,都編為一個師給調走了。
至於技術兵種,除了太平洋艦隊航空兵之外,其餘的航空兵和坦克部隊全部調走。炮兵部隊調走了三分之二,防空兵部隊全部調走。弄的一個偌大的遠東軍區剩餘兵力,還不足一個集團軍。別說防禦整個遠東地區,就是防守海參崴一線都不夠。
在這種情況之下,那位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能不著急嗎?要是日本人此時在沿海登陸,遠東軍區的蘇軍幾乎沒有一絲的抵抗能力。楊震對於邀請遲遲不予答覆,他就只能派人到抗聯來。
好在楊震雖說磨磨唧唧的不給答覆,但這位從莫斯科萬里迢迢趕過來的副總參謀長,也沒有算是白跑一趟。對於蘇聯人提出的要求,楊震也沒有含糊。在從延安趕來的,攜帶主席真實意圖的軍委副參謀長,以及挺進軍司令員和政委在場之下,與抗聯達成了一份協防協議。
只是這份所謂的協防協議,在那位蘇軍副總參謀長前腳走,楊震後腳當著三位老帥的面,直接跟廢紙一樣丟到了保險柜裡面。這份由軍區政委李延平與那位副參謀長出面談判協議的實際內容,他連看都沒有看一眼。
至於所謂協防作戰所需的作戰計劃,此刻將心思全部放到準備下一階段會戰的他,壓根就沒有想過,更沒有放在心上。搞的那位來協助他制定作戰計劃的軍委副參謀長,也只能搖頭苦笑。
回去向主席匯報之後,主席也只是搖頭笑笑而什麼都沒有說。中央也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對楊震,給予任何的壓力。畢竟以主席的為人,讓他以損害中國自身利益,去保障蘇聯人的利益這種事情,主席壓根就不會去做。
派出人配合抗聯,只不過因為莫斯科的壓力,做做面子上的事情而已。而這份協議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執行,他一點也不期待,甚至希望這份協議永遠不要生效才好。楊震這麼做,倒是很符合主席的心意。主席自然也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對楊震施加任何的壓力。
不過主席雖說不希望這份協議能夠打成,但是在心中也一直在為抗聯擔心。畢竟雖說已經接到楊震的報告,日軍將會南下對南洋發起攻勢。但是在日軍南下作戰沒有真的打響之前,誰也不能保證他們的真實意圖究竟在哪裡。
萬一日本人在德國人的壓力之下,真的進攻蘇聯,那這份對中國人利害相比,害處較大的協議執行不執行?不執行,蘇聯的壓力不說,抗聯的對外通道也將被切斷。執行,對於抗聯來說是一個為別人火中取炭的行為。直到珍珠港事變爆發,主席一直為楊震和抗聯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而在今後的歲月之中,雖說也有磕磕絆絆,蘇聯方面也無數次試圖將手伸向抗聯的物資。但是楊震百般的算計之下,雙方的合作大體上還勉強算是遵守。雖說也有一定的波折,但是好賴沒有搞出大的亂子來。
雖說在某些方面大家都沒有完全的遵守協議地方,明著沒有什麼太大的對抗,實際上暗中算計對方的事情一刻也沒有停止。而且處於弱勢的抗聯,吃的暗虧比較多一些,但是總體上,還算是勉強的說的過去,至少太大的虧沒有吃到。
想要多吃多占的蘇聯人,在某些事件實在有些過分,連面子上都過不去的地方。在他們沒有想到的,抗聯史無前例的強烈反彈之下。蘇聯人在其他的方面,也或多或少的給予了抗聯一定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