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科舉改制
典型的割地求和了!
朱怡炅只是根據慣性思維,推斷印度人戰鬥力應該很差,但也只是推斷,所以才讓張廣泗這些流放犯先去試探(送死)一下。🌷🍧 ➅9s𝔥ᑌ𝐗.Ⓒ𝓸𝕄 🐊♨
卻不想,這才幾個月時間,張廣泗這些人居然連半個縣的地盤都打下來了。這裡可不是西南偏僻山區,半個縣就是實打實的人口土地,還是富饒肥沃的三角洲平原。
而且,這些流放犯都還沒用上火銃、火炮,看來印度大區的戰鬥力,起碼還得再往下降低一個層級,估摸著也就相當於中國西南地區的土司,甚至可能連西南土司都打不過。
朱怡炅想了想,說道:「既然孟加拉與英國人都在極力避免爭端,那我們也不用太著急擴張,可以讓孟加拉先鞏固好新占土地,並對轄地人口進行編戶造冊。內閣再擬道旨意,設立孟加拉總督府,監督官耿守義正式為第一任孟加拉總督,張廣泗等他編戶造冊完畢,就給他個孟加拉鎮長的官職,受總督節制。更高的官職,等他打下更多土地人口,再行冊封。」
「還有,樞密院也要著手調撥500正兵、500預備役作為第一批孟加拉移民人口。當地的習俗、宗教都可以暫時不用去管,但是那裡的移民漢人,包括張廣泗這些流放犯,都不得加入任何當地宗教,也不能融入他們的風俗文化。所有移民人口,只能使用漢文、漢字,前往孟加拉的移民人口,除了正兵、預備役,還要有讀書人、醫者、道士、和尚這些,那裡也要在漢人轄區籌建寺廟、道觀、學堂。」
「還有什麼細節,內閣可以繼續查缺補漏,等擬定了章程、旨意,再與朕過目。」
「遵旨。」
眾臣連忙拱手應道。
對於皇帝的旨意決定,內閣眾臣都是早有預料。從當初把這些人流放到天竺的孟加拉,他們就明白皇帝是什麼心思了。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這才半年不到。
只有戶部尚書陳濟滿臉心累,畢竟無論移民、打仗,都離不開戶部出錢。雖然今年的財政歲入又增長了不少,甚至比韃子時期還要充裕,但朝廷開疆拓土戰爭,還有對各地邊疆移民駐軍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
遼東、漠南、廣南、康藏、雪域、海外,這些全都要錢要人,光是各地府縣的監牢,都快空的能跑耗子了。如今又加上個孟加拉,雖然現在只要移民千把人,比其它邊疆壓力小得多,但這只是第一批,未來明顯還要繼續移民,甚至還得打大仗。
說完孟加拉的事,禮部尚書林景裕拱手匯報:「陛下此前下旨,由國史院協同禮部,編纂各族《中華字典》。兩部官員已於月前開始著手編纂,預計進度應該能加快不少。」
朱怡炅點頭:「如此甚好,這《中華字典》既關乎朝廷大治,也為漢族與其餘各族兄弟姊妹關係,務必要盡心竭力,認真對待。」
「臣遵旨。」
林景裕又說道:「還有,呂宋總督月前上奏,請求能在岷埠設立鄉試考場,好讓海外士民也能就地參加科考鄉試,不用遠渡重洋。」
王遠質疑道:「在呂宋設立鄉試考場,他們有那麼多應考士子嗎?」
鄔思道說道:「應該是有的,呂宋繁衍移民這麼多年,光是我大明設立的總督就已輪任兩屆。整個呂宋以及菲律賓群島,漢民幾萬人還是有的,而且大多都學習漢文漢學,也算是讀書人。更何況,除了呂宋之地,還有去年新收復的舊港、馬六甲、椰城,這些地方的海外漢民,數百年間繁衍下來起碼也有十萬了。」
王遠搖頭道:「若是在岷埠設立考場,允許考生就地參考。那必然會有不少內地考生,遠渡這些海外總督轄地參加考試。僅臣任職台彎、浙江期間,便見過不少來自東南沿海士子,都喜跑去台彎應考……包括前清時期。」
這個擔憂不無道理,且不說現在,就算到了後世,像這樣單純為了考試而主動跑去外省的,也非常普遍。尤以南方人居多,因為南方實在太卷了,老朱甚至特意為此搞了個南北分榜,要不然北方士子壓根卷不過南方士子。
→
而且,就拿歷史上的滿清來說,早期台彎的進士十有八九,不是福建人,就是廣東人,要不然就是浙江沿海地區,真正台彎本地出身的少之又少。
朱怡炅思忖了片刻,說道:「這些海外總督府也是我大明國土,上面不管漢民、番民,豈能不給他們參與科考的權利?不過王卿所言也有道理,內閣擬一道旨意,今後考生凡參與鄉試者,必須以其戶籍決定考試地域,避免有些考生為了科考,而故意前往海外,也擠壓海外士子的科舉名額。再在呂宋、椰城分別設立海外鄉試考場,兩地各與十五個舉人名額。待三十人來至南京,再單獨設立一個考區,許兩個進士名額。」
海外各總督府轄地,算上移民、本土漢民,還有那些登記造冊為漢民的漢土混血,加起來起碼也有幾十萬人了。
幾十萬人,給三十個舉人名額,已經算是開恩了,而且還必定能出兩個進士,這就是在給海外漢民盼頭,政治意義非凡。
而且,整個海外總督府轄地,攏共就給兩個進士名額,那也能進一步減小內地考生為了科舉,而跑去海外內卷的心思。
因為名額太少了,他們要去海外考試,還得先遷戶口過去,成為海外漢民。然後還只有三十個舉人名額,考中了以後也不能參與內地的南北榜,只能單獨列出兩個進士,這看似優待,卻比內地還卷。
戶部尚書陳濟趁機補充道:「還是要確定海外移民戶籍,既然是移民,就不能再留有內地戶籍,戶籍必須落戶海外,否則就要加稅。」
這屬於移民上的漏洞,也可以理解為鑽空子,尤以呂宋移民的現象較多。
不少地主都是在內地留著原籍,又在呂宋重新落戶,然後內地的田產保留,呂宋的繼續兼併土地,而且賦稅都不高。
這種雙戶籍的情況,除了因為距離遙遠,通信聯繫不太方便,也是朝廷為了吸引移民,在故意遷就,但現在就得稍微控制一下了。
呂宋的移民正在趨於平穩,而且雙戶籍在身的主要都是地主豪紳,就算不是的也在逐步演變向地主豪紳,得出手控制一下。
要不然,恐怕海外科舉考場,還是會有不少內地考生,動用這個便利,一面跑去呂宋等地考試,一面又參與內地南北榜的進士。
眾臣隨即一番討論,又將其查缺補漏。
這也就是殿試剛考過,距離下次科考有著三年的空檔期,還有的是時間來試行。
對了,不僅是海外科考的建制規劃,內地南北榜的錄取比例,這次也一併進行了商討修改。
前明分的南北榜,不止有南北榜,還有個中榜,只不過存在感很低。錄取的進士比例也是以南榜55%,北榜35%,中榜僅有10%。
而中榜省份,原本為雲貴川桂四省,還有皖北地區也屬於中榜。不過大明新朝建立,朱怡炅將皖北重新劃回南榜,又增加了廣南省為中榜。
而北榜同樣增加了漠南都司、雲中都司、遼東、樂浪、黑龍江都司、耽羅縣這些轄地。
因此,原來的進士錄取比例肯定就不太合適了,雖然現在可能沒什麼大影響,但再過一二十年,北榜、中榜士子肯定會不滿。
最終經過一番激烈爭論,朱怡炅直接拍板,今後南榜錄取進士比例劃出5%,均分給北榜和中榜。
家鄉在南榜省份的大臣普遍心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畢竟皇帝已經做出決定,而且這也是必然之事。
更何況,隨著國土面積不斷增大,每年錄取的進士數量都能維持在數百人,這對於南榜士子而言,也不算太虧,不過是5%的錄取比例而已。
尤其北榜增加了那麼多轄地,未來這些轄地人口增長,那對半分的5%,怕是都不夠塞牙縫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