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聯軍不聯軍
大明皇帝這幾日,幾乎夜夜留宿於兩名壯(族)妃宮中。—(••÷[ ➅9ѕ𝔥𝕦x.𝐂όϻ ]÷••)—
這並不合規,但誰讓朱怡炅是開國皇帝,他願意遵守那叫重視禮法,不遵守那叫推陳出新。
兩名壯妃雖出身壯族少民,但與先前那位瑤妃一樣,端是生的容貌秀麗,很符合漢人的審美。
這是自然的,廣西壯族幾百年間,早被前明漢化的差不多了。雖仍舊保留土司制度,但大體已與漢人無異,說漢話,認得漢字,只是衣著習俗不同。
早上八點。
朱怡炅準時起床,在后妃的服侍下更衣洗漱。
自從當上皇帝,朱怡炅也算漸漸體會到這其中讓人沉溺的感覺了。算上這兩個新納壯妃,他這個大明皇帝如今也算的上后妃如雲了。
雖與皇后還有真感情,但這並不妨礙他沉溺美色。
今年開春,皇后再度懷胎,一併懷上皇嗣的還有兩名後宮雜妃。
朱怡炅大喜,當即給這兩個雜妃晉級正式妃號,並賞賜新的宮室,妃號暫定為莊妃、惠妃(老朱的鍋會飛)。
百官對於皇帝好色,不僅未加勸阻,反而愈發放心。
皇帝不好女色,如何繁衍皇嗣?
從兩名壯妃宮中出門,皇帝移駕至華蓋殿,開始一天的日常辦公。
朱怡炅欽定的華蓋殿辦公,每日起碼也得留出半天在華蓋殿批奏章。除非哪天沒有工作或是要上朝,才會上午就去謹身殿。
……
山西。
劉儒漢這個大漢皇帝御駕親征,親率大軍兵出太原府,進抵平定州。
平定州作為最早一批投降的山西州府,雖未遭受戰爭破壞,但在劉儒漢的盤剝下,入眼已是民生凋敝。
劉儒漢看著眼前人口凋敝,距離民不聊生也差不了多少的平定州城。沉默片刻後問道:「現在情勢如何?韃子可曾出兵了?」
劉恪說道:「韃子那邊剛回信,已經兵分兩路。準備南路攻打山海關、一片石關,長驅直入,進兵天津。北路則繞過強攻長城龍井關、大安口、洪山口,再攻取遵化、三河、順義、通州,兵逼北京城。但必須我們大漢先從山西出兵,東進攻打正定府、保定府,他們便順勢南北夾攻,四面合圍,屆時必能大破明國北直隸。」
劉儒漢說道:「我不管什麼兵分兩路、四面合圍,關鍵在於我們必須聯手這仗才有的打。」
劉儒漢這次親征,已盡起偽漢之兵,總兵力足有五萬。這對貧瘠山地的山西而言,顯然已經超過其承受極限。
他沒去嘗試打河南,因為河南一馬平川,打下來也守不住,而且河南荒蕪,打了也沒有好處。
當初勸劉儒漢起事的老五,現在已成偽漢大將,地位與劉恪這個太子幾乎不相上下。此刻說道:「皇上,韃子分明是打算先讓我們大漢去跟明軍硬碰硬,他們好隨時坐收漁利,千萬不能上了韃子的當。」
劉儒漢深以為然,滿清要他先出兵攻打正定府,這樣必然會引得明軍群起而攻之。
屆時,滿清就可以從容入關,兵逼北京城。可這麼一來,壓力就全在他身上了。
明軍戰力劉儒漢從未領教過,但劉儒漢當初是被滿清西北軍打的抱頭鼠竄,而滿清西北軍又被明軍打崩,這戰力差距幾乎顯而易見。
劉恪以為劉儒漢在遲疑,不由急道:「父皇,而今好不容易韃子願與咱們一同出兵,若是這時還婆婆媽媽,韃子退走可就沒機會了。而且,大丈夫要成就大事,豈可半點風險也不冒?」
在場將領都有些無語,這是風險的問題嗎?關鍵是在於到底該怎麼打。
什麼都不管,一路莽過去,那是蠢貨。
老五見劉儒漢臉色一沉,連忙打圓場道:「太子啊!皇上不是不肯出兵,而是該如何打,總不能我們弟兄在這裡打生打死,讓這些滿清韃子在後面撿便宜,天下哪有這樣道理?」
劉儒漢一抬手:「好了!正定府無論如何都是要打的,要不然我們就別想出山西了。立刻聯絡韃子,讓他們也一同出兵,屆時我們聯兵攻打北京。」
老五問道:「那西安的韃子怎麼說?」
劉儒漢說道:「西安的韃子與咱們不同路,而且他們不會無動於衷,不用多管閒事。」
劉儒漢雖與雍正、胤禩聯盟邀兵,但實際這個聯盟非常鬆散,真正能算得上聯盟的只有遼東和山西。
因為各自的戰略目標不一樣,雍正再怎麼打,也只能去打湖北、河南。河南貧瘠,地廣人稀,大概率還是去湖北,而劉儒漢和胤禩的目標是整個北直隸。
而且,即便劉儒漢與胤禩目標一致,但這個聯盟也鬆散的很。不光是明國細作的挑撥,還有互相間的利益算計和爾虞我詐。
……
攝政王胤禩現如今已經快要壓制不住內部的反對聲音了,遼東滿清此次兵分兩路就是佐證。
到底是倉促奪權,根基不足,靠著利益分割,才得到滿洲諸王公的支持。而且為了平衡權力,還專門扶立雍正的兒子弘曆為帝,自己只做攝政王不說,還重開了議政王制度。
這一系列舉措雖然快速穩定了胤禩的權勢,卻也埋下了禍根。
胤禩帶著滿清權貴退居遼東,準備效仿祖宗,卻忽略了遼東苦寒之地,又歷經幾代帝王封鎖,早已是地廣人稀。
而一向過慣了奢侈日子的滿清權貴,這麼一下子回到遼東,不僅宅子小了,僕人少了,甚至糧食還不太夠吃。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胤禩本欲效仿當年皇太極,從長城那邊繞路破關,配合蒙古騎兵馬踏北直隸。
可那些當初支持他的議政王大臣,卻跟他唱起反調,覺得應該走山海關。還斥責他這個攝政王,不應該放棄山海關,搞的現在要白流那麼多大清天兵的血。
這讓胤禩怒不可遏,又無可奈何,力排眾議下才勉強爭取了個兵分兩路。
承德府(熱河)。
胤禩自己帶著一萬索倫兵,還有盛京八旗兵以及漠南諸盟旗兵,雜七雜八加起來約莫有五萬人馬。
本來應該能徵召更多,可那些漠南諸盟旗的汗王似乎看出滿清快不行了,居然也開始變得推諉阻四。
「這個劉儒漢,傳信要我們一起出兵,還要與我們一道攻打北京城。」胤禩看著手中信件,既是憤怒,又是無奈。
被胤禩帶過來統兵的胤禵說道:「八哥,我都說了,漢人都是奸滑之輩,不可信。若非這個劉儒漢當初搗亂,我大清何至於此?」
胤禩臉色一正:「十四弟,不可胡言亂語。」
言畢,又對戴鐸說道:「戴先生,還請見諒。」
戴鐸卻是毫不在意,說道:「那劉儒漢的確不可信,不過,現下我大清只能與其聯手,若是分開來打,只會被南兵逐個擊破。」
胤禩也明白是這麼個道理,分開來打肯定打不過,聯手好歹還有點機會:「那便合兵吧!要不然,我們就算能入關,也打不下北京城。」
胤禩這邊經過一番商議,最終敲定合兵計劃,並快速與劉儒漢回信。
隨即,胤禩命胤禵親率滿蒙大軍,移師寬城。寬城往南,便是喜峰口,也是皇太極當年入關路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