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冊立太子
孫嘉淦離京前被皇帝批了一個月的假,與家人好生團聚一番。☞💔 ☠🌷今後,怕是連回南京的機會都沒有,必須常年在河南、山東兩省奔波。
朱怡炅與內閣商酌,正式頒布聖旨:
孫嘉淦升任河道總督,並加右都御史街,秩從一品,位同尚書。主管黃准治河要務,地方官員未有中樞旨令不得橫加阻攔。
這道旨意屬於保險措施,因為按著孫嘉淦的治河法子,必定對北方的民生經濟造成影響,那些渴望在北方做出政績的地方官肯定會有所不滿。
朱怡炅不光給予權力、任命,同樣也在孫嘉淦離京時承諾:「只要孫卿能治理好黃河,朕便許你直龍圖閣。便是孫卿死於治理黃淮水患任上,朕也會與你諡號追封,孫卿且放心的去吧!」
孫嘉淦非常感動,伏身高呼:「微臣謝主隆恩!」
與皇帝隨行的各部院大臣見此,都是既覺羨慕又感惋惜。因為孫嘉淦接下來什麼事都不用管了,只用操心治理河道就行。
只不過,黃淮泛濫幾百年,哪是那麼好治的。這人恐怕後半生都得在河道上奔波勞碌,甚至極有可能死在河道上。
朱怡炅送走了孫嘉淦,還順帶給其安排了幾個隨行副手。既是協助工作,也是跟其學習治水。
沒別的意思,治河並非朝夕之事,十年到二十年都算是一切順利的前提下。若是遇到麻煩,可能還要更久。
要是孫嘉淦因為奔波勞碌中途去世,這些副手也能迅速接他的班。
說來他現在其實算在給滿清、前明兩個擦屁股,而且不擦還不行。
光是前明、滿清兩代為保漕運,不斷修築的堤壩已經是把黃淮河床壘積到了一個驚人的高度。
照這個速度持續下去,要不了幾十年,一旦遇到點特大降雨,黃河必定決口,甚至極有可能會大改道。
……
剛定下治理黃河的章程,孫嘉淦已於月前離京出發。
後宮。
「哇哇~哇哇~~」
伴隨陣陣新生嬰兒的哭啼聲,朱怡炅這個大明皇帝又當父親了。
同樣,也是大明的二皇子終於降生了。
這位二皇子還是漢瑤混血,他的母親正是朱怡炅的瑤妃房三妹。
從朱怡炅當初帶著房三妹北上,御駕親征開始,不知什麼時候就已珠胎暗結。而今十月懷胎下來,總算是給他和大明誕下了一個皇子。
看著懷中哭累,開始熟睡的兒子。那白淨柔嫩的小臉,眼睛都還沒有完全睜開。朱怡炅不由露出笑容:「我的好兒子誒!你可終於是出生了。」
確實終於出生了,畢竟這個妃子代表漢瑤結盟。
如今誕下皇子,不光代表大明有了二皇子,而且也代表漢瑤聯盟更加穩固。
不知不覺間,朱怡炅已是越發回不去當初了,連兒子出生都要想到政治。
不過這也沒啥奇怪,作為皇帝,他的後宮從來都是政治附屬品,甚至包括子女也得打上政治標籤。
滿朝文武幾乎聞聲而動,雖然只是妃子生產,但誰讓這妃子的身份太過特殊。
文武百官先是在內閣牽頭下恭賀皇帝,隨即勸諫皇帝早日冊立太子的奏章,便如同冬日雪花般呈遞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因為二皇子已經出世,是時候該冊立太子,穩固國本了,同時也該儘早確立嫡庶之分了。
滿朝文武可以為了政治目的,請求皇帝納一個瑤妃,但卻絕不可能允許這個瑤妃的孩子入繼大統。
這並非歧視,只是單純政治考量。
朱怡炅認真思量一番,隨即提筆批覆:「可。著禮部尚書林景裕全權著手安排冊立典禮。」
太子乃國家儲君,冊封太子的典禮肯定要由禮部來籌辦。不僅要籌辦,還要宣發天下,將典禮辦的漂漂亮亮。
天下人也確實需要這麼一個太子,來進一步穩固人心。
好事成雙,工部尚書李伯遜上奏,南京紫禁城終於重修完畢。
歷時一年多,本來沒這麼快的。主要還是開海以後,戶部手頭上有餘錢了。
而且南京紫禁城這時也沒有完全毀壞,地基、大部分城牆都還在,只需拆除外圍那些亂七八糟的滿城。
而被康熙拿去修廟的龍柱、琉璃瓦片這些材料,重新拆回來就可以繼續使用,這些東西都結實得很。
大明沒有設立欽天監,所以還是由禮部來執行。先勘定一個黃道吉日,再由禮部著手安排典禮儀式,皇帝一家就可以正式搬去紫禁城居住了。
朱怡炅搬去紫禁城前,禮部這邊還得安排人手,提前搬去宮中灑掃。
而且,皇帝要搬去紫禁城,那隨行宮女自然不能還是原來那個規模。要不然肯定會人手不足,還得繼續招募宮女,尤其是能幹活的健婦。
這招人的錢理所當然是由戶部來出,包括皇帝入住紫禁城,此番冊封太子的儀式大典,這些也都是戶部來出錢。
朱怡炅只草擬了一道旨意:「交予內閣批覆。」
內閣。
王禮看到皇帝要求戶部拔款的諭旨,沒啥反應,果斷簽下大名,隨後再由另外三位閣臣依次簽字。
四人都簽過,王禮這才收尾簽發皇帝諭令。
朱怡炅早在建制之初,為了防止以後國庫、內帑財政混亂,就提前將兩邊的財政權力進行過劃分。
至後來南京稱帝,正式完善建制,對朝廷掌握的鹽、鐵、海貿等稅收財政都進行過進一步細分。
每年朝廷的中央財政稅收,不包括海外領土的財政收入(這個是單獨規定),全部要遞交一部分到內帑,作為皇室預算。
這一部分內帑初定為90萬兩白銀,比起前明而言已經算是相當節制。而且後面可根據朝廷收入變化進行適時調整。
而國庫將皇室預算都遞交內帑以後,皇帝便不得再伸手往國庫裡面拿錢。
此將被定為祖制,防止後人違反!
不僅如此,皇帝陵寢修建、紫禁城修繕、皇帝和太子大婚這些費用,一律也都要國庫(戶部)來出錢,內帑不會出一分銀子。
但同樣的,若是皇帝想大興土木,修建新的宮殿園子用於享受。那國庫同樣也不用出一分銀子,哪怕是皇帝旨意,內閣也有權封駁。
皇帝要想修宮殿可以,那就自己從內帑裡頭掏錢吧!
這很重要,有沒有用是一回事,伱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若真到了百官搬出祖制也攔不住皇帝亂來的時候,那這大明也合該滅亡了。
睡了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