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局勢
議和!
還是與準噶爾議和。🍩💋 ➅➈SħǗЖ.𝓬𝓞ϻ 🐟☠
策妄阿拉布坦可不是個好相與的,這波無異於是在與虎謀皮。
但很顯然,雍正還有大清都沒得選擇。
張廷玉看得很明白,現在議和,策妄阿拉布坦即便再如何野心膨脹,也不敢太過得寸進尺,至多就是出賣一些利益(賣國)。
畢竟,大清只是風雨飄搖,還沒真正倒下去。
與準噶爾議和,好將西北二十萬大軍全部調回,再與南方明廷決一死戰,不成功便成仁。
要不然,兩湖一失,北方早晚會徹底爛掉,到時再想打可就來不及了。
雍正沉思良久,環視一圈,殿下眾人盡皆低頭不語。
「……那就依張卿所言,議和!」話出口,雍正也放開了。
過不去這個坎,那大清也估摸著到頭了,還在乎什麼臉面不臉面。
雍正到底不是崇禎,不會為了面子問題,到死都不遷都,還非要等大臣主動提。
關鍵大臣主動提的,還正好有個前車之鑑,那就是陳新甲。
先是崇禎密使陳新甲跟清軍議和,結果事情敗露。崇禎把鍋全甩給了陳新甲不說,還堅持要將其處死。
幾位內閣大佬勸都勸不住,這麼一波下來,誰還敢開口,不怕皇帝翻臉不認人?
既已決定議和,馬齊也跟著開口建言:「皇上,既要議和,那這議和主使亦當慎重。」
雍正點頭:「可。擬旨,著怡親王為議和主使,全權負責議和事宜,許其便宜行事。」
殿下的怡親王允祥連忙謝恩:「臣弟領旨!」
全權負責和便宜行事,意思就是說只要能把準噶爾穩在西北,那就什麼都可以賣。
出了什麼問題,自有雍正這個皇帝為其兜著,不必擔心罪責。
至於這個賣國的度,就得看允祥自己把握了。
張廷玉再度開口獻策:「皇上!除此以外,還可下聖旨,大行封賞偽明之將臣!」
雍正聞言,先是一愣,隨即頓時認真思索起來。
這是陽謀。
甭管有沒有用,反正該封賞封賞,哪怕只是離間一下也好。
雍正甚至還打算不封則以,要封那就乾脆下點猛藥。偽明那邊的將官能封王的封王,不能封王的,少說也得來個國公。
總之高官厚祿全部拉滿,且雍正還確實打算兌現。
前提在於偽明未滅,偽明一天不滅,那偽明那邊投過來的將官一律加官晉爵。
包括那位「偽明第一悍將」,手上沾了無數八旗鮮血的楊恭。
只要肯投過來,封王是肯定的。
雍正撫掌贊道:「張卿真乃朕的治世之良臣,朕得張卿,實乃如魚得水矣!」
張廷玉連忙拱手:「皇上謬讚!」
當然,議和、封賞都只能之後再說。
現在明清雙方剛結束一場大戰,明軍要消化新占地盤,而滿清同樣也要收拾手裡的爛攤子。
即便議和成功,再調動西北大軍,也需要時間錢糧。
反正今年之內,雍正與朱皇帝之間是不太可能再爆發大規模戰爭了。
現在就是雙方積蓄力量,爭分奪秒的時候。
聊完議和的事,接下來就是對南北局勢的後續安排。
人在徐州的張文煥上奏,直接將戰敗的責任全甩給了西北綠營總兵曹第。
差不多就是說因為曹第輕敵冒進,導致全軍覆沒,張文煥寡不敵眾,被明軍所敗。
事實如何,已經不重要,曹第戰死,這就是筆糊塗帳。
不用馬齊等人建言,雍正只能當不知道,並將曹第家眷充軍流放。
總不能處置張文煥吧!
不說雍正手裡沒啥能獨當一面的將領,徐州已經淪為戰爭前線,臨陣換將可是戰場大忌。
而南方,湖北荊州將軍、偏沅巡撫等一眾滿漢官員,同樣瘋狂上奏彈劾隆科多連吃敗仗、丟城失土、損兵折將。
彈劾奏摺與軍情戰報幾乎前後腳送至北京。
對此,雍正倒是乾脆了許多,倒是沒直接把隆科多砍了。
但也果斷下旨,暫時革去了隆科多六省總督的職務。
隆科多到底還是他雍正的人,若非這次事太大,武昌都丟了,雍正實在忍不了了。
罷免了隆科多,那就得有人頂上。
至於人選,雍正早已心有腹稿。
沒用多久,一道加封四川總督岳鍾琪為兩湖、四川、雲貴五省總督,總督五省軍政機要的聖旨,便以八百里加急送至四川成都府。
……
山西。
趁著雍正與朱皇帝在南北兩路大打出手的空隙,一直龜縮伏牛山的劉儒漢終於動了。
這一次劉儒漢吸取了教訓,不光打出了大漢王的旗幟,連八卦教教主的招牌也重新拾了起來。
靠著八卦教那套蠱惑人心的手段,還有滿清官府的橫徵暴斂,劉儒漢迅速爆兵。
趁著清軍主力未在山西,而山西綠營又疲敝鬆懈的時機。
沁州(沁縣)首當其衝,劉儒漢甚至沒廢什麼力氣,只先行派出內線悄悄混入城中。
裡應外合之下,沁州未費吹灰之力。
其後的武鄉、沁源也是如法炮製。
劉儒漢旋即以沁州為根基,開始大肆練兵,同時大搞政教合一,增強政權凝聚力。
(劉儒漢)漢軍至此淪為坐寇。
太原府方面很快得知沁州失陷,劉儒漢死灰復燃的消息,急匆匆派遣大軍來攻。
漢軍這次居然也學聰明了,先是派出一支雜牌部隊佯裝戰敗,引誘太原清軍冒進追擊,隨即途中設下埋伏,並分兵繞後斷其糧道。
太原清軍意識到上當,雖奮勇作戰,但糧道被斷,又寡不敵眾。
漢軍此戰大破清軍。
山西各州府為之震動。
劉儒漢果斷趁勝追擊,率領數萬漢軍直撲太原空城,甚至還繳獲了不少太原清軍的大炮。
劉儒漢也不好對付了!
……
廣西。
桂東、桂中諸州府已經都被林俊拿下,林俊同樣也付出了慘重代價。
桂東還好說,桂中抵抗尤為激烈,整個桂中諸府在林軍與清軍反覆拉鋸之下,幾乎被打成白地。
兩廣已然遍布賊寇,其中廣西純粹是被林俊和清軍大戰給打出來的流寇,廣東則是因為林俊的橫徵暴斂。
林俊既然要打廣西,而且還是硬骨頭,那就需要數不盡的錢糧支持。
實際上林俊只是想著擠一擠,橫徵暴斂肯定談不上(相對清廷),但他想搞可持續性發展,可部下的那些將領誰管他。
最重要的是,這些將領都懂軍事,他們知道兩廣與大明之間的差距。
林大王肯定打不過朱天子的。
關鍵林大王當局者迷,或者說,林俊不願意就這麼拱手讓掉手上真刀真槍打出來的王位。
為了這個王位,林俊到現在都沒空生兒子,一直都在御駕親征。
後宮倒是從來不缺,比朱皇帝都會享受。
既然打不過大明,又不能投降,那自然也就可勁撈錢,怎麼快活怎麼來了。
事實上,林俊打到桂西就有些打不動了,那裡的土司俍兵實在太多了。
廣西俍兵不是蓋的,饒是前面幾場,給林軍帶來慘重傷亡的,也基本都是俍兵。
而且,廣西這邊也就罷了。
廣東韶州府的瑤人也鬧得好大動靜,韶州府城都被這些膽大包天的瑤人起義軍給圍過一次。
要不是實在打不下來,現在怕是這些瑤人都準備南下廣州了。
這可是林大王的王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