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伊孚九
寧波府,鎮海縣。
一處茶樓。
「孚九兄,你覺得,陛下此番開海能開多久?」一個文人打扮的年輕人對著對座之人問道。
對座之人名喚伊海,字孚九(桴鳩),今年雖只二十五歲,卻早在兩年前,便已主持過家中船隊往日貿易。
且,其在書畫一道也是造詣非凡,對面這個與之說話的年輕人,便是遊玩書畫時交的好友,名曰林晉,字敬之。
伊海滿臉無奈:「敬之兄,你跑來問我,我又怎麼知道?」
林晉卻是不饒:「孚九兄,此番出海可也有你伊家參與,伱伊家又是浙江的大海商,能聽不著一點風聲?」
「敬之兄,你就饒了小弟吧!小弟是真不知道……」
伊海有些疑惑問道:「而且,敬之兄,你不是一向心系仕途,怎麼突然關心起這商賈之事了?」
林晉聽罷,嘆了口氣說道:「不瞞孚九兄,此事還是在於南京那位……家父也是無法,便想看看這風向。若陛下當真開海,那說不得這就是第一杯羹啊!」
伊海沉默片刻,嘆道:「……林家主果真是有魄力的。」
正說著,伊海的隨從急匆匆跑回來。
手裡還拿著一份大明邸報,說道:「少爺……邸報……邸報買回來了……不過裡頭的官爺說往期賣完了,只有最新一期……」
「先喝口水,我來看看。」
伊海接過邸報,才看幾眼,瞬間大驚失色,脫口而出:「陛下聖明啊!」
林晉好奇:「怎麼了?孚九兄。」
伊海說:「敬之兄,快,你也看看。」
「我來看看……聖祖之名德不配位,國史院重擬廟號昭宗,諡順皇帝……呵呵,確該如此!」
林晉同樣笑道:「偽清果真異族出身,就算融入漢邦,終究改不了骨子裡的蠻夷之性,這聖祖是他們能起的廟號嗎?德不配位,說的好啊!」
聖祖這個廟號,在歷史上除了康熙,僅出現過兩次,一個唐聖祖李耳(老子),一個宋聖祖趙玄朗。
前者是道教祖師爺,後者更吊,乃是軒轅黃帝轉世(趙家虛構),天生神人。
僅這兩次,註定聖祖這個廟號只可能給神靈性質的進行追封。
至於雍正到底是秉承著什麼樣的想法追封康熙為聖祖,就不得而知了。
「敬之兄,不是這個,你看後面?」
「後面?」
林晉往後一看,然後便看到皇帝居然下旨民間商船凡進口暹羅稻米,一律免(米)稅。
這下,他是理解自己的好友伊海為何要高呼皇帝聖明了。
實際上,此番回港的海商,基本都或多或少採購了些暹羅稻米回來。
不僅僅是因為暹羅米賤,還是在於他們不知皇帝的用意和態度。
這些採購回來的稻米,便是海商們的投名狀。
卻不想,皇帝居然有如此魄力,會下這樣的旨意。
要不是這是從邸報上來的,他們都要懷疑有人在亂發謠言,意圖作亂了。
這可是免稅稻米啊!
來迴轉手一賣,哪怕聖旨同樣限定了市場米價,那也大有賺頭了。
不行,得趕緊回去報與父親,他們能買到邸報,其他海商也能。
寧波港應該是最早知道的那批,必須早做決斷,要不然晚了,怕是連湯都趕不上熱乎的了。
「孚九兄……」
「敬之兄……」
二人相顧無言,隨後離開茶樓。
至於開海能開到什麼時候?
還用問嗎?只要大明不衰敗,這開海便可一直維持下去。
跟上這個風口,就能富貴,跟不上……
伊孚九,這位原來的渡日四大家,靠著一手出色畫技還成功與倭國大名搭上了線。
現如今,卻是因為朱怡炅的突然崛起要去改行賣泰國香米了。
……
九月,寒露。
南京城。
皇宮,御書房。
「淅淅瀝瀝……」
屋外下起綿綿細雨,朱怡炅抬頭看了一眼,便又繼續批起桌案上的奏本。
嗯,總算不是一溜煙的請安奏了。
因為不少官員在戒毒被擼掉,新接任的好不容易得到機會,自然全都卯足了力氣想要在新朝干出一番政績出來,好讓皇帝注意到自己。
這報奏的也多為地方上實事政務,實在沒啥乾的也會將一些重要信息,比如糧價浮動、雨水報表寫成記錄呈遞上來。
今年的秋季在朱皇帝掃毒禁鴉中平穩度過。
寒露來臨,冬季到了。
好在有了新鮮血液,加上全面掃毒似乎讓地方官員誤會了什麼。
江南地區應對寒露的措施進行的非常順利。
民間諺語:「八月寒露搶著種,九月寒露想著種。」
不過朱怡炅這邊是差不多平穩了,但北方的雍正卻是更難了。
六月初,雍正力排眾議,從西北和盛京兩地調兵入關。
但此時北方叛亂已起,山東、山西、河南三省早已亂成了一鍋粥。
農民軍、八卦教、匪寇、比匪寇還像匪寇的官兵……
尤其山西的「大漢王」劉儒漢,宛如一根攪屎棍。不僅逐漸糜爛整個山西,還從不與清軍大部隊正面對抗。
也就直隸稍微好些,在新總督李衛的雷霆手段下,勉強還兜得住,就是盜匪數量明顯增多,讓地方官府十分頭疼。
雍正調來的三萬西北軍和盛京索倫兵確實給力,先後擊潰了山東、河南兩省的八卦教餘孽。賊首王容清、郜文龍被生擒活捉,兩人一前一後已送至北京凌遲。
不過,這有什麼用?
且不提真正的巨寇「大漢王」劉儒漢還在山西流竄,並且響應者越來越多。
而且,即便是八卦教已平的山東、河南,亂局也未完全平息。
不過,雍正這時也顧不得這麼多了,當下的他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已不是如何徹底平賊。
寒露已至,各地叛亂初平,雍正顧不上民生凋敝,急忙下旨督促地方搶種冬小麥。但即便如此,也肯定還是來不及了,明年北方糧食大規模減產已成定局。
還有,漕運總督張大有因為剿匪不利,已被雍正罷官去職。現在新任漕督是張文煥,這傢伙就是前任雲貴總督,那個從武將做到總督的厲害人物。
本事肯定有,還不小,這波屬於臨危受命了。
而他的副手是蔣廷錫,同樣是雍正親信近臣。
淮北流竄的侯棠凶多吉少。
不過朱怡炅完全沒有要拉他一把的想法,不單是因為他在淮北,還在於這個侯棠破壞力太大了。
整個淮揚幾乎被他和他的八卦教禍害的不輕,導致明軍雖未費吹灰之力就輕取淮揚,卻要花費比出兵還多的錢糧對淮揚進行賑濟恢復。
得到軍報的朱怡炅,甚至一度想下令第七軍的於可成渡江把這個侯棠給揚了。
最後還是理智讓其作罷,只吐出一句:「邪教瘋子!」
……
乾清宮裡。
「皇上,您都已經一天一夜未合眼了。」貼身太監蘇培盛(確有此人)上前關切說道。
「現今國勢艱難,待朕再批完這些奏摺……」雍正說話間險些暈倒。
蘇培盛連忙上前攙扶,雍正卻是自行撐住身子,只是一招手。
蘇培盛意會,拿起桌案邊的錦盒,裡頭有枚色彩鮮艷的紅色丹丸。
雍正將其服下,又在蘇培盛侍候下喝了一杯茶,待丹藥化開。
不過小半刻時間,雍正頓覺精神飽滿,同時不自覺伸手解開衣領。
他熱啊!
一旁的蘇培盛見此眼底露出一絲擔憂。
雍正涼了一會兒,這才繼續賣力處理公文。
彼時的南京。
朱怡炅同樣在御書房裡批著奏本。
忽然間,有人闖入。
「陛下,皇后娘娘一個時辰前突然說肚子痛,太醫來了說娘娘怕是今夜就要生了!」
「什麼!」
蘇培盛,清代恩濟莊一地埋葬的有墓碑並留下拓片的清代太監之一,康熙十二年九月廿三日生,乾隆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卒,順天府大興縣人,官職為宮殿監督領侍。
清宮造辦處檔案有記載:雍正藩邸近侍,深得寵信,破例獲賞當鋪。甚至於莊親王、弘曆(後登基為乾隆皇帝)、弘晝等人前頗為不敬,為雍正帝所斥。
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時任懋勤殿首領太監,雍正五年八月廿二日記載中的官職變為副總管太監,此後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直到雍正駕崩,官職都是總管太監。
擴展資料清代,有一個地方叫做恩濟莊,專門埋葬宮中的太監。它始建於雍正十二年,建成於乾隆三年,由雍正親自撥款。在恩濟莊中下葬的太監有許多,但是並不是誰都有墓碑,而蘇培盛則是少數中有墓碑記錄的一人。
雍正元年,蘇培盛被封為懋勤殿首領太監,這看似官位不大,卻是個要職。蘇培盛在此當差,實則屬於距離皇帝最近的人,也是最常接觸的人。
雍正八年開始,蘇培盛擔任總管太監一職。與我們所想的總管太監就是管理全皇宮太監的人有所不同,其實他是指某一個領域的最高掌管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