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宗師

  在養心殿內,李安的身影宛如一片飄搖的落葉,不安地在梁青雲的怒火邊緣徘徊。

  他試圖以謹慎的語調解釋:「陛下,這也是為了拉攏工部尚書的一種手段,如今的工部可以說完全在他的手裡了。」

  梁青雲的唇角勾起一抹冷笑,語聲中透著不屑:「你只是為了工部嗎?你沒有覬覦郭彩蓮的美貌!」

  李安如鵪鶉般支吾,手指不自覺地撓了撓自己的頭皮,不敢對梁青雲的目光直視。

  梁青雲輕嗤一聲,她的笑聲里藏著鋒利的刀刃:「看來你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李安的心沉了沉,他知道自己的確做錯了,但還未來得及自我辯解,梁青雲已經換了一副語氣:「算了,這次饒了你,下次自己要多加小心!」

  李安的心這才放下一半,他悻悻地點頭:「知道了,陛下。」

  過了一會兒,李安略帶遲疑地問道:「陛下,我…我可以聽聽肚子裡的孩子嗎?」

  梁青雲的面色突然變得柔和,雖然還帶著一絲冷哼:「小心一點。」

  她緩緩將身體的重心移向後,讓李安貼近自己圓潤如玉的肚子。

  梁青雲微閉雙眼,低聲透露著母性的柔情:「最近肚子裡這個小傢伙在踢我。」

  李安輕輕地將耳朵貼近,聽到了微弱的生命跳動,他的臉上綻放出溫暖的笑容:「這是好事啊,說明我們的孩子很強壯!」

  那一刻,梁青雲的心中也泛起一絲溫柔的漣漪,憤怒和煩惱似乎被這簡單的親子交流所化解。

  李安的笑聲和這寧靜的養心殿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仿佛一股溫暖的春風吹散了凜冽的冬寒。

  ……

  破曉時分,李安已經召集了馮敬堯國師,鄧玉蟬王品宗師,以及數位一品高手,他們齊聚一堂,踏上了前往紫禁城郊外的征途。馮敬堯,大梁國內功夫絕頂的豪傑,其弟子遍布天下,各個英才出眾。御前侍衛統領鄭懷遠,就是其門下的傑出代表。

  為了能得到馮敬堯的相助,李安耗費心力,方才讓此國師點頭應允。

  鄧玉蟬更是非凡之人,她年輕氣盛,已是大梁國聲名顯赫的宗師。她的參與,無疑給李安的行動增添了幾分勝算。

  在那些極富戰略眼光的心思中,李安早已明白,欲統一江山,非但需要科技之威,武林之力亦不可或缺。

  馮敬堯與鄧玉蟬,正是他布局武林,籠絡人心的關鍵一步。

  他們所向的,是禁軍轄下的一處精良衛所。

  此地,遠勝於常規軍營,無論是住宿條件還是練兵場地,皆是一流。

  這衛所原可容納千軍萬馬,如今卻僅駐有兩百精兵。然而這兩百人,卻各懷絕技,均是四五品間的高手。

  更難得的是,他們年紀輕輕,最長者也不過垂髫二十五歲。

  每一位都是出身清貴,且對李安忠貞不渝。

  李安心中暗自盤算,眼中閃過一絲評估和期待。

  今日,他將聯手這些天下英傑,共謀大業。他深知,若能令這些豪傑為己所用,天下何愁不統?

  心中雖有千萬策略,面上卻只是平和一笑,向著那座衛所,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經李安之令,馮敬堯國師及其餘一品高手,遍尋禁軍、御林軍、膘騎軍以及錦衣衛中的精英,甚至兩位武當派出的傑出門徒,方集齊這兩百餘名青年俊傑。他們雖年輕,卻個個英姿煥發,不容小覷。即便是現任御前侍衛統領鄭懷遠,也不過是憑藉大量的培元丹,方才從二品躍升至一品。

  鄧玉蟬宗師曾贊鄭懷遠為練武奇才,若得皇上賜予造化丹,他在二十七八歲之際,極有可能突破到王品宗師的境界。

  而這兩百餘人,在馮國師和鄧宗師的眼中,若無丹藥之助,未來數十載或能誕生一位宗師。但若不惜成本以培元丹相助,不出兩載,大多數將升至二品高手。

  然而至此,普通的培元丹已對他們效果甚微,除非李安肯每人賜一枚造化丹,否則至一品尚需五六年光陰,至宗師之境,少則十五六年。

  心知若有無盡的丹藥,十年間造就數十宗師或許不是夢。然而那等奇藥,豈是凡人所能盡有?李安心底清楚,此乃空想。

  儘管如此,這兩百餘名二品高手,已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若得馮敬堯或鄧玉蟬這等王品宗師統御,其戰力足以媲美禁軍中一個五千六百人的衛。若對抗尋常武林門派,盡數覆滅不過舉手之勞。

  李安內心深處,最嚮往的還是鄭懷遠這位新晉一品高手能夠統領此隊,以他的才幹和忠誠,定能使這支軍隊發揮出應有之威力。

  雖然鄭懷遠登上王品宗師的巔峰尚需時日,然其天賦潛力,已然超越其師馮敬堯。因此,閒暇之際,鄭懷遠常與群英共礪武藝,合練軍旅之技,非同小可的江湖爭鬥。李安殿下親自從皇藏深處取來《大日窺天訣》秘籍,雖然此書被譽為無敵於天下,但馮敬堯與李安選擇它,並非為了其浮誇之名,而是看中了其兼容並蓄之性。即便是王品宗師,亦能以時日改修此訣,更替內力,唯獨一旦習得《大日窺天訣》,便難以更學他訣。

  李安對此效果雖感不足,便命東廠小順子四方搜尋珍稀天材地寶,時時創設藥圃於幽林深山,植此奇藥。雖然這些珍品百年乃至數百年後方顯奇效,但李安為子孫後裔深謀遠慮,又暗懷期望:若能跨越王品宗師之境,達至神秘未知之域,或能延年益壽,活得數百歲,從而成就大業。

  李安對這支將來勢必威震四方的軍隊格外關切,不時巡視激勵,以確其忠誠。但對於僅有的兩百人之師,他內心仍有不甘。視察完修煉進度後,他與馮敬堯和鄧玉蟬等商討是否應從他軍及江湖中選拔英才入伍。他認為,這些人若置於江湖,個個也能稱得上英才。

  馮敬堯深思熟慮,提出自己的見解:「其他軍隊易於挑選,若再整軍遴選,預計又能挑出兩百人。但須家清人品佳,忠誠不二。」他稍作遲疑,繼續道:「江湖之中,年輕便達此等境界者雖多,然這些青年才俊多屬各派未來之望,中流砥柱,恐無門派願放棄未來基石,入軍從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