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朕亦有同感,人人之間,理當平等。」
李安帝輕啟紅唇,露出一抹會心的笑意:「眾人皆有家室,宅院,田產,世代皆辛勤耕耘而得。家之管家,事之主事,或藉故名,施小計,積聚錢財。不過勿過火耳。眾卿家為穩計,不致斤斤計較,或輕叱或暗示。然若有人觸動家業之根基,或家業危急之際,仍舊恣意揮霍,於是李安之音,寒冽如冰:「眾卿家自思,若是如此,將如何?」
一時之間,群臣似乎洞悉了李安之心意,恍若被明悟之水洗滌心靈,通曉了眼前之局。
「國者,家之延伸。」李安緩緩吐露心聲:「國若不存,卿家又安在?余不欲多言。唯欲告眾卿,若有人毀我之家,祖宗之江山,子孫之基業,即是我之仇敵。」他頓了頓,字字鏗鏘有力:「若是如此,勿怪余手起刃落,無情舉措。眾卿家皆有門戶,自無需余多言。」
「臣等領旨。」
於是李安以淺顯之言,道出其立場,竟引得文武群臣心生共鳴。道理原本淺顯,若他人圖謀破壞己之家業,豈能坐視不理?
「國之危難,家之危亡,諸卿豈能視若無睹?」李安繼續教誨:「朕欲與諸卿共濟時艱。」見眾人齊齊下拜,李安又穩坐龍椅,語氣恬淡:「朕之家若敗,百官亦將難安。傾巢之下,安得完卵?柳愛卿,與朕論如何破解三難。」
柳川易,心中早已與天子心意相通,精神一振:「吃空餉者,遍及各營,若欲整頓,必先自五軍都督府起。徹查無遺,雖不能根絕,卻可暫時遏止。」
眾將領怒斥柳川易:「汝何故誣衊我等?」
柳川易與其同僚,亦不甘示弱,指其操弄吃空餉之事。
李安見眾臣爭執,發出一聲輕笑以制止:「諸卿,停止爭吵。朕曾言,平日小計無妨。然今日危急,諸卿尚有閒心爭執不休?勿逼朕發怒,否則安寧日子,將無從談起。國破家亡,諸卿願意見證否?」
「臣等不敢。」五軍都督府之人與柳川易一齊下拜。
「如此,各都督府之左右,一月之內自查,奏章上呈,以示空額。」
李安輕笑著說:「朕亦知眾卿家中之難。朕將廣開財源,惠及百官。待國力強盛,出師征戰,無需空餉,便有金銀。」
李安的話語,似賦予他們強者之道,令在座之人心生嚮往。
柳川易聲音綿延,倏忽間,被李安的揮手打斷,「繼續述說,莫要怔忡。」
李安笑意盈盈,又示意柳川易續言。
「至於戎行松馳,習武不精。」
柳川易毫不慌張,侃侃而談:「此乃臣職疏忽,兵部諸公,歸後當即草擬練兵大綱,嚴行施策,嚴監其事,嚴獎嚴罰。至於軍資軍備,亦計劃擇人精細盤查,所缺之物,須儘快完善。」
李安聽罷,頻頻頷首,面露嘉許,促其繼續陳述。
「最末一事,乃是將士鬥志平淡,混日子之態。」柳川易洞悉此理,直言不諱:「此中原因有三。首者,軍餉發不均,有貪污之風,致使將士心生不滿。此症,唯有嚴監嚴治,設立告賞制度,貪者處極刑。次者,缺乏激勵之策,制訂軍功章程,或許是時候了,無論練兵或上陣,皆需明賞罰。三者,將士不知所為。不識練兵之意,更不明戰場之所以。臣與群官將制定宣傳標語,於訓練中提升信仰,使其明了,他們為家、為國、為榮譽而戰,更為自身命運之改變而戰。」言至此處,柳川易自己也被情緒所激昂。
「妙言!」李安擊掌讚嘆,眼中滿是慰藉之情:「柳愛卿,朕有汝治軍心得,實感慰藉。歸後速呈詳奏,整肅軍紀。若我大梁軍隊煥發新貌,汝為首功。」
柳川易拜伏地上:「臣領旨。」
即令柳川易所謀之策皆得以完善施行,大梁帝國的軍威亦不見得能令其滿懷自信。穿越而來的他,熟知歐洲諸國正忙何事。若是大梁的綜合國力不得提升,莫說子孫安穩,恐怕連他這皇位都難免外患之辱。
李安悄無聲息地更衣為庶人裝束,身形輕盈,坐上北向的馬車,徑直前往屬於機關司。那裡,承載了他對未來理想與希冀之所在。幾月時光匆匆,他明白這些布局非一朝一夕可見成效,但他仍滿懷希望地前去,看看郭有志將計劃推行至何種地步了。
車廂內,郭有志之舅、工部尚書李冰也同行。自郭有志入北山以來,家門未沾其足,唯遣人數次探問。工部派駐以理事者,報其日常:郭有志一方面指揮搭建工事,一方面籌措無端雜物,開銷巨資。
亦需良工巧匠,於皇家別院置機關司臨時研究之所,聚各路人才近千:鐵匠、木匠、煉丹士、農夫、牧人、獵戶……各色人等齊聚。然郭有志選人甚嚴,必須解其出題者,方許入彼此研究之門。
李安在奢華馬車中被秋菊、春蘭二侍傾心服侍,與李冰閒話家常,心緒卻如穿梭,思緒萬千。歷時一番,當夜幕低垂,方抵郭有志的研究駐地——皇家別院。
李安雖初至此地,但知此院已被攪得天翻地覆:圍牆坍毀,樓宇殘缺,珍稀樹木遭摧殘,令人啼笑皆非。李冰在旁,面露難色,而李安不禁暗自感嘆:世事難料,宦海浮沉。
李安亦聞李冰府上亦淒涼,李冰不敢在家中栽種珍貴植物,以防不測。
「轟隆」一聲巨響,李安踏入府中不久,後院傳來雷霆之響,驚動御前侍衛緊急護衛,然李安心知肚明,那乃紅衣大炮之聲,想必郭有志對此玩意甚是喜愛。
工部官員聞尚書大駕光臨,慌亂不堪而出,個個神色枯槁,衣冠不整,如同久困苦海。見尚書,便泣訴哀求,盼離此苦地。初時加入新司,皆喜形於色,不惜走後門爭一席之地。
但是,事情卻遠遠沒有他們想的這般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