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一部傳世的劇本要出現了。(求訂閱)
「我突然對歷史感興趣了。」
「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趕緊買幾本史書,再補補課。」
「呃,我對於史書上的歷史並不感興趣。」
「我去,你什麼情況,又對歷史感興趣,又對史書上的歷史不感興趣,那你到底是對歷史感興趣,還是對歷史不感興趣?」
「感興趣啊。」
「感興趣還不看史書?」
「可現在市面上的史書講的都是帝王將相,講的都是宮庭爭鬥。」
「史書不都這樣嗎?」
「可真正的歷史難道只有這一些帝王將相,普通人就不應該出現在史書上嗎?」
「這是一個好問題……可普通人有什麼好記載的。如果是個普通人都記載的話,史書哪裡記得完。」
「我的意思是,哪怕不是所有普通人都記載,但一些有代表性的普通人,也應該多花一些筆墨。」
「你的想法挺好,但史書是為勝利者服務的,他們不會去記載對於他們沒有多少用的普通人。」
「我明白了。」
「伱明白什麼了?」
「明白還是不能看史書啊。」
「那看啥?」
「看江寧老師的直播啊。」
江寧並不是一位正統的史學者。
江寧講的歷史,也不見得有多嚴謹。
可是。
這一段時間,江寧所講的一系列歷史,卻是讓無數網友對於歷史無比的感興趣了。
當然。
他們的這個感興趣,並不是對於帝王將相感興趣,他們的感興趣,是想看到歷史當中與他們一樣的普通人。
只不過。
在其他地方,他們很難聽到這樣的講解。
可是。
在江寧這裡,一個全新的,不一樣的,對於歷史的解讀就出現了。
比如。
上一期江寧所講的張養浩。
對於張養浩。
史書上自然有寫這樣的一個人。
畢竟張養浩雖然是漢人,同時也在元朝當過官。
一些史書上還是記載了他的。
可是。
哪怕翻閱所有的史書,也只會記載他做了某些事。
但就算如此。
你對於張養浩這個人物,也不是那麼熟悉,對他也沒有那麼了解。
可是。
在聽了江寧的講解之後。
眾人這才發現,張養浩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內心想法又是怎麼樣的。
更同時。
在看了張養浩寫的《潼關懷古》之後。
眾人的內心,卻是變得無比的沉重。
他們對於歷史。
又有了一個不一樣的看法。
到底這朝代更替是值還是不值?
到底這盛世到來,是否值得慶祝?
幾千年來。
似乎正如這一首詞當中所說的。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那麼。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些帝王將相對於普通人來說,又有多大的研究意思呢?
……
「江寧老師,江寧老師……開課,快開課啊。」
「江寧老師,又是新的一天,直播還沒開嗎?」
「江寧老師……」
全新的一天。
萬千網友,又是催促著江寧直播。
「別催了,一會就上線。」
給眾人發了一條信息,江寧便上線了。
「江寧老師,今天怎麼這麼晚?」
「主要是今天一直都在忙,聯繫了不少國內的話劇團隊。」
「江寧老師,您要搞話劇?」
「是有這個想法。」
「江寧老師,我勸您別搞話劇?」
「為什麼?」
「這純粹是不賺錢的東西啊。」
「這個我知道。」
江寧點點頭:「不過,如果有好的劇本,這可不一定。」
「好的劇本也沒用,現在大家誰還會去現場看話劇。不說收費貴,而且話劇團隊演出也比較局限,哪有拍電影方便。」
「電影雖好,但在表現力度上面,有的時候不如現場表演的話劇。」
「江寧老師,您真是。」
「大家的意思我懂。不過,我搞話劇可不是頭腦衝動。這樣,今天我就跟大家講一講元代的四位話劇大師。或者說,在當時,應該叫做元曲大師。他們分別是白樸,鄭光祖,馬致遠,以及關漢卿。這四個人,也被稱之為元曲四大家。」
元代時間確實很短。
不過。
在這一個比較短的時間內,同樣也產生了一種極其驚艷的文化。
這種文化,叫做元曲。
說到元曲,那就不得不提這四位大家。
「先說白樸,白樸是金朝官員白華之子。後來金朝被滅了,天下一統進入到了元代。雖然白樸聰明好學,中書右丞相亦舉薦其入朝為官,但白樸卻拒絕了。因父親與當時北方文壇領袖元好問交好,當時金朝滅亡之時,白樸亦是被元好問收留,視為己出。是以,白樸自小亦是繼承了元好問的天賦,在詩詞歌賦這一塊表現出色。」
「只是雖然白樸善長詩詞歌賦,可國恨家亡,每每面對著元朝,白樸也只能感嘆。為此,白樸便以詩詞歌賦為業,創作了許多發泄胸中不滿,以及揭露當時一眾社會黑暗,以及反應民間大眾感情的作品。他的一篇曲目《裴少俊牆頭馬上》,講的是男女獨自追求愛情的權力,最後以圓滿收官,被認為是元代四大喜劇之一。」
江寧稍稍的講了一下《裴少俊牆頭馬上》。
接著。
江寧卻是講下一位,也就是鄭光祖。
「相對於白樸,鄭光祖的身份地位明顯低了很多。畢竟,白撲雖然沒有當官,可是他家世好,而且自小又被元浩問養大,結交的一些親朋好友也是上流社會。可鄭光祖卻不一樣,雖然鄭光祖學習不錯,但科舉並沒有什麼功名,最後無奈,只好當了一個小吏。小吏看起來好像也是官,但其實是官員的下屬,身份很低微,因為一但成為吏人,他們的後代就不能參加科舉了,也就不可能再取得功名,更不可能當官。」
之前唐伯虎科舉案,就是罰唐伯虎當小吏。
也就相當於剝奪了唐伯虎的功名,以及他後代的功名。
這是一個相當重的懲罰了。
所以唐伯虎最後沒有去當小吏。
反倒是徐霞客高祖徐經乖乖的當了小吏,但這也讓徐家三代以內沒有參加過科舉。
「因為本身鄭光祖就是小吏,身份不好,加之鄭光祖為人正直,不善於和官場上的人打交道。所以,當時鄭光祖哪怕是為小吏,他的生活條件也不好,官場裡很多官員看不起他。只是雖然如此,杭州一帶的伶人,以及老百姓卻非常喜歡鄭光祖。至於原因,那就在於鄭光祖善寫雜劇。每每鄭光祖的新劇出現,一眾伶人都是爭相演出,同時也贏得一眾百姓的喝彩。」
「他的代表作《倩女離魂》,寫的是書生『王文舉』幼時父母給他與張倩女訂下終身,但後來倩女母親以俺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為由迫使文舉赴考。王文舉啟程後,張倩女靈魂與軀殼脫離,身軀臥病在床,靈魂卻趕上王文舉並與之同居。王文舉一舉中第,帶倩女的靈魂回來,倩女的靈魂、身軀合而為一,皆大歡喜。」
這種才子佳人的故事在當時民間很受歡迎。
哪怕就是現在。
同樣的有很大的市場。
……
「第三位,馬致遠,他是一位漢人。但與張養浩不一樣,張養浩年少成名,後來還在元朝當了官。可馬致遠不一樣,雖然他出身還可以,但因為元朝並不重視漢人,所以馬致遠並沒有功名。不過雖然馬致遠沒有功名,可他卻非常善於詩詞。他的詩詞水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呢,我們可以用一首詩來做來評價。」
一邊說。
江寧一邊寫出了馬致遠的這一首詩作。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是的。
這一首詞。
正是天淨沙,秋思。
也是馬致遠的代表作。
「這詩水平可是相當的高啊。」
「不只高,也很有境界,很有畫面感。」
「只是一聽,我都有一些醉了。」
閉上眼睛。
眾人腦海里卻是浮現了一片世外桃園。
無數的粉絲恨不能馬上放下手頭的事情,往那小橋流水人家走一走。
「所以,也正是因為馬致遠善於詩詞。為此,馬致遠還向當時的太子寫過詩,據說太子看到馬致遠的詩後,馬致遠就當了幾年官。但在太子死去之後,馬致遠離開了京城。仕途上的不滿意,最終,馬致遠放棄了對於功名的追逐,開始投入到了戲曲的研究當中。他的代表作《漢宮秋》,當時一度被認為是元代最好的戲劇。」
「江寧老師,能講講漢宮秋嗎?」
「當然可以。」
江寧點了點頭,然後說道:「漢宮秋取材於漢朝的昭君出塞。當時西漢國力強盛,北方的匈奴這時也分裂成為了五個單于勢力。其中有一個單于叫做呼韓邪,他投降了漢朝,並說想成為漢朝的女婿。漢元帝非常高興,於是便挑了一位宮女賜給呼韓邪做為妻子,這位宮女,就叫做王昭君。」
「王昭君雖然不想去匈奴,但為了漢朝的和平,她還是答應了。前往匈奴之前,王昭君向漢元帝辭行。可當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面容時,卻是發現王昭君竟然長得美若天仙。漢元帝很想將王昭君給留下來,可金口玉言,又不能收回皇命。回宮之後,漢元帝越想越不對勁。這宮裡有這麼漂亮的女子,他怎麼會不知道呢?」
「隨後一查,漢元帝這才發現。原來,王昭君進宮的時候,因為沒有賄賂當時的畫師。所以,畫師就將王昭君的畫像上面,多畫了一顆痣。結果,原本一個大美女,卻因為這一顆痣變醜了。當漢元帝想將這位畫師抓起來時,卻是發現這位畫師已經逃往了匈奴。最後無奈,漢元帝也只能將王昭君賜給了單于,可雖然如此,漢元帝仍是無比不舍的在霸橋為王昭君送別……」
可以說。
不說戲曲的形式。
光是王昭君的故事,他就已經無比的傳神了。
「我靠,我說江寧老師為什麼要搞話劇了,這幾部戲劇如果用話劇的形式表演出來,絕對要爆。」
「那可不,像《倩女離魂》,還有《漢宮秋》,都是非常出色。」
「江寧老師,你的話劇什麼時候搞出來啊,你這樣搞得我都想看話劇了。」
不少人聽得無比的入神。
笑了笑。
江寧卻是說道:「前面我只不過是介紹了一下,真正我想搞出來的話劇,並不是上面這幾部。」
「那是哪部?」
「別急,我慢慢跟大家講。」
江寧還是按著自己的直播節奏,繼續說道:「剛才說了三位元曲大家,那麼,我將介紹最後一位。最後一位叫做關漢卿。相比之前面幾位元曲大家,那麼關漢卿就是一位正宗的以戲曲為生的大師。他出身於金朝末年,後來金朝滅亡,關漢卿便來到了元大都謀生。」
「當時元大都非常繁華,街頭酒樓娛樂場所林立。為此,關漢卿便專門從事起了戲劇一類的工作。在他工作期間,關漢卿創作了非常多的戲劇作品。如《救風塵》《望江亭》《魯齋郎》《單刀會》……等等。不過,其最為經典的,則是《感天動地竇娥冤》。這一則戲劇,又被稱之為元朝最為經典,最為光輝的劇本。哪怕就是拿到現在,仍然是震撼人心,沒幾部作品可以超越。」
「元朝最為經典,最為光輝……江寧老師,這個劇本說的是什麼故事?」
眾人內心一凜。
他們感覺。
一部傳世的劇本要出現了。
「這個故事說的是弱小無靠的寡婦竇娥,在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誣為「藥死公公」,聞最終斬首示眾。」
「呃……江寧老師,這個故事好像比較簡單啊,說的只是一個冤案嗎?」
「對。」
「一個冤案是不是太簡單了?要知道,幾千年來,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冤案,大案。」
「簡單是簡單,但這個冤,那就不是普通的冤了。正如這個標題,感天動地。」
「感天動地……呃,江寧老師,還是有一些不明白。」
「沒事。」
「可您說這是元朝最為經典,最為光輝,甚至放到現在,也沒有幾部劇本能夠超越。」
「是的。」
「一個很簡單的冤案,又說最為光輝,最為經典,是不是有些矛盾?」
「是不是矛盾,到時候大家就知道了。」
江寧沒有繼續說下去。
到底這個劇本怎麼樣。
只有看過才知道。
到底這部劇本是不是最為光輝,也只有欣賞了才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