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鹽鹼地里的金豆子(求月票!)

  第321章 鹽鹼地里的金豆子(求月票!)

  酒泉。

  郭陽剛鍛鍊完,就看到了沈志發來的信息。

  澤普的大豆基地,預估畝產同樣在500斤以上。

  國內各個地區的大豆單產差異極大,從全國來看,這一時期平均畝產僅有210~230斤。

  國內的三個大豆主產區:東北春大豆、黃淮流域夏大豆、長江流域以南夏大豆。

  產量最高的東北,高產的良田畝產400斤以上比較輕鬆。

  在魯省,風調雨順的年份,畝均350斤以上的情況也出現過,比國內均值高出一大截。

  但與國外大豆單產相比,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產量確實落後了太多。

  尤其是孟山都農達2號已經開始推廣,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單產高增速。

  (PS:單產對比:kg/公頃)

  …

  沖了個澡後,郭陽將沈志發來的信息匯總到電腦上。

  算上金塔的,一共100萬畝鹽鹼地大豆基地,總產量25~30萬噸。

  相比今年約3000萬噸的進口大豆,預計4900萬噸的總消費量依然是杯水車薪。

  但這只是嘉禾鹽鹼地的。

  去年6月,嘉禾斥資60億元高調進入糧油領域,大舉收購。

  同時,也先後在西北、東北、黃淮海、西南立項數個典型的高油高產大豆種植基地。

  這部分主要採用訂單農業的模式。

  排除農民毀約的情況,至少也有近千萬畝的合同面積。

  這些基地,大部分播種的天豆1號,以及少部分天豆7號、天豆8號(沿海區大豆種子)。

  按畝產480斤計算,總的下來,嘉禾掌握的大豆產量約265~275萬噸。

  嘉禾糧油大豆加工全力運轉時,日產能約2萬噸,這就有四個多月的加工量了。

  不過,在東北和黃淮海兩個主產區,天豆1號今年的播種面積同樣不容小覷。

  只是今年又是旱,又是澇,加上天玉1號的搶地。

  外界對這兩個產區的大豆產量普遍不是很樂觀。

  作為主產區的黑省三江平原,有2000萬畝的大豆受到了乾旱影響,出現了部分死苗。

  減產10%、20%、30%、40%等等數據層出不窮。

  這已經提前反應在期貨市場上了。

  不過郭陽對天豆1號依然有所期待,畝產480斤,就算減產一半那也有240斤。

  依然超過媒體預期。

  想到這兒,郭陽撥通了薛禮強的電話。

  「薛總,今年東北大豆怎麼樣,產量預估數據是多少?」

  「寒暄都沒有一句?」

  「薛總,晚上好。」

  「……」薛禮強緩了下,用低沉的語氣說道:「今年黑省大豆受旱情影響嚴重,播種面積也比去年減少610萬畝,降到了5290萬畝。」

  一連串的悲觀數據,與外界的預測並沒有什麼兩樣。

  郭陽面不改色,問道:「預估總產量多少?」

  同時也在電腦上看了看黑省去年的總產量:672萬噸。

  按外界大多數機構預期,今年黑省大豆產量僅在490~500萬噸左右,平均畝產不到200斤。

  薛禮強說道:「唉,預估總產只有800萬噸出頭。」

  「還行。」郭陽淡淡的說道。

  「只是還行?你一點也不驚訝?還是說你不知道去年的產量?」薛禮強訝然的說道:

  「去年總產只有600多萬噸,這可比去年還增產了100多萬噸!是增產!」

  「這可是逆勢增產,面積減少了600多萬畝,還受到了乾旱影響,你內心就沒有一點點波動?」

  郭陽笑道:「這不是應該的嗎?當初你可是對天豆1號給予了極大的期待。而且和我預估的數字差不多,賣了多少種子到東北我還是知道的。」

  「也沒什麼好激動的,算下來,整個黑省平均畝產也才剛達到300斤,和美洲持平,大豆進口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

  薛禮強默然。

  你就非要和國外比?

  和去年比不好嗎?

  良久。

  「今年生產的種子夠嗎?農墾明年應該會大規模引進天豆1號。」

  郭陽看了看電腦上的統計數據,天豆1號在黑省的播種比例已經不小了。

  2380萬畝,占比達到了45%。

  九三糧油和農墾不可謂不盡心盡力,要知道農墾旗下也是有大豆種子公司的。

  天豆每多占一分,都相當於在割旗下種子公司的肉。

  45%。

  已經足夠多了。

  而且和天玉1號一樣,品種太單一,並不一定是好事。

  郭陽沉吟道:「天豆1號比例夠了,接下來可以主推天豆8號。」

  「天豆8號?」

  「對,去年年中才出的品種,今年才試種,也適合東北地區,產量更高,就是改良鹽鹼的效果要低一個檔次。」

  「夠了,夠了。」薛禮強連連說道:「那明年就大力推天豆8號,和天豆1號交叉種植。」

  「要不要先試種?」

  「不用,直接推,天禾說能高產,那就鐵定能高產。」

  郭陽笑了笑,又問道:「800萬噸,這個預估數據,有多少人知道?」

  「寥寥無幾。」

  「好,恭喜。」

  「同喜。」

  也許反攻就要從這裡開始了?

  郭陽如是想到。

  去年,國產大豆產量由於天豆1號的推廣,產量勉強穩定在了1700萬噸上下,讓歷史轉向。

  今年黑省就干到了800萬噸。

  這還是受旱情影響減產平均每畝減產30多斤的情況下達到的。

  吉省的數據不好求證。

  但黑省的數據和天禾的種子銷售數據大致相符,所以吉省也差不了多少。

  今年吉省大豆播種面積750萬畝,比上年減少135萬畝。

  全省畝產也按300斤算,那就是112.5萬噸。

  算上遼省的60萬噸。

  整個東北產區就是970萬噸。

  黃淮海夏大豆區也不遑多讓,算900萬噸吧。

  其它產區,天豆系列的影響力沒那麼大,但也有一些銷量。

  尤其還有濱海鹽鹼地。

  去年,苜禾1號改良了約800多萬畝鹽鹼地,天豆1號改良了約100多萬畝。

  效果顯著。

  今年,天豆1號的種子供應很充足,補齊了苜禾1號留下的空間。

  播種的鹽鹼地面積大約一千萬畝。

  這又是200多萬噸。

  算下來,今年全國大豆的播種面積應該是穩住了,依然在1.35億畝左右。

  經過一系列的估算,郭陽得出了一個大概的產量數據。

  2800~3000萬噸!

  相比去年,增產60%以上。

  這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

  就算有人將這個統計數據發出去,也很難讓人相信。

  肯定會引發各種各樣的質疑。

  而且,今年的大豆產量預估,沒幾個機構能準確預測,因為天禾的出現,已經打破了固有的規律。

  就算是國家統計局來,也不一定有天禾預估的快速和準確。

  ……

  郭陽給自己泡了杯紅麻茶,思緒還在滾動。

  國內今年全年大豆預計總消費量是4900萬噸,按去年的產量1700萬噸,就需要進口3200萬噸。

  再綜合庫存、減產預期等因素,一般機構預估的今年進口量都在3000萬噸以上。

  但現在實際產量可能達到了3000萬噸,缺口就只有1900萬噸。

  比機構預估的減少了1100萬噸。

  郭陽在分析可能會造成的影響,這關係到嘉禾糧油在期貨市場上的策略。

  結論是現實意義更大,可以大幅提振國內大豆行業,以及民眾的信心。

  要知道,按照歷史軌跡,到2020年時,我國大豆一年的總消費量已達1.2億噸,但國產僅有1960萬噸,83%依靠進口。

  如今也正是民眾信心正沮喪的時候,等以後就麻木了。

  雖然增產了,但在期貨市場上,面對次貸和金融市場湧入進來的數萬億美元,看多的趨勢不會變。

  何況今年全球災害不斷。

  各地糧食都在減產。

  所以做多還是很穩的。

  但明年呢?

  今年華夏大豆產量逆勢大增,明年不得暴增?

  機構們肯定是這麼想的。

  郭陽思考該如何利用手中的信息差,今年國產大豆的逆增的信息可以短暫打壓價格。

  嘉禾糧油可以小規模的做T,然後藉機加倉做多。

  但越往後,明年預增的壓力就會越大,機構們可能會提前看空。

  但北美還有一個變量因素:赤紅火蟻和鐵蒺藜。

  國內大豆產量增產,北美大豆產量減產,一增一減,就抵消了。

  所以,看多還是挺穩的。

  將各種分析、數據、節點一一記下,郭陽才沉沉睡去。

  這一覺睡得很舒暢,等到辦公室外,他就迫不及待和高德溝通了大豆增產的事情。

  他想通了,既然影響不了大勢,那還不如早點放出來,提振國民信心。

  順便打壓一下期貨價格。

  嘉禾糧油順勢做個T,後續的資金也能有更好的入場機會。

  捏在手上不一定藏得住,心裡也憋得難受。

  當聽到國產大豆的預估產量時,高德震驚得一時有點失態。

  「多少?3000萬噸?」

  「是的,誤差不會太大。」郭陽微笑著,果然,說出來就舒服多了。

  高德嘴唇緊閉,這衝擊來的太大,突然間大豆自給率就從三成上升到了六成。

  影響太廣泛了。

  「要提前準備反手做空嗎?」

  郭陽笑而不語。

  高德喝了口茶,緩了緩,思索著,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

  背景是全球的金融風險,厄爾尼諾導致全球今年的大豆產量普遍預減。

  去年全球產量是2.28億噸,預減大約6%,那就是1368萬噸。

  國內大豆的增產數量3000-1700=1300萬噸,幾乎快讓全球扭減為增。

  高德內心火熱!

  但冷冰冰的數字,也讓他恢復了冷靜。

  這個數字影響很大,但也會帶給嘉禾糧油很多機會,就看怎麼操作了。

  老闆胸有成竹的樣子?

  高德靜靜地看著。

  郭陽笑了笑,說道:「消息這兩天就會放出去,嘉禾糧油可以提前拋一部分,再低吸回來,剩餘的資金也可以趁機入市。」

  「長期還是堅定看多嗎?」

  「對。」郭陽想了想,透露了點信息:「美利堅的大豆產量可能還有變數。」

  高德愣了片刻,美利堅有變數?那可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產區。

  「好,我跟著就出發。」

  「準備好了給我打電話。」

  ……

  金九銀十。

  各地都逐漸進入了豐收季。

  有些成熟早的南方地區,水稻從7月就開始了收割。

  但在蘇省,海水稻還處於生長的關鍵時期,綠油油的秧苗十分茁壯,隨風搖曳。

  然而,海水稻只是主角之一。

  相比之下,苜禾和大豆的風采更甚。

  輕中度鹽鹼地上種上了天豆1號,中重度鹽鹼地上則長滿了苜蓿。

  一年下來,地里的鹽分被『吃』得七七八八,收入還不少。

  鹽城的某塊農田上,村幹部張勇走在田間道路上,一邊接著電話。

  「沒了,沒了,一點都沒了,能流轉的鹽鹼地已經全部被承包了,你找誰都沒有用。」

  「圍墾?你得拿著審批的文件手續來。」

  「通融不了。」

  張勇用手扒拉開大豆葉子,露出下方豐碩的豆莢,鼓鼓的,眼看不久就能收穫了。

  就在這時,一輛小車在他身邊停下,露出個『小白臉』來。

  『小白臉』是證劵機構的調研人員,名叫章近,他熟稔的遞了支香菸過去。

  「老鄉,這大豆長得怎麼樣?」

  「好著呢。」張勇笑道,一邊接過華子,抽了起來。

  「估計一畝能收多少斤?」

  張勇想了想,說道:「這可不好估,四五百斤應該是有的。」

  章近嚇得一哆嗦。

  「這麼高?」

  「這種子好。」張勇笑道:「以往的年景,這周邊的好地,只要人勤快,產個三四百斤也輕鬆。」

  章近狐疑的說道:「這邊離海岸線不遠,都是鹽鹼地吧,還能有這產量?你可別框我呢?」

  「小伙子還懂種地?」張勇砸吧了一口煙,說道:「現在鹽鹼地都是搶手貨了,有老闆想承包都沒有了。」

  「???」章近一臉疑惑,濱海鹽鹼地改良這才第二年吧,就沒地了?

  「能賺錢,那可不得被人一哄而搶。」張勇說道:「現在剩下的都是一些比較難搞的灘涂、坑塘,只能圍墾。」

  「還有一些位於生態保護紅線和濕地範圍內,不能開發利用。」

  「到底有多賺錢?」

  帶著這個疑問,調研員章近在周邊開展了更深入的調查。

  面積最廣的是苜蓿,其次是大豆,最後才是水稻。

  但無疑,每一種在種植業中,都能稱得上是效益突出。

  尤其是苜蓿和天豆1號吃鹽的特性,讓土壤能得到改善,這對農戶和合作社的誘惑極高。

  這可是長期買賣。

  在確定了能賺錢後,具備開發價值的濱海鹽鹼地都被人提前承包了下來。

  而在調查過程中,讓他心驚的是,大豆產量的預估普遍都在400斤以上。

  有多少鹽鹼地上種了大豆?

  章近統計不出來,但可以推測,再找地方上的統計數據湊一湊,就能得出一個大概數據。

  像他這樣深入田間地頭的調研員並不多,把調研對象對準濱海鹽鹼地的就更少了。

  更多的人目光聚焦在主產區。

  回了公司後,章近便把自己的調查結果發給了主管邱穎。

  邱穎只是略微看了看,就不自覺的蹙起了眉,隨後越皺越深。

  「蘇省大豆播種面積470萬畝?章近,伱確定沒有搞錯,這個面積比去年增加了將近150萬畝!是你瘋了,還是農民瘋了?」

  「還有這預估的總產量,都上百萬噸了,你這是怎麼來的?」

  章近說道:「蘇省濱海鹽鹼地上種了很多大豆,增加的面積和產量都是從這兒來的。」

  「各地因為效益不好,農民都不願意種植大豆,就算是鹽鹼地,開墾的成本也不低吧,種大豆能有收益?」

  邱穎還有些疑慮,但語氣卻緩和了不少。

  她對去年的新聞還有印象,濱海鹽鹼地上增加了1000萬畝耕地。

  今年的情況更為火爆。

  但就算是鹽鹼地,那也好像牧草才是改良的主力啊!

  章近說道:「天禾的大豆種子比較特殊,耐鹽、吃鹽,產量還很高,詢問的農民預估的產量都在400~500斤。」

  「嗯…」邱穎沉吟了會兒,說道:「如果是真的,這將會很有參考價值。」

  接下來幾天,邱穎和章近又調取了其它地區的數據,越發確認了這份判斷。

  今年的大豆產量有變數。

  不只是蘇省,魯、冀、津、遼等省也多了很多鹽鹼地大豆。

  並且不僅是播種面積,各地的大豆產量也變得撲朔迷離。

  濱海鹽鹼地上究竟有多少大豆?東北和黃淮海究竟減產了多少?抑或是植株有死亡,但畝產反而比去年增加了?

  這家證券機構搞不清楚,所幸就用了調研員的推測數據。

  然後如實報導了。

  並且很快就在證券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一開始,以懷疑的人居多。

  畢竟,僅蘇省一地就增加了150萬畝大豆播種面積,總產量也大幅增加幾十萬噸,第一次跨過百萬噸大關。

  這數據怎麼看,都有點不可思議。

  但只要稍一留心,就能注意到今年各個地方多了很多關於鹽鹼地的報導。

  「農業荒漠變良田,鹽鹼地里望豐收——魯省東營深挖鹽鹼地大豆種植潛力,積極研發引進耐鹽鹼新品種,讓「農業荒漠」漸成「生態糧倉。」

  「黃河三角洲繪就生態畫卷,優質牧草讓鹽鹼白化身田園綠。」

  「墾壤鹽鹼地,精耕大豆田……」

  「在金塔西北的乾旱鹽鹼地里,金黃色的大豆如浪濤般翻滾,沉甸甸的豆莢掛滿了枝頭——隴省日報。」

  魯省、蘇省、冀省、遼省、浙省…只要涉及到鹽鹼地改良的區縣都發了報導,這都是能拿出手的政績。

  每一篇報導里都提到了耕地增加,荒漠變良田,低產田變高產田。

  和去年完全聚焦於沿海不同,今年連西北的鹽鹼地上也發出了聲音。

  疆省和隴省也有相關報導。

  一時之間,關注這件事的人突然發現,這半年多的時間裡,身邊好似處處有鹽鹼地的身影。

  這些報導里,除了優質牧草,還多了一個頻繁被提及的品種:天豆1號。

  也是耐鹽吃鹽的品種。

  同樣是天禾種業旗下的。

  今年的耕地又要增加多少?除了苜蓿,有多少是大豆?

  …

  酒泉。

  郭陽也關注到了糧油市場的信息,不由感嘆一句,還是有敏銳的機構的。

  幸好及早做了準備。

  這時,已是九月十日,部分地區的春大豆已經開始採收。

  黃淮海和東北兩個主產區,也在準備著開鐮。

  高德也離開八九天了。

  期間,兩人每天都會有溝通。如今,國內國外該調的倉和資金都準備得差不多。

  也不用再糾結,郭陽當即讓付秋雁配合天禾的人,加大相關的宣傳力度。

  第二天。

  《糧油市場報》就臨時刊文:沉睡鹽鹼地變新糧倉,大豆產量預增超千萬噸。

  詳細介紹了國內大豆產量出現的臨時變化。

  「東北和黃淮海兩個大豆主產區產量不減反增,在播種面積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大幅增長。」

  「金塔、澤普等西北乾旱區大豆喜獲豐收,畝產近600斤,耐鹽鹼大豆再破高產記錄。」

  「嘉禾悄然布局長江流域以南夏大豆區,訂單農業近千萬畝。」

  「據估計,2007年全國大豆總產量極有可能突破3000萬噸大豆,大豆如何自給自足,耐鹽鹼大豆新品系的出現,給出了完美答案!」

  緊跟著,其餘媒體也相繼報導,有些專業網站甚至直接轉載。

  標題通常簡單直接。

  大豆總產量突破3000萬噸!

  異常的吸引眼球。

  隨著時間的發酵,天禾和各地的官方都陸續接受了採訪,大談特談鹽鹼地改良和天豆1號。

  「育種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時值7月,天禾種業魯省嘉祥的大豆育種基地里,年輕的科研人員戴著草帽,弓著腰,在大豆基地里大汗淋漓地去雄授粉--研發耐鹽鹼高產大豆,瞄準下一個高產紀錄。」

  「這並不是天豆1號的首勝,它已經成燎原之勢,在東北、黃淮海、河西走廊、疆省,大豆鹽鹼地已變為大豆的良田。」

  「天禾將拓展大豆超高產和耐鹽鹼研究,獲得高產、耐鹽鹼基因,培育高產穩產、適宜大規模生產、綜合效益高的大豆新品種。」

  「天豆1號的產量不是最高的,我們還有天豆7號和天豆8號,以及高海拔冷涼區的天豆6號……」

  「鹽鹼地、荒漠等邊際土地的利用,才是擴大種植面積的最佳方案。」

  局勢越演越烈。

  新聞頻道也出了專題報導:鹽鹼地如何變成良田?

  也有記者向農業部發言人提問:「今年到底有多少濱海鹽鹼地變成了耕地?」

  「3000餘萬畝,具體的要等今年的項目驗收結果。」

  「聽說濱海已經沒鹽鹼地了?」

  「有部分地是這兩月才被承包的,明年才能改良,剩下的都是大片灘涂和坑塘,需要三四年時間統一圍墾規劃改造,還有些濕地和生態保護區是不能用作農業開發的。」

  發言人只給出了一個大概的數字,但這足以讓人震驚了。

  去年1000萬畝,今年3000萬畝,兩年時間增加了4000多萬畝耕地!

  這是大喜事啊!

  各路媒體奔走相告,每天都有地方電視台在田間地頭進行採訪。

  連帶著《致富經》欄目最近也頻頻出現鹽鹼地。

  「黃河三角洲鹽鹼地里,高產大豆在生長。」

  「王娥承受巨大壓力,一口氣將耗水的1200畝水稻改種大豆。收穫時,高達500斤的產量讓這位種植大戶吃驚,要知道,2006年,我國大豆的平均畝產僅為220多斤。」

  「只此一舉,就讓王娥年收入達到了一百多萬。」

  觀眾老爺們也樂意看這些節目。

  種糧食多簡單啊!

  這產量、這收入看著就讓人眼熱。

  在這種情況,整個社會都莫名洋溢著一股喜慶。

  而這,同樣在糧油市場引起了軒然大波。

  給如今火熱的大豆市場來了一記當頭棒喝,大商所黃大豆1號11月合約和遠期合約皆出現了大幅回調。

  連受全球市場影響深遠的黃大豆2號合約也出現了連鎖反應。

  北美的芝加哥交易所也受到了影響。

  連續數日,大豆期貨都出現了巨幅波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