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打起十二分精神,問道:「官家,臣不在殿前司,去哪裡任職呢?」
趙桓吩咐道:「軍中有三衙,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
「殿前司是劉韐接任,侍衛親軍馬軍司是岳飛執掌,唯獨侍衛親軍步軍司一直是空缺沒有人負責,有名無實。」
「如今你來了,正好把侍衛親軍步軍司建立起來。」
韓世忠一顆心驟然火熱起來。
侍衛親軍步軍司沒有人負責,有名無實了,可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坑位,韓世忠就不可能升遷。
他是殿前副都指揮使,要升任殿前都指揮使肯定不行的,因為劉韐去了。
去侍衛親軍步軍司反而是機會。
韓世忠凝神屏息,靜靜的等待著。
趙桓繼續道:「良臣,你去擔任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重建侍衛親軍步軍司。」
「鑑於步軍司目前是個空架子,沒有兵力,你從殿前司抽調四萬精銳過去,剩下的兵力交給劉韐負責。」
韓世忠眼前一亮。
四萬人啊!
有了四萬嫡系士兵,步軍司從上到下都是他的人,就可以快速形成戰鬥力。絕對不會比岳飛弱多少。
韓世忠心中歡喜,表態道:「臣誓死效忠官家,定會重塑步軍司的脊樑,重現步軍司的榮耀。」
「朕相信你。」
趙桓笑著點頭,吩咐道:「去吧。」
韓世忠喜滋滋離開了。
當韓世忠回到殿前司,就立刻下令調兵,為組建侍衛親軍步軍司做準備。
執掌一司兵馬,韓世忠也是前所未有的興奮。
這是他的機會。
他一定會好好做事,不辜負官家的厚望。
在韓世忠內心,還有著一絲絲的野望,侍衛親軍步軍司建立的時間很晚,卻未必比岳飛差了。
萬歲軍厲害!
他的嫡系也不弱。
韓世忠忙碌的時候,劉韐在開封府和李若水完成了交接,把各項政務,及安排施政的諸多事情都交代清楚,才入宮覲見。
劉韐對於去殿前司,沒什麼牴觸。
在他的理解中,做官是施展抱負,是為民造福,不論在哪裡,都是為官家效力為大宋效力。
劉韐入宮覲見,太監去通報後,立刻就得到皇帝的召見,在大殿內見到了趙桓。
劉韐今年就六十歲,經歷了大宋的繁華,也見證了大宋急轉直下的崩潰,更親眼看到金人一路南下的洶湧。
曾經,劉韐都絕望了。
大宋有了亡國之兆,隨時可能崩潰。
沒想到,當今官家一改之前的頹廢,一戰一戰打出了大宋的威名,讓大宋再次崛起。
朝廷缺錢,做事情艱難,大多數的皇帝肯定攤派賦稅,進一步壓榨百姓,導致無數的百姓造反。
百姓大批的造反,朝廷的處境就更難,為了徵兵鎮壓進一步攤派賦稅。
最後,徹底崩潰。
當今官家卻大規模的抄家滅族,查抄了很多官員。甚至,拿大相國寺動刀,乃至於搞了個遷都的事情。
很多人不知道皇帝在遷都的事情上賺錢,劉韐作為開封府尹,熟悉開封府的一切,知道戶部尚書聶昌在皇帝的授意下,賺了無數的錢。
朝廷不缺錢了,繼續減免賦稅,減輕徭役,一切在慢慢變好。
劉韐對皇帝的手段,打心底是非常欽佩的。
大宋病入膏肓了,不採取非常手段,根本扭轉不過來。唯有當今官家,才有這個能耐,才有這樣的魄力。
鄆王趙楷?
一個弱化版的太上皇罷了,玩弄字畫能行,治國就算了。
康王趙構?
一個為了名利去叩闕,沽名釣譽的王爺罷了。
劉韐懷揣著崇敬,一步步的進入殿內,見到趙桓後道:「臣劉韐,拜見官家。」
趙桓笑道:「劉卿來了,賜座。」
黃經親自端著凳子過去,劉韐再次道謝後坐下,鄭重道:「臣得到首輔通知,卸任開封府尹,轉任殿前都指揮使。」
「敢問官家,臣去殿前司是務虛做事,按部就班讓韓世忠負責呢?亦或者臣務實做事,招募悍勇之輩,進一步增強軍隊。」
趙桓說道:「如果朕讓你務虛呢?」
劉韐鬚髮蒼白,精神頭卻很好,正色道:「官家聖明燭照,老臣願意相信官家的安排。」
「有官家的安排,老臣願意先務虛做事,觀察一段時間。」
「如果韓世忠治軍沒問題,也沒有剋扣兵餉,沒有虐待將士,臣務虛也無妨。如果韓世忠不行,臣仍然介入做事。」
「好!」
趙桓讚許的笑了起來。
看看,這就是能臣的覺悟。你給了他任務後,他不會立刻反對,更不會固執的認為我考慮的才是最好的。
他做事情,會有一個迴轉的餘地。
別小看這一點的退讓,恰是很多性格強硬的官員不具備的。
趙桓吩咐道:「你去了殿前司,要務實做事。」
劉韐心中鬆了口氣,表態道:「請官家放心,臣一定會做好事情,不負官家的厚望。」
「也請官家放心,臣雖然文臣出身,卻絕不會隨意打壓武將。」
「該支持韓世忠的,臣一定會全力支持。」
「官家治理國家,本就不應該重一個輕一個,不論文武,都是官家的左膀右臂。」
趙桓看著侃侃而談的劉韐,心中忽然又有了想法。
劉韐去殿前司,只是為了安撫李綱等人,方便王宗濋去政事堂。
劉韐是忠臣,更是能臣,執掌殿前司沒問題。
如今聽了劉韐的話,趙桓卻想進一步改變軍隊,重塑軍隊的脊樑,以及從制度上控制軍隊,確保軍隊的穩定。
大宋要崛起,武將必須有相應的待遇,必須要重用。
為什麼強漢盛唐厲害,不僅是武將驍勇善戰,連文官也一樣武德充沛,整個國家層面沒有歧視武將的心思。
相反許多的文官武德充沛,敢於拔劍殺敵,能騎馬上陣。
大宋這裡要糾正過來。
武將的地位加強了,才能應對大宋周邊的豺狼虎豹。可是在加強的同時,趙桓也必須管控住軍隊。
人心,不可測。
人性,也不可考驗。
相信人心和人性的善良,那是普通人做的。
皇帝要做的是控制一切變量,不能允許出現失控的情況。恰是如此,趙桓要真正的控制軍隊,就要從制度上管控。
趙桓看著眼前的劉韐,正色道:「朕讓你來殿前司,執掌殿前司,只是個由頭而已,還有大任務交給你。」
劉韐眨了眨眼睛。
他來殿前司,不是為了平衡王宗濋去政事堂的安排嗎?
只是,劉韐不會拆穿皇帝。
劉韐恭敬道:「請官家示下。」
趙桓說道:「朕登基後提拔武人,更安排武人擔任樞密使。」
「一直以來,朝中文官都提醒朕,說武將不可重用。」
「如果重用了,就可能重現五代十國的情況。包括大宋的藩王們,以及太上皇,都一直提醒著朕。」
劉韐心中一動。
皇帝主動提及這事兒?
劉韐一向尊敬皇帝,也希望皇帝有成熟的觀念,表態道:「官家,武人不是突然就徹底的橫行驕縱,是一點點演化的。」
「當然,武人也不能太放縱。」
「或者說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道理,過度的放縱就是毒害。」
「比如武人,一旦放任武人執掌軍權、財權和人事等,讓武人帶著軍隊介入地方政務,那是絕對不行的。」
「只要官家謹守這一條底線,不讓武人掌握財政和人事,一切都不會有問題的。」
趙桓讚許道:「劉卿說得對,朕想的是要從制度上解決這件事。」
劉韐問道:「如何解決呢?」
他心中有些不相信。
從大秦開始傳承下來,歷朝歷代想徹底控制軍隊,從制度上控制都辦不到。
管控過了,軍隊就沒了戰鬥力。不管控,軍隊就容易無法無天。
偶爾時候,軍隊的主將謙恭低調,軍中將士受控制。一旦主將驕縱霸道,軍隊就可能橫行無忌。
皇帝能解決嗎?
恐怕很難。
趙桓笑了笑,繼續道:「朕打算在軍隊中,建立一個大同社。」
「大同社的社員,安排到軍中擔任官職。」
「本朝軍中的體系有些繁雜,開國時設立了廂、軍、營和都體系,後來范仲淹改革設立過伍、隊、陣和將,還有神宗朝改革的火、隊、營和將的體系。」
「我們採取一都一百人的體系。」
「一營轄五都,一軍轄五營,一廂轄十軍。」
「原本每都內,設立了一個都頭,負責管理一都。我們現在,在都這個層面安排一個都指導員。」
「在營這個級別,設立營指導員;軍設立軍指導員,廂設立廂指導員。」
「指導員都是大同社的社員,和軍中各級的主官平級。」
「各級的指導員,具體負責什麼呢?」
「負責教育和帶領官兵貫徹執行朝廷及大同社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組織將士學習忠君報國、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等思想。」
趙桓身體微微前傾,正色道:「最重要的是做好將士的思想工作,你明白嗎?」
劉韐思索片刻道:「官家的安排,是以大同社的文官為監軍嗎?」
「不,不一樣。」
趙桓搖頭解釋道:「你提及的監軍,曾經是太監當監軍,或是文官當監軍。」
「這些都脫離於軍隊,是臨時指派的。」
「大同社的官員也是軍中的一份子,也是武人,這是軍隊的一個職務。」
「一句話,軍中實行二元制。」
「各層級的主將負責對外的戰事,在對外的作戰上,主將話語權大,大同社的指導員只有協助,沒有決定權。」
「對內方面,將士的思想、後勤、升遷和考核等,由指導員安排,主將反而要協助安排。」
「現階段大同社的人少,未來軍中的官員,從樞密使開始往下,都必須是大同社的人。」
「不進入大同社,無法升遷。」
「乃至於基層的骨幹士兵,也要吸納作為大同社的社員。」
趙桓眼中掠過一道精光,說道:「一句話,大同社的支部要建在基層上。從這個層面上,杜絕軍隊一家獨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