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有大秦特色的治國理念!成為天下公敵而已,我大秦能打六個!
孔鮒的腦瓜子直接被乾死機了,愣了一息後方才發問:「長安君口誤乎?」
嬴成蟜搖頭道:「此等大事,本君怎會口誤?」
「此乃本君發自肺腑之言也!」
見嬴成蟜竟然恬不知恥的承認了,孔鮒人都要裂開了!
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孔子說:周禮借鑑了夏、商兩朝的禮法,真是豐富多彩啊!我遵從周朝的制度。
這是我祖宗說的!是我祖宗說的啊!怎麼成了你的詞兒了!
孔鮒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一萬頭奔馳的駿馬,沉聲質問:「周監於二代,以至於鬱郁乎文哉!」
「周禮乃是最為完美的治國之禮,秦禮何以被稱鬱郁乎文哉!」
在孔鮒看來,秦,虎狼也!
區區虎狼之禮,有什麼資格當得上一句『鬱郁乎文哉』的讚譽!
嬴成蟜認真的說:「夏、商之亡給了周以充足的驚醒與教訓。」
「周借鑑夏、商之禮法,又參考武庚之亂等執政中發現的新問題對夏、商之禮法進行了發展和完善,以至於周之禮法勝於夏、商之禮法。」
「而今秦除了有夏、商之亡的驚醒,更有著周之亡的教訓。」
「本君以為,秦自當借鑑夏、商、周之禮法,再與大秦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夏、商、周之禮法進行更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制定有鮮明時代特徵和大秦特色的符合大秦核心思想的大秦之禮法。」
「大秦之禮法相較於周之禮法豈不是愈加鬱郁乎文哉!」
孔鮒失聲大笑:「哈哈哈~」
「長安君口稱秦禮較之周禮鬱郁乎文哉。」
「然!」
「秦禮,何在?!」
孔子說周禮豐富多彩、燦爛多姿,是建立在周禮發揮的正面意義上發出的感嘆。
你現在說秦禮也鬱郁乎文哉?秦禮呢?你所謂的秦禮根本就不存在!又哪來的鬱郁乎文哉!
嬴成蟜目光落向城門外那些眼巴巴的考生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二三子,有志否?」
曹參等一些考生稀稀拉拉的拱手回應:「有!」
嬴成蟜抬高些許聲調再問:「二三子可有志比肩諸子,青史留名,襄助天下乎?」
更多考生高聲回應:「有!」
參考考生都是大族少壯亦或是黎庶子弟。
他們不被孔鮒等大儒看得起,但他們卻更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
嬴成蟜朗聲發問:「二三子可願親手參與制定秦禮,助大秦竟周亦不曾竟之大同盛世乎?」
這一次,所有考生都振奮吶喊:「固所願也!」
周王朝也未曾實現的偉業,有可能在他們手中實現嗎?
大秦連戰連捷的精兵銳士、畝產暴漲的糧食和逐漸放寬的律法,都在告訴他們:有!
而他們,也有機會能因此成為如孔子——不,孔子一輩子都只是個歌頌周禮的失敗者而已,已不配成為他們的榜樣,他們是要成為能與周公旦、姜太公等古之聖賢齊名的聖人!
嬴成蟜臉上揚起不作偽的笑容:「本君,深信諸位!」
一番話,令得所有考生心頭湧起濃濃熱氣,拱手再拜:「拜謝長安君!」
孔鮒無法理解的質問:「就憑他們?!」
嬴成蟜沉聲道:「就憑他們!」
「但卻也不只是憑他們!」
「周之亂世不知造多少骸骨、致使多少黎庶流離失所,本君不忍見此慘狀,本君相信定還有諸多大賢不忍見此慘狀。」
「為竟大同盛世,為承萬世太平,定會有群賢來助大秦!」
嬴成蟜轉頭看向孔鮒道:「本君不通政務。」
「然,今我大秦得人心、得賢才,有群賢臂助,更有夏、商、周之舊事為鑑。」
「本君以為,我大秦必當造更勝周之禮法!」
「分封也好,郡縣也罷,皆是我大秦禮法之資糧,當視天下大勢、秦之所需而任取之!」
孔鮒等一眾孔孟思想的傳人都難受無比。
嬴成蟜鮮明的表露出了一個態度,那就是變革!
而變革,也便代表著對古籍解釋權的無效化,代表著他們的利益被廢!
但偏偏,嬴成蟜以『周監於二代』為切入點,延伸出了孔子支持周王朝在繼承夏、商舊制的同時進行發展和變革的思想。
既然孔子支持周朝變革,那麼孔子自然不能反對大秦變革,畢竟孔子還說了做人不能雙標。
這讓他們怎麼辯?
他們這些孔孟傳人總不能拿著孔子的思想打孔子吧?
更讓他們難受的是,嬴成蟜雖然在說變革,但嬴成蟜自始至終都沒有表明嬴成蟜和嬴政究竟是要採用分封制還是郡縣制,更沒有表明大秦是否有繼承周禮、採信古籍的想法,這讓他們好似是魚塘里的舔狗一般,吃不到甜頭卻又看得見希望,不願輕易離去。
但伏勝不是治《論語》的,伏勝毫不客氣的怒斥:「長安君言語之間皆是新政、新制,更輕慢於周,言說以周為鑑。」
「秦果真欲取周而代之乎?!」
伏勝試圖給嬴成蟜扣帽子,讓嬴成蟜和大秦成為天下公敵!
嬴成蟜平靜的說:「吾王之意,本君不知,本君之意卻早已明告天下。」
「赤天已死,玄天當立!」
「周失其德,秦當代之!」
不用你扣帽子,這帽子本君早就已經自己戴好了。
不就是天下公敵嗎,我大秦能打六個!
伏勝怒聲厲喝:「以臣弒君、以下犯上,此實乃暴虐之舉也!」
「秦若如此,必不得人心!」
嬴成蟜反斥:「武王伐紂、秦王伐周,皆是以有道伐無道。」
「武王無錯,秦王何錯之有!」
嬴成蟜收著力,還沒提舜殺堯以奪帝位,以及禹政變奪權流放舜於蒼梧等有較大爭議的上古舊事。
但僅只是武王伐紂一事,便已讓伏勝面色漲紅。
他沒辦法說戰國時代的周天子有德,倘若周天子有德卻依舊被秦所滅就說明周朝的禮法有問題,不值得秦借鑑,他這個研究古禮的人也就沒了價值。
但他也沒辦法說戰國時代的周天子無德,否則有武王伐紂在前,秦以有德伐無德就沒有任何毛病!
見伏勝訥訥不能言,嬴成蟜淡聲道:「伏生不支持本君之思,本君也不做勉強。」
「卦夫!」
一聲呼喚,卦夫應令而來,手中還捧著一托盤的木牌。
嬴成蟜在木牌中翻找了一下便拿起其中一枚木牌遞給伏勝:「去吧。」
「代、燕、趙三國皆無心取周而代之,其君王所願必定符合伏生所願。」
「去投奔代、燕、趙三國,臂助其君、率其將士。」
「本君期待有朝一日與伏生沙場對壘!」
「屆時,你我各為其主、各為所願,生死相搏!」
嬴成蟜從來都沒有說服伏勝等人的想法。
利益讓伏勝等人不可能對秦低頭,伏勝等人也不值得嬴成蟜大費口舌。
嬴成蟜自始至終只是希望能借這次對話將他的思想傳遞給旁側那些考生,並借他們之口將嬴成蟜的思想傳向更遠的遠方。
現在,伏勝等人的利用價值已被榨乾,該送他們去上路了。
看著嬴成蟜手中木牌,伏勝心頭怒火已不可遏!
第一次!這是伏勝生平第一次被人主動送客!且還不是被送出府門,而是被驅逐出境!是可忍,孰不可忍!
伏勝一把抓過路引,冷聲道:「待到他日長安君身死沙場、秦國社稷崩塌,萬望長安君還能銘記今日囂張跋扈之言,勿忘長安君之於秦之過也!」
「走!」
伏勝轉身,率一眾弟子同道闊步離去。
嬴成蟜的目光又轉向孔鮒等人:「二三子不同往乎?」
孔鮒心中輕嘆,搖了搖頭道:「子曰:父母在,不遠遊。」
「孔某之母尚在,孔某自當侍奉膝下,不便遠走,亦不會出仕於秦。」
「然!若有弟子願出仕於秦,孔某亦不做阻攔。」
孔鮒很清楚代、燕、趙三國根本沒有勝算可言,身為孔府嫡傳後裔,孔鮒不可能主動走向黑暗的未來。
所以即便嬴成蟜今日之言可謂羞辱,孔鮒還是打著孝道的旗號忍了下來,並開始為未來謀劃。
眼神示意之下,叔孫通等數名弟子當即出列拱手:「吾以為,長安君此言有理!」
「吾亦不願見生民受苦、黎庶流離。」
「唯願助長安君、助大秦竟不世之功!」
嬴成蟜心頭有些失望,但出於朝廷求才形象的考慮,還是笑而頷首道:「二三子願臂助大秦,本君心甚慰之!」
「此次分科舉士之試已畢,但下一次分科舉士之試卻並不遙遠。」
「二三子當好生熟讀《秦律》以作準備。」
「本君期待能與二三子於朝堂之中互稱同僚的那一天!」
叔孫通等儒生不由得有些失望。
曾經的他們只要說想出仕,立馬就有都大夫一級的人物親自來請。
現今大秦更缺官吏,理應愈發禮遇他們才是。
但今日,即便他們是孔鮒的弟子也無法得到絲毫優待,非但無法直接進入大秦朝堂為官,甚至還要靜靜等待不知何時才會開啟的下一次分科舉士之試!
心中有些不喜,但為了前途,儒生們還是齊齊拱手:「遵長安君教!」
嬴成蟜頷首示意後,便不再理會孔鮒等大儒,目光重又轉向一眾考生,朗聲開口:「放榜!閱名!」
「所有榜上有名之學子,旬日之後與本君共同啟程。」
「往咸陽,參複試,定官職!」
聽得嬴成蟜這話,早就忍了許久的考生們終於再也安耐不住,紛紛沖向金榜,驚喜高呼:
「曹兄!吾也中了!丁榜第二十六!哈哈哈!你我可同往咸陽矣!」
「吾名何在?諸位可曾見得吾名?吾……嗚嗚嗚~無法共襄盛舉、共創大同也!」
「歸家之後,吾等可結伴讀書,待到明歲吾等必當一同上榜,今之天下乃是大變之天下,又幸得長安君不吝出身選人才,正是你我這般人成為諸子之良機,無論如何,必須要抓住啊!」
考生們推搡著、擁擠著簇擁在金榜面前,甚至將孔鮒推出好遠。
在弟子們的幫扶下站穩身子,孔鮒看著那些瘋狂的考生,又轉眼看向矗立在故齊王城內的長安書店,目光一陣恍惚。
他似是看到了一個時代的落幕,也看到了一個時代的啟航,但他卻沒能看到屬於孔府的位置。
孔鮒失神的輕聲喃喃:「吾等當何去何從?」
「吾等的子孫後代又當何去何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