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九成宮醴泉銘

  「陳哥,這畫我覺得有點問題,慎入啊~」

  齊鳴拉著陳偉走到了個人少僻靜點地方,開口便說了自己的判斷。👍☺ ❻❾𝕤ĤuЖ.𝓒Øм 🌷★

  陳偉眉頭一凝,雖然心裡有所預料,但真聽齊鳴這麼說了,他的心裡還是咯噔了一下。

  他身邊跟著的小女友,也是眨巴著倆大眼睛,好奇的看著這個看著面前這個,貌似比她也大不了幾歲的青年。

  自從跟陳偉交往後,她也跟著見識了不少所謂收藏圈裡的人,不說各個七老八十吧,但像是齊鳴還有林軒這麼年輕的,也是第一次見。

  她奇怪,面前這年輕人哪來的底氣,在陳沖這種業內前輩面前,指點江山。

  「小齊,這畫也給我一點點違和感,但這裡頭的利潤實在不小。而且不管布局還是筆法,就是瞧不出問題,能給說說嘛?」陳沖眼角的餘光又瞄了瞄那處人頭攢動的景象。

  那畫就像是魚鉤上的餌,不停的抓撓著他,要不問清楚,讓他就這麼放棄,他怕是後面幾天都睡不好了。

  「要說問題,我這還真有個不算問題的問題。」

  齊鳴斟酌著解釋道:「1939年,算是國內抗戰最艱難的日子,不少有錢有名望的都出國避難。

  正好那時候徐悲鴻受邀到印度,既是開畫展籌錢抗日,也是藉機躲避戰火。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印度也正式參戰,他便離開印度,由於當時咱們國家的沿海港口都被日方占領。

  所以,他借道去了馬來西亞,他在馬來西亞一直呆到1942年,日本入侵馬來西亞,他才離開,隨後經過緬甸回雲南。這畫上落款1941年,年份上確實沒錯。但我注意到一點。」

  陳偉知道重點來了,眼神變的認真起來。

  「陳哥應該也發現了,這畫用的是地道的安徽涇縣宣紙。那時候畫家都講究,筆必須得用湖州的湖筆,紙也一定要是安徽的涇縣老宣,有的畫家甚至要精確到堂號。

  從時間上算,徐悲鴻到馬來西亞時,已經在印度呆了一年,他隨身能攜帶多少宣紙?更何況,按照零星的記錄,他在印度的一年裡作畫和練習的數量可不少。

  那時候可不像現在,四通一達,缺什麼叫個快遞就行,從他離開國內,到畫這幅畫,差不多2年時間,他手上還有這麼大尺幅的正宗老宣就很奇怪了。陳哥您覺得呢?」

  「這~」

  陳偉面露遲疑,這年頭什麼都要看數據。齊鳴一個個時間節點報出,極大的增加了說服力。他身邊的女孩也是小嘴微張,一臉驚訝,暗想: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過目不忘?

  「小齊,你這真是博聞強識啊。」

  陳偉伸出拇指,比了個贊。

  「我大學和研究生就是學這個的,也就知道的多點。」齊鳴謙虛的笑笑,又再加了句:「其實,這理由挺牽強,萬一人家帶的足夠多,或者有門路在國外找到呢。

  我覺得假,最重要的還是靠感覺。曾經有幸上手過幾幅徐悲鴻的真跡,那畫看著,跟真跡比差了那麼點意思。當然這些都是我的粗淺見解,陳哥你當個參考就行,都說不準的。」

  這話他說的那也是掏心掏肺了。事實上,紙張這藉口,就是他臨時編的。

  馬來西亞,印尼那塊,其實就是徐悲鴻的自留地。他出身貧寒,當初能留學法國,靠的就是一眾南洋華人富豪的資助。

  此後徐悲鴻更是學鄭和,7次下南洋,留下了大量作品,數量之多僅次於國內。南洋人還把徐悲鴻在南洋的這段經歷當成是一件光彩的事。

  以此判斷,南洋的友人一定是深知徐悲鴻的作畫習慣,預先準備好安徽老宣紙,是完全有可能的。

  要說前頭扯的那一段史料,還有點牽強,那這最後一句憑感覺,對陳偉的殺傷力反而更大。他混跡這行多年,深知,很多古董那就是假賽真,假的做的比真的還像真的。

  這種情況下,對高手來說感覺才是最值得信任的。

  「小齊,這次多謝了。哪天去了魔都,一定要通知我一聲,到時候再好好感謝。」

  「那一定。」

  兩人客套了兩句,就此分開,都是聰明人,誰都沒提結伴一起。

  畢竟目前只能算數面之緣,交情沒到那份上。而且真要一起的話,這要是同時看上了一件,那算誰的?到時候誰都不好做。

  告別陳偉,齊鳴自顧自的在展廳里逛了起來,周圍一個個腳步匆匆,深怕走慢了就會錯失寶貝,而他這不急不躁,悠閒愜意的樣子,像個普通遊客,反倒顯的異類了。

  大概是沒挑對地方,他這一路上也沒見到什麼好東西,就算有兩件能上眼的,這價格拿回去也沒什麼賺頭。

  沒辦法,他只能照著原路返回,原本還以為會撞上林軒或者陳偉,沒想到最先碰上的居然是張大少。

  那是在一幅長卷之前。

  這幅卷的名字是九成宮醴泉銘,是一篇文章,足足1200多字,作者是唐太宗時期的名丞:魏徵。

  這篇文章,齊鳴也就在歷史書上看過標題,沒見過全文,所以現場見到後,就有了點興趣,便湊上來看了看。

  文章講的內容其實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隋煬帝楊廣勞民傷財修建了仁壽宮,後來天下大亂而荒廢,唐太宗即位後,命人修繕改名<九成宮>。宮殿落成,唐太宗來這兒避暑的時候,發現了一口清泉。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但跟皇帝扯上了,那就不簡單了。發現了這口泉後,史書上有名的諫丞魏徵,整整寫了1千多字,把唐太宗給從上到下誇了一遍,從文治武功到勤儉節約。

  齊鳴很想吐槽,要真節約,幹嘛翻修這宮殿?難道不要錢的?

  當然這篇文章也沒那麼俗氣,魏徵從發現清泉這麼件小事上引出「天子令德」的觀點,強調唐太宗乃是天命所歸。有玄武門事變那一出,這話算是說到唐太宗的心尖尖上。

  所以,唐太宗看後很高興,命大書法家歐陽詢,重新謄寫,再讓人刻碑,立在九成宮前,昭示天下。

  因為出自歐陽詢之手,這篇《九成宮醴泉銘》被稱作天下第一楷書,正書第一。後世把它作為書法練習的範本,只要是有名有姓的書法家,都會照著練。

  從這文章也能看出,歷史書上對魏徵的描述,多少也是帶了濾鏡的,骨頭也沒大家想像的硬,這拍馬屁的功夫那也是槓槓滴。

  不過,面前這卷書的作者,骨頭是真挺硬。

  書卷落款是啟美,這位原名文震亨,蘇州人,是文徵明的重孫子,繼承了文徵明的書畫技藝,是晚明知名書畫家。

  說他骨頭硬,那是因為他當官時,就敢跟九千歲魏忠賢對著幹。而等滿清入關,推行剃髮令的時候,作為地方上的名人,他投河抗議。

  投河之後,被家人救起,但老爺子是真的頂,回家後就絕食,最終活活餓死,也算是沒辱沒文姓的名頭。

  「齊先生,是看好這卷書?」

  就在齊鳴認真欣賞的時候,一個聲音幽幽從身側傳來。

  他側頭一看,居然是張大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