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院。
諸葛喬、糜芳和徐庶圍爐而坐。
烤肉在鐵架上冒著熱氣,濃郁的肉香撲面而來。
關鳳又端來溫好的米酒,誘人的酒香沁人心脾。
諸葛攀躲在關鳳的背後,好奇的盯著徐庶。
「徐先生,此乃內子關鳳、閨字銀屏;這是犬子諸葛攀、小名阿狗。」
「銀屏,徐先生乃是陛下故交,在建安六年陛下屯兵新野的時候,就深受器重。」
「若無徐先生舉薦家父,陛下亦不會親自隆中,三訪家父。」
諸葛喬言簡意賅的介紹。
關鳳款款一禮:「徐先生之名,晚輩如雷灌耳。」
「家父在荊州時,常嘆息徐先生入許都乃明珠蒙塵。」
「倘若家父得知徐先生來到了荊州,必會欣喜。」
「晚輩替父招待徐先生,若有不周之處,還請徐先生海涵。」
徐庶目有驚嘆:「君侯之女,聰慧而知禮,遠勝中原諸公卿之女。」
徐庶的話中雖然有吹捧之意,但「聰慧而知禮」五個字,亦是對關鳳大家之風的褒讚。
諸葛喬暗中向諸葛攀勾了勾手,諸葛攀來到徐庶面前輕輕給徐庶捶腿。
一邊捶一邊喊著「開,心。」
這一幕,差點沒讓徐庶驚掉了下巴,連忙制止道:「這可使不得!」
諸葛喬笑道:「徐先生,看來你跟阿狗有緣啊;阿狗若能得徐先生啟蒙一二,是阿狗的幸事。」
諸葛攀瞪著水靈靈的大眼睛,再次開口:「開,心。」
徐庶瞬間被諸葛攀的童稚聲征服:「我學識淺薄,伯松若不嫌棄,我願為其啟蒙。」
糜芳欲言又止。
待關鳳將諸葛攀抱走後,糜芳扶額嘆道:「元直,你被伯松給誑騙了。」
「伯松,你孩子都兩歲了,這做人能不能實誠點?」
「你要讓元直替阿狗啟蒙,你就不能直說嗎?」
諸葛喬眯眼而笑:「糜司空,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
「徐先生都不反對,你又何必拆我的台?」
徐庶頓感無語:「這些話,你們當著我的面說合適嗎?」
在糜芳的解釋下,徐庶才知道諸葛攀最近除了「阿父」外,就會說「開,心」這兩個字。
至於為什麼開心,諸葛攀壓根不懂!
只知道,這是諸葛喬故意教的!
糜芳都著了道,還將珍藏的美玉都送給了諸葛攀。
徐庶不由笑道:「在狡詐上,伯松倒是繼承了孔明的風範。」
諸葛喬反駁道:「徐先生,家父一向忠厚,你用狡詐來形容太不合適了。」
糜芳嘁了一聲:「丞相忠我信,你說他厚?伯松你說這話,你自己信嗎?」
笑聲漸起。
糜芳詢問道:「元直怎會忽然南下?」
徐庶沉默片刻,長嘆道:「數年前,家母因病而逝,我在洛陽渾渾噩噩,醉酒度日。」
「後來聽聞陛下跟曹操在漢水劃界,我本有意南下見陛下,又恐惹人恥笑,只能再留洛陽。」
「去年,孟公威來尋我,說伯松曾跟司馬懿談條件,欲讓我、孟公威和石廣元再歸陛下。」
「孟公威有師友長輩在洛陽,正是富貴之時,自是不願離開。」
「石廣元為我鄉友至交,得知此事後欲跟我同去長安;可我做了無德之事,問心有愧,不敢入長安去見陛下。」
「今年,曹丕強遷士民入鄴城,一部分士民留在了洛陽。」
「我本想在洛陽隱居,又驟聞陛下親至洛陽。」
「我心中惶恐,遂讓石韜跟著洛陽的士民同去長安,讓石韜言我已死;我則辭別石韜返回了潁川。」
「我在潁川待得煩悶,又聽聞伯松在南陽和南鄉設立義舍,關君侯也去了長安。」
「我便想著這荊州應該再無人能識得我的面貌,於是想來伯松處躲一陣子。」
徐庶的心情,諸葛喬是很理解的。
因孝而背義,本就讓徐庶的名聲有污;仕魏後又叛魏投漢,又會讓徐庶落個反覆無常的惡名。
最重要的是:徐庶疑是曾參與曹丕稱帝的勸進。
這其中的隱秘,諸葛喬不得而知。
觀徐庶的言行舉止,這其中必然還有難言之隱。
「元直,陛下知你心意,不會在意的。」糜芳難得嚴肅。
徐庶輕嘆:「陛下不在意,可我在意啊!」
「子方兄,伯松,我在荊州的事還請替我隱瞞。」
「若有一日我想明白了,會去長安見陛下的。」
糜芳看向諸葛喬。
這事還得諸葛喬來拿主意。
諸葛喬舉起小酒罈,笑道:「徐先生之意,我已經明白了。」
「只是,這私事歸私事,公事歸公事;徐先生得拿出封我口的好處才行啊。」
徐庶道:「令郎聰慧,我會悉心教導。」
諸葛喬輕笑:「教導之事,是阿狗跟先生有緣,跟我無關。徐先生莫要將這兩件事混為一談。」
跟你無關?
沒你的慫恿你那兩歲的幼子懂什麼叫啟蒙?
徐庶再次體驗到了諸葛喬的「狡詐」:「你想問什麼?」
「我雖然在北方待了十幾年,但我的身份地位不足以讓我獲悉太多的軍事機密。」
諸葛喬取下一串烤肉,又在烤肉上均勻的撒著作料:「徐先生可曾在洛陽見過曹丕?」
徐庶點頭:「自然是見過的。」
諸葛喬將撒好作料的烤肉遞給徐庶:「那徐先生以為,曹丕可有長壽之相?」
徐庶不明所以,沉吟片刻,道:「曹丕此人,我有些看不清楚他的面相。」
「繼位魏王前,曹丕為人謙遜而溫和,行事亦有儒雅之風,觀其言行舉止氣度,皆可城弘雅。」
「然而,曹丕登基之後,卻變得暴躁易怒。」
「不僅賜死了甄宓,令父子反目;又曾以『巿不豐樂』的理由,就將南陽太守楊俊下獄。」
「登基前如扶蘇般謙遜,登基後如胡亥般殘暴,實在是令人奇怪。」
諸葛喬又問:「我曾聽人言,曹丕在繼位前,為了消暑,曾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
「又喜食芉蔗(甘蔗),常以芉蔗為杖。」
「平日裡也極為喜歡吃甜食,不知這些傳聞是否真實?」
徐庶尋思一陣,道:「曹丕喜吃甜食一事,我不太清楚。」
「但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常以芉蔗為杖。傳聞倒是不假。」
諸葛喬又看向糜芳,堆起了笑容:「糜司空,你卸任了南郡太守,想必這平日裡也挺無趣的吧?」
糜芳黑著臉:「不無趣!我悠閒得很!每日裡欣賞歌舞,快活似神仙。」
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小子心中在想什麼,這些年你「狡詐」我多少次了。
我只是貪,不是蠢!
諸葛喬見狀,遂嘆道:「一個月的司空,真沒什麼值得誇耀的。」
「若是我,定要以大功入長安,在司空位置待個十年八年的。」
「屆時桃李滿天下,天下誰人不識君。」
糜芳取出一串烤肉,狠狠的撕咬。
我糜芳,堅決不受誘惑。
諸葛喬瞥了一眼糜芳,再道:「這事要辦成了,得賺多少錢啊,哎呀,都算不清了。」
「可惜啊,伯約在隴右,不然讓伯約來辦這事,想必事半功倍。」
「論算術,沒有誰比伯約更厲害的了。」
糜芳咬肉的動作一滯。
賺錢?
算術?
下一刻。
糜芳笑容堆砌,又親自給諸葛喬取了一串烤肉:「適才相戲,只因為最近的日子太無趣了。」
「不知伯松有什麼好玩的想法,說來聽聽?」
徐庶細細咀嚼烤肉,笑而不語。
諸葛喬見糜芳上鉤,遂道:「芉蔗多產於荊南、交州和揚州。」
「亦有人製作芉蔗汁,其甜味不弱於棗、栗、飴、蜜。」
「然而目前芉蔗汁的製作工藝太簡陋,難登大雅之堂。」
「我有取芉蔗汁製糖的秘法,不僅可大量製糖,而且制的糖晶瑩剔透如冰晶,故而名為冰糖。」
「如此奇物,北方的權貴想必很願意巨資購買。」
糜芳的呼吸變得急促。
商人出身的糜芳,太明白這秘法的珍貴了。
糖,本就是珍貴的稀缺物。
若能取芉蔗汁製作晶瑩剔透的冰糖,那對北方的糖市場將是巨大的衝擊。
很快。
糜芳又冷靜下來:「伯松,北方危險,我去了豈不是屍骨無存?」
「錢重要,命更重要。」
諸葛喬笑道:「糜司空,你這是閒久了,都忘記商業的本質了。」
「陛下有什麼?有蜀錦、有提花綾錦、有即將問世的冰糖,有曹丕和孫權都無法仿製的珍貴物!」
「陛下缺什麼?缺糧食!」
「曹丕有什麼?有戰馬、有鐵礦、有糧食,有大量的戰略物資。」
「曹丕缺什麼?缺蜀錦、缺提花綾錦、缺糖。」
「孫權有什麼?有糧食!」
「孫權卻什麼?缺戰馬、缺鐵礦!」
「販賣蜀錦、提花綾錦、冰糖等珍貴物入北方,曹丕會因為憎惡陛下而嚴查漢商在北方所獲之物。」
「想在曹丕手中獲得戰馬、鐵礦、糧食等戰略物資,幾乎不可能。」
「然而,曹丕憎惡陛下,卻又想拉攏孫權。」
「孫權此人,見利忘義之輩。」
「只要利益足夠,孫權做出任何匪夷所思的反應都是正常。」
「販賣蜀錦、提花綾錦、冰糖等珍貴物給孫權,孫權會很痛快的給糧食。」
「孫權又可將蜀錦、提花綾錦、冰糖等珍貴物販賣給曹丕,曹丕要拉攏孫權,適當的給一些戰馬、鐵礦等戰略物資,亦不是不可能。」
「讓孫權這個中間商賺賺差價,江東跟大漢的關係才會更緊密啊。」
徐庶驚詫。
諸葛喬雖然只道出了簡單的商業邏輯,但這其中卻蘊含了國家博弈。
曹丕聽說是劉備境內的商人販賣糖入北方,必然會管控戰略物資。
可孫權販賣糖入北方就不同了。
作為曹丕要拉攏的對象,必然會對戰馬這樣的戰略物資睜隻眼,閉隻眼。
一心想爭天下的孫權,對戰馬的需求是很高的。
而在曹丕眼中,孫權拿了戰馬也練不出精銳騎兵。
故而。
曹丕不僅不會阻止,反而會促進跟孫權的合作。
看似簡單的販糖,實際上是利益上的權衡和取捨。
唯一想不明白的是,諸葛喬為何要如此麻煩的販賣冰糖去北方?
以及,為何要問曹丕是否喜歡甜食。
徐庶的疑問,諸葛喬回答不了。
亦或者,諸葛喬現狀並不能斷定,曹丕的早亡就是跟喜食甜食有關。
故而。
諸葛喬以冰糖為引子,讓曹丕對這奇物滋生好奇之心。
即便猜錯了,亦能用冰糖來換江東的糧食。
總之,諸葛喬是不會虧的。
戰爭是科技的催化劑,往往掌權者某個小小的想法就會讓某項技術的成熟。
見販賣沒危險,糜芳果然來了興趣。
本質上,糜芳還是更喜歡從商賺錢。
雖然糜芳如今的財富,足以傳承數代了,但糜芳現在享受的不是賺錢的結果而是賺錢的過程。
在仔細跟諸葛喬探討後,糜芳當日就前往南郡,要調動些商會的人去荊南和交州收集芉蔗。
徐庶則是留在了諸葛喬府上,每日跟諸葛喬講北方的人文地理等等。
諸葛喬很清楚。
下一次北伐的契機,得等到曹丕死亡了。
曹丕不死,青冀幽并兗豫徐這七州就會擰成一股繩。
可曹丕若是死了,七州必然會有混亂。
因此。
在這個新的「天下有變」出現的時候,諸葛喬得儘可能的為下一次北伐儲備糧草,研發科技。
同時。
諸葛喬還得應對不可抗力的天災人禍。
章武四年(224年),二月。
劉備將朝中軍政都移交給了劉禪和諸葛亮,同關羽、張飛、法正、趙雲、陳到及步騎五千前往河東郡解縣。
在劉備離開後,在跟著劉備返回長安時隱瞞了身份的石韜,來到了丞相府外。
石韜很糾結。
若是見了諸葛亮,就違背了對徐庶的承諾。
可不見諸葛亮,石韜又覺得心中難以釋懷。
曹丕都跑去鄴城了,徐庶名義上不屬於偽魏的官了,談不上反覆無常。
駐足良久。
石韜取出了懷中的名刺,遞給門口的侍衛:「勞煩通報丞相,故友潁川石韜石廣元求見。」
侍衛吃了一驚。
歸漢的士人中有想走捷徑,謊稱是諸葛亮的故友,要在諸葛亮面前秀才藝,以期望能直接得到重用。
一開始諸葛亮還耐心的接待,誰知這事被傳開後,大量的士子都想走這捷徑。
諸葛亮本就公務繁忙,又怎能讓這些士子耽誤大量的時間。
於是。
諸葛亮就立了法規,冒充故友求官的,以細作論處。
這才杜絕了這股歪風邪氣。
丞相府的侍衛,已經十幾日沒遇到自稱諸葛亮故友的士人了。
「先生可知曉丞相立的法規,若是冒充丞相故友,皆以細作論處。」好心的侍衛提醒道。
石韜回禮一謝:「我石韜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又豈會冒充丞相的故友。」
「我料丞相不僅不會罰我,還會親自來門口迎接我。」
侍衛笑了。
這比之前冒充丞相故友的士人還要自信啊!
侍衛倒也沒嘲諷石韜,拿上石韜的名刺來到內府:「丞相,府外有一人,自稱是你的故友潁川石韜石廣元。」
諸葛亮正在低頭處理公務,一時也沒聽清侍衛的話:「你說他是誰?」
侍衛道:「潁川石韜石廣元。」
諸葛亮猛地抬頭,眼神瞬間變得犀利:「你說誰?」
侍衛嚇了一跳:「丞相,他說他是潁川石韜石廣元,還說你會親自去門口迎接他。這是他的名刺!」
諸葛亮呼吸一蹙,一把搶過名刺。
掃了一眼名刺的內容和字跡,諸葛亮不由大笑:「我正愁沒人分擔政務,廣元自己找上門。」
說完。
諸葛亮大步前往府門,留下一臉驚詫的侍衛:丞相,真,真,真的去迎接了?
來到門口。
看著眼前熟悉的面孔,諸葛亮笑意更甚:「廣元,你不厚道啊。在長安待了這麼久才來見我!」
石韜亦笑:「孔明又怎知,我不是最近才來?」
諸葛亮大笑:「只要是過武關的士人,其身份名刺我都仔細核對過,絕不會有你!」
石韜不由想到了諸葛亮的性格:「孔明,你還是這般喜歡大小事務都親自決斷,如此做派,豈不是太勞累?」
諸葛亮上前挽起石韜的手:「麾下能用的人太少,既然廣元來了,就替我分擔些。」
石韜不由苦笑:「孔明,我都是知天命的年齡了,比不上你精力十足。」
「更何況我初來乍到,你好意思讓我替你分擔?」
諸葛亮挽著石韜入內:「廣元健步如飛,身健如虎,再活三十年都沒問題。」
「先助我處理公務,今夜去我府中,讓月英給你燒幾個好菜,我與你小酌幾樽。」
石韜臉頰一抽:「今夜?現在剛過午時。孔明,我剛來,不適合處理機密。」
諸葛亮笑道:「廣元放心,我分給你的都不是機密,只是雜務。」
「你放心,亥時(晚上九點)之前一定能處理完!」
有那麼一瞬間,石韜想將諸葛亮給揍一頓!
故友重逢!
這是故友重逢啊!
故友重逢,酒沒喝菜沒吃,先處理公務到亥時?
你怎麼不直接說熬到凌晨啊!
我當初怎麼會跟你這公務狂生為友啊!
無奈之下。
石韜只能陪著諸葛亮在公署加班。
諸葛亮倒也沒騙石韜,說亥時前處理完,真就亥時前處理完。
沒有多一刻,也沒有少一刻。
「今日真是痛快!」
「有廣元相助,終於可以在亥時前將公務都處理妥善了。」
諸葛亮大笑。
見石韜垮著臉,諸葛亮遂邀石韜入內院。
提前得到消息的黃月英,親自下廚為諸葛亮和石韜準備了酒菜。
「廣元,來,嘗嘗月英的手藝。」
「這都是伯松想出來的菜餚,你肯定是沒吃過的!」
諸葛亮熱情的給石韜介紹。
石韜原本心事重重,在嘗了黃月英烹飪的佳肴後,這食慾頓時上來了。
去洛陽的徐庶、石韜和孟建,除了孟建有關係在偽魏混得不錯,徐庶和石韜都只是官職低微的小官。
倒不是徐庶和石韜沒才能,而是魏九品中正制出現後,徐庶和石韜的出身決定了高度。
這兩人以前都是遊俠兒,哪怕學業有成,在那群出身門第不凡的士人眼中依舊是卑劣的存在。
小官,意味著俸祿也少。
石韜又要養家餬口,這些年過得也是清苦。
待得酒足飯飽,諸葛亮這才開口詢問:廣元,元直如今身在何處?」
石韜聞言一嘆:「我正因此事而來;元直對陛下有愧,無臉來見陛下。」
諸葛亮微微肅容:「曹丕勸進表中步兵校尉關內侯臣福,真是元直?」
石韜沉默片刻,道:「是,也不是。」
「昔日,陳群欲獻九品中正,遭程昱反對;程昱認為,此舉有違曹操唯才是舉的用人核心。」
「然而,曹丕急著稱帝,急需用陳群所限九品中正來拉攏士族人心。」
「程昱知元直之才,亦知元直出身低微,擔心元直再回陛下身邊,故而表奏元直為步兵校尉關內侯。」
「又以下作手段,脅迫元直勸進曹丕稱帝,徹底斷絕元直南歸念頭。」
「元直自知無顏再見陛下,因此在陛下來洛陽遷徙士民時,就跑回潁川了。」
諸葛亮長嘆:「陛下從未怪罪過元直,反而奇怪元直有勸進之功卻在偽魏不得重用。」
「更惱怒曹丕不識賢才,讓元直受辱。元直多心了啊!」
頓了頓。
諸葛亮又問:「廣元可知元直會去潁川何處?我可遣人送信。」
石韜道:「最近來長安的士人中,有一人是我在洛陽的舊識。說元直去了荊州,只是不知道去了荊州何處。」
諸葛亮又驚又喜:「此話當中?元直真的去了荊州?」
石韜點頭:「兩人是一同出關的,只是荊州太大,也不知道元直去了何處。」
「以元直的性格,去了荊州後必定會化名,難以尋覓啊。」
諸葛亮大笑:「元直肯去荊州,就意味著他有見陛下的想法。」
「我這就給陛下去信,只要陛下去了荊州,就一定能見到元直。」
「荊州有伯松在,進荊州容易,出荊州可就困難了。」
「這次,他跑不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