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鹽法運司之弊

  震撼!

  群臣驚懼!

  皇帝陛下直接廢掉了所有鹽政官員!

  甚至連六部百司中涉及鹽政的官員他都不放過!

  不用想就知道,這批官員少說都多達數百人之巨!

  這簡直就是永樂朝第一大案!

  因為食鹽暴利,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所以太祖高皇帝當年在建立大明之前做吳王的時候,就於兩淮設都轉運鹽使司,大明立國之後運司之制被迅速推廣至兩浙、長蘆、山東、福建、河東六地,「都轉運使掌鹺事,以聽於戶部」,其衙門內部層級分明。

  這都轉運鹽使司,設都轉運使一人,從三品;同知一人,從四品;副使一人,從五品;判官無定員,從六品;其屬經歷司,經歷一人,從七品;知事一人,從八品。

  運司衙門品秩較高、編制眾多,是因為負責生產、囤積食鹽的運司成為明廷榷鹽獲利體制的核心機構,鹽利可是大明財政的支柱之一,而鹽務又複雜異常,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局面。

  各地的都轉運鹽使司衙門在品級上雖較三司稍低,但仍能與之分庭抗禮,形成了「四司」並立,各有專職的格局,運司的地位絲毫不在藩臬衙門之下。

  立國初期,這鹽運司官員,那可是是人人渴望的實權之位。

  其一,國賦莫重於鹽,朝廷極為重視運司官員的選任,「必擇廉能練達」;其二,運司「去有司之紛擾」,鹽務事權非常專一;其三,時人對運司官員仕途前景的估計也較為樂觀。

  朝廷在選拔運司官員之時,唯視賢能廉潔與否,不甚重品秩資序,「考最」「循良」「廉介」幾乎成為官員得以出任運使等職位的固定標準,大明初年的運司也是賢臣、循吏輩出,風氣一片大好。

  然而好景不長,因為建文一朝對士紳縉紳的大肆縱容包庇,致使吏治腐化,這鹽運司本身就是執掌鹽政的實權機構,貪腐受賄的現象更是層出不窮,以致於到了永樂年間,這運司官員成了「眾不欲為者」,沒有人想去做這鹽運司官員。

  夏原吉還記得,他曾與自己的好友蹇義議論過此事。

  蹇義認為,官員不願意出任運司官員,其原因有二。

  其一,運司積弊多端,牽涉多方利益,「動則關格」。

  這也很好理解,一個清正廉明的幹吏去了運司衙門,想要革除弊病肅清不正之風,可是問題在於整個鹽運司上下全都是些貪官墨吏,他如此行事非但不能扭轉局面,甚至極有可能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

  鹽政敗壞,自然也就成了各方勢力參與其中謀取私利的爭鬥場,就算真有什麼清正廉潔之人去做這運司官員,他也不敢公事公辦,淪為眾矢之的。

  所以,這也就是說,去了鹽運司,就肯定會與那些貪官污吏同流合污,不然將會寸步難行。

  其二,運司官員,特別是運使品秩雖高,但權力有限,縱有善政,亦難以升遷。

  這第二點則是明確指出,運司官員極難升遷。

  說得直白一點,大家都知道運司裡面那些官員,都是清一色的貪官污吏,這運司也成了藏污納垢之地,被視為「腥膻之藪」,文臣士大夫為保官聲而避之唯恐不及。

  六大鹽轉運司都是隸屬於中央戶部,但由於山河懸遠,戶部對運司無法形成長效的監督,鹽運司早就爛透了。

  但是,現在這個膿瘡,直接被皇帝陛下給親自挑破了。

  夏原吉深吸了一口氣,強行讓自己冷靜了下來,隨後沉聲開口解釋道:「陛下明鑑,建文一朝吏治漸趨昏暗,利藪所在的鹽司變得「尤為污濁之甚」,運司之長多以墨敗,「鹺之斂散紓急由其掌握,而商人奔走之故,不為所動者鮮矣」。」

  「大明士人有好名、重名的風氣,甚至於求名邀譽,於是運司成為士人避之不及之地,出現了「自好者不樂居」的現象,甚至引嫌避謗,認為運司官職「易為污染」。」

  「所以,運司才會污濁不堪,加上考成畸重,運使等官內無權柄,外無官聲,又有重責在肩,其職位自然會被多數士人所厭棄。」

  「然而,鹽為利藪,不乏有汲汲於鹽司官缺的貪墨之徒。」

  夏原吉先是解釋了一下,鹽運司為何會成為今天的樣子,百官避之不及,唯恐捲入這藏污納垢之地,最後他也留下了一句話,等同於是直接點明了,鹽場灶戶日子過得苦,就是這些「貪墨之徒」所為。

  他這番話,並不是在為鹽政官員開脫,而是實事求是。

  貪官墨吏,的確存在。

  但從根源上面來說,還是因為朝廷制度的問題。

  所以僅僅只是靠著罷官殺人,那是沒有用的。

  朝廷想要鹽政健全,就必須對鹽政進行改革,一如皇帝陛下現在做的這樣,直接推行新鹽法,不給士紳縉紳從中貪腐謀利的機會!

  朱棣點了點頭,隨後看向了左都御史周新。

  「周新,真要說起來,戶部這邊的職責反倒事小,你都察院的失責才是事大!」

  「朝廷為了保證鹽稅收入便設鹽法道,令御史等官員監管鹽務,運司衙門「奉巡鹽御史或鹽法道臣之政令」,這些鹽道御史又是幹什麼吃的?」

  「怎麼?一個個去了鹽場之後,全都被銀子堵住了嘴,開不了口說不了話了什麼?」

  周新無話可說,直接跪地認罪。

  「陛下,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責罰?愛卿有什麼罪過?你們又有什麼罪過?」

  皇帝陛下冷笑道:「你們都沒有錯,錯的是朕這個大明皇帝!」

  「肅王不提及此事,朕也不會著手清查此事,大家全都相安無事地,繼續勾結謀利對吧?」

  「朕這個皇帝,還有肅王李弘壁,確實是「罪大惡極」啊!」

  此話一出,滿朝譁然,群臣全都齊刷刷地跪地請罪。

  他們現在是真的怕了,唯恐皇帝陛下直接血洗朝堂!

  「陛下慎言!」吏部尚書蹇義開口了,「運司一事,各部寺監都脫不了干係,我吏部負責天下官員詮選,同樣有失察之罪!」

  「既然鹽政敗壞運司糜爛,那就徹底清查,以儆效尤!」

  蹇義這是代表吏部表態,支持新鹽法,對運司一查到底。

  吏部表態,其餘六部百司也紛紛跟上,自此新鹽法正式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