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四民解釋!

  這話李弘壁已經聽過很多遍。

  反對提高工匠地位的人,都是覺得工商業地位提高會影響到農業的生產。

  其實這就是大地主思維,士紳地主的主要收入是依靠土地,而土地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耕種的。

  若是失地的農民都選擇了進入工業領域,地主的土地誰來耕種?

  無人為地主耕種土地,你有再多的地又有什麼用?

  所以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任何的贊成與反對的背後,都有龐大的利益作祟!

  比如士紳縉紳為什麼反戰?

  難道真是因為他們悲天憫人,真是他們高喊的仁義道德嗎?

  當然不是!

  因為戰爭一旦開啟,那民夫青壯就會被抽調去輸送糧草輜重,還有將士也會被抽調去浴血奮戰。

  主要的青壯勞力都被抽調走了,誰來給他們這些士紳地主老爺們種地?

  沒有了勞力,沒了人種地,他們利益就會受損,這才是士紳縉紳堅持反戰的真正原因。

  這大明王朝上上下下,都是地主食利階級的一員,本能的就會反對工商業的興起。

  「陛下,恩師,工匠從來都不是農業的競爭者,而是農業進步的幫助者。」

  「我華夏先民從刀耕火種到如今的精耕細作,耕作工具發生了多少次的改進,這些工具的改進,哪一個離開了工匠的發明創造?」

  「正是因為歷朝歷代一直抑制工業發展,有多少先輩的好的生產工具已經失傳,比如漢代的耬車,現在還有人會製造嗎?」

  耬車也叫「耬犁」,是一種畜力條播機,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

  西方國家直到公元十六世紀還沒有條播機,在使用條播機之前,西方種子是用手點播的。

  這是極大浪費,而常常要把當年收成的一半穀物留作翌年播種,用於撒播的種子,發芽後長成植株時,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爭奪水分、陽光和營養,而且還有個不能解決的問題是無法除草。

  我國播種系統在效率上至少是歐洲系統的十倍,而換算成收穫量的話,則為歐洲的三十倍。

  比如這耬車,就是現代播種機的始祖,因播種幅寬不一,行數不同,漢武帝的時候,趙過在一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上,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

  這些全都蘊含著華夏古代先名的勞動智慧,可惜後來失傳了。

  李弘壁的這個問題,朱棣和姚廣孝都沒辦法回答,他們也否認不了。

  因為事實就是如此,歷朝歷代都是重視農業而輕視工商業,大明同樣如此。

  「比如神機營裡面,我提高了工匠的待遇,製造出的產品成本反而降低了,而且質量絕對有保證,每一個工件上都有工匠的編號,出了問題也能追溯到個人頭上。」

  「不得不說,這種管理方法非常的成功,工匠們日子好過了,也有時間和精力去發明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帶動我大明軍備不斷更新,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這先賢不是也說過一句話嘛,法家先驅管仲有言:『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

  「士農工商,乃是國家柱石,缺一不可。」

  「國家要興旺,社會要繁榮,工、農、商的發展,同樣缺一不可!」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再加上王朝根基之士,士農工商缺一不可,這才是正道!」

  無農不穩!

  無工不富!

  無商不活!

  再加上王朝根基之士!

  果真是……醒世真言!

  這句話如同一記驚雷,響徹在朱棣和姚廣孝耳畔。

  畢竟這話意思粗淺易懂,沒有農業,王朝就不穩定;沒有工業,國家就不富足;沒有商業,經濟生活就不活躍。

  「舉個簡單的例子!」

  李弘壁笑著開口。

  「比如地方呈上的貢品龍吉米。」

  「在龍吉米沒有成為貢品之前,澄邁縣老城鎮龍吉村只是一個貧瘠的小山村。」

  「即便龍吉村百姓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從不敢有絲毫懈怠,可是他們依舊生活得窮困潦倒,很是艱難。」

  「因為我們之前說過的賦稅攤派問題,所以他們的負擔只會越來越重,到了最後就會逼得成為佃戶流民。」

  李弘壁笑著解釋道:「可龍吉米成為貢品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地方將這龍吉米推薦上來,因為龍代表皇帝,吉代表吉祥,寓意為皇帝龍體吉祥的意思,因此龍吉米也被成為宮廷的貢米,終年不絕。」

  「龍吉村的男女老少,都因此而大力種植龍吉米,無數商賈蜂擁而至,從他們手中收購這皇室貢米,龍吉村百姓的日子也漸漸地好了起來,為了提高龍吉米的產量,地方百姓大力專研種植技術,最後成功做到了家家戶戶都能種出龍吉米,都可以憑藉這貢米改善生活,這就是『無工不富』!」

  「而等到龍吉米徹底爆火之後,不只是澄邁縣,鄰近州府的商賈都嗅到了商機,所以才會馬不停蹄地趕來,想要倒賣龍吉米賺取差價利潤,而也正因為大量商賈的湧入,給龍吉村注入了難以想像的活力,這個先前窮困潦倒的小山村,此刻也變成了一個熱鬧繁華的集鎮,這就是『無商不活』!」

  「至於『無農不穩』,這就不需要多說什麼了,華夏自古以來便首重農桑,因為農桑是王朝的根基,而糧食則是王朝的命脈,所以這一點沒什麼好說的。」

  「士農工商,此四民乃是朝廷的基石,四民缺一不可,朝廷一味打壓商賈輕賤工匠,並不是一件好事!」

  話音一落,全場皆寂。

  震撼人心!

  朱棣心頭劇震。

  他從未想過,工匠與商賈還有如此能力。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都是打壓商賈輕賤工匠,大明王朝自然也不例外。

  畢竟只有安安分分地耕田種地,這才是朝廷需要的良善百姓!

  而不是如商賈這般遊走四方追逐利益,反倒會給官府帶來不安因素。

  總言而之,朝廷想要江山穩固,那老百姓就必須老老實實地在鄉野耕田種地!

  所以商人不事生產也就罷了,還時常躥到外省經商貿易,故而官府對其一直持打壓態度。

  至於工匠,那更是無人在意了。

  工匠隸屬於匠籍,地位只比商賈好出那麼一點。

  因為工匠乾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兒,他們乃是朝廷徭役的主力軍,所以誰會在意這些卑賤的苦力勞力?

  打壓商賈,輕賤工匠,重視農桑,這是歷朝歷代都在做的事情。

  可問題在於,眼前這個肅王李弘壁,卻是給出了全新的四民解釋。

  而李弘壁提及的那個繁華富庶的龍吉村,正好可以恰恰證明他這番理論!

  無農不穩!

  無工不富!

  無商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