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就是此次聯軍的指揮使。
毫無疑問,這個任務,收益和風險並存。
一旦大明正式開展計劃,那麼韃靼就會逐漸被大明蠶食,最後徹底淪為大明的藩屬部落,而李猛這個聯軍指揮使也會因此立下大功,加官進爵不在話下。
唯一的風險,就是韃靼蠻子腦袋突然抽了,想要干大明一把,那麼作為聯軍指揮使,李猛就必須及時提醒警示大明,並且率領聯軍阻止這些試圖劫掠大明的蠻夷,這也就是危險所在。
畢竟身處韃靼領地,風險與機遇並存。
李弘壁詢問過李猛的意見,這個漢子一聽說可以打仗立功,幾乎沒有猶豫,就直接點頭答應了。
事實上,永樂朝的將士,沒有幾個是畏戰怯戰的。
至於危險,打仗哪有不危險的?
可就算是戰死沙場,朝廷也不會忘記撫恤,皇帝陛下也從來不會虧待有功之臣!
正在在這種信念加持之下,永樂王朝的大明戰兵才可以悍不畏死,兵鋒所過之處,無任何蠻夷可以抵擋!
組建聯合軍隊的過程比大明君臣想像中要順利的多,這些蒙古人願意加入聯合軍隊的最大原因是聯合軍隊有軍餉,而且加入聯合軍隊的勇士家眷可以優先駐牧於大寧城外,接受大明戰兵的庇護。
蒙古人的軍隊裡,從來都沒有軍餉這麼一說的,即便是成吉思汗時期,那獲得多少收益,也全看出戰之後能搶到多少戰利品。
這也是遊牧民族軍隊普遍喜歡搶劫的根本原因,因為搶劫對於他們說那是獲得戰利品,並沒有什麼罪惡感,或者說已經成為刻進骨子裡的本性。
遊牧民族的軍隊有一個特點就是,越是勝利就越是勇猛善戰,一旦經歷幾次失敗就一蹶不振。
那是因為勝利的戰鬥所有人都能獲得戰利品,有戰利品的加持,士氣自然高昂,可若是連續失敗幾次,就像韃靼這樣,一直被瓦剌瘋了似的壓著打,不但獲得不了戰利品,自己家的牛羊物資還被人家搶走不少,士氣能高的了才怪。
到了這個時候,草原部落裡面那些貴族頭人就會開始不安分了,要麼聯合起來反對大首領,要麼就是逼迫大首領想辦法尋到利益以此安撫人心。
鬼力赤這位韃靼大汗確實找到了辦法,那就是主動向大明稱臣納貢,通過互市貿易的利潤來安撫部落內的貴族頭人。
事實證明,他成功了,而且還有意外收穫。
那就是明廷提出的羊毛政策!
用部落裡面堆積如山而且沒什麼用處的羊毛,跟大明朝廷換取金銀玉器、茶葉瓷器、絲綢布匹等生活物資,沒有任何一個部落貴族頭人會拒絕!
正因為如此,韃靼部落立刻就展開了行動,整個部落都開始進行遷徙,直奔大寧牧場。
而鬼力赤也沒有忘記與明廷的約定,派遣自己兒子哈什哈從韃靼部落裡面挑選出了五千精銳勇士,先行一步趕到大寧城,與明軍組建聯合軍隊。
蒙古人平時並不注重軍隊的訓練,平時都是騎馬射箭的牧民,只有在打仗的時候才聚集在一起,進行短暫的集訓。
這些韃靼牧民士兵,出來這麼長時間,一文錢的好處都沒有撈到,家裡放牧牛羊的活計都丟給了家裡的女人和老人,而且還正遭受著瓦剌人瘋子一樣的襲擾劫掠。
當聽到聯合軍隊招兵居然給軍餉,而且大明還可以庇護妻子家小,那自然是踴躍報名,積極參加。
聯合軍隊的整訓放在了寬河城,距離大寧城以西二三十餘里,未來他們駐守的地方也是寬河城,他們將在這裡守護互市貿易的平穩運行。
當年太祖朱元璋派馮勝為征虜大將軍,傅友德、藍玉為左右副將軍,率領二十萬大軍征討殘元的太尉納哈出。
馮勝越過松亭關之後,派兵分別築建了大寧、寬河、會州、富峪等四座城池,並留下來五萬人馬守衛大寧,作為進軍大漠的後方基地,最後納哈出率領幾十萬部眾投降馮勝。
馮勝築造的四座城中,大寧最為重要,它在北京的東北方向,位於承德和赤峰之間,大寧古代屬於會州,在遼國時稱為大定府,是遼國的中京,它的西邊是大同,南邊是北平,東邊是遼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其餘三城則以大寧城為核心形掎角之勢,同樣不可忽視。
哈什哈率領的五千人都是蒙古騎兵,採用的武器是強弩和馬刀,以及一隻小手盾。
而李猛統帥的五千人,則是騎馬步兵,步騎結合的兵種,而且還全都配備了三眼銃和魯密銃,甚至還攜帶了三十門虎蹲炮。
作為聯合軍隊的指揮使,李猛自然要對這隻聯合軍隊做到絕對掌控。
所以雙方甫一見面,他就舉行了一場軍中演武。
不分漢人或是蒙古人,誰想做軍中將校,那就上場打擂台,而守擂之人赫然正是神機營將士。
最終結果便是,除了哈什哈在李猛示意將士放水之下,撈了一個副千戶的位置,其他蒙古人全都被神機營將士給掀翻在地,暴打了一頓。
這最終結果,驚呆了所有蒙古人。
畢竟在他們眼裡,明人都是孱弱可欺的!
明軍之所以強大,無非是仗著軍械裝備之利!
如果單對單的話,蒙古勇士自問絕對可以打得明軍將士抱頭求饒!
然而這場演武卻如同一記耳光,狠狠抽醒了他們!
原來,明軍將士的單體素質,同樣如此強大!
事實上,神機營將士都是吃飽喝足天天只需要操練的狠人,不練死自己就往死里練,可能個頭上不如蒙古人,但是身體素質絕對要好出不少,再加上一些擒拿戰鬥搏殺技巧,蒙古人沒有了戰馬弓箭,自然不會是這些神機營將士的對手!
軍中演武之後,明軍徹底在聯軍裡面占據了主導地位,神機營將士出任軍中將佐,在李猛的統一指揮下,正式進行了集訓。
這一萬人不但要訓練火銃陣列作戰,而且還要接受騎兵作戰訓練。
蒙古人雖然是天生的戰士,可是卻從來沒有接受過如此系統的訓練。
很快這支聯合軍隊就與其他的蒙古士兵有了不同之處,如果說之前的蒙古士兵像土匪更多過像軍人,那麼現在的這三千人的蒙古士兵有了一些真正的軍人氣息。
哈什哈親眼目睹了這些神奇的變化,同時心中也埋下了一顆種子。
那就是明軍不可敵!
越是接觸,越是了解,就越是心生敬畏!
絕對不能反叛大明,給部落招來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