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那位村民卻堅決不答應:「不行!人都已經死了,怎麼還能拿銀針隨便扎他的額頭呢。」他又轉頭對一旁的老人說道:「四叔公,這我可不能依你。狗娃子他娘還在家裡躺著呢,這事要是讓她知道了,非得怪我不可。」
其他幾位村民紛紛點頭附和,認為這麼做是對死者的大不敬。
老人也顯得有些無奈,轉頭對中年男子說:「這麼做確實是不妥,這會泄了他的魂氣,讓他的靈魂不能安息。」
中年男子並不強求,將銀針收了起來,笑了笑說:「既然如此,那我也愛莫能助了,但恕我直言,他的屍體最好早日入土,或是火化掉,否則只怕還會有邪事發生。」
這話惹得幾位村民一臉的不悅,因為在當地,火化是大忌。
中年男子也懶得理會他們,沖死者深深地鞠了一躬,便轉身離開,墨陽連忙沖黑子和霍義使了個眼色,三人緊跟在了他後面。
路上,墨陽向中年男子問道:「大哥,您是不是已經看出來他是中了什麼蠱毒?」
「屍瘴蠱。」中年男子很肯定地答道。
墨陽立刻轉頭問身旁的霍義:「屍瘴蠱是啥?」
霍義卻搖了搖頭:「蠱主要有十三種,但我從來沒聽說過什麼屍瘴蠱。」
中年男子轉頭打量了霍義一眼,有些驚訝地說:「沒想到你年紀輕輕,竟然對蠱也有研究。你說得沒錯,最常見的蠱的確是十三種,但根據宋末元初一位無名氏所著的《蠱經》記載,光人工馴養的毒蠱便有四十八種之多,除此之外,還有二十多種在自然條件下產生的蠱蟲。」
霍義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你說真的?」
「呵呵,你可信,也可不信。」
「那這屍瘴蠱到底是怎麼回事?」墨陽追問道。
「根據《蠱經》記載,屍瘴蠱是人的屍體生出來的一種毒蠱,在屍體高度腐爛的情況下會產生屍瘴之氣,一種如跳蚤般大小的屍蟲因常年吸取屍瘴之氣,使得體內漸漸含有一種神秘的毒素,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毒蠱,屍瘴蠱並非人工馴養,屬於自然蠱蟲的一種,主要存在於一些高度腐爛的屍體當中。」
墨陽微微一怔:「照這麼說,難道這村里曾經挖出過腐屍?」
「有這可能,屍瘴蠱寄生與腐屍體內,一旦有活人靠近,它便會伺機進入人體,一開始人並不會覺得身體有什麼異常,但不出半月,體內蠱毒毒素便會發作,毒素會使人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心跳驟停而死。中了屍瘴蠱而死的人,屍體會迅速腐爛,待屍體完全腐爛後,又會滋生出更多的屍瘴蠱。到那時便會連累更多的人。在十年動亂時期,全國各地破除四舊,湘西有座村子的百姓挖了清代一位官員的墳,墳被挖開的時候,屍體已經高度腐爛,誰知這件事之後一個月內,整座村的人幾乎無一倖免,全都暴斃而死。後來曾有人認為,那些人是因為挖墳而受到了詛咒,實際上正是屍瘴蠱在作祟。」
聽了中年男子所說,墨陽等人都吃了一驚。
「要是這樣的話,村里其他人豈不是都很危險?」
中年男子點了點頭:「所以我建議他們儘快將屍體下葬,或是火化。不過他們未必會聽我的,所以還是趕快立刻此地為妙。」
墨陽沒想到這中年男子懂得這麼多,不禁對他的身份產生了好奇,開口問道:「聊了這麼久,還不知大哥您怎麼稱呼呢。」
「在下龍飛揚,幾位怎麼稱呼?」
「原來是龍大哥,我叫墨陽。」墨陽說著,又指了指身後的二人:「這是黑子,霍義。」
龍飛揚點了點頭:「能在這地方跟幾位相識,也算是緣分。現在可有興趣喝口這千年釀?」
龍飛揚說著,又將那銀質酒壺從身上摸了出來,在墨陽面前晃了晃。
墨陽有些猶豫,還沒等他回話,龍飛揚又道:「這千年釀可是好東西,要是真中了屍瘴蠱,據我所知只有兩個法子能夠化解。其中一個法子,就是每天喝一盅千年釀。不出七日,體內蠱毒便能自行排除。」
「那還有個法子是啥?」對蠱毒最感興趣的霍義開口問道。
龍飛揚答道:「還有一個法子就是用棺菇泡水喝。」
「棺菇是什麼?」墨陽好奇地問道。
龍飛揚不免有些驚訝,他將墨陽打量了一番:「你連棺菇都不知道?」
墨陽搖了搖頭:「不怕龍大哥你笑話,我連聽都沒聽說過。」
龍飛揚盯著墨陽胸前看了一眼,開口問道:「可否把你胸前的吊墜給我瞧瞧?」
墨陽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龍飛揚所說的吊墜是指他掛在脖子上的摸金符,是之前在那古墓里掀石棺的時候秋二爺給他的,相傳摸金符是用穿山甲最鋒利的爪子製作而成,具有辟邪的功效,後來從莽山回去後,墨陽本來打算將摸金符還給秋二爺,但秋二爺卻說算送給他了,他覺得這玩意挺特別,就一直戴在身上,沒想到龍飛揚竟然對這玩意感興趣。
墨陽將摸金符從脖子上摘了下來,遞給了龍飛揚,龍飛揚手捧摸金符端詳了一番之後,又將其還給了墨陽,疑惑地說:「這是嶺南派摸金符,你既然戴著這玩意,怎麼會連棺菇都沒聽說過?」
墨陽一聽,恍然大悟,因為自己戴著摸金符,龍飛揚想必是把自己當成了摸金校尉,這恐怕也正是昨晚他主動來找自己搭訕的原因。
墨陽忙解釋道:「你誤會了,我並不是什麼摸金校尉。這東西是一位朋友送給我的。說是可以辟邪。」
「你這位朋友可是姓萬?」
秋二爺正是姓萬,墨陽有些驚訝:「莫非你認識秋二爺?」
龍飛揚臉上露出一絲極難察覺的複雜神色,不過稍縱即逝,他笑了笑說:「秋二爺稱得上是嶺南派當中響噹噹的人物,江湖上誰人不曉。」他話說到這,忽然話鋒一轉:「恕我直言,你們來這兒,恐怕並非是為了旅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