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因果無疏漏

  第229章 因果無疏漏

  大理寺左寺正楊宏斌,因在金陵協助破獲水監司大案建功,由大理寺評事右遷為左寺正。░▒▓█►─═  ═─◄█▓▒░

  他與賈琮在金陵曾經共事患難,彼此私交甚篤。

  楊宏斌為人清正謹慎,這幾日他也早聽到市井之中,關於鎮安府尹張守安枉法的傳聞。

  但是基於民告官糾的準則,雖然市井非議囂然塵上,大理寺也只能坐觀其變。

  即便大理寺平反錯案,也需下級官衙將案件上報覆核,大理寺才能履行監察駁正的職責。

  可是秀娘香鋪一案,鎮安府將人下獄,還未形成完整案宗,就施刑逼供,又被賈琮及時將人救走,程序還未上到三法司階段。

  這也是為何,即便市井之中,張守安枉法害民的傳聞已沸沸揚揚,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衙門卻按兵不動的原因。

  皆因規程未至,部衙法權難行,三法司衙門行權缺乏一個合理的支點。

  總不能就因為小民議論,就草率拿問一個五品京官,傳出去就是官場笑話。

  而就在神京市井中張守安枉法的傳聞,達到沸騰的頂點。

  三法司衙門形同坐蠟,都察院那班多嘴御史擦拳磨掌,卻找不到宣洩的藉口。

  形勢被引發到爐火純青之時,封氏就像是踩點一般敲響了大理寺的鳴冤鼓。

  如果不是人人知道,她只是個店鋪掌柜娘子,一個被酷吏迫害的苦主,一個缺乏官場政壇見識的婦人。

  定要對她在這個節骨眼上舉告,抱疑慮的態度了。

  因為卡在這個關口舉告,有沸騰到頂點的民議做後盾,三法司中哪怕有幕後人脈,想為張守安開脫一二,也是不可為了。

  因為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而這也是賈琮想要的結果,張守安能穩坐鎮安府尹位置三年,朝中多少是有些人脈關聯的。

  從見到封氏受刑慘狀的那一刻,他就沒想過要放過張守安,務必斬斷後路,致他於死地!

  ……

  鎮安府衙後堂。

  這些日子,隨著市井非議呈烈火之勢,鎮安府中上至劉彬芳這等佐官,下至普通的差役獄卒,都有一種山雨欲來的壓迫感。

  而隨著外面傳聞一日比一日沸騰,處於旋渦中心的張守安,根本束手無策,防民之口,哪裡是能防得住的。

  他剩下能做的,只能是日日五內俱焚,焦頭爛額。

  他曾叫過自己的心腹智囊劉彬芳來商量對策,只是一貫機智精明的劉彬芳,這次變得口笨舌蠢,根本說不出所以然來。

  只是到了第二天,劉彬芳的下屬來報,劉推官突然得了急病,已留了休沐筆書,需要在家養病一段時間。

  劉彬芳雖然是張守安一手提拔,以往對張守安也算鞠躬盡瘁,但他比張守安多了些底線,也就多了幾分旁觀的冷靜。

  自從那日賈琮駕臨鎮安府,一頓巧舌如簧,言語轄制,將往日頗有城府的張府尹,逼得不得不當場放人。

  他聽在場的衙役說,賈琮對秀娘香鋪的人,被鎮安府施以酷刑,極度憤懣。

  而之後事情就失去了控制,此事竟然在數日之內,便在神京城傳得街知巷聞,仿佛無形之中被推波助瀾一般。

  而他又聯想到當年榮國府發生巫蠱之事,這位少年與眾不同的表現。

  雖然秀娘香鋪之事如此爆發,他不能肯定是這少年背後籌謀所為。

  但是事態糜爛到這種程度,他也已經看出,張守安這次絕無倖免之理,雖然對方對他有提報之恩,但他也不至於要陪他去死。

  他萬分慶幸,當初得知秀娘香鋪之事,自己能明智的置之事外,不然現在市井傳聞之中,便少不了他劉彬芳一份罵名。

  對來他來說,眼下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徹底遠離這件事,和張守安保持足夠的距離,在家稱病也算是個不錯的辦法。

  當然府衙之中,也有像捕頭劉二振這樣的笨蛋,依然在府衙中毫無所覺,最近像是發了財似的,心情還挺不錯。

  忘了當日就是他得了張守安吩咐,去秀娘香鋪抓的人,也是他對人用的刑。

  ……

  自從香鋪掌柜封娘子去大理寺舉告的消息傳出,市井非議又再一次攀上高峰。

  這次市井民眾,似乎不再滿足於秀娘香鋪之事,而是開始流傳鎮安府尹張守安,以往諸般不法之事。

  如奴顏權貴,助紂為虐,迫害百姓低價出賣良田;

  庇護毆打他人至死的富商子弟,收取萬兩賄賂,兇手至今逍遙法外;

  高門惡霸搶奪民女,家人求告無門,反被入獄戕害至死;

  每件事都被傳的有鼻子有眼的,也不知他們是從哪裡聽來的。

  而且其中有些事情,可能並非張守安所為,也被人故意張冠李戴,極盡詆毀之意。

  而這一切,都讓民間非議,繼續維持在烈火烹油般的熱度。

  ……

  自大理寺左寺正接到秀娘香鋪舉告,不到半日便在刑部、都察院等三法司中傳開消息。

  可惜已經過了當日早朝,但也給都察院那些破嘴御史,充分的時間撰寫彈劾奏章。

  聽了幾天民間八卦,早憋一肚子氣的御史們,文辭犀利,正氣凜然,恨不能以筆化刀,將賊人張守安斬於馬下。

  而就在第二日早朝上,不僅四名雍州道御史,各自上本彈劾鎮安府尹枉法害民,連其他省道在京御史,也紛紛上本彈劾。

  嘉昭帝得知事由,龍顏大怒,京畿重地,大周國都,代君牧民的府尹正官,居然如此罔顧法紀,暴戾戕害百姓,引得民怨沸騰至斯!

  聖駕當庭指斥吏部年年選官,歲歲考核,其事卻衰敗不堪,居然讓這種酷吏為官,遺毒無窮,大傷國體,有負皇恩!

  吏部尚書被當庭針砭糾察,而那位據說與寧國府有世交之誼,主責官員政績考評的吏部考功司郎中,被當場革職查辦。

  嘉昭帝下旨錦衣衛速將張守安緝拿下獄,由大理寺主審此案,都察院與刑部監審,限期查清案情,相關人犯一律嚴懲不貸。

  終於,因一間商鋪,一份制香秘方,而引起的陰私覬覦,推波席捲而成震動朝堂的風波!

  ……

  鎮安府衙。

  雖然最近因秀娘香鋪之事,鎮安府飽受非議,不過捕頭劉二振似乎並不放心上。

  反正這事是大老爺攬上的,自己這些人不過奉命行事罷了,天塌了有大老爺這個高個頂著,怎麼也到不了自己這個屁大的捕頭身上。

  且這段時間很是發了幾筆小財,劉二振的心情很是不錯。

  那寧國府賈蓉,請託大老爺將秀娘香鋪掌柜拿問,謀取人家的制香秘方。

  雖然行事有些下作,不過那賈蓉倒是個乖覺的,為了快點辦成事情,將衙中經手之人都上下打點。

  自己就得了賈蓉的五十兩銀子。

  他早就看上倚翠樓頭牌春杏,這筆銀子讓他在春杏那裡暢快了好幾日。

  昨天又有人拐彎抹角請自己喝酒,和自己打聽誰請大老爺辦的秀娘香鋪,其實這件快連鬼都知道了,也沒什麼好保密的。

  自己只是說出賈蓉的名字,便得了一百兩的好處,最近真是財運滾滾。

  劉二振正盤算著今晚去倚翠樓哪個姑娘房裡,不經意看向府衙門口,頓時目瞪口呆,以為自己這幾日過於浪蕩,花了眼睛。

  那府衙門口塵土飛揚,人走馬嘶,頃刻間湧進一大群凶神惡煞的錦衣衛番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