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另立新君(七)

  對於朱慈烺的事情,劉錫命也專門考慮過許久,因此此時面對這一困境,他說出來的話卻也讓黃宗會等人心頭一安。

  「先帝待我不薄,太子又是我專程從京師里救出來的,若是我想要他們性命,當時便讓江德參罷手就是,如今既然救了,那我便不會再為此事動手。」

  杜良驥、雷洪等人驀地心頭鬆了口氣。

  劉錫命見此再次笑道:「你們還是有些腦袋轉不過彎來,古來爭奪帝位,無非是為了一家一姓之權而已,因此這事說起來自然是你死我活。」

  「但是如今我大同論一出,爭奪這天下之位便是為了天下百姓,同時也為我華夏擴展生存空間,如此大事我是不會拱手讓人的。」

  「至於太子等人,正如我此前所說,天下何其大也,待到我等事成,到時專尋一地,用來安置他們便可,如此即能保得先帝血嗣,又可安撫民心,豈不美哉。」

  杜良驥有些緊張道:「不知無疆兄考慮何地?」

  大家都有些擔心,這是要把朱慈烺等人扔到苦寒之地去發配。

  劉錫命莞爾一笑,「自中國向東,朝鮮以南有一島曰濟州島,古稱為耽羅,其地不大不小,正適合安置。」

  杜良驥、雷洪等人這下全都恍然而笑,如此說來,這個法子卻是能夠讓大家接受。

  當下,雷洪直接笑道:「這個法子好,我等不損私義,又保全了天下公義,可謂兩全其美,無疆兄,你有什麼安排就直說吧。」

  劉錫命環視屋內這一幫最早的大同社員,見眾人眼中再沒有疑惑,這才心下大安。

  「眼下最為關鍵的自然是新君繼位後的封官問題,吏部、戶部、禮部以及都察院這幾個部門一定要掌握在咱們手中,至於軍隊這一塊更是不用擔心。」

  劉錫命指了指竇玉泉,「如今眾官之中你的資歷算是較深的,我意以你為湖廣巡撫,總攬湖廣政事。至於澤望還是依舊待在吏部……」

  眼下朱慈烺只能依仗劉錫命,而崇禎朝逃出來或是在外的高官又大多在南京任職,這會兒正好給了劉錫命安排的機會。

  只不過劉錫命手下這些文臣資歷方面確實還有些太淺,要想和孫傳庭、楊一鵬等人爭奪高位是不可能了。

  一通合計下來,劉錫命打算任命黃宗會為吏部左侍郎,杜良驥為戶部左侍郎,雷洪則任禮部左侍郎等等等等。

  至於孫傳庭等人,劉錫命打算繼續任命孫傳庭為兵部尚書,楊一鵬為吏部尚書,袁繼咸、何騰蛟等人也各有任命。

  但是別看這些部門的老大都是孫傳庭等人,真要做起事來,有劉錫命撐腰的竇玉泉等人無疑是大權在握。

  這份名單一商討出來,劉錫命立即進宮向朱慈烺匯報,不出所料,面對這份全都不熟悉的名單,朱慈烺也只能全盤照收。

  三天後,七月初四。

  身著一身黑紅相間冕服的朱慈烺登上楚王府社稷壇,在劉錫命、孫傳庭等一眾文武大臣的陪同下祭拜天地,正式宣告即皇帝位。

  改年號正興,定武昌為臨都,另表崇禎諡號為「貞宗」。

  崇禎去世後,弘光朝已經給他上了諡號,但是朱慈烺顯然不可能承認弘光朝的諡號,因此必須給與重新追諡。

  諡號中,清白守節曰貞,大慮克就曰貞,不隱無屈曰貞。

  劉錫命等大臣正是以崇禎不屈敵兵,故而上表建議改諡號為貞。

  至於年號正興二字,正者,專為針對南京弘光小朝廷,意為朱慈烺天下正統。興者,則謂新君有興復國政之意。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禮行畢,正興帝再至承運殿接受百官朝拜,並且大封群臣。

  如今武昌城內沒有太監宮人,宣旨的便是定王朱慈炯。

  承運殿內,朱慈炯清脆的聲音不斷響起。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著任楊一鵬為吏部尚書、孫傳庭為兵部尚書……」

  「封曹變蛟為武定侯、前軍都督府左都督,邵榮為永定侯,後軍都督府左都督,鄭才為興安侯,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穆敬難為武寧侯,中軍都督府左都督……」

  朱慈烺的詔書里關於官員們的封賞全是按照劉錫命所遞交的條陳來辦,文官還好說,至於武官那就必須要加官的同時進爵了。

  因此曹變蛟、邵德榮等人全都得了個侯爵、伯爵之位不說,官職更是一路到頂,劉家的穆敬難等人也趁著這個機會徹底洗白,就連李彪這些人都得了爵位與官職,當真是人人封賞。

  這裡面最離譜的就屬江德參了,因為護駕有功,他直接被封為武襄侯、右軍都督府左都督、提督禁軍,當真是一人登仙雞犬升天。

  當然了,加上原湖廣有的官員,承運殿內官員不過四百來人,正興朝官職還空缺了許多,卻不像南京朝廷那般人才濟濟。

  劉錫命卻是知道,只要朱慈烺繼位的消息一出,想來天下間投奔的官員數不勝數,官職自然也會充實,這恰恰也是他最需要防範的。

  只不過等到聖旨念完,承運殿內的眾文武卻赫然發現,名單裡面獨獨缺了劉錫命,這是怎麼回事?

  大殿之中頓時竊竊私語起來。

  劉錫命身著蟒服站在前排,見狀輕咳兩聲,大殿內一下子全都肅靜下來。

  朱慈烺頗為羨慕地看了看劉錫命的威勢,轉而笑道:

  「朕初登大位,朝政有賴群臣輔佐,這其中最為大功者莫過於太師,朕年少識淺,總覺得以往職位無法比擬太師大功,因此便將此事擱置,如今群臣就位,正好請諸位一議。」

  原來如此!

  殿中不知情的眾臣心中舒了口氣,現在武昌是什麼狀況大家都清楚,要是新帝繼位就拿劉錫命開刀,不說寒了人心,關鍵更是要起得大禍。

  一念至此,孫傳庭當即挺身道:

  「陛下,自成祖以來,天下之重者無出內閣首輔,臣以為任命太師為首輔當能表功。」

  「臣附議!」

  楊一鵬、袁繼咸等人毫不猶豫地持笏出列。

  眼下這首輔的位置,不讓劉錫命來,誰還能幹的動。

  不過等殿中附議的聲音稍緩,剛剛被任命為湖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的黃宗羲立刻拱手出列。

  黃宗羲此時頗為激動,這倒不是為了升官一事,而是他想起昨夜竇玉泉連夜來訪時所說的。

  「方今天下大亂,欲定大事,必有能臣相佐,國朝以內閣制群臣,然閣臣之位不過五品,品位顛倒乃至於斯,若要克亂復建,非得重設丞相之位不可。」

  天可憐見,黃宗羲這麼多年任官下來,早就覺得這內閣之職十分不合理,如今連竇玉泉都這麼覺得,他心中更是篤定。

  此刻黃宗羲便直接拱手躬身朗聲道:「陛下,諸公,下官以為僅憑內閣首輔不足以表太師之功也,臣請陛下再設丞相之職,令太師統領百官,進而光復天下。」

  「嘩」

  此言一出,殿內一片譁然。

  孫傳庭等劉錫命體制外的官員全都把眼看向劉錫命,想要探求他的真實想法。

  誰曉得劉錫命一副眼觀鼻鼻觀心、老神在在的模樣,仿佛事不關己一般。

  孫傳庭、袁繼咸等人下意識地便想要反對。

  不同於竇玉泉等人,他們可是一心一意想要輔佐朱慈烺的,若是設了丞相,那君權旁落怎麼辦。

  不過還不等他們幾人出列開口,竇玉泉馬上帶著一幫大臣紛紛上前。

  「臣以為黃太沖此話有理,陛下方今用事,正需要能臣相佐,當年漢昭烈皇帝白帝託孤,若非諸葛孔明有丞相之尊,蜀漢能定鼎多久還未可知。」

  「當今之世,亂局較之三國更為糜爛,東有南京偽朝,北有闖賊建虜,西有張獻忠此獠,若非集一權在身者,誰能任之?」

  ……

  竇玉泉才說完,黃宗會等人又紛紛上前痛陳內閣制人浮於事的故事,甚至將那些點頭閣老等諸多舊事拿來攻訐。

  一時間,便是孫傳庭等人也不好辯駁。

  至於御座上的朱慈烺更是被一眾大臣引經據典弄得頭暈腦脹,不一會兒功夫就連他也覺得有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