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五章 年號的土嗨

  宗穎其人,一生不仕,後來還是在宗澤軍中擔任戎幕才被人所知,說白了就是宗澤的參謀。

  李茂只知道岳鵬舉是宗澤的愛將,對宗穎這個人沒什麼印象也不了解。

  但根據內務司的情報,宗穎其實是個很有才能的人,有人才不用,那不是李茂的性格。

  宗澤轉移不了話題,悵然一嘆道:「殿下,我已年過七旬,宗穎也是奔六十歲的人了,憐子心切,實不忍其花甲之年仍赴戎機,還望殿下念老朽身邊無人照料……」

  李茂急忙打住,看來是自己的話讓宗澤產生了歧義和擔憂,「汝霖想差了,本王徵召宗穎,並非讓其上陣廝殺,而是另有要務安排,久聞宗穎善於治河,本王欲讓其出任天下河道總管,首先就從疏浚京城周邊河道開始。」

  宗穎是個有水利專長的人才,之前京城內閣修河堤,實際出力的就是宗穎。

  李茂親眼看過河防,這才起了愛才之心,而且京畿路周邊要建設幾個大型的水利設施,包括工具機和車床等等。

  後面還有蒸汽機的實踐驗證,和水利方面也有干係,李茂只恨人才不夠,說什麼也不會放著宗穎在家裡「養老」。

  宗澤稍微鬆了口氣,只要不是讓兒子上陣打仗就好,隨即眉頭一皺,治河也不是好差事啊!

  案牘之勞形暫且不說,過手的銀錢數以萬計,這是個很容易被挑出毛病的位置。

  「汝霖,這樣吧!讓宗穎自己選擇如何?本王相信宗穎深明大義,若是可以讓天下河道服帖,不釀成水患,本王相信宗穎必慷慨赴任。」

  宗澤心說我還不了解自己的兒子,肯定願意啊!轉念一想治河雖然累,但天下河道總管這個官兒起步很高,他已經垂垂老矣,再攔著不讓兒子做一番事業,那不是愛子而是殺子。

  「殿下,吾兒駑鈍,不善奉迎,將來若有衝撞殿下之處,還望殿下能看在老朽的面上,不要大加苛責。」

  李茂哈哈一笑,「汝霖,本王求賢若渴,又豈會在意什麼衝撞不衝撞,既然汝霖首肯,這件事就算定下來了,信安軍中文武職務和朝廷略有差別,宗穎這個河道總管,約等同於六部尚書吧!」

  宗澤也聽說和目睹了信安軍內部架構的複雜,但沒想到河道總管如此位高權重,有點後悔卻也不好在推脫,雙眼望著李茂說道:「朝廷干臣,皆緩緩入殿下轂中矣!」

  宗澤年老但不昏聵,李茂求才若渴是一方面,重用宗穎的背後是在向自己示好,施恩。

  再想想李綱李伯紀為了給胡舜陟等人求情而欠了李茂大人情,估摸著歐陽珣,朱勝非乃至張叔夜等人,慢慢的也會放下心防,恩威並施,潛移默化,只此兩點就讓京城內閣招架不住啊!

  李茂微微搖頭,「汝霖不必往本王臉上貼金,毀譽參半吧!」

  宗澤答應兒子宗穎出仕,已然生出告老還鄉之念,少了些顧忌,說話就直白了些,「聽聞殿下時常慨嘆無人懂,老朽敢問一句,殿下沒有取而代之之心嗎?」

  「問鼎天下,九五之尊,誰人不想?然,時機還不成熟,本王覺得水到渠成最為穩妥,汝霖以為然否?」

  李茂也不跟宗澤打馬虎眼,「杭州府趙桓,一戰而可滅之,本王不忍的是江南黎民百姓,戰火一起必然受到波及,大好河山殘破,非本王所願,就好比西北折可求,亦是三鼓而下之輩,卻仍然以懷柔安撫為主,在本王心中,大家皆是中國之人,豈有中國人打中國人的道理。」

  宗澤微微撇嘴,李茂這話說的不老實,聖旨是京城內閣所擬,用印,信安軍對西北的策略,雖然沒有動刀兵,卻比動了刀兵還厲害,估摸著折可求已經抓瞎,四面皆敵也。

  宴請過宗澤,李茂也口頭答應了宗澤明年告老還鄉的請求,接下來幾天,李茂陸續宴請了歐陽珣,朱勝非,張叔夜等京城內閣成員,一來是詢問各項工作的進度,二來是聯絡一下感情。

  如今已到盛夏,李茂不可能常駐京城,燕京還有一大堆事情呢!而且北方來了幾份急報,女直人又有所異動,那才是李茂的心腹之患。

  京城政務處理的差不多的時候,恰逢高麗,倭國,大理有使臣入朝,李茂作為實際上的宰執,分別接見後又讓官家趙佶出面過了一把癮。

  高麗已經徹底成為大宋的藩屬,而倭國的鳥羽天皇則被重新冊封賜予倭國王金印,納入大宋的藩屬之列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至於大理,無論是段氏掌權還是高家執政,也視中國為上國,老實的很。

  趙佶形同軟禁,但他骨子裡還是個好大喜功的人,突然間有三個藩國使臣入朝朝貢,臉上難得露出歡喜笑容。

  李茂腦海中靈光一閃,突發奇想,臨離開京城汴梁之前,向三國使臣提出了要求,必須使用大宋的年號。

  別看這只是一種形式,但卻是羈縻的開始,高麗想來沒有問題,倭國估計問題不大,剩下一個大理國,就看識不識趣了。

  李茂在信安軍內部已經推行了公元紀年法,本意是合乎自己的習慣,免得不知道今夕是何年。

  但是李茂顯然小瞧了統一使用年號對趙佶,對京城文武百官的影響力,低估了這件事給他帶來了好處。

  大理國的年號是保天,倭國的年號是大治,而高麗早就恭順的在使用大宋的年號。

  高麗之前也有年號,但王甫繼承王位後,直接拋棄了在使用的天慶年號,以示對大宋的臣服,當然主要是對信安軍的臣服。

  在滿朝文武,士大夫,太學生,士子中間,年號可是大問題,每每都要慎而又慎,改元從來都不是小事兒。

  而如今除卻大宋之外,還有三藩要使用大宋的年號,這無論是從法理上還是禮法上,等於承認了大宋宗主國的地位。

  可憐大宋多少年沒做過宗主國了,天降喜訊,無不奔走相告,而後就有人提出改元,上下一致同意。

  包括趙佶還親自擬了幾個年號,寓意彰顯大宋之威,藩國對天朝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