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栗把話題拉回來,「方才元復說到蔡太師,凌雲風輕雲淡,是否有解決物價飛漲的辦法?」
李茂也是剛才安忱提到京城大居不易才有些小心思,沒想到被何栗瞧出一二。
按照後世的說法,京城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當十文新錢法的重災區就是此地。
信安軍的銀幣如果占據京城這個巨大的流通市場,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份額,也夠信安軍吃到撐,順便還能緩解一下飛騰的物價。
李茂點點頭,從懷裡掏出幾枚銀幣,新式銅錢,拍到酒桌上說道:「諸位皆知我在北地信安為官,位於宋遼邊境,信安軍治下和周邊州府,最近兩年流通的已經不是銀子,銅錢,更不是當十文大錢,而是這種銀幣和銅幣,諸位不妨上眼觀瞧。」
銀幣和銅幣都是壓制而成,鍛造精美,何栗等人一人一枚看的嘖嘖稱奇。
不明白錢幣上的圖案是怎麼鐫刻上去的,明知道是銀子,銅料鑄成,但在他們眼中和藝術品無異。
李茂把銀幣,銅幣之間的兌換比例,和銀料銅料的比價詳細說了一遍。
「如果這種銀錢在京城流通,當的貨真價實四個字,如果人人都用這種銀錢,不論是以前的銀子銅錢還是現在的當十文大錢,皆無用武之地,只要到了這種銀錢大行其道之時,百姓的日子或許會好過一些吧!」
李茂原本沒有心思推銷信安軍的銀幣,但在座的都是有點影響力的官吏文人。
他覺得是個不錯的突破口,而且從淮西搬運回信安軍的貨物也快回籠成大批金銀,鑄幣廠短時間內沒有原材料短缺的困擾。
天下間什麼是最賺錢的生意?當然是印鈔票啊!
如果能把京城乃至京畿地區的鑄幣權掌握在手裡,李茂保守估計,只從銀幣和銅幣加料這一項,每年就能豪取幾十萬貫橫財,這買賣殺頭也做的。
汪元復讀書不行,但是頗有經商頭腦,即便酒醉也意識到銀幣這種硬通貨能保值,比當十文大錢強百倍。
「凌雲,這種銀幣北邊多嗎?真的和銀子等價?這是遼人的銀錢制式嗎?」汪元復笑著說道:「如果用十萬貫銀子,能換到同樣多的銀幣?」
李茂擺弄著手指間的銀幣,「是不是遼人的制錢,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私人鑄幣也說不定,但只要銀子不假,管它是誰鑄造的,元復如果有心,不妨派人去北地走一趟,便知我所言不虛了。」
不想被割韭菜的大有人在,李茂拿出的這些銀幣銅幣被何栗等人強行索要。
除了安忱莫儔等「月光族」,有些身家的都看出用銀幣抵消身家縮水的可能。
李茂心下高興,覺得自己這個GG打的正當其時,看來回去之後要給金大堅寫封信。
兩個水力衝壓機不夠用了,必須多建造幾台開足馬力鑄造銀幣,爭取一年之內在京城流通三成左右的信安軍銀幣。
這場文會虎頭蛇尾,新詞沒作幾首,但參與的人都覺得獲益匪淺,特別是李茂拿出的銀幣和銅幣,被眾人當成藝術品收藏了。
散場的時候,李茂也有了六七分醉意,好在瑣事皆有燕青處置妥當。
但是讓他詫異的是前腳回到客棧,後腳李邦彥就登門拜訪,這是要開喝第二場的節奏嗎?
李邦彥喝大了,稍微醒酒後才想起結帳這件事,結果燕青早就會了帳。
他正愁找不到機會和李茂私聊,有了還錢的藉口,一氣兒攆到了客棧。
李茂看著李邦彥拿出五十兩銀子哭笑不得,李邦彥這種人典型是狐朋狗友中的尖子,見縫插針的本領旁人真的學不來。
「士美兄與我也算本家,何必如此見外,改日再讓士美兄做東道便是。」
李茂猜到李邦彥有所求,但眼下正是籌謀江南事的時候,他沒有時間和精力管李邦彥有什麼需求。
「凌雲既然不見外,我就直說了。」李邦彥的臉皮厚,打開天窗說亮話,「我雖然官拜中書舍人,但凌雲也知道,元豐改制後中書舍人就是個名頭而已,官家起草詔令自有旁人,雖然位列正四品,實則還不如一府派遣官有油水,不怕凌雲笑話,安忱說過冬柴薪無錢購買,實際上我也是打腫臉充胖子而已。」
李邦彥把話說到這,李茂沒法再裝糊塗,實話實說道:「士美兄應該知道宰輔之位易人,蔡相升了太師的閒職,政事堂話事的不是鄭居中就是王黼,想要調動一個正四品的職位,沒有他們二人點頭怕是不行,士美兄拜錯了廟門啊!」
「凌雲誤會了,我並不是想謀求升遷調動,而是想隨童樞密南下。」
李茂聞聽此言大為驚詫,人人都想進汴梁城做京官,李邦彥卻反其道而行之,還真是另闢蹊徑。
李茂覺得自己有點先入為主小瞧了李邦彥,中書舍人沒有實權,但論及加官進爵絕對是個好位置,升遷的路徑很多,王黼之前的通議大夫也不過正四品而已。
放著做一任中書舍人便可成為館閣學士的溜光大道不走,反而選擇隨童貫南下,不是誰都有這樣的勇氣。
「杭州危矣!江寧府告急,哪怕是失陷於賊人之手的州府,知其府事也不是不可以,凌雲若是助我,來日必有厚報。」
李茂心中暗忖李邦彥有個七竅玲瓏心,性格的奸猾從訴求中一覽無遺,這分明是想以中書舍人外放做江寧府或者杭州府的知府啊!
放在一天前,李茂無能為力,但杭州陷落已成定局,李邦彥謀求知杭州府事還真一點不難,只是童貫一句話的事兒。
有了地方為官的履歷,再加上平方臘的軍功,李邦彥雖然達不到王黼連升八級的程度,但方臘之亂過後註定會平步青雲。
一旦調任回京起碼是正三品起步,這如意算盤撥的噼啪響啊!
在李茂心目中,李邦彥卑躬屈膝割地求和的印象太深刻了,他不齒於此人為伍。
但這個人將來很受趙佶和趙桓父子寵信,現在回絕李邦彥簡單,可也把李邦彥推到了鄭居中和王黼那邊,怎麼選擇委實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