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結出一朵「惡之花」
「加勒比商社也做起了販奴生意?」
梅納德憑藉著軍方的背景(在齊國,黑衣衛也被看做軍政體系的重要一環),在慶安城(今巴哈馬首都拿騷市)最大的東方旅館中輕鬆地要得一套舒適而溫馨的房間,美美得睡了一覺。
直到日上三竿,他方才懶懶的離開那張柔軟的大床,然後在旅館草草吃了一頓午飯,便施施然地來到街上,準備對這座小城遊覽一番。
慶安城最早始建於1660年,原名為查爾斯敦,1690年,又以英格蘭國王威廉三世所在家族姓氏奧蘭治—拿騷命名,直至齊國接收後改為現名。
此前,這座城裡生活著一些無法無天的惡棍和海盜,他們從事海盜活動,劫掠船隻,幹著殺人越貨的營生。
為了制止不斷出現的海盜劫掠船隻的事件,西班牙和法國一度定期派出本國艦隊予以嚴厲的打擊。然而,這座海盜城在被破壞殆盡之後總會很快捲土重來,將這個港口城市再度興建起來。
直到1718年,英格蘭宣布巴哈馬群島為其直轄殖民地,並且任命曾是海盜劫掠者其中之一的羅傑·伍德為總督。
羅傑·伍德家族後來將所有的海盜趕出了這座城市,又重新確立了法律,重整社會秩序,並建立起了新的堡壘。
1730年,英格蘭被齊國擊敗後,簽署停戰和約,順手就將整個巴哈馬群島割讓與齊國。
是時,齊國海軍艦隊在對巴哈馬群島進行了一次掃蕩示之以威後,便向周邊勢力和海盜群體鄭重宣布,該地正式納入齊國治下,閒雜人等勿要再行生事。
有鑑於拿騷城經過英格蘭人一番治理,社會秩序尚算安定,齊國軍方並沒有在此入駐軍隊,只有一支加勒比商社自行組建的護衛隊維持城中的日常治安。
城中除了總督府、炮台、要塞以及重要的倉庫為磚石結構外,絕大部分建築物皆為木製,有歐洲型制,也有傳統的東方式樣,不長的街道,布滿了商鋪,門前旗幡招展,顯得熙攘而熱鬧。
登上慶安城的制高點--鐘樓,俯瞰全城,方圓不過數百米,兩縱兩橫的街區,數百棟房屋,便搭建起了整個城市的構造。
一艘懸掛著齊國赤色黃龍旗和加勒比商社標識的商船剛剛駛入港口,停駐於碼頭西側,正在往外卸著「貨」,一列長長的隊伍從船邊向碼頭延伸,在武裝護衛的驅趕下,魚貫進入碼頭貨棧檢疫區。
雖然距離遙遠,看得不是很真切,但在陽光的反襯下,仍舊可以依稀辨認出那些人皆為來自非洲的黑奴。
見此情形,梅納德不由大為驚訝。
在他印象中,好像只有南非商社和地中海商社在零星經營「人口轉運」業務,前者以非洲黑人為主,後者以轉賣克里米亞和馬格里布兩地的白奴為主。
而作為後起之秀的加勒比商社,似乎是以蔗糖和走私貿易為主。
但沒想到,在慶安港竟然看到了他們的運奴船。
「這沒啥稀奇的。」一名來自黔州的老鄉不以為然地說道:「不僅加勒比海那些『糖島』對黑奴的需求極為旺盛,就連北美南部的英格蘭人也對黑奴的需求比較大,自然就促成了商社也開通了這項業務。呵,在加勒比海做買賣的各國商人,就沒有不做販奴生意的。畢竟,利潤極大,隨便拉一船人過來,至少都要賺好幾萬塊錢。你怕是不知道吧,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奴隸販子就是英格蘭人,每年差不多要從非洲販賣黑奴超過十萬人。」
自1698年,英格蘭議會通過法令,宣布跨大西洋黑人奴隸貿易對所有英格蘭國民開放後,只需繳納百分之十的稅金即可參與這項利潤豐厚的「產業」,整個英格蘭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販奴集團」,無數為之紅眼的英格蘭商人都加入到了販奴行業中來,黑人奴隸成為了非洲貿易的主要商品。
據粗略估算,僅1700年到1715年的15年間,英格蘭販奴商人運送到牙買加島的黑人奴隸就多達五十萬人。
到了1710年,總部在倫敦的「皇家非洲公司」勢力已不如由布里斯托出航的私人販奴船,最終導致英格蘭議會於1712年正式廢除前面頒布的法案,從此所有英格蘭人都能不受任何限制地參與到跨大西洋黑人奴隸販賣,還不用向「皇家非洲貿易」公司交稅。
在販奴過程中,英格蘭奴隸販子們不光向自己所據有的殖民地輸出黑人奴隸,也想向其他歐洲國家的殖民地販賣黑人奴隸,更是通過走私的方式,大肆向廣闊的西屬美洲殖民領地販賣黑奴,賺的盆滿缽滿。
1731年,因為英齊戰爭的失利,使得英格蘭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為了積極改善財政,汲取更多的稅收,英格蘭議會頒布法令,宣布只要向政府繳納10%的營業稅金,便承認所有英格蘭人今後在自巴巴里以內的薩勒港直到幾內亞灣的非洲各地區、各港口的貿易都是合法的,還授權私人資本建立新公司「英格蘭非洲商人公司」來管理西非等地的據點和要塞,為販奴業的進一步擴大保駕護航。
可以說,為了搞錢,英格蘭人已經連最起碼得商業良知和道德底線統統於不顧。
眼見著英格蘭人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將販奴業務做得如此紅火,紅眼的加勒比商社自然不甘錯過,遂借著自身強大的網絡渠道和運輸資源,也加入到販奴業務中。
要知道,逼人為奴或者販賣人口,在漢洲本土那可是重罪,卻不想到了海外,來到化外之地,這些商社(商人)竟然會變得這般肆無忌憚,為了賺取黑心錢,跟著那些歐洲奴隸販子一道販賣非洲人口。
在黔州總督區,儘管一些大農場主和礦山存在無數的黑人奴工,但最起碼也是打著「勞工招募」的幌子,披了一件合法的外衣。
至於數十年前將大量當地科伊桑人和班圖人「交付」於葡萄牙人和尼德蘭人,也沒公然聲稱是在販賣奴隸,而是美其名曰「勞工派遣」。
呃,只是稍稍收取了一些「介紹費」。
「整個大西洋,乃至加勒比海,根本就是一個沒有任何秩序、也沒有任何道德約束的罪惡之地。」
——
8月23日,「長源號」離開瓊州島,經過數日航行,抵達了西屬古巴北部一座偏僻的港口——馬坦薩斯,將慶安港拉來的茶葉、五金製品、棉布、金屬農具,以及鐘錶、瓷器、珍玩等貴重商品一一卸下。
這座西班牙人在加勒比海最重要的殖民領地,對來自齊國的商品是需求日甚,不論是類多量大的日常用品,還是各種精巧珍奇之物,都能在這裡賣出不錯的價格,深受島上各個階層人士的喜愛。
島上的督軍和各級殖民官員也知道齊國人的走私行為,但囿於多重利益的捆綁,幾乎所有人都裝作沒看到,任由齊國的走私船隨意出入古巴港口。
說來也是奇葩的很,齊國與西班牙在爭奪西西里島而一度在地中海地區劍撥弩張,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尖銳。
但是,齊西兩國卻在加勒比海地區相處甚歡,彼此合作無間,聯手共同應對英法兩國於該地區的侵襲和擴張。
甚至,為了阻止法國人繼續蠶食聖多明戈島(即海地島),西班牙人還主動將該島南部位於法西交界地區的巴拉奧納租借給齊國,以此來對抗法國。
當然,西班牙人這般知情識趣,向齊國人示好,除了想獲得齊國人的支持,以維護他們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殖民利益,還有就是想通過齊國,對南美慶國予以某種程度上的約束,不要總是跑來侵占西屬美洲領地,搞得他們煩不勝煩。
那個慶國在齊英戰爭期間,以葡萄牙為英格蘭盟友為藉口,舉兵北上,一口吞掉了里奧格蘭德地區(今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從而將他們的北方邊界線推至烏拉圭河上游。
然而,慶國卻依舊慾壑難填,最近幾年,又將目光瞄向了兩河流域(烏拉圭河與巴拉那河之間),頻頻組織武裝探險隊越界勘探,其意昭昭,使得秘魯總督區大為緊張。
齊國作為慶國的宗主國,是不是要出來說兩句,稍稍約束一下它的行為?
對於西班牙人的心思,齊國自然是心知肚明,為了能在加勒比海這片距離漢洲本土最遠的地方站穩腳跟,也確實沒必要跟所有歐洲殖民勢力把關係搞僵,至少得有一兩個合密切的作夥伴不是。
齊國遂對慶國進行了善意的勸解開導,告誡他們總是一味地擴張和侵略,於自身而言是很危險的,會導致國家經濟的不堪重負,使得民生凋敝,財政破產,甚至可能會導致社會動盪。
所以,慶國是不是該整頓一下內政,梳理一下國內的諸多問題,先將國內統治基礎夯實了,再去琢磨著擴張的事。
慶國雖然擁有一百三十多萬人口,卻沒有一個絕對的主體民族,除了四十多萬的漢人外,還有歐裔、印第安人、漢歐混血、漢印混血、歐印混血,以及非洲黑人……,亂七八糟的種族一大堆,各個種族裡還能再細分出若干地區民族,地區民族裡甚至還能分出若干部落(印第安人)。
儘管慶國政府強令國內各族百姓習漢語,說漢話,書漢文,但凋敝的財政又不能保證國家實施全民義務教育,除了漢人及漢人混血外,其他族裔中也只有少數精英階層才能獲得完整的漢語普及教育。
說來也是可笑,在戰爭期間,慶國的軍隊中甚至為此要專門配備一批通譯,方能準確傳達和接收相應的軍令。
你說,連自己的屁股都沒擦乾淨,怎麼還盡琢磨著要占據人家更多的領土呢?
貪多嚼不爛,別到時候把自個給撐死了!
作為齊國的親藩屬國,慶國還是比較聽勸的--為了每年數十萬的母國財政援助,自然是要「聽話懂事」,遂於1733年4月,與西班牙秘魯總督區簽署了一份為期十年的和平友好條約,雙方各守疆界,互不侵犯,並在指定的巴拉那河重鎮羅薩里奧進行定期的互市交易。
齊國除了對慶國咄咄逼人的擴張行為進行約束和壓制外,還在北美大陸西海岸的殖民領地開拓過程中,保持了必要的克制,未再繼續對墨西哥地區進行蠶食和擠壓,而是將目標對準了法屬路易斯安娜地區。
在齊國人看來,包括加勒比海在內的整個美洲地區,這麼一大片廣闊的殖民領地與其被國力正在穩步上升的英法兩國所奪占,還不如交給實力孱弱的西班牙人暫時保管著。
以後,待我們齊國於美洲地區實力增長到一定程度,正好可以從西班牙人手中完美地接收過來,而所花費的力氣也應該是最小的。
所以,我們齊國現在有義務幫著西班牙人「保衛」或者「維持」他們所經營的美洲及加勒比殖民領地。
這個時期,古巴人口規模約四十萬上下,其中西班牙人和土生白人為六萬上下,黑人奴隸則為三十四萬人,至於原住民印第安人(泰諾人、西沃內人等支系)在遭到瘋狂屠殺和壓榨後,幾乎已經消失不見。
為了填補勞動力空缺,自16世紀開始,西班牙人往古巴島上輸入大批非洲黑奴,從事種植園勞動和採礦作業。
有鑑於蔗糖的牛市,西班牙人在古巴島上陸續開闢了數百家甘蔗種植園,產糖近一萬五千噸,僅次於葡屬巴西和英屬牙買加(巴西產糖量約6萬噸,牙買加產糖量約2.8萬噸),為西班牙王室和政府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不過,「長源號」在馬坦薩斯港並沒有採購太多的蔗糖,而是裝了數百噸銅礦和大量菸葉,準備帶回瑞安港進行提煉和加工。
儘管,採礦業在古巴已經日趨衰落,完全被紅火的甘蔗種植園和菸草種植園所替代,但為了能從齊國走私商手中換取各種稀罕玩意,不得不驅使大量黑人奴工在漸漸枯竭的礦山里繼續開挖和採掘,再經過一番遴選加工後,以極低的價格賣給齊國人。
沒辦法,在整個加勒比海,只有齊國人一家在收取銅礦。
據說,他們會將銅礦冶煉加工後,生產出一卷一卷的銅線,然後用於有線電報的傳輸。
哦,提及電報,那真是一個神奇的物件,竟然可以在千里之外,憑藉一根細細的銅線,便能將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遞過來。
齊國人好像已經將電報線鋪設到了埃及,並計劃著繼續延伸至歐洲。
可以想見,一旦世界各地都通達了電報線路,那麼整個地球上的距離將不再遙遠,國與國,人與人,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會變得毫無阻礙。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