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戰略側重點

  第239章 戰略側重點

  1730年11月2日,處於深秋時節的倫敦城,雨水漸多,加上近期一股來自北方的寒流侵入,使得城市居民感到一種徹體的寒意。✩ 🎀 𝟨𝟫𝓈𝒽𝓊𝓍.𝒸❤𝓂 🎀 ✩街道上的落葉和地面上的濕氣讓人們感受到了別樣的淒涼和落寞氣息。灰色的天空和遠處的霧氣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在這樣的城市中,人們穿著厚厚的大衣和圍巾,匆匆趕路,生活節奏已經逐漸進入了冬季的準備中。

  街道兩旁矗立著古老的建築物,它們的屋頂上都互相挨在一起,看起來十分擁擠。由於年代久遠,建築物也開始出現了龜裂和褪色。但即使如此,這些老建築仍然流露出一種沉靜而莊重的美感。

  在這個城市的角落裡,也有一些小小的公園,裡面種著一些高大的橡樹、楓樹和榆樹。這些樹木的樹葉慢慢地在秋風中變為黃色和紅色,讓人感到一種溫馨和浪漫。有時,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拉長了樹影,將整個公園映照得金黃色。

  當夜幕降臨時,城市也開始變得有些詭異。路燈的黃色光線透過街角的角落、樹葉和窗戶的裂縫投射出淡淡的光芒,而清冷的夜色增添了一份壓抑和恐懼感。此時,許多人開始藉助燭火和煤氣燈渡過漫長的夜晚。

  「尼爾森爵士,海軍新近入役的兩艘蒸汽戰艦將在明天上午九點泰晤士河碼頭舉行交付儀式,瑞肯將軍希望你能屆時蒞臨到場,並對在場海軍官兵發表一場演講。」英格蘭皇家海軍委員會秘書內維斯·馬爾科姆將一份邀請函遞給主席奧芒特伯爵喬哈恩·尼爾森。

  「這兩艘蒸汽戰艦在半年的海試過程中,表現怎麼樣?」奧芒特伯爵打開邀請函看了看,然後輕輕地放在桌案上,隨口問道。

  「據海軍的反饋,這兩艘蒸汽戰艦已經克服了此前數艘試驗艦存在的多個問題,在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幾乎可以跟齊國海軍在役的蒸汽戰艦媲美。」

  「那太好了!」奧芒特伯爵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那麼未來十年裡,我們皇家海軍就可以逐步將風帆戰艦淘汰,轉而全面更迭為蒸汽戰艦了。如此,我們英格蘭王國將成為這個世界上繼齊國後,第二個全面裝備蒸汽戰艦的國家。」

  「爵士……」內維斯·馬爾科姆欲言又止。

  「怎麼?」

  「爵士,瑞肯將軍對皇家海軍的未來建設有不同看法?」

  「哦?」奧芒特伯爵驚訝地看著內維斯·馬爾科姆,「他對皇家海軍的未來建設有……不同看法?」

  「是的,爵士。」

  「說來聽聽。」奧芒特伯爵將身體輕輕地靠在柔軟的皮椅上。

  「瑞肯將軍認為,皇家海軍除了要裝備必要的蒸汽戰艦外,還要投入大筆資金去研究和建造……鐵甲艦。」

  「鐵甲艦?」奧芒特伯爵瞪大了眼睛,「瑞肯將軍知道研製一艘鐵甲艦要有多困難嗎?他知不知道,一艘鐵甲艦的造價是多少?據齊國人透露的消息,一艘鐵甲艦的建造費用超過十萬英鎊!這筆錢足以造出兩三艘大型一級戰列艦。」

  「爵士,瑞肯將軍說,木質戰艦在鐵甲艦面前根本不堪一擊,不論是曾經的傳統風帆戰艦,還是加裝了蒸汽動力的風帆戰艦,在面對鐵甲艦的攻擊時,未有任何勝算。……數年前的英齊戰爭,就已充分說明了這一切。」

  「……」奧芒特伯爵聞言,神情頓時僵住了。

  是呀,數年前,齊國人先後調集了數艘鐵甲艦前來歐洲,在經歷的幾場大海戰當中,這些鐵甲艦仿佛就是海上真正的霸主,更是一種無敵的存在,讓眾多皇家海軍風帆戰艦在戰場上無計可施,幾無一戰之力。

  數十英寸的裝甲,口徑巨大的火炮,絲毫不亞於蒸汽風帆戰艦的速度和機動,在與皇家海軍戰艦交戰過程中,宛如一個具裝重騎兵,勇猛地突入一群毫無防護的農夫之中,肆意衝殺,盡情收割。

  哦,上帝,這根本不是一場公平的較量。

  「可是,研製和建造鐵甲艦,我們王國的財政如何撐得起?」奧芒特伯爵苦笑連連,「沉重的債務負擔,巨大的賠款數額,無數的失業工人救濟,以及正在推進的國內鐵路建設……,呵,我認為短期之內,我們可能沒有多餘的財力去建造一艘奢侈的鐵甲艦。」

  「可是,爵士……」

  「我知道皇家海軍的將領們對兩年前的戰爭結果非常不甘心,但我們必須要承認,我們與齊國之間的實力差距是非常大的,不論是從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我們都無法對抗勢力日盛的齊國人。」奧芒特伯爵打斷了內維斯·馬爾科姆地繼續遊說,「即使我們掌握了鐵甲艦的建造技術,但我們真的有能力跟齊國人進行一場海上軍備競賽嗎?哦,那是不現實的,會將我們英格蘭王國拖入到萬劫不復的境地。說得悲觀一點,我們英格蘭即使再努力發展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也未必有挑戰齊國人的力量。」

  「所以,我認為,在這種情勢下,我們皇家海軍只要維持一支僅次於齊國的海上力量,就足以保障我們英格蘭王國的海外利益。」

  「爵士……」

  「在我們的力量不足以擊倒敵人時,我們應該收斂自己的鋒芒,抑制自己的野心,蟄伏自己的實力,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是的,我們需要等待,長久的等待,保持應有的戰略定力。」

  ——

  1730年11月2日,兩艘懸掛著齊國旗幟的機帆船駛入了丹吉爾港口,準備在此裝卸貨物。

  兩艘船都是隸屬於地中海貿易公司旗下,一艘船叫「啟月」號,裝載了大量從印度、漢洲本土經蘇伊士鐵路轉運過來的貨物。有茶葉、絲綢、瓷器、工藝品,有各種五金、機械、設備等工業製成品,也有咖啡、可可、棕櫚油等南洋熱帶產品,林林總總數百種商品,價格不菲,數量不少,瞄準的是當地的中上層消費群體,如摩洛哥王室貴族、高官富商,以及部落頭人等。

  第二艘船名為「啟星」號,貨物類別則比較單一,全都是鐵軌、鋼板、機車零件等大件商品。它的目標客戶卻並非摩洛哥,而是愛爾蘭,故而僅在此短暫停留。

  沒錯,就在英格蘭王國尚在跟齊國討價還價如何修建其國內第一條鐵路時,愛爾蘭王國硬是趕在死對頭之前,將都柏林至科克這條長度達兩百四十多公里的鐵路線全程交給齊國鐵路公司營建,以加速王國境內的交通物流設施的優化提升。

  當然,以愛爾蘭王國凋敝的財政,根本拿不出一大筆錢來修這條鐵路,唯有將鐵路沿線的土地經營權和採礦區讓渡給齊國鐵路公司,而鐵路通車後,其運營權和大部分收益權自然也是屬於齊國人的。

  但愛爾蘭王國不在乎,作為小國寡民,為了獨立求存,犧牲一些國內權益,讓渡一部分利益,太正常不過了。

  最少,齊國人還是拿出大量的真金白銀地投入到愛爾蘭王國,進行一番大力建設,怎麼著,都對愛爾蘭的實力提升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嗯,總比英格蘭人敲骨吸髓般的壓制和無情掠奪要強多了!

  丹吉爾,一般是摩洛哥人和歐洲人會以這個名字來稱呼這座重要的海峽南岸港口城市,而齊國人卻喜歡稱其為德化港。

  →

  在四年前,摩洛哥偉大的素丹伊斯瑪儀病重不治,死於巴巴·曼蘇爾宮,大王子達哈比在齊國的暗中助力下,成功剪除了黑奴御用軍的勢力,並處死了幾個競爭奪位的兄弟,最終繼承素丹大位。

  為了回報齊國人,這位稱號為艾哈邁德一世的摩洛哥新任素丹,除了派出大量武裝「志願者」跟隨齊國與英格蘭王國作戰外,還應齊國人所求,將丹吉爾至天門(今休達)沿地中海一線土地全部租借給齊國,租期99年,使得齊國人完全控制了整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南岸。

  再加上因聯合對英作戰而與齊國建立了深厚「友誼」的西班牙王國,可以說,地中海西端已被齊國勢力所覆蓋,對整個地中海沿岸國家和地區形成致命的威脅。

  更不要說,在地中海的東端,奧斯曼帝國與齊國還保持了長達七十年的傳統友好關係,幾為事實上的盟友,而且還因為拿人手短的原因,默認齊國人攥取了埃及行省諸多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權益,卡住了地中海另一頭。

  齊英戰爭期間,齊國海軍攻破英軍所竊占的馬爾他島,隨後將其作為地中海地區一處關鍵的海軍補給點。雖然,戰後齊英兩國達成和議,但齊國人卻並沒有撤出這座島嶼,同時也拒絕了醫院騎士團重返該島的請求,堂而皇之地將馬爾他島納入齊國海外殖民領地。

  這座島嶼在英軍入侵時,曾遭到重大破壞,不僅醫院騎士團的財富被洗劫殆盡,就連島上的諸多村鎮也被窮橫而粗蠻的蘇格蘭高地團士兵禍害了個遍,使得島上的居民紛紛坐船逃離,奔西西里和教皇領地而去。

  待齊國人占據馬爾他後,實施過一段嚴苛的軍事管制,不僅禁止島上居民聚眾集會,還限制天主教徒進行禮拜和教堂祈禱等宗教儀式,以防這些夷人裡通外國,顛覆齊國人統治。

  在這種背景下,島上本來就已然不多的居民再次出現了一波大規模外逃現象,使得整座島上在短短不到三年時間,居民總數僅剩兩千人餘人,幾為荒僻。

  馬爾他島,位於地中海中部,毗鄰義大利,距西西里王國不到一百公里,和突尼西亞相距也只有兩百八十多公里,是歐非重要的中轉站。在軍事戰略上,該島素來作為海軍基地成為兵家必爭之處,素有「地中海心臟」之稱。

  為了將這處戰略要地控制在手,齊國不僅在島上建了大量軍事設施,將其打造成地中海地區最為重要的海軍基地,還不遺餘力地往該島進行移民活動。齊英戰爭結束不到兩年,便先後有一千八百多來自本土和東方的移民成為島上的正式居民,大有鵲巢鳩占的架勢。

  此前,不論是殷洲幾個海外總督領地,還是剛剛就藩的陳國,在開拓和移民過程中,一切都顯得那麼的千難萬難,人口的增加和實力的積聚也是異常緩慢。

  何也?

  這完全是政府對各個海外領地的重視程度不一所導致!

  不論在皇帝陛下的眼中,還是在內閣政府的宏觀規劃下,齊國的核心利益所在是南洋,是大陸,是印度洋。

  殷洲算什麼?

  陳州又何值一提?

  以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是皇帝和內閣重視的地方,那必然是不遺餘力地加以開拓和建設。

  君不見,琉球群島、馬六甲海峽、錫蘭島、印度、波斯灣、紅海、埃及、黔州(今南非),以及大西洋上的邽山群島(今加納利群島)、少華群島(今維德角群島)、西陵群島(今亞速爾群島)都獲得了海外殖民事務部和移民部的重點關注和大力支持,不僅撥出大筆專項資金進行開發建設,而且還不遺餘力地對上述地區進行移民活動。

  比如,邽山群島在齊英戰爭爆發前,漢人移民總共也不過一千五百餘,尚不能完全壓制島上的萬餘西班牙人和柏柏爾人。

  然而,隨著戰爭的進程推進,邽山群島的重要性一下子便凸顯出來,遂引來政府和軍方的高度重視。

  在齊國海軍將入侵的英軍艦隊逐出邽山群島後,大量的物資和移民被輸送至該地,截止到去年底,整個群島齊國移民人口暴增至九千餘人,加上駐守的海陸軍官兵家屬,總人口更是超過一萬人。

  至於殷洲,因為距離太遠,也沒啥經濟價值--嗯,好吧,至少還有黃金這類價值比較高的礦產,而且要人口沒人口,要市場沒市場(相較於環印度洋較為稠密的人口和巨大市場,太平洋東海岸地區市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而並不怎麼受到齊國的特別關注。

  在這種情勢下,齊國政府自然不可能浪費有限的資金,在殷洲開展大規模的官方移民活動。

  至於曾經太祖皇帝提及,殷洲大陸乃是帝王之資、天選之地,到了現在,並沒有太多人相信。

  淘個金礦,弄點皮毛,再砍點樹,了不起,開拓出無盡的耕地,那也不至於成為什麼所謂的天選之地吧?

  殷洲西海岸除了少量的河谷平原能適宜屯殖移民外,全都是高山大嶺,連綿的東崑崙山從凜州一直延伸到暄州半島,南北縱深近五千公里,東西跨越也是數百至上千公里。

  殷洲中部倒是有大片平原,也有數條大河穿過,但氣候環境也是惡劣的一批,時不時地會有寒潮和大風颳過,而且更糟糕的是,受地理環境影響,中部大平原地區還經常刮龍捲風。

  據那些考察的探險隊說,殷洲中部地區印第安人也是日子過得苦兮兮的,農業種植也是一塌糊塗,在遭遇各種惡劣天氣後,一年到頭下來,經常是顆粒無收。

  而殷洲東海岸,倒是經過英格蘭移民一百餘年的拓殖和經營,顯得一派欣欣向榮,民豐物帛,居民生活水平還高出英格蘭本土不少。

  但也僅止於此吧,就以他們的發展水平和英格蘭政府的限制政策,前途也是有限得緊。

  況且,連擁有工業基礎規模的英格蘭本土都難擋我齊國一擊,那麼英屬殖民領地的未來潛力就能超過它們的母國?

  齊國商船「啟月」號在德化港卸貨後,便開始裝運物資。

  其實在摩洛哥也沒什麼好買的,但考慮到總不能空船返航吧?

  那樣太浪費運力,也太不經濟,況且船隻空載也太危險,總得裝些東西壓艙不是。

  於是就只能捏著鼻子隨便採購一些當地物產,主要是糧食、磷酸鹽、鉛、無煙煤、皮革,以及摩洛哥女奴,裝了個滿滿當當,打算運到埃及出售。

  埃及現在有一些齊國投資的皮革加工廠、礦石精煉廠,煤炭加工廠等,能做一些礦產的揀選加工。

  另外,隨著埃及棉花種植面積的逐年擴大,糧食缺口也是越來越大,因而,對來自摩洛哥和地中海其他國家地區的穀物需求量極大。

  至於女奴,自然是為了滿足齊國各個海外領地的諸多單身漢的需求。

  嗯,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商品都是有需求的。即使沒有需求,齊國人也會竭力地創造需求,一切都能轉化成財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