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謀定

  第163章 謀定

  1727年10月9日,長寧(原寧州,今日本北海道札幌市)

  夜色已隆,在北明內閣首輔季啟堂後宅中,幾名妙齡朝鮮婢女,翩翩起舞。💥👺  🎉👻

  在絲竹管樂之聲中,季啟堂眯著眼睛,靠在軟塌上,愜意地端著酒杯,靜靜地欣賞著。

  一名日本侍女,跪在塌前,為他輕輕捶著腰腿。

  已經入秋的長寧,夜有些冷。但在季啟堂的這後宅里,卻溫暖的如同六月初夏的正午時分。

  寬敞的殿堂中,有設計精巧的壁爐和地暖,在寒冷的冬季尚未到來之前,便已燒起,帶來舒適而溫馨的暖意。

  殿外的爐中,火炭被燒得通紅。

  在雲州,多得是煤炭,以宰相之尊,此間花費還不至讓人心疼。

  無他,年歲大了,有些畏寒怕冷。

  一名侍從,蹲守在殿外隨時觀察、添減著火炭,好將裡間的溫度維持在一個讓季啟堂舒服的區間。

  這就是大明宰相家的氣度。

  僅僅是這一個殿堂,這一個晚上取暖、絲竹管弦、飲用餐點,可能就要耗費數塊銀元,足抵普通百姓半月之資。

  但季家連眉頭都不會眨一下。

  因為,季家有足夠的揮霍底氣,身為首輔的優厚待遇,高級閣臣的公役錢,日常年節皇帝陛下的賞賜,以及在鎮州、苦葉島等地開闢的農場,還有若干商社的股份分紅,每年都能為季家帶來豐厚的收入,此間所有開銷,包括府邸里的僕人、婢女的雇錢,當不至於讓宰相大人無法承受。

  「……7月18日,下午4時20分,大齊泰平帝突感不適,被緊急送至長安皇家醫學院救治。經過數日診療,皇帝陛下已然初步康復。但鑑於病後需要時間調理,大齊皇室和內閣政府宣布皇帝將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靜養。在皇帝陛下未能履政期間,國內諸般事務由太子署理,代為監國。……」

  「哦?」季啟堂將眼睛睜開,側頭看向為他讀報的侍女,「大齊皇帝病情可有詳細交代?他是於宮中休養,還是在那個……長安皇家醫學院繼續診治?」

  「回大學士,報紙上並未詳細敘述。」那名侍女低頭仔細看了看報紙,隨即搖頭說道。

  「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靜養,而且還未能履政視事,那就說明大齊皇帝的病情應該很嚴重了。」季啟堂嘴裡喃喃地說道:「說不定,這齊國的皇室將可能會出現更迭。……嗯,記下來,著命我大明駐長安公使、錦衣衛、在齊留學士子和軍官,竭力搜集齊國太子的所有資料,包括他的性格、習性、愛好,還有他對國內事務的施政理念,以及有關對外政策的看法,尤其要關注他對秦國和我大明的一些看法。」

  「哦,還有一樣,即命鴻臚寺精選上等人參、鹿茸若干,派出專使隨同前往漢洲的快船,立即送往長安,以表我大明敬慰齊國皇帝之意。」

  那名侍女聞言,立即提筆寫字,將季啟堂所交代的事項記錄下來,然後折成紙條狀,放在書案旁。

  明日大學士入閣理事,就會將這些提醒事項的紙條帶在身上,以便交代內閣有司去辦理。

  「大學士……」侍女放下筆,見季啟堂沒有再有話語交代,看了看書案上的幾摞報紙,不知道是否還要繼續讀報。

  「嗯,繼續。」季啟堂微微閉上了眼睛,又選了一個舒服的姿勢,繼續靠坐軟塌上。

  朝堂中忙碌了一天,回到府中,整個身心仍舊不得歇。

  飯後小憩片刻,稍稍放鬆之餘,喚來漂亮的侍女為其讀讀每日整理收集的報紙,了解一下天下大事和國內民間細聞,以為理政署事之佐證參考。

  千古文人佳客夢,紅袖添香夜讀書,揮灑間,亦能決斷天下大事,此乃風流名士所為矣!

  「8月15日,秦國烏斯藏噶倫(大臣、宰輔)爆發激烈衝突,來自後藏的噶倫頗羅鼐(音nai)被殺,其餘三名噶倫於拉薩城展開武裝衝突,死傷者甚重,使整個雪區陷入動盪之中。駐西寧秦軍聞報後,派出一千二百士兵,緊急入藏,以平息叛亂。……」

  「哦,烏斯藏發生內亂。」季啟堂笑了笑,輕聲說道:「也不知道這亂子有多大,又能牽扯偽秦多少精力?……記錄下來,即命錦衣衛對此事詳加探查。嗯,若有可能,去齊國黑衣衛那邊探探風,他們那裡應該有詳細的情報說明。」

  侍女聞言,放下報紙,提筆記錄。

  「6月5日,齊國征歐艦隊於英吉利海峽再次重創英格蘭王國海軍,擊毀擊傷英艦二十餘艘,俘獲大小商船三十餘艘,斃傷俘英海軍官兵一千八百餘。英格蘭王國在連遭敗績後,已不堪再戰,遂通過荷蘭與齊國展開停戰和談。據悉,雙方各自提出的停戰條件分歧甚大,尚在進行激烈爭執中。」

  「8月1日,齊國第五批征歐輪換艦隊從桂州(今珀斯市)啟程出發,前往歐洲,準備予英格蘭王國施加更大的軍事壓力。……」

  讀報的侍女用餘光瞟了一眼斜臥在軟塌上的季啟堂,見他未有任何表示,仍舊在閉目養神,想來是對這條新聞不甚感興趣,便繼續讀下一條。

  也是,齊國對外征戰數十年,鮮有敗績,即使那個什麼英格蘭王國遠在數萬里之外的歐洲,以齊國海軍之強,勝之自當不難。

  「……8月12日,齊國長安皇家科學院高級研究員丘書勛宣布,經過數十年持續研究和實驗,成功發明一種高效麻醉劑,它能有效地消除肉體的痛苦,為外科創傷的手術和治療,提供了最為有利的工具。……」

  「……齊國對外貿易通商部宣布,經過五年的過渡期後,將從明年起,正式取消印度商社和孟加拉商社的貿易壟斷權,兩家商社旗下的港口、城市、據點皆轉入海外殖民事務部管理,商社所擁有的鑄幣、司法、外交、軍事等諸多權利均告取消。……」

  「9月5日,大順王國軍隊悍然越過拉讓江,侵入汶萊素丹王國境內,再次引發兩國激烈武裝衝突。……」

  「嗯?」季啟堂聽到這條消息,眼睛突然睜開,露出一絲異樣的神采,「順國進攻汶萊,齊國有何反應?」

  「……齊國外交事務部要求雙方保持必要之克制,勿要使當地局勢陷入劇烈動盪,傷及前往該地區的齊國商人和民眾。」那名侍女低頭迅速看了看這條新聞的後半部分有關齊國的消息,「另外,為保護該海域和地區的正常貿易和航運,齊國呂宋艦隊派出了四艘戰艦前往汶萊海域。」

  「呵呵……」季啟堂聽了,不由笑了,「齊國這是準備又要拉偏架了!若是順國吃了虧,說不得就要帶著蘇祿、衛國、呂宋等國上門威脅汶萊,為順國張勢。……可有秦國朝堂的重大消息?」

  「……」讀報的侍女立即翻檢書案上的幾份報紙,然後將來自秦國的《金陵邸報》抽了出來,「昭聖皇太后病勢難去,乾元……偽帝命群臣集議,為太后上諡號……」

  「呵,偽秦的這位老太后終於要……去了。」季啟堂從軟塌上坐了起來,將侍女手中的《金陵邸報》接了過來,喃喃地說道:「如此這般,偽秦怕是要治大喪吧!或許,這對我大明而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嗯,有些事情,需加緊準備了。」

  ——

  10月20日,安定府,富順縣(今日本久慈市)。

  秋收已進入尾時,但勤勞的農人依舊在田間忙碌,為下一季耕種做著準備。

  男人們趁著還未上凍之際對土地進行犁耕,將田土深翻一遍,以鬆土、改良土壤結構和清除雜草。

  一些條件尚好的田地里,農人還會將採買來的麥種或者油菜灑在田間,這樣一來,隨著立秋後的降雨和氣溫適宜,種子就能迅速發芽,為來年的豐收奠定基礎。

  婦人們則將散落在地頭的秸稈收攏,然後一捆一捆地背回家中,以便冬季時節燒火取暖。

  鎮子上雖然有火炭售賣,只需幾個大子,就能買來大堆的燒炭,在寒冷的冬季為家人帶來無盡的溫暖。

  然而,節儉的農人哪裡會捨得花費這些「閒錢」去購買燒炭來取暖做飯。冬季時節,本來就沒有任何收息,有這多餘的錢,莫如多買些棉布或者縫製幾床厚重的棉被,將身體裹嚴實了,也能將就對付一個寒冷的冬季。

  幾百上千年過去了,何曾有農人會專門花錢來取暖?

  聽村子裡的老人說過,早在藩國(盛岡藩)時代,底層的農戶別說有餘錢購買棉布、縫製衣服,乃至採買火炭,就連每日的飯食都是無著落的。只能飢腸轆轆地蜷縮在四面漏風的茅草屋中,苦捱寒冷日子。一個冬天過去,幾乎每個村落都會凍死許多人,尤以老人和嬰幼兒為多。

  後來,北方的明國打了過來,先後擊破弘前藩、八戶藩、盛岡藩,將陸奧北部地區納為治下。據說,那些藩國的家主和武士都遭到了無情的清洗,很多人都神秘的消失了。

  其實,在普通百姓眼裡,不論是明國,還是藩主,並沒什麼區別。他們依舊要繼續耕田種地,承擔各種雜役,還要將自己辛苦一年的收成,拿出很大一部分,繳納給這些主人。

  哦,也不是沒有變化。

  最起碼,明國的官人徵收的賦稅要低很多。

  因為是新征服的領地,明國政府為獲得此地的民心,便廣施「仁政」,不僅取消了各種有關農人的身份地位、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的限制,還將此前高額的年貢,予以大幅降低,租率全部定為「五公五民(收取農戶年收穫的五成)」,施惠於廣大百姓。

  許多貧苦的農人,在成為明國百姓後不到幾年,竟然第一次吃到了大米,穿上了柔軟的棉布衣服,住上了溫暖的土屋。這讓眾多百姓感到幸福之餘,也不禁熱淚盈眶,都發自內心地表示要向明國「家主」效忠,誓死捍衛這個「藩國」。

  要知道,在日本,只有藩主和高級武士,以及莊屋等村吏可以穿絹、綢,作為一名普通的農人只能穿沒有任何花紋的黑色或藏青色的棉、麻,而且袖長和肩長也有限制。農人在束髮時,更是連髮帶都不能使用,只能用稻草。

  至於大米,那更是只有藩主、高級武士才能吃到(但也不是天天能吃到),中農以下的農人主要以雜菜粥——一種在麥子、粟米、稗子中摻和切碎的干葉、蘿蔔煮成的食物為食。

  在被明國征服的陸奧北部地區,普通百姓生活更是苦逼,若在平時能吃到稗子做成的糠飯(還不能吃飽),就已經算是上等的美食了。

  儘管,明國政府依舊會向農人派發許多雜役,修建城池和道路,開挖河溝和水庫,以及在農閒時節被徵召為鄉兵,前往沿海港口或者南部邊界地區服役。

  但無數的日本百姓還是對明國政府報以強烈地支持和擁護,因為,他們最起碼讓底層百姓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當然,這種改善無非就是讓人勉強吃飽了飯,曾經藩國對各種人身地位和生活方式的限制,也大為放寬,讓人不再感受此前那種對生活充滿無限的絕望。

  經過四十多年的統治,不能說陸奧北部地區所有百姓都傾心歸附明國,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對目前的生活比較滿意。

  早在十三年前,明國政府取消了陸奧地區的軍事管制,取而代之的是設立安定府,下轄固安(今弘前市)、昭化(今八戶市)、臨津(今日本北部城市大館)、富順四縣,正式將該地區吞併,納入明國統治範圍內。

  由此,陸奧地區,哦,應該是安定府二十餘萬百姓的農業賦稅政策也將和雲州、鎮州等核心地區一樣,從此前的五成,降低至兩成。

  另外,若是能被選拔到軍隊中,不僅可以獲得不菲的軍餉收入,還能出人頭地,有機會博取戰功晉升至中高層軍官,並讓整個家庭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按照明國軍人優待政策,只要你成為一名資深士官,就可以使家中子弟擁有那些漢人才具有的官員選拔資格考試,同時,也可減免家中一半的農業賦稅。

  「所以,我要加入軍隊,為我自己,也為整個家族博取一個功名。」田裕祥臉上帶著幾分堅毅的神情,跪坐在父母的面前,「此次,皇帝陛下和軍方發布詔令,徵召五千新兵入伍,而我們安定府的兵額為一千人,競爭極為激烈。但我有信心憑藉自身出色的身體條件和軍事技能,一定可以獲得這個名額。」

  「去吧,為了你的前途,也為了家族的榮耀,去加入軍隊,為皇帝陛下征戰沙場,為我們大明國揚威域外。」田大林鄭重地說道:「當四郎於軍中博取功業後,你的後人就能非常自豪地冠以兵衛之名。」

  作為曾經的日本底層小民,田大林及其家人若是還在藩國的統治下,是根本沒有姓氏的。

  有幸於明國征服了這片土地,在將這裡的數十萬百姓納為治下之民時,要求所有的人必須冠有姓氏,並登記造冊,載入魚鱗。

  為了便於這些附順的日本百姓選擇姓氏,還將《百家姓》翻了出來,讓他們自由選定,是為官家賜名。

  在後世,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淵源和含義。其中以地名為姓是一大特徵。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腳下,便以「山下」或「山本」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邊,便稱「田邊」。日本人的姓有許多是以「村」字結尾的,如:西村、岡村、森村、木村等,這些姓最初都是來源於地名或村名。

  此外,還有許多姓是表示大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百相、思想意識的。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宗教信仰,幾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為島嶼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宮殿前的廣場,白鳥、小熊是動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橋、鳥居表示建築物;小野寺、西園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則是古時從亞洲乃至世界各地到日本定居的歸化人(即移民)的姓。

  對於有志於蠶食日本領土從而壯大自身實力,以為將來爭雄大陸入主中原的北明政府而言,在難以獲得足夠的漢人移民情況下,最好的方法便是儘量歸化征服領地內的原住民,雲州的阿依努人,鎮州的土著,苦葉島上的野人,以及數量更多的日本人。

  說漢語、習漢俗、冠漢名,同時竭力打壓原住民的文明屬性,便成為北明政府同化和收服其他民族的必然選項。

  而田大林的父親就是在北明侵入陸奧後,破天荒地取得了一個姓氏。但囿於沒有文化,更是對漢語絲毫不懂,在申報姓氏的時候,便按照內心最為原始的想法,以耕種的田地為姓。

  在日本,有許多武士會叫「兵衛」或「左(右)衛門」。這類名起源於古代,冠以此名的人多半是在各府中服役的軍士(公元八世紀時,天皇朝廷內設立了五個負責保衛天皇和宮廷的軍事機構,即衛門府、左右兵衛府和左右衛士府,合稱五衛府),有的則是這些軍士的直系親屬,眾人聞其名,無不尊崇。

  近日,大明都督府發布新兵徵召令,於境內各個領地募集五千新兵,這讓無數要博取功名,從而改變自身命運的少數族裔看到了一絲寶貴的機會,遂紛紛報名參與選拔。

  大明的刀鋒,已然緩緩出鞘。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