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金身已成,只待飛升
西元1784年3月2日,中華大虞光中九年,原乾隆四十九年,農曆二月十大虞太上皇莫天賜,率總理衙門文武四百餘人,從寧波港出發,橫渡東海到達長崎。
三月初三,莫天賜在倭國西南諸藩武士三千餘人的護送下,抵達大阪。
與此同時,德川幕府第十代征夷大將軍德川家治,也帶著關東地區六十三藩,東北地區三十二藩大名,來到大阪勤見。
莫天賜手持節,然後按照皇帝的排場,召開了日本歷史上,自從德川家康分封之後,最盛大的參勤交代。
所謂的江戶三百藩,所有大名,全部到場。
哦,有一個藩沒法到場了,作為日本歷史上明治維新的雙雄藩之一,日本軍國主義陸軍的奠基者,長州藩毛利氏已經被連根拔起了。
在東海航隊加副提督銜海軍少將,三級戰列航文安之號航長李長庚攻陷長州藩的時候,遵照莫子布的命令。
李長庚與葉明月一起,火燒整個長州藩藩廳城城下町,町中三萬餘人,除了三千餘青年女子被俘虜以外,其餘不是被殺就是葬身火海。
長州藩兩千三百武士,包括隱退的前任藩主毛利重就,現年不過九歲的藩主毛利治親等人全部被捕殺。
其中小部分戰死,大部分則是被俘後綁到戰艦上砍頭,砍完了直接扔到大海里餵魚去了。
大阪天守閣中,滿滿當當的擠滿了人,一萬石以下的根本都沒資格進來。
身看黑袍的德川家治向莫天賜獻上了自己的印信,以及作為德川家至寶的德川家康寶劍、甲和旗幟。
同時,德川家治的手還拉著他九歲的養女重姬,讓重姬也上去拜見莫天賜。
莫天賜擺出一副威嚴的樣子,內心還是非常滿意的,日本的氣候他很喜歡,雖然生在南洋長在南洋,但誰又喜歡酷熱呢。
更重要的是,倭國真的不小,千里江山,三千萬人口,在這樣的地方坐鎮,日子絕對不會難過。
莫天賜先讓重姬起來,命人端過一個小小的錦凳讓她坐下。
「此女果然是有大福氣的,能得大皇帝雨露,未來若是誕下子嗣,當是日出之地的無上榮耀。」
來參與參勤交代的三百藩大名,早就被控制大阪城的元從近衛團與東海艦隊給狠狠震驚了。
他們現在才發現,在以往的征討戰中,他們已經被打的屁滾尿流了,但實際上中華軍隊根本沒有使出全力,與他們戰鬥的主力,不過是中華武裝起來的西南藩兵而已。
想到那些一個團(千人)就有六門野戰炮,一千支燧發槍,一艘三級戰列艦有巨炮七十門的場景,好多人從心底的覺得,能跟這樣的大皇帝混,確實是榮耀。
等到重姬落座的之後,莫天賜這才繼續說話,「爾德川家治能知天命,
明真理,守護日出之地有功,今時得見真聖王,亦能捨棄富貴歸於真主,當是中華世界的大功臣!」
莫天賜這句話,就相當於給德川家治的行為定性了,也只有他敢說這些話,他說了,別人也會認為理所應當。
換個人來,絕對不會是這個效果。
「尊王攘夷,板載!」話音剛落,小倉藩藩主小笠原忠總,立刻就大喊了起來。
小倉藩位於九州島西北的豐前國,此時的西南諸藩,都以忠臣(帶路黨)自居,頗有點挾中華自重,高其他地區大名一等的意思。
特別小倉藩離著毛利氏的長州藩不遠,可是眼看著毛利家如何全家死光光的,因此格外的忠心。
「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小笠原忠總先喊了起來,其他人也自然不能落後,天守閣內於是爆發出了一陣陣的歡呼。
隨後,又有人開始歡呼大皇帝板載,太上皇帝板載,場面很像是三太陽接見臣民一般。
「聽說爾主德川氏家康有東照大權現的所謂神格,想來此出處應該是徐福之子嗣之天照大神故事。
雖然我儒家,不講怪力亂神,但這背後隱含的傳承,還是要講的。
朕東渡之前,大皇帝已經有所交代,特賜爾德川氏恢復祖先之姓氏,以後就德川家就都改回徐姓吧。」
說著,莫天賜看向了天守閣內的各藩藩主,「姓氏分開,以墊字區分傳承,此乃上古之習慣。
今已是第二次戰國時代,距離夏商周三代已經過去兩千多三千年,值此大爭之世,再用上古習俗,實為不妥。
所以日出之地的諸藩臣也一樣,都復祖先之姓氏,日後家族傳承,當效法中土,編纂族譜,以字輩區分宗房,不可再用墊字使父子如同兄弟了。」
「哈衣!臣等遵命,這就回去編纂族譜,確定字輩。」倭國的大名們趕緊應承了下來。
而給日本人改姓氏,則是最重要的一步。
就如同莫天賜說的一樣,姓氏分開,墊字確定父子孫直系傳承,乃是上古遺存,中華早就不用了。
而在中華周邊,受影響最深的朝鮮,已經基本完全成這一步改變。
唯有安南和日本,一直還在用墊字,日本則還多了一個姓是姓,氏是氏的遠古傳統。
所以把他們這些遠古習俗結束,使如中華同一,是最重要的,至於其他的語言、文字等等,相反還是次要的。
因為文字基本沒有問題,不管是漢嘀字、諺文還是平假名、片假名,本質上都是一種拼音文字。
哪怕片假名也一樣,它雖然不是用來拼讀漢字,但本質上也是一種訓讀這種東西,檔次就太低了,上層很少用到。
而且朝日安三種文字中,也只有朝鮮的諺文基本完成了獨立成為一種文字的全部功能,其餘漢喃字和假名都還沒有進化完成,很好扳回來。
至於語言嘛,漢人自己的粵語、閩南話、客家話和官話的差距都還大到互相幾乎完全聽不懂的地步呢,正好一起解決。
賜德川氏姓徐之後,莫天賜宣布第二道詔令,以德川氏奉獻版籍有功,
封德川家治為江國公,改徵夷大將軍為東暨大將軍。
暨最初的意思,有太陽初升於天際之意,後來又引申為極致、限制、直到某處的意思。
東暨則意為最東邊日出之處,與爪哇島的南暨,互相呼應。
同時,又准東暨大將軍監管關東地區軍政要務,預備向更東之美洲進軍。
「大將軍,江國公家治,爾既得大皇帝陛下恩賞擢拔,當赴京叩謝天恩,具體政務,由家臣老中田沼意次暫行代理。」
德川家治聞言,跪下叩拜,口稱萬歲,「臣自今日起,就以徐家治之名行走,臣之子孫,俱不用家為墊字,此去中華,必請中土大儒,修訂族譜字輩。」
莫天賜哈哈大笑,當即命令元從近衛團一千人護送德川家治,立刻從大阪起航西歸。
隨後,莫天賜發布了更加細緻的皇帝詔令,按照詔令,日本國被分為四大部分,也就是四個行省。
其中九州島改稱蓬萊島,四國島改稱方丈島,兩島合為一省,稱蓬萊省,以長崎為省府。
由薩摩藩家老,儒家近思錄派首領樺山久吉為蓬萊巡撫,剛剛從上校晉升為少將的浙江人林天彪為蓬萊水陸提督,負責鎮守。
倭國的中國地區,也就是日本本島的最西邊為瀛洲省,省府放在廣島,
以儒家陽明派首領西衣成齋為瀛洲巡撫,陸軍少將,蘇淞鎮總兵藍元枚為瀛洲水陸提督。
剩下關西、近畿等地,主要是大阪所在的大阪平原、名古屋所在的尾濃平原等地,為朝日行省。
省府因為京都基本被燒的只剩一小塊了,於是以大阪為省府,由莫天賜自己親自坐鎮,元從近衛的三個營以及京營立威軍在此駐紮,作為鎮守倭國的主要軍力。
剩下的關東以及東北地區,設扶桑行省,以江戶為省府,命田沼意次為東暨大將軍司馬,扶桑總督,管理所有軍政要務。
剩下的北海道蝦夷島,則直接與庫頁島一起,劃歸吉林將軍府管轄。
對於倭國的具體行政,所有的大名按照石高,實行從順義王到忠順侯的六等鎮藩劃分。
原本屬於德川家的天領,被連根拔起的所謂天皇領地,以及一些沒收,
改易的土地,由朝廷選派流官鎮守,各大名封地不變。
原本倭國律令下的郡國,比如肥前國、豐前國這種,全部廢郡國置縣,
改稱肥前縣、豐前縣。
「自今日起,所有鎮藩王侯歷年積欠的外債,立刻會由朝廷戶部重新核算。
各鎮藩王侯對於積欠有所疑慮的,也可以到朕這裡來舉報,所有不合理的債務,都將會一步步取消。
所欠款項,未來將作為向外拓殖,特別是拓殖北美地區各縣將要提供的人力、物資、軍備折算金額。」
鎮藩王侯,也就是大名們面面相,震驚片刻後歡聲四起。
這就是最大的福利吧,他們大者數百萬銀元,小的也有十萬八萬,看來大概率是不用還了。
至於拓殖費用,朝廷不要他們出去拓殖,他們還不干呢,這完全就是好事。
「同時,按照朝廷鎮藩律令,各鎮藩王侯,將向朝廷提供武士番上宿衛,宿衛武士,將組成番直軍,供大皇帝陛下差遣。」
這又是一個福利,番上宿衛大皇帝,那可不是苦差事,而是一項極好的鍍金機會,一般人想要這待遇,還沒有呢。
而就在莫天賜前往倭國之時,大虞朝廷的行政調整,也已經開始了。
一方面莫天賜到了倭國之後,肯定不可能一場參勤交代就能把所有的大名搞定,恐怕會三百個藩臣,要一一接見才行。
另一方面,日本的鎮藩,未來肯定是要一步一步取消的,而莫子布為他們準備的,就是移藩。
未來會在北美、澳新、緬甸以及南洋一些地區為這些鎮藩準備土地,把他們移過去之後,再於整個東洋,廢藩置縣,完全消化。
但這時間會很長,莫子布預計,至少需要二十年左右。
這麼長的時間,莫天賜肯定活不了這麼久,所以必須要有一個體制來接替,一步步把這活給幹完。
最後則是武士,幾千個番上宿衛肯定是不能滿足莫子布胃口的,他至少要徵召五萬左右既便宜,死了也不心疼的武士出來打仗。
這些倭國的小矮子雖然在這次戰爭中,完全沒表現出多少戰鬥力,但這實際上是領導者太過拉跨,雙方實力差距又太大造成的。
要是未來由大虞朝廷來武裝和訓練,戰鬥力絕對會升的很快,到底是識字有理想的武士,絕對比單純的農夫、平民好用。
特別是這些小矮子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們體重輕,如果用到草原上,
可以為戰馬極大減輕負擔,是非常不錯的龍騎兵人選。
而有了東洋的武士燧發槍龍騎兵,又可以制衡一下蒙古怯薛輕騎兵,不至於讓輕騎兵這個兵種,大部分由蒙古人壟斷。
「陛下,內閣建議不宜在行省之上再設衙門,如果設立,中土勢必也要設一個,這樣就會打破現有格局。」
聽到次輔林通的匯報,莫子布點了點頭,「那麼內閣的意見,是用什麼來行政南洋等地區呢?」
現在大虞,地盤實在太大了,太上皇莫天賜擔任南洋總理大臣之後,又去擔任了東洋總理大臣。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南洋已經習慣了由一個總理大臣在萬里之外靈活調配,也需要這麼一個人,來更好的執行拓殖的統籌,所以還是要把這個職位固定下來。
「內閣的意見,是用臨時委派的形式,稱為使持節督管兵馬錢糧刑名番漢拓殖等事務有司,簡稱使司。
設南洋使司,委派南洋總理大臣一員。
蓬萊、瀛洲、朝日、扶桑以及李朝南部,設東洋使司,委派東洋總理大臣一員。
未來河中地區、天竺地區、北美地區這等外藩之地,也各設使司,有必要時就派,沒必要時也方便撤銷。」
莫子布點了點頭,「這樣也行,免得行省之上再設衙門,使南洋、東洋、河中等地與中土相對應,增加離心力。
那就下旨吧,命蔡國公莫子淌去往河仙,就任南洋總理大臣,太上皇則去掉大臣二字,稱東洋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