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清軍—兇悍的瞎子

  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八月二十。

  雲南,昆明城。

  雲貴總督富察.明瑞果如莫子布預料的那樣,準備在天氣轉冷的時候南下進攻貢榜王朝。

  明瑞為此次進攻,一共準備了兩萬五千大軍,分南北兩路。

  南路軍為主力,共一萬七千人,由明瑞親自統帥。

  北路軍為偏師,共八千人,由參贊大臣、副都統額爾景額率領。

  明瑞在給乾隆的奏疏中說:「緬甸,土人呼為老緬,又稱莽子,蓋指前酋之姓。

  木匪乃今酋,原為木梳長,至木邦等土司,種類繁多。」

  如果莫子布在這的話,就能知道明瑞為什麼會戰敗了。

  因為他四初到的昆明,現在已經是八月底了,足足四個多月,明瑞都未能弄清他到底是在跟誰作戰。

  他仍然把貢榜王朝,當成了一個跟木邦土司差不多的大號緬北土酋。

  所謂未梳長,應該是明瑞以訛傳訛聽到的,來源可能是責榜王朝開國之主雍籍牙的身份。

  雍籍牙的祖先,一直是緬甸瑞冒的頭人,瑞冒下面有個木梳村是雍籍牙祖籍所在,雍籍牙也是在木梳村發家,並一統大半個緬甸的。

  於是明瑞就以為現在的貢榜王朝不過是跟木邦土司一樣的木梳村的土酋,所以他才說今酋乃是木匪。

  這玩意就像什麼呢?就像是奴兒哈赤已經建立了後金,隨後傳到皇太極手上,都在瀋陽建都了。

  明朝還以為後金還是個窩在建州衛,身邊只有幾十甲兵的小股勢力。

  這種料敵手段,不輸那才叫怪事。

  明瑞甚至在奏疏中譏笑前任雲貴總督楊應琚,說他荒唐荒誕之處,不可勝數。

  這真是烏鴉偏笑豬黑,兩人都是一路貨色,唯一的不同,就是明瑞總算是個武將,不像楊應據不過是個文官。

  而基於他收集到的情報,明瑞判斷這個木匪的總兵力大約在兩萬上下,

  其中精銳者不過七八千,於是他在奏疏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戰略。

  那就是先命額爾景額率北路偏師在伊洛瓦底江上游打造天量的竹排,做出要順江而下的姿態,吸引緬軍主力去堵截。

  他自己則率領一萬七千精兵倍道而行,直接衝到緬人的都城阿瓦,速戰速決,一舉擒王!

  奏章傳遞到北京,乾隆素來認為明瑞是天下有名的戰將,雖然不是韓白衛霍這個檔次的,估計離王翦、李靖、李這個檔次也有點差距,但應該與前明的張玉、朱能並駕齊驅。

  真不知道他哪來的自信。

  於是他看了明瑞的分析,想到緬人只有兩萬左右戰兵,明瑞用兩萬五千精銳聲東擊西,好似雄獅搏兔,定能犁庭掃穴。

  特別是明瑞的速戰速決和直搗龍城的策略,非常合乾隆的胃口。

  章總認為大國打小國就該是這副樣子,這樣才能彰顯滿清東方天朝的威風。

  因此很快就批准了明瑞的作戰方案。

  九月二十日,明瑞收到了乾隆同意作戰方案的詔書,於四日後的九月二十四在雲南永昌(保山)誓師。

  清軍兵分兩路,攜帶足夠兩月食用的乾糧,徵用馬、牛、騾八萬餘頭,

  開拔出征。

  但甫一出發,就遇到了情況,一向入冬並無大雨的滇西南,突然普降暴雨,大雨兩下三日不絕,四處引起山洪暴發,沖毀道路。

  明瑞全軍陷入了與大自然的鬥爭之中,人馬牛騾俱身陷泥濘,士兵攜帶的可供兩天食用的糧(乾糧)幾乎全部被打濕很難食用。

  後勤部隊文因為山路泥濘,戰馬無法負重和拉車,只能用鍵牛來馱運糧食。

  而本來在軍隊中牛就不多,糧草的轉運速度可想而知。

  且不但糧草運不上來,搭建營房的材料也無法運到,於是土兵們只能在大樹下躲避雨水,啃食被雨水打濕的干米飯。

  全軍又冷又餓,保山到豌町二百公里的路程,大軍足足走了四十天上下,至十月二十八才趕到。

  見到這種情況,明瑞也不敢立刻出關進攻,只能在宛頂(腕町)休養。

  十一月初二,見大雨停住十餘日,軍中士兵得到湯藥熱飯滋養恢復了士氣和戰鬥力,明瑞遂命大軍開拔,直撲被緬甸占據的木邦城。

  此時的緬北經過兩次拉鋸戰,早已民生凋,緬軍也不敢與清軍交戰,

  於是燒毀輻重,不予交戰,倉皇而退。

  十一月初十,明瑞到達木邦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這座關鍵重鎮。

  由於他行軍速度極快,宛頂到木邦三百多公里,八天就全軍趕到,緬軍甚至都來不及燒毀輻重,全部被明瑞繳獲。

  明瑞此時也意識到了,緬軍可能是想採用堅壁清野的戰術,於是趁著木邦城有這麼多輻重,他留參贊大臣珠魯訥率兵五千留守木邦。

  楊重英、陳元震等文官輔佐珠魯訥糧司印等,他自己則率一萬兩千兵繼續南下。

  不過明瑞完全不知道的是,早在他出征以前,清軍的行動,就被貢榜王朝偵查得到了。

  原因很簡單,經過前兩次的拉跨出醜,清軍很容易地讓滇西南和緬北的土司們產生了一種印象,那就是清軍肯定是打不過貢榜王朝的。

  於是,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在暗中投靠了貢榜王朝,跟紅頂白嘛,是這些人的老傳統了,到後世也沒多少改變。

  而責榜王朝偵查得知清軍的聲東擊西和虛實兩路之後,很快做出了針對安排。

  明瑞這次突擊,最大的問題,其實就在於後勤。

  緬北山區本來就行進艱難,明瑞還帶著一萬多人狂奔幾百公里,後勤的破綻,可謂處處都是。

  白象王孟駁在阿瓦與群臣商議,決定派貢榜王朝名將莽聶緲遮(也叫內苗.希修)率王朝禁衛精兵九千,前往西北的新街(八莫)駐守,隔著伊洛瓦底江設立營寨,阻擋清軍裝模作樣的北路軍。

  大將馬哈.希修率軍一萬五千,前出蠻結、臘戌一帶憑天險抵抗清軍。

  另一位大將馬哈.希哈修亞率軍八千作為接應,

  並命令一路上所有的部落、官員全部撤退,輻重帶不走的一律燒毀,沿途必須堅壁清野。

  悍將登賈.敏康負責率數千部落軍展開游擊侵擾,騷擾並切斷清軍的補給線。

  此時的態勢,乃是清軍北路軍的額爾景額在西北方。

  明瑞已經率軍直奔南面的阿瓦,位在南方偏東。

  清軍北路軍和明瑞主力中間,就是珠魯訥堅守的木邦城作為大後方和明瑞軍的補給運送站。

  緬軍的策略很簡單,他們將九千禁軍,也是主力中的主力派去了頂住清軍的北路軍。

  等到把清軍北路軍耗走或者擊敗後,從後方翻越高山插過來,攻占清軍的糧草輻重大本營木邦。

  最後,算上襲擾的登賈.敏康,三路大軍合圍清軍,然後吃掉明瑞深入的孤軍。

  做完了這些安排,白象王辛驃信極為興奮,此戰緬軍就如同開了全地圖掛一般,就等著清軍上鉤,然後吃掉他們。

  在白象王看來,這或許是他攻滅暹羅國後,又一次驚天動地的大勝。

  十一月中,清軍北路軍偏師到達新街,果然發現緬軍早已嚴防死守,守城的緬軍不但精銳,人數還有九千之多,比清軍北路軍還多了一千人。

  這進攻方比防守方人數還少,人家還有天險,這仗肯定就沒法打了。

  清軍與緬軍對峙數日都無可奈何,於是主將額爾景額決定示弱。

  他這八千人中,有四千是雲南綠營,戰鬥力相對低下。

  於是額爾景額命他們上前挑戰,自己則帶著悍將海蘭察等人在城外密林中設伏。

  緬軍主帥莽聶緲遮雖然是名將,但己方有極大優勢,敵軍人數還少,於是他也沒忍住,於是派兵出城作戰。

  緬軍以兩千人攻擊作為誘餌的雲南綠營,初戰殺雲南綠營數十人,次日再戰又殺百餘人。

  莽聶緲遮在之前的第二次清緬戰爭期間大破清軍,內心驕傲無比。

  現在一看,清軍號稱調集精銳,但那也就是比之前的兵將稍微精銳一點而已。

  於是第三日,他命緬軍大舉出戰,一共出動四千人進攻雲南綠營。

  但莽聶緲遮不知道,額爾景額根本沒給雲南綠營布置誘敵深入的任務,

  他是直接就把雲南綠營給頂上去的,這完全就是雲南綠營的真實實力展現。

  果然,雲南綠營頂不住緬軍的進攻,戰不過兩個時辰就完全潰敗。

  那場面,相當的真實,因為他們確實是被擊敗了,不是在作假。

  莽聶緲遮當然看得出來,他異常興奮命緬軍大舉壓上進攻。

  結果,就在追擊的過程中,兩邊山上一聲炮響,清軍兩千步騎猛衝而出騎兵是悍將海蘭察帶領的關外吉林駐防八旗,步軍也是四川西北常年跟大小金川土司開片的精銳。

  緬軍在追擊中無法保持陣型,清軍則來的極快,海蘭察一馬當先突在最前面,瞬息間連發五箭射殺三人,隨後率隊沖入緬軍中大砍大殺。

  緬軍猝不及防,前軍被殺兩百多,迅速朝後潰退。

  隨後緬軍在城外組織第二道防線,但陣型尚未完成,海蘭察率清軍精騎又猛衝過來,緬軍土兵根本來不及裝填,再次大敗。

  五百餘清軍騎兵在四千緬軍陣中來回衝殺,不到半個時辰斬殺緬軍四百餘人,緬軍全線崩潰。

  城中的莽聶緲遮這才知道麻煩大了,趕緊把緬軍的數百騎兵放出去掩護海蘭察見來了騎兵,只能放棄繼續衝殺,去頂住出城的騎兵。

  此時,兩條腿飛奔的四川兵也趕來,清軍步騎合圍,幾乎盡殺了這三百緬軍騎兵。

  倒是緬軍步兵,借著這個機會,丟盔棄甲飛快的跑回了城中。

  此一戰,清軍除開雲南綠營外,僅僅損失十餘人,合計殺死緬軍步騎超過九百,傷者二千多。

  要知道,這些士兵可是貢榜王朝的禁衛軍,比莫子布在阿瑜陀耶城外擊敗的蘇基將軍那種准一線部隊,要精銳的多。

  但是他們在面對清軍精銳的時候,卻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莽聶緲遮這才知道清軍的實力,至此一味堅守,根本不敢出城。

  同樣,清軍也打不動擁有天險的新街城,雙方開始了對峙。

  但清軍就在國門線外,補給遠比緬軍方便,按正常情況,大不了就是對子而已。

  只是清軍對得起,緬軍可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