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二年,春闈落下帷幕。
寧珩高中探花。
一時間,前去寧家賀喜的人,快將壽安伯府的門踏破。
壽安伯在數日前帶著一個庶子回京。
他戍守西南,每三年能回來一次,但在寧婉音得勢之前,他很少回京。
他在邊疆的城池裡,置有大宅,納妾數人,有庶子庶女,日子過的逍遙自在。留在京城的妻室替他侍奉雙親,主持中饋,主要是替他管家,他並沒多少惦記的。
不過如今不一樣。
他一雙兒女都出息了,也該他享福了!
寧珩高中,南陽侯施家立即想將女兒嫁給他,與寧家聯姻。
施家找到程氏,被她婉拒。
遂又找到壽安伯。
壽安伯一口答應。
程氏無奈,只得入宮,求見太后。
如今,寧婉音也敢接母親入宮了。
「婉婉,我與你爹說不清楚,他非要讓珩兒娶施家女。」程氏難過地垂淚。
自從去年秋闈,寧珩中了舉人以後,便有不少世家看好寧珩,提前押注。
但程氏問過寧珩的意見,他說不娶勛貴之女,不娶高門權臣之女。
所以,此次施家上門商量聯姻,程氏拒絕了。
但偏偏,壽安伯同意。
自古以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夫為妻綱,程氏也得聽壽安伯的。
所以雖然程氏和寧珩都不同意,但壽安伯自己就能把寧珩的婚事定下來……
「兄長舉業有成,確實到了該成家的時候。不知母親和兄長,可有相看合適的人選?」寧婉音問道。
程氏點點頭道,「太常寺少卿之女顏舒芸,身出名門,溫柔嫻靜,你兄長也是願意的。兩家私下相看了,就等著定下來,你爹突然橫插一竿子……」
太常寺少卿正四品,掌祭祀禮樂之事,是一個閒職。
但顏家也是書香門第,只是在朝中沒有什麼權勢。
與沒有太后的寧家,算得上是門當戶對。
如今有了寧婉音,那就是低娶了。
程氏私心覺得,寧珩配得上公侯之女,但他不願意,那也隨他。
與顏家的婚事,就快要談成。雖然沒有下定,但如今突然反悔,程氏也覺得不好和對方交代。
寧婉音若有所思,「母親放心,女兒去安排。」
當日,太后懿旨,賜婚壽安伯嫡長子寧珩與太常寺少卿之女。
消息傳開。
兩家都是歡喜至極。
顏家正覺得憋屈呢。施家橫插,他們自然不敢爭搶,還為了女兒的名聲,把曾經與寧珩相看的事藏的死死的。
沒想到太后懿旨,這一樁婚事成了!
寧家上下也很歡喜,恭賀寧珩。
唯有壽安伯很不高興,向著程氏抱怨:「你怎麼不為你兒子想想,娶這樣的女兒,對他的前程能有什麼助力?」
「南陽侯千金,這麼好的兒媳你不要,非要入宮去求什麼賜婚聖旨,你攪黃你兒子這麼好的婚事,他可是你親生的!」
程氏以前總是盼著他回來,但如今他常回來,倒又覺得他還不如不回來。
聽見夫君的指責,她只能默默垂淚。
寧珩冷冷道,「爹是對太后的懿旨不滿嗎?」
壽安伯噎了一下,道,「你不知輕重,以後肯定會後悔。算了,這麼好的婚事,我再和人家商量商量,給你弟弟留著。」
寧珩眉峰微皺。
他不和勛貴權臣聯姻,就是以防「外戚勢大」。
他妹妹不止是寧家女,更是太后。
她會願意寧家和勛貴聯姻,成為第二個薛家嗎?
不過壽安伯的打算根本沒成行……
昌平侯突然急招他回西南,說是他之前管的軍隊出了點事。總之你要是不回來處理,那事兒就大了。
壽安伯只能急匆匆返回邊疆。
打算下一回再來安排。
但……
終其一生,他沒再能回京。
寧婉音對於他沒什麼感情,只看母親怎麼想。程氏想他回來,就召他回來。
不想,那他就不用回來了。
賜婚懿旨後,寧顏兩家很快辦了婚事。
婚假結束,寧珩入宮謝恩。
「我有一事,想託付給兄長。」寧婉音看向寧珩,沉聲道。
她在觀政的時候,便有一些新政的構思。
直到戰事平定,收攏兵權,在朝中樹立了威望,才決定動手。
她託付給寧珩,並非是任人唯親。
若寧珩與勛貴聯姻,只想結黨營私,讓寧家變成第二個薛家。那哪怕他是自己親哥哥,寧婉音也不會重用他。
她先是大炎太后,再是寧婉音。
但如今,寧珩是最合適的人選。
首先,寧珩曾經在江南待過幾年,熟悉那邊的情況。
其次,最關鍵的一點是,寧珩的文章,能看出他有為國為民之心。
當然,若這份心是假的,那寧婉音就換人。
寧婉音並不能確定,自己一定能選到最合適的官員,但她永遠有備選。
「娘娘請說。」寧珩臉上多了一絲嚴肅。
能讓寧婉音說託付二字,絕非小事。
「我準備推行稅法改制,先從江南一個州府試行。所以有意任命你去平江府做知府。」寧婉音緩緩說道。
大炎立國數百年,土地兼併嚴重,財富藏於豪紳,百姓貧窮,而朝廷也收不上稅。
朝中各處需要花錢。
西南的軍費也是一筆巨大開銷。
殺幾個貪官,受苦的依舊是百姓,只能補一時窟窿,並非正道。
推行稅改,勢在必行。
世族豪紳必定會反對,寧婉音很清楚,沒那麼容易。
但如今兵權已經大多收到她的手中,朝中有她,外有寧珩,內外反對的聲音,她都會狠狠碾壓下去!
「韓尋與你一同去江南,麒麟衛從即日起建立江南分司,配合你的行動。」寧婉音道。
這一句話很平靜,但卻是夾雜著血雨腥風。
向來改革就沒有不流血的,而麒麟衛就是去殺人的。
寧珩深深看向寧婉音,他妹妹是個厲害人物,他是一直都知道的。
但你越是了解,越能知道,她的堅韌勇敢,她有強大的內心,和令人欽佩的才能。
以女子身份執政,也敢不畏流言,推行新政。
「臣,必不負太后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