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單獨採訪
「加倫伯爵曾在橡樹城的神學院學習了一年,每年都會有一個月的時間呆在那裡。♧✌ 6➈SĤ𝐮x.℃σΜ 🎃♚」
桑婭解釋了為何加倫城裡有那麼多和韋森州相似的地方。
例如這家書吧,布局和韋森的一樣,一樓是公共閱覽室,二樓是小包廂,三樓是可以開研討會的會議室。
午飯後,腓特烈獨自坐在桑婭的個人包廂里看書。
這個包廂是桑婭的私人工作室,不但有沙發、桌椅,可供小憩的躺椅上放著一床被子,三個書架上放滿了書,書脊帖著自帶書的標籤,除了修辭學、邏輯學的書外還有各國遊記和一些專業的入門書籍。
這些書里都插著書籤,說明都被閱讀過。
此時腓特烈手上拿著一本兩個月前出版的《赫爾維蒂人在韋森》,這本書是桑婭在去年到韋森州採訪了近百位來自赫爾維蒂聯邦的打工人後寫的,受訪者來自鐵路和建築工人、餐飲店小老闆、紡織廠工人、懷表工匠各行各業,通過對詳實的一手資料的歸納總結,全面描述了他們在韋森州各地工作內容、收入情況、生活水平等情況。
他看得很專心,赫爾維蒂打工人有些事情當事人只會對老鄉們說,同時自己也缺乏本地人視角對外出打工人的看法,這本書正好填補了空白。
桑婭提著午餐回來了,壞笑著問腓特烈:「你吃『蠕蟲』嗎?」
她說完之後滿懷期待地看著腓特烈的臉,希望能看到驚訝或者不滿的表情。
腓特烈抬起頭,很配合地做出極度誇張的表情,毫無語氣起伏地喊到:「哇!居然吃蟲子,真是太可怕了!」
桑婭意識到自己的惡作劇被識破了,很鬱悶地嘟了嘟嘴。
她說的「蠕蟲」是一種用牛或豬肉和牛奶作為主料,加上麵包屑後做成的香腸,在水裡煮熟後呈白色,有些像蟲子。
腓特烈笑了笑,當年因為這事鬧過烏龍,自己去鐵路工地調研的時候聽工人提了一嘴「能吃到蠕蟲就不錯了」,還以為後勤保障出了問題。
午餐在桑婭講述各種當地奇聞異事中度過,在收拾餐具的服務員離開後,她坐到腓特烈身邊,認真地說道:「我想向你請教幾個問題。」
腓特烈點了點頭,這是剛才說好的,午餐她請,條件是自己解答她的一些疑問,相當於是採訪。
桑婭問道:「鐵路如何才能做到給人們增加收入?」
很多人知道鐵路給韋森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這些財富究竟是怎麼來的,沒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
腓特烈想了想後說道:「在經濟活動中,鐵路的用途是減少運輸成本,這個成本包括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
「現在大宗貨物成本最低的運輸方式是水運,但是水運有受季節、河流分布和運輸速度等影響在一些方面處於劣勢,兩者是互補而不是競爭。」
桑婭拿出筆記本認真地記錄下來,腓特烈見她沒再問就繼續說道:「在缺乏可通航河流的地方,鐵路就是陸地上的河。」
「據我了解,赫爾維蒂聯邦山區里很多地方自然環境惡劣,寒冷時間長,種植的燕麥和豆類產量較低,生活很困難。」
「山里擁有很豐富的資源,例如木材、草藥和皮毛等,但都因為運輸不便導致成本高,價格在外面的市場沒有競爭力,所以賣不出去。」
「鐵路的優點此時就體現出來了,它能大大減少商品的運輸成本,路修到哪裡商人就能出現在哪裡,使得原本只能爛在本地的東西能買出去,收入就這樣增加了。」
「同時外面賣進入的商品也會更加便宜,山里人買到的衣服、肥料這些商品會更便宜。」
腓特烈說了很多鐵路帶來的好處,桑婭在本子上詳細記錄下來。
但她有點不專心,開始時兩人之間隔著兩個拳頭的距離,等鐵路相關優點記完的時候,肩膀已經挨著肩膀。
腓特烈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了,沒放在心上。
<center>
</center>
桑婭記錄完後又問:「我打聽到有山裡的人想大量種植伊莉莎白薯,你個人是怎麼看的?」
腓特烈眨了眨眼,說道:「這挺好的啊,山裡有些土地不好種麥子,用來種伊莉莎白薯是可以的。」
「新鮮的伊莉莎白薯不好保存,可以做成麵條或者麵粉那樣的粉末來長時間保存。」
他見桑婭停筆後沒再問,又想了想,繼續說道:「這兩年韋森堡大學農學院在研究主糧輪作,兩年輪作有伊莉莎白薯分別和春小麥、燕麥、金豆以及比較特殊的伊莉莎白薯與單播冬性黑麥加復播短生育期燕麥模式共四種模式,三年輪作有伊莉莎白薯、春小麥、燕麥模式和伊莉莎白薯、燕麥、金豆模式兩種模式。最後的結論是伊莉莎白薯與單播冬性黑麥加復播短生育期燕麥的模式收穫的重量最高,伊莉莎白薯、春小麥、燕麥模式和伊莉莎白薯、春小麥模式收穫的重量在第二檔,其它模式第三檔少不了多少。」
「具體的種植方法我也不是很熟悉,不同的模式適合不同的地方,萬一說錯就糟糕了,伱可以去農學院做個採訪,他們是準備推廣的。」
腓特烈一直以來十分關注主糧相關事宜,六年輪作制並不適用於山區,所以進行主糧輪作的研究並有了成果。
但他精力有限沒那個能力掌握所有技術細節,只了解大概。
了解大概就足夠了,現在的貴族老爺有幾個是知道地里什麼時候該種什麼的,都是靠管家和管事來管理,自己只管最後帳本上的數字就行。
所以桑婭看向腓特烈的眼睛裡冒著星星,嘆道:「你真是博學多識啊,不但懂鐵路,居然連怎麼耕種都知道。」
腓特烈笑了笑,說道:「報紙雜誌看得多了就知道了。」
這些耕作模式沒什麼保密的地方,公開了有利於刷聲望和賣種子肥料,要保密的是育種和生產肥料的技術。
他又指著書架稱讚道:「你也不差嘛,很多書我都沒看過呢,屬於博學多才了。」
桑婭的臉微微紅了一下,回答道:「其實很多書我只看了目錄,寫報導需要的時候才會翻。」
腓特烈點頭說道:「遇到不懂就學就問是個好習慣,總比瞎編好。」
桑婭說道:「怎麼可以瞎編呢,你……沒聽說過韋森公爵說,對記者來說真實就是生命嗎。」
腓特烈咬牙切齒地說:「對那些人來說,編造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能讓報紙更好賣,管它真不真呢。」
「前不久有報紙亂編了一個新聞報導說……韋森公爵有兩個私生子,他們現在在等法院判決呢。」
「不說這個了。」他撇了撇嘴,「我覺得你採訪的提問還有待改進,想今天這樣不應該只問大方向上的問題,還要問一些細節。」
「例如鐵路如何帶來財富那個問題,我在說完降低成本就停住了,你可以就降低成本的細節繼續問下去。」
「還有引進伊莉莎白薯種植那個問題,山區的地理氣候條件和韋森州是不一樣的,這時要繼續問韋森州的種植模式能否在山裡適用。」
「讀者們不只是要看籠統的東西,他們更關心落到實處的細節,這樣的新聞能更有信息量,更能將內容的全貌展現出來,讀者會更喜歡。」
「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必須對自己要問的問題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首先確定主要問題和一些次要問題,否則不知道要去哪個港口不管掛什麼風都不是順風,這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前期準備。」
腓特烈是因為桑婭昨天關於鐵路的報導和寫那本《赫爾維蒂人在韋森》時親自採訪那麼多當事人,不是靠聽說的東西胡編亂湊而看高她一眼,所以提點一下。
現在報紙還屬於新生事物,新聞學什麼的影子都沒見,記者們也是在黑暗中探索。
桑婭仿佛看到了前進的燈塔,看向腓特烈時眼睛要冒出火來。
[1]於台澤,賈良良,牛麗娟,等.馬鈴薯輪作的生態和經濟效益﹣﹣案例分析[J].中國馬鈴薯,2020,34(06):337-349.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