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開拍與熱鬧

  第390章 開拍與熱鬧

  惠特尼最近迷上了大鼓書,明明聽不懂,卻沒事就跑去聽王旭媽媽唱大鼓,特別是聽說有個含燈大鼓的唱法,還專門請王旭媽媽給唱一下,弄得王旭媽媽很不好意思。

  她雖然在這方面一直沒出師,但那是老師要求嚴,糊弄一下這個小老外還是沒啥問題的。至少讓她很滿意,看她最近每天樂顛顛抱娃的模樣,就知道她的心情很不錯。

  這屬於很好的徵兆,產後抑鬱症與普通抑鬱症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這種病真的好起來,那就非常快,幾天個把月就能真的痊癒。

  而且一般都不會有後遺症,並不像普通的抑鬱症那樣,有時候甚至都很難判斷是否真的治好了。

  大鼓書,其實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國內挺多類似的,三弦,大鼓,評彈,甚至還有各地方言的版本。

  但至少王旭在國外是沒見過的,所以,這種形式可能是現在全世界獨有的,這種唱著講故事的表演形式,還真就挺獨特。

  如果說這東西到底像什麼,其實倒是和西方傳說中的雲遊詩人有些類似,都是在不同的城市間遊走,然後用歌聲講故事的人。

  其實,西方的歌曲本身就有敘事的作用,所以也許他們不需要一種新的形式,直接唱歌就行了。

  如果你仔細聽西方的歌曲,好多歌曲都講的是一個故事,比如大名鼎鼎,王旭也特別喜歡唱的那首《加州旅館》。

  這首歌,王旭一直翻唱的是那個超長前奏的版本。這首歌很老,差不多十多年前,就被老鷹樂隊做成唱片了,全世界唱這歌的人更是數不勝數,這就是每一個流浪樂手必會的歌曲。

  但前段時間,王旭突然接到了原老鷹樂隊主唱格列·弗雷的來信,這封信是由寶麗金轉過來的。

  起因是格列·弗雷和唐·亨利兩位原老鷹樂隊的核心成員,想要重新把老鷹樂隊聚集回來。最近,他無意中在一個朋友那裡,聽到了一個來自華夏的翻唱。

  錄像里的歌手對《加州旅館》這首歌的前奏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編,僅僅前奏就長達三分鐘,錄像帶有些模糊,是一個在酒吧聽歌曲的外交官用家用錄像機錄下來的。

  但那個歌手非常專業,無論是他的改編還是演繹,都堪稱經典。

  這個版本並不是發行版,只是一個在酒吧的彈唱,這種彈唱並不違反版權法。當然,格列·弗雷也並不是找王旭來要版權費用的,相反,他希望能獲得王旭的授權,可以在以後使用王旭的編曲。

  按照寶麗金的工作人員的話說,格列·弗雷之所以能找到他們,還是因為王霏和王旭在丑國的走紅。

  格列·弗雷唯一能想到和華夏音樂界有聯繫的公司,也就是王霏的東家,寶麗金。於是便求助了寶麗金,詢問這個華夏歌手是誰。

  幾經輾轉,最後才找到了負責發行王霏專輯的負責人。

  那人一看,哦豁,這不就是我家王旭嘛,於是這封信就這樣跨過太平洋,來到了王旭的手中。

  好吧,王旭真沒想到,自己演唱的版本不是人家的原版,反而是他們重組樂隊後的全新演繹。算了,抄哪個不是抄呢,又不是第一回了。

  不過既然人家找來了,態度還挺客氣的,那必須得答應啊,絕對沒有什麼補償的意思啊。

  王旭不僅僅寄去了自己的編曲曲譜,還錄了一張自己的演繹版以及王霏的演繹版的CD給寄了過去。順便說明自己打造了一個非常棒的錄音棚,這張CD就是在他自己的錄音棚里錄製的,歡迎有空他們來玩。

  順便也問了一下,自己能不能出個翻唱,如果能的話,會讓寶麗金的人去商量版權的事情。最後,就是祝他們重組順利了。

  信同樣寫得挺客氣的,禮尚往來,老鷹樂隊在丑國的音樂界堪稱殿堂級的,前世的王旭就非常喜歡他們的歌曲。雖然算不上粉絲,主要是對他們的私人生活一點都不了解,不然也不會發生抄早了的這種烏龍。

  然後一周內,王旭就收到了回復,對他和王霏的演唱大加讚賞,同意了王旭兩口子翻唱的請求,具體費用自然會由寶麗金的人和他公司的人去談的,信中不會提及。

  他在信里說對王旭錄出來的純淨音色確實很有感覺,詢問他是否了解在華夏開演唱會的可能什麼的。

  自此,信件就在王旭和格列·弗雷之間往復,後來又換成了電子郵件,後來又換成了ICQ。

  ICQ是王旭開發的一個小產品,主要用於網絡上的即時通信,交給了玉卓師兄運營,這東西在現在的華夏真心沒啥用處,無他,用戶太少,只能是個玩具。

  網絡應用需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打底,雖然王旭對各種技術的貢獻,讓華夏的網絡基礎建設比前世強了不少,但依舊無法徹底打破物理層面的規則。

  更何況,現在的華夏人,還真沒多少買得起電腦這種昂貴的產品,連電腦都沒有,哪裡來的網絡用戶啊。

  丑國依託以前強大的全國電話線路,在網絡建設的初期發展十分迅猛,再加上丑國電腦普及率已經相當高了,家庭作為電腦使用的基本單元的模式已經構建成型。

  在大約1990年的時候,丑國在線成立,對外大規模提供撥號上網的服務,這其實可以被視為丑國正式開始大規模進入網絡時代的開端。

  這幾年,網絡用戶數量每年都以翻番的速度在瘋狂膨脹著,但這個年代的網絡其實是靜態的,也就是基本上都是編輯好的HTML頁面,放到網絡伺服器上直接對外展示。

  用戶除了點擊,就沒什麼其他的交互行為了,因而,這一代的網絡雖然新奇,但真心沒什麼太大的用處,網絡的使用依舊處於爆發的前夜。

  雖然源自丑國軍方的好多技術也都下放下來,但那些東西技術門檻還是太高了,普通人依舊被排除在網絡的大門之外。

  但是,這個時候,一個在這一世網際網路中最重大的事件發生了,那就是1993年6月,丑國GIT鏡像站正式開始對外服務。

  王旭出品的大量網絡基礎服務程序和應用程式,以開源的方式展現在世界面前,這毫無疑問極大地推動了網絡化的進程。

  從瀏覽器到伺服器,從前端到後端,從交互到數據,這裡幾乎有著一整套的解決方案,雖然大多只是初始版本,並沒有十分地完善,但各種協議搭配之巧妙,配合之流暢,讓人嘆為觀止。

  就比如說瀏覽器吧,它幾乎可以從COS的作業系統的底層直接獲得支持,並且在表層的應用程式層自動地調用硬體的支持,來完成界面的渲染。

  而所有這些操作,都被封裝在了被稱為Desktop的桌面系統之中,這一套完整的圖形化解決方案,讓電腦的操作徹底拋棄了命令行,讓用戶可以通過滑鼠進行電腦的大部分操作。

  而瀏覽器居然是和桌面系統用的是同一套底層,無論是對JavaScript語言的支持,還是對硬體加速的訪問都是來自底層。

  而瀏覽器所做的,僅僅需要獲取網絡資源就可以了,然後渲染交給桌面系統的底層,最終在屏幕上畫出漂亮的網頁。

  而王旭對HTML的支持直接進行了擴展,他允許頁面嵌入程序代碼,訪問頁面內部的對象,這就是所謂的瀏覽器端的程序。

  整套架構核心,王旭參考的是後世谷歌的Chrome系統,這東西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作業系統,只不過偽裝成了瀏覽器的樣子。

  太詳細的就不解釋了,總的來說,就是王旭借鑑了許多後世的架構,在相對簡陋的計算機環境下,實現了一些網絡應用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王旭甚至還把大量的協議規範都放到了開源項目之中,後來又有無數的貢獻者針對這些協議,寫出了各種的教程。

  之後各種開發工具的開源項目中,也都加入對於各種新協議的支持,這下好了,這國際IEEE,W3C之類的還沒制定好協議呢,這邊事實標準都已經上路了。

  不過這樣才是正常的,現在幾大國際標準化組織已經吸納了水木、帝大和華科院的大量團隊作為成員,畢竟他們本身就是那些新協議標準的維護者。

  這可是前世這些大學想加入都難的國際標準組織,一直都是西方大學和大廠所把持著,現在好了,華夏外交都還沒破冰呢,這邊電子信息領域已經融合了。

  所以,王旭推進的這一次大開源,被業界稱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大爆炸(Big Bang),毫無疑問,這是一次爆炸性的事件。

  電子郵件、聊天室、文字遊戲、公告牌,社區、網站都開始以大爆炸的速度瘋狂湧現,許許多多的商業公司開始以此為基礎進行商業化的運營。

  無數的應用在此基礎上湧現,數不清的公司因此崛起,網際網路甚至提前數年進入了第一代完全體時代。

  因為這些東西幾乎都有開源的項目在支持,而使用者的快速反饋,和運營公司的快速反應,加上商業力量開始為開源社區做貢獻,這使得這些軟體的版本更新幾乎是每兩個月就會發生一次。

  這和以前商業單機軟體時代,每年才推出一個新版本的速度可以說提高了好幾倍。

  正向循環可以說正式形成了,全國,乃至全球友好國家和友好大學的各種團隊,開始逐漸接手這些項目,專門形成團隊進行維護。

  這樣的事情當然被上面注意到了,即便沒注意到,王旭也會和上面說明白,你可別小看這些科技界的人士,他們真的對政治沒什麼影響。

  但這次的大爆炸,可是真正意義上的科技搭台,商業唱戲的,後面有數不清的資本在支持的,這些人的能量可就不是幾所大學,幾個項目能夠比擬的了。

  GIT在西方亮相到現在都不到一年的時間,但其註冊的用戶已經超過了百萬,貢獻者超過了十萬,項目上萬,代碼量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上升了接近十倍。

  可以這麼說,不到一年的時間裡,GIT對微軟十年的代碼量,實現了超越。

  當然這麼多代碼的審核,王旭肯定是做不到的,他自己能控制的,其實也就剩下幾個核心應用了,剩下的,都是靠著水木的力量。

  以及不斷開放之後,其他大學的力量,乃至全世界的力量,這才讓這一切的發生看起來像是個奇蹟。

  而ICQ,只是一個小程序,比起開源的各種網絡應用來說,完全不起眼。這東西更像是一個創意產品,而非科技產品。

  這東西裡面的技術用的都是GIT上已經成熟的東西,是用各種開源庫搭建出來的東西。

  而且,王旭為客戶端選擇的還都是那些已經和Dos+Windows系統打通了的那些庫,而沒有選擇更加簡單有效的COS專用庫。

  服務端更是直接使用的GIT上的成熟產品了,這會兒的伺服器,也就提供一個人員登錄和好友關係的功能,王旭直接用現成的目錄服務就搭建完了,根本就沒寫什麼代碼。

  這個小東西扔給了玉卓師兄,讓他在丑國進行運作,然後又為玉卓師兄大致講了一下網際網路的遊戲怎麼玩,什麼抓流量啊,找融資啊,別管盈不盈利,等有人收購,直接報個天價賣給下家就行了。

  之後他就不管了,這東西是王旭送給全體員工的禮物,也是送給所有GIT貢獻者的禮物。

  他把這東西的股權分給了所有的員工,當然只是分紅權,而所有為維護GIT做出貢獻了的團隊,也都分了一點。

  王旭的三駕馬車,各自分了兩個點,王霏和王旭一共分了10個點,玉卓師兄要負責運作,額外給他個人補兩個點用來維護自己的團隊。

  公司員工都會分一點點,不會很多,畢竟王旭這裡的員工也沒做多大貢獻,並不適合大筆撒錢,未來賣大錢的時候,每人能分個幾千塊人民幣就夠了。

  而GIT上的人就多了去了,王旭只會獎勵那些有王旭發起的項目的貢獻者們,他們是這一次大爆炸的推手,其實已經把王旭想要的東西送到了王旭手上。

  而這一騷操作,不過是告訴世界,王旭真的不在乎錢,他只想把技術推向全世界。

  雖然最終每個貢獻者也就最多和王旭員工一樣,分個幾百美元的樣子,但這種無私把所有收入分給全世界參與者的盛舉也是個值得大吹特吹的事情不是。

  玉卓師兄當然不會忘了這些未來會有收益的人的作用,更不會忽視這樣一個事件的GG效應。

  於是他的操作也愈發騷了起來,雖然沒有開源,卻也同樣首先在GIT社區上面建立了自己的項目。

  然後把一篇經過丑國會計師事務所整理統計的AB股權分配方案公布在了這個項目之中,然後作為項目發起人的親自發布了這一聲明。

  丑國的普華永道諮詢公司負責股權的全部管理工作,但這些股權沒有投票權,只有分紅權,決策權最終掌握在王旭手裡。

  千萬別小看在GIT上的影響力,他在這上面的追隨者已經數以萬計,這些人可都是真正意義上的IT精英,無論是接受教育的程度,還是個人財富都是社會中上層的存在。

  你沒看王旭弄個小說都能在丑國賣暢銷書,他寫的好多技術文檔,特別是網際網路架構方面的東西,被丑國的科技出版社結集出版,一本賣好幾百美元,居然都賣成了網上書店亞馬遜的頭牌了。

  光是靠著賣書,王旭在丑國的收入都超過了數千萬美元,不比他未來賣個ICQ來錢慢。影響力就是財富,對於王旭來說,現在掙錢真的就和撿差不多了。

  如果只看收入,伱別看王旭窩在帝都都不出門,一年真不比王霏掙得少,明年的統計,估計就會比王霏更高了。

  王旭的聲明當然是宣稱自己為了方便溝通,做了一個商業項目的嘗試,為了感謝GIT上貢獻者對那些項目的支持,就把這個項目的收入從一開始就捐獻給所有為王旭的項目作出貢獻的人們。

  當然也會同樣送出一些股份給包括了各個大學GIT鏡像站的維護團隊,GIT管理委員會,GIT基金會在內的GIT各種管理機構們。

  一個小小的項目,王旭直接拆分成了十萬股,每一股的初始價格是一美元,然後給榜上有名的絕大部分人都分了一股到數股不等的樣子。

  事情扔出去了,王旭就不管了,因為他在忙著拍電影,甚至連程序的後續維護都是玉卓師兄找人做的。

  整個項目的投資不大,因為伺服器端並不存儲太多的信息,所以,對於整個系統的壓力也很小,這是一種端對端的通信方式,所以也不支持什麼群啊,組啊之類的交流方式。

  這就和前世最初的ICQ沒什麼不同的,在有限的硬體條件下,這樣的東西極大的滿足了用戶的溝通需要,只要彼此都在線,那麼就可以互相溝通,仿佛彼此就在面前。

  網際網路在這一刻,這是一種遠比電話更為新奇的體驗,因為和你交流的人是你完全不認識的,這種陌生人社交就是網際網路社交的最初形態。

  一個簡單的ICQ號碼,一個電子郵件地址,就成了你在網際網路上的身份,基於匿名體系的社交網絡就此初露崢嶸。

  這東西是王旭去年寫的,拖拖拉拉地寫了幾個月,內部又測試了一段時間。一直到年後,才真正交給玉卓師兄去運作。

  而他自己則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拍電影的過程之中。

  電影的拍攝並沒有什麼太多可以講的故事,畢竟找來的要麼是實力派,要麼是天賦派,演這麼一個並不需要太多演技的科幻片,可以說沒啥難度。

  也就是最開始的時候,周邊大範圍的綠幕有些影響演員的發揮。

  即便是丑國來的演員,他們也都沒有任何在綠幕前拍攝的經驗,幸運的是,除了極少數幾個場景,大部分的綠幕其實都是用在遠景的部分。

  所以,雖然有影響,但真心不大。

  蔣文的發揮很穩定,他把一個有些久經滄桑的隊長刻畫得很是到位,不過開始的時候他沒搞清這片子的定位,或者說,他不夠耍帥。

  深刻沒問題,為了這個角色,他寫了不少的人物傳記,還專門和王旭討論過,王旭甚至還鼓勵他把這部分關於墨菲的人物傳記,寫成了真正通順的文字,放到了GIT上,作為周邊人物小傳而存在。

  梁佳輝也是一樣,他對於密碼這個反派人物的剖析格外深刻,王旭在劇本里是對這個人物的背景有所描述的,這是一個背叛者,但卻不是一個純粹的壞人。

  他只是在親情和友情之間,選擇了親情而已,他無法忘記虛擬世界中的家人,他甚至感覺外部的世界才是虛假的。

  這是一個在真實與虛假中徹底迷亂的可憐人,他毫無疑問傷害了很多人,但也毫無疑問是一個被矩陣徹底搞瘋了的人。

  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有深度的角色,為此,梁佳輝同樣完整地建立這個人物的人物小傳,他甚至更為積極地為他編造了整個家庭。

  忙碌的父親,慈祥的母親,還有她喜愛的,整天纏著他的妹妹。他感覺自己被墨菲騙了,騙得離開了自己的家庭,但是他很隱忍,沒有讓墨菲看出破綻,反而在關鍵的時刻給了整個小隊幾乎是致命的一擊。

  如果不是坦克提前發現了他的異常,可能整個隊伍都會被徹底消滅。但最終坦克利用了他,傳遞出了錯誤的信息,但也導致了他的憤怒,因為他徹底回不去了。

  他試圖拔掉所有人的接口,卻終於被醒來的坦克幹掉了,死前還帶走了兩名隊員的生命,順便暴露了這艘飛船的位置。

  而約翰扮演的史密斯則更是複雜,他也是叛徒,但他其實也並不信任矩陣本身,他叛變的目的也是為了更高的權限,他是為了復活他的愛人。

  在王旭的這一版的《黑客帝國》里,並沒有誰是單純的,好人壞人的定位也只是位置的不同而已,甚至有很多人會得到另外的解讀。

  比如,到底哪個世界才是真正虛幻的,畢竟那些科幻場景似乎也不是那麼真實,地下城市的存在,遙遠的西安,穿梭於地下的飛車,反重力的摩托等等,真的就那麼真實嘛。

  王旭只負責挖坑,他不負責回答,電影也同樣不會給出答案。

  如果按照電影宇宙的設定,那麼顯然虛幻和現實是清晰的。

  但設定就一定是真實嗎?這同樣是一個問題,甚至電影宇宙難道就真實了?王旭特意使用了電影宇宙這個概念,就是給人這樣一種迷幻感。

  電影還沒拍出來,根據小說誕生的各種假說也猜測就已經充斥著各大論壇了,丑國那邊的很多娛樂相關的網站,也會不斷轉載各種各樣的背景世界之類的討論。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開源的幻想設定,根據協議,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其中的創意,如果你把內容上傳了,等同於你已經授權別人使用了。

  這其實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創作方法的大門,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全新的社會實驗,如果說有哪個國家對這種新玩意最感興趣,那毫無疑問是自由散漫的西方人了。

  各種討論逐漸從GIT到公告牌,到論壇,到門戶,最終擴展出圈,進入主流媒體的視線。

  這些年,網際網路在丑國已經開始了全面的普及,發展可以說方興未艾,而且正是拉鏈頓總統的執政方向所在,媒體自然是對這上面的風吹草動無比感興趣。

  當這種事情進入全民熱潮的時候,那就不是任何事情可以阻擋的了,這是一個網際網路事件,又是一個娛樂事件,那可以聊的就多了去了。

  如果媒體不蹭熱度,那就不能叫媒體了。從報紙到雜誌,從電台到電視台,反正只許你說不想看,不許你說看不著,王旭的電影剛剛開機,就算是達成了這樣的成就。

  王旭電影開機的消息已經被新線在丑國的新聞媒體上爆出了,王旭和王霏的身份,惠特尼的加盟,香江歌王的參演,各種消息,一條條緩慢的釋放著。

  已經開始有人說,這片子是一部歌手們的聯歡會,並不是什么正經的電影。

  誰能想到,此言一出,GIT上的大量擁躉就不幹了,這可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宇宙的開源項目,在他們心中神聖得很呢。

  於是各種辯論不僅僅充斥著傳統的新聞媒體,更是充斥著雅虎等新興網際網路門戶之上。

  嗯,沒錯,雅虎剛剛成立了,GIT基金會還投了的那種,是一個扶植項目。誰讓創始人不僅僅是斯坦福畢業的,還是個華人,拿到GIT的投資和扶植簡直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新線都有些搞不明白了,他們也是運作電影的老手了,雖然能夠想像到新模式可能帶來討論度,但怎麼也不會想到會這樣誇張。

  這電影才剛剛開拍,整個世界似乎就都在討論這件事情了,甚至壓都壓不住,這是新時代,這是新熱點,更是這一屆丑國政府重點扶植和激勵的行業,簡直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占全了。

  新線曾經要求王旭在科學上做點事情,來預熱這部影片,但誰知道,王旭這人拍科幻片,那就是天生自帶流量的那種。

  他本來就是新興領域的神,他說要幹啥,你信就行了,不信那就不叫信仰。

  丑國人可是什麼邪教都敢信的主,約翰就信一個叫科學真理教的邪教,至少華夏認定這個宗教是邪教。

  但還好,約翰並不是什麼宗教瘋子,相反他拍電影的態度還格外地認真和專業。

  也許是很多年事業不順,讓他的氣質多少帶了些憂鬱,經過化妝,自然產生了一種有些陰鬱的感覺。

  再配上陰沉的天氣和低沉的音樂,那效果,妥妥的大反派既視感,讓王旭頗為滿意,拍攝進度也頗為順利。

  王旭剛開拍沒兩天,這一期的《科學》雜誌發布了,《王旭的訂婚戒指研究》項目作為封面大剌剌的就那麼亮相在公眾面前。

  你要說王旭在哪裡名氣最大,除了網絡上,那就是在科研領域了,丑國的大學裡幾乎就沒誰沒聽過這個名字的。

  畢竟現在的GIT真心影響力太大了,別看才短短几個月,但其擴展之快,應用之廣,影響的科學研究之多,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哪怕是和IT領域無關的很多領域,也同樣因為大量科學庫和科學計算軟體的開源而被吸引過來,不得不投注以關切的目光。

  ,王旭,水木,華夏,這幾個詞,在各大科研院所,是這段時間繞不過的話題。

  然後,就有人發現,這個王旭應該就是那個石墨烯的發現者,為世界打開二維材料世界大門的科學家,同時他也是新興藍光二極體的發明者,為世界打開新的亮度發明家。

  他還是神經網絡人工智慧的諸多新方法的開創者,是抑鬱症音樂療法的推行者,更是抑鬱症治療用音樂的演唱人,好嘛,這叫一個複雜。

  然後,再看著GIT上幾乎數不清楚的王旭建立的項目,甚至連GIT本身都是這個王旭,在GIT上被稱為代碼之神。

  現在,這個神居然訂婚了,還為了搞個訂婚戒指弄了個課題做研究,然後還發在了科學上。

  好吧,這個世界太魔幻,我看不懂,不知道有多少博士薅著自己不多的頭髮,發出怒吼。

  然後就有不少的科學家仔細研究了那篇論文,論文其實很簡單,其實就是說了他用自己和未婚妻的頭髮做材料,利用高溫高壓環境,以小顆粒金剛石為種子,成功培育出來了寶石級的成品鑽石。

  成果不錯,要說有多震撼,倒也說不上,不過確實噱頭十足。

  王旭宣稱培育出來的鑽石品質非常高,然後就有人找到了香江當時的報導,有珠寶鑑定機構認真鑑定的鑑定書作證。

  這內容做不了假,科學能發出來,說明他們已經判斷過事情的真偽了,更何況成品的照片都上報紙了。

  那麼是不是就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簡單的結論,那就是,寶石級的人工鑽石已經可以實驗室合成了。

  按照這個邏輯,這其實還真可以算是一項頂級的科學研究,雖然上《科學》有點欠高度,畢竟估計不會有什麼人引用。

  但這研究的熱度肯定是夠的,科學家也是講究時髦的,這東西就很時髦,而且跟日常生活聯繫緊密,這樣的發現,上《科學》又顯得毫無問題了。

  真沒想到,這個到處製造噱頭的話題專家,居然這麼短時間就搞出來如此重大的科研成果。

  對於學者而言,他們看到這東西能夠實驗室合成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弄個戒指,而是想到了很多金剛石的實驗用途。

  比如是否可以作為光學元器件,這東西雖然有點脆,但硬度足夠高,如果純度足夠高,導光度也非常的好,不知道是否可以製造在太空使用的鏡頭什麼的。

  科學家的腦洞從來都不小,實驗室可以合成那麼大的,按照論文的說法,這並不是極限,只是趕時間而已,那麼就可以考慮更大的,一些透鏡之類的就不是不可能了。

  至於價格,科學家還真的很少考慮這東西,很多實驗室里用的東西,在外面都是奢侈品,在實驗室里,可能就是消耗品。

  比如,金,銀,是奢侈品,但在實驗室中,價格比什麼鈀啊,銠啊之類的金屬差遠了。而即便後者,在實驗室里依舊可以說是常見的消耗品。

  要麼怎麼說科研燒錢呢,那是真的燒的就是錢。

  但並不是所有學者都是如此思維,好事者同樣有之。最近王旭在新聞上一直是熱點,湊熱鬧可不是只是華夏人的愛好,丑國人同樣如是,丑國科學家也同樣。

  然後《科學》雜誌的新內容就被捅到了大眾傳媒之上,被廣泛的轉載於各大新聞媒體之中,從報紙到電視台,好不熱鬧。

  這會兒的媒體還有幾個正經的媒體人,並不都是混子,也還多少要端著些架子,總要請兩位正經的專家評價一下。

  結果就是,稍微慢了那麼一丟丟,這邊的採訪還沒正式出爐。倫敦交易市場的「英美資源集團」股票開盤就跌了5個點,然後整整一天都是一路紅燈。

  英美資源集團是一家專門搞礦的企業,煤炭、鐵礦、銅礦、鉑金礦、鎳礦、錳礦,當然他也是南非主要鑽石供應商「戴比爾斯」公司的母公司。

  別管別人的分析如何,投資人用真金白銀投票,嚇壞了。

  然後就有研究珠寶的,研究市場的,研究經濟的專家,分析實驗室成功合成寶石級的鑽石,對未來珠寶市場可能的影響,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一個熱鬧了得。

  得虧王旭並沒有詳細地介紹這種鑽石到底該怎麼培育,更沒有公布成本,而按照科學家的普遍猜測,無論怎麼算,王旭的方法成本都應該頗高才對。

  不過,頂級鑽石還是多少受到了一定影響,甚至每年的鑽石拍賣會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成交價格和數量都有不小的降幅。

  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就是工業製成品的威力,就這,還只是實驗室合成。

  按照一般的邏輯,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起碼都是五年起步,十年不長,甚至如果成本永遠降不下來,那麼永遠都待在實驗室的可能性也絕對不小。

  鑽石巨頭們自然有辦法各種公關,各種宣傳,反正鑽石本來也就是他們吹出來的,接著吹就是了。華夏的情況不好說,這個國家的事情實在有些詭異,但西方還是很好洗的。

  其實,且不說整個地球的鑽石儲量非常龐大,僅僅從可挖掘的儲量而言,鑽石也不是什麼特別稀缺的物件。

  現有的鑽石礦大都沒有拼命挖,甚至探測總儲量的事情都不願意認真去做,這東西都是在資本的控制下有計劃地出貨。

  前蘇聯,現在俄羅斯境內就發現過超級大的鑽石礦藏,只是基於如果大量開挖就不值錢了的態度,和西方資本達成了共識,大家按照配額來賣。

  而在地層深處,鑽石的儲量可能高達上千萬億噸,要這東西真的那麼值錢,早就有人琢磨著去挖了,但誰都知道,這東西如果真挖出來,那就不值錢了。

  但《科學》雜誌的論文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鑽石的形成,肯定並不需要什麼上億年的結晶過程,或許自然形成確實需要,但不是必須的。

  寶石級的品質也證明了以前宣傳說人工鑽石都只能做工業用途的說法就是瞎扯。

  這些都是以前忽悠人買鑽石的一些說辭,一篇論文,至少就打假了兩個內容。但其他的說法還有很多呢,特別是關乎愛情啦,婚姻啦之類的,那就玄學了。

  更何況,謊言嘛,只要一直說,自然會有人當真的。

  所以,至少目前,王旭的這篇論文雖然造成了一些短暫的投資恐慌,但從幾年這個時間段來看,一切還好。

  至於「戴比爾斯」那邊,華夏政府肯定會利用好這一次的契機,讓他們幫著做一些公關遊說的工作的,加入世貿,可是最近華夏最重要的。

  不過,估計這一世,華夏估計得禁止人工鑽石出口了,這樣才能換來英美資源公司的幫助,你別小看這家企業,這是一家非常老牌的昂撒資本。

  起家的時代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時代,在整個西方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是老錢中的老錢。

  國際交往就是這樣的,利益交換罷了,其他都是虛的,想讓他們坐下來和你商量,就得有能夠交換的底牌。

  當然,如果你真的啥都沒有,他們就直接搶了,他們試過,後來發現搶不動,才坐下來談,但也從來沒把你當成夥伴。

  王旭能做的很少,折騰來折騰去的,不過就是幫忙攢點家底,湊些底牌罷了。

  ——

  (明天見,又是萬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