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演員和病人

  第389章 演員和病人

  王旭還是第一次見到約翰·特拉沃爾塔,這是一個典型的九十年代的好萊塢型男,算不上英俊,但面容剛毅,身材很不錯。

  他的個子很高,足有1米88,只比王旭矮一點點,配戲完全沒問題。

  王旭突然發現,自己的身高雖然對於演京戲來說太高了,特別是演旦角。

  但其實演電影好像並沒有太大的障礙,有神奇的攝影機在,稍微矮點高點都能通過角度解決問題,主要還是你自己的身材比例要好看,拍出來就會好看。

  而且現實中好多女演員的身高並不矮。

  有的甚至很高,像王霏身高174,瞿穎身高175,很多時候都比和她們配戲的男演員高,但看她們最後演出來的電影也沒覺得難受。

  似乎身高真的不是問題,你沒看好多180的男演員和鄒訊配戲也沒覺得多違和啊。

  不過,有一說一,鄒訊個子小小的,但其實他也有161的號稱身高。

  但按照王旭的目測,好吧,不說了,回頭小丫頭又該跳起來打王旭胸口了。

  反正,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他是真沒看見跟前還站了個姑娘。站他跟前,王旭看到的只能是小姑娘的頭頂,離得近的時候,那是真看不見臉。

  但你看她拍的電影,並不會有這個姑娘特別矮的感覺,攝影機真的是一種神奇的設備,當然,這姑娘身材好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鄒訊也被王旭拉到劇組裡了,給了她一個小角色,隊伍里,崔英的小迷妹,後來被密碼害了的那個姑娘。

  王旭問過她想不想演戲,她說想,那就演吧。她現在不賣衣服了,她唱歌也還行,挺好聽的,王旭知道她的未來,就推薦給了王晶花,現在馬佳帶著。

  她的工作就是每天和黃博在酒吧唱歌,算是駐唱歌手之一吧。

  兩人的身份都是公司的簽約藝人,黃渤是在酒吧簽駐唱的時候,被推薦給馬佳的,現在馬佳已經是馬姐了,手下好幾員大將,在市面上很吃得開。

  但他們現在的主要工作是上課,上各種培訓班,從演唱到表演,都得學,這是王旭要求的,這兩人都是天賦爆棚的那種,稍加雕琢,甚至直接拉上場都可以用,但能學一點總沒有壞處。

  王旭給他們找的老師可都是真正會教的那種,並不會出現,學了反而不會唱,不會演的那種情況。

  男演員高點反而好弄,西方演員,不乏一米九以上的大高個,演電影一樣很協調,反而是矮了有時候得用些物理手段來調整身材,弄個增高鞋墊啥的,比如某著名電眼影帝。

  對了,黃博其實也不高,有時候也得增高,不過據說這小子一直很拒絕,特別是參加綜藝的時候,倒是很真實的一個人。

  約翰是一個人飛來的,他現在混得並不好,之前也曾經是炙手可熱的新星,十幾年前《周末夜狂熱》曾經讓他獲得過奧斯卡的最佳男主提名,那會兒他才24歲,可以說春風得意。

  作為一個曾經的百老匯演員,後來歌舞片出道,很快達到巔峰的演員,他的類型片定義給了他很大榮譽和金錢的同時,卻也限制了他演藝生涯的道路。

  後來他陸續接了幾部歌舞片,但都成績平平,一直苦苦尋找轉型的契機,卻一直沒有機會。

  這一次也是新線覺得這個演員因為有足夠的舞蹈功底,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都很不錯,應該能夠適應動作片的演出。

  再加上這小子的笑容本身就有一種亦正亦邪的感覺,很適合大反派這個角色。

  約翰到來的時候,劇組還沒正式開拍,他是按照王旭的要求提前兩周進組,進行武術動作套路的培訓的,畢竟伱要在功夫片裡演出,還是得有些套路基礎,打出來才能好看。

  這會讓得香江動作設計師還沒大舉進入好萊塢,好萊塢也還沒有向香江學習這種套路的想法,所以,在好萊塢的大片中,還是充斥著各種肌肉男的肉搏。

  雖然很猛,但是多少有些單調,看了那麼久,連西方觀眾都有些審美疲勞,再加上確實缺乏美感,這才造成有很多西方人是香江電影的粉絲,就是被那種新穎漂亮的打鬥所吸引。

  武術指導師袁和平也已經到來了,提前兩周開始,這是很多幕後工作人員的到場日期,有些片子還要更久些,像蔣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提前三個月就組織演員們培訓了。

  王旭在帝都什剎海體校租用了一個練功房,還聘請了幾位武校的老師當教練,和袁和平一起負責培訓所有人的武術動作,連蔣文和王霏都得參加。

  約翰當然也不例外,還有香江的,王霏推薦的小帥哥鄭伊健會扮演一個小角色,反派的隊伍成員之一,純NPC,不需要表情,耍帥就夠了的那種。

  張國榕倒是不用訓練,他會等正式開拍才進組,他在劇中會扮演智慧擔當的坦克,並不需要打鬥。劇中設定坦克是西安土著,不會進入虛擬世界,也就是後脖頸子上沒有那個連接口的。

  而二號反派,叛徒密碼,邀請了影帝梁嘉輝,這是個挺難演的角色,王旭想找個年齡大點的,演技一流的人來演,嘉禾就推薦了梁嘉輝。

  趕上他也正好有檔期,並沒有因為角色不是主角而拿喬,欣然接受了邀請。

  嘉禾推薦來的功夫演員賈子丹會扮演靈媒先知身邊的那個保鏢,他是徐科推薦來的,新龍門客棧里演的那個太監讓人印象深刻,酷酷的造型也絕對擺得來,就推薦來了這個超級劇組。

  王旭在這裡把這個人物設定成黑西裝,黑墨鏡,戴耳麥,腋下藏槍的那種。順便致敬一下電影《保鏢》,誰讓靈媒是惠特尼來演呢,一舉幾得。

  這個人本來應該是個白人來著,但王旭嫌麻煩,不想用太多的丑國演員,有名的太貴,沒名的,幹嘛要給他們個成名的機會,給香江人,給華夏人不好嗎。

  而且,丑國人事情比較多,一會兒不能加班,一會權利義務的,不是很好管,人少了沒事,多了王旭怕出麻煩。

  畢竟是第一部,還是謹慎點兒好。如果成功了,第二部,那就可以真正玩大製作了,有上一部的成績在,再大的明星都不敢扎刺。

  如果失敗了,呸,說什麼呢,這片子就不允許失敗。

  反正只要是需要打戲的,那就都去什剎海練一練,算是提前進場。

  王旭這裡的工作人員其實早就入場了,不過那些都是他自己的人,一直就好像日常工作一樣,所以才給人感覺這個劇組是提前兩周才入場。

  這種提前入場做各種準備的方式,以及認真負責的態度,在這個年代還是一個比較常態的情況,一部片子拍幾個月半年的更是正常的,至少在大陸是非常正常的。

  反而是香江那種半個月搞定一部片子的來發,其實才是有些不正常。

  如果你說你是靠著系統性的管理,統籌,協調,充分的準備,那麼十五天拍一部電影可以說是企業的成功。

  但像香江那樣,純粹靠人的靈感,和能省就省的粗製濫造,你可以說他是高效,但也一樣可以說他們真的很不專業,甚至可以說他們糊弄。

  這至少不是一種非常值得宣傳的狀態,這也是他們一直走不出工業化和專業化的道路的原因。

  早年間的邵氏電影,其實是有點工業化的影子的。他們搞的片子流程清晰,盈利點明確,對明星演員,明星製片人之類的都依賴很小,甚至可以說他自己就是造星工廠。

  後來的嘉禾其實也繼承了邵氏的一些特質,各種流程,盈利模式都很清晰。但嘉禾對影星的依賴程度就有些太高了,可以說成也巨星,敗也巨星。

  不過這些都是某一家企業的經營思路與理念,無傷大雅,香江後來的沒落是和整體的環境分不開的。

  但香江電影人也一直都在努力,這些年嘉禾的出海戰略其實就是看到了本土市場的狹小和僅僅依靠東南亞的不穩定,他希望進軍世界電影的中心分一杯羹。

  這和這個時代是緊密相結合的,這會兒的丑國那就是燈塔,毋庸置疑的那種。強大到不可思議,對比的差距讓無數人感覺到絕望。

  後世曾經有人總結過改開四大屈辱事件,其中三個發生在這個年代,經歷過這個時代的人都知道那其中的辛酸,那種無力和委屈,真的一言難盡。

  只有經歷過,才會明白這會兒的國人看待丑國時為啥那樣的矛盾。

  約翰這個人還挺好相處的,並沒有什麼架子,至少在劇組是這樣的,也沒在表面上表現出什麼鄙夷之類的態度,這讓王旭很滿意。

  雖然他現在算不得大牌,但好歹也是個好萊塢明星,只要他不耍脾氣,那劇組的氣氛就不會太差,畢竟剩下的大牌明星要麼是王旭的朋友,要麼是王霏的朋友,弄得這次劇組,更像是私人聚會。

  比如,這片子最大的大牌,惠特尼·休斯頓,她也提前來了,但並不是進組,而是和王霏待在一起,在酒店和王旭家之間,她選擇了王旭媽媽一起住,這和張國榕他們的治療之旅是一樣的。

  和普通帝都人一起生活,非常有利於調節心情,王旭媽媽是個當過媽的人,可以照顧帶著寶寶的惠特尼。

  而且,她好歹也是個文藝工作者,可以經常帶著惠特尼去自己的劇團看自己演出,這算不算是文化交流。

  惠特尼有自己的翻譯,是個馬來華人,也住在王旭的家的客房,每天跟著大家一起生活。

  說起來挺逗的,丑國人帶到華夏的翻譯,反而大多是東南亞的,很少見到帶華夏人回來當翻譯的,至少在九十年代的時候是這樣的。

  丑國文化非常的自我,甚至帶著一種偏激,其內核是對社會的疏離,表現在外,就是近乎偏執的自我保護意識,下意識的疏遠別人。

  這是王旭前世海外的生活中就能夠感受到的,他們的文化中,很少有對親朋好友的依賴,看似非常獨立,但卻是明顯缺少安全感,過度自我防禦的產物。

  在丑國國力蒸蒸日上的時候,一切就還好,但一旦丑國的整體國力不再能夠碾壓全球,他們就會有一種嚴重的應激反應。

  這其實和他們祖先的性質一脈相承,海盜,你還能指望他們彼此相信,親如一家不成。人最恐懼的其實是他自己,丑國人害怕別人正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會幹什麼,因此絕對不會相信別人不會那麼干。

  丑國的黑人群體更加特別,在外人看來他們似乎異乎尋常的團結,但其實內部更加混亂。他們從小在丑國長大,完全接受了丑國傳遞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可以說三觀都被丑國人塑造成了自己的樣子。

  但他們卻又不一樣,和白人不一樣,格格不入的黑色肌膚讓他們有著鮮明的標識,一眼就能認出來。

  丑國號稱是現代文明的燈塔,但在王旭眼中,他們充其量是現代科技的燈塔,僅說科學都不一定算得上。

  《自然》雜誌曾經評選過1000年內世界最著名的科學家,只有五個是丑國國籍,分別是愛因斯坦,費曼,楊振寧,約翰巴丁和哈勃。

  而其中,愛因斯坦是德國猶太人,楊振寧是華夏人,並不是基於人種,而是他們並不是在丑國接受的教育。他們只是在丑國作出了成果,愛因斯坦甚至在去丑國之前就已經名滿天下了。

  所以,你要說他在科學領域是燈塔,那歐洲真的有話要說。

  當然,他在科技領域確實是一枝獨秀,一家獨大的,這一點誰也不能否認。科學領域同樣是領頭羊,也絕對無可厚非。

  前蘇聯很優秀,以至於丑國也不得不用盡陰招才把它弄死。但在科技領域,前蘇聯或許能在幾個小項目上領先,從整體來看卻依舊是被丑國碾壓的。

  王旭一直對丑國有一種想法,那就是如果說華夏盛唐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萬邦來潮,九十年代的丑國那就是曾經的盛唐在世界中的地位。

  這樣對比下,照說丑國應該是一個特別包容,兼收並蓄的地方才對。

  但事實上,從王旭自己的觀察來說,丑國其實是包而不容,他與華夏包容萬物,海納百川的心胸氣度完全不同。

  他把全世界的好東西劃拉到自己家,也確實用高薪,用高額的經費吸引了無數的海外人才,但丑國自身文化的貧乏,讓他只能把這麼多的文化包進來,卻始終無法融合。

  不僅僅無法融合,甚至有不斷割裂,越來越亂的趨勢。

  特別是黑人社區,他們是很多醜國文化的真正起源。

  比如音樂,在丑國,鄉村音樂是白人紅脖子的音樂,百老匯音樂是昂撒貴族的音樂。

  但這兩種都一直只是丑國白人的專利,很少能夠輸出海外。不信你讓任何一個外國人說出一個百老匯演員的名字,或者鄉村歌手的名字試試。

  但其他的,真正能夠出海,甚至風靡全球的,幾乎全是黑人音樂,爵士、節奏與布魯斯、藍調、搖滾、靈魂、迷幻、說唱、街頭、嘻哈,這些個東西幾乎都是在黑人社區里產生,然後慢慢流傳出去的。

  結果就是,從某種方面來說,黑人文化甚至代表著丑國在外界的文化,成了丑國的文化符號。但黑人這個群體本身,卻又始終與丑國的主體社會脫節。

  有了黑人總統,有了黑人明星,甚至沒有黑人就無法拍電影,但這一切,真的讓這個種族徹底融入丑國了嗎?

  王旭不知道答案,估計也沒有所謂標準答案,這東西能討論一整個世紀,絕對不會現在或者在不久的將來有個答案。

  但王旭個人覺得沒有,因為他感覺,他們依舊格格不入。

  惠特尼是黑人,還是那種從小在黑人社區里成長起來的女孩,父母都是靈魂歌手,屬於典型的黑人音樂世家,在黑人中屬於比較有地位的家庭。

  他們一方面離不開自己的社區,另一方面又非常痛恨自己的社區,他們熱愛自己的膚色裝飾,小心翼翼地保留著一些傳統。

  既希望自己的文化被別人承認,卻又非常害怕自己的傳統被其他人所使用,讓這一文化失去了黑人的標籤。

  他們既享受丑國帶來的優越感,同時又隨時害怕自己的一切會被丑國所扼殺,始終保持著警惕。

  這種矛盾的態度,幾乎是從小就深深刻印在每個孩子們的心裡。

  所以丑國黑人,似乎特別敏感,也特別容易被情緒左右,長期處於一種非常不安的不穩定狀態之中。

  惠特尼是黑人,還是女人,最近又被家暴,所以格外的敏感,甚至王旭感覺她甚至有點神經兮兮的感覺了。

  剛來的時候還戴著大口罩,大墨鏡,全副武裝,緊緊抱著孩子,嘴角都還有瘀青破損,讓挺標緻的臉顯得格外悽慘,像個受傷的小獸。

  看她這個模樣,真心不好住什麼賓館。王旭就和她商量要不要和王旭的媽媽一起住,王旭父親又出差了,家裡就媽媽一個人,等她先把傷養好再說別的。

  王旭開始還擔心她是不是葉子抽多了,才導致她的精神狀態那麼差。

  要那樣就麻煩了,雖然在這邊她買不著,這會兒國家也不管你來之前的行為,但總歸是挺讓人煩的,而且以王旭的身份,肯定得上報的。

  雖然國家也肯定不會管這個黑人女孩,但加強這一片的管控那是跑不了的。

  不過,王旭給她把了把脈之後,還是放下心來。確定了她應該不是那個原因,畢竟她的脈象還挺平穩的,抽過那些東西的人,很多時候,連脈象都是亂的。

  王旭的診斷是這姑娘肝脾鬱結,應該是家暴和哺乳期的產後抑鬱產生的雙重結果,是心理疾病,也是生理疾病,但是完全可以調理。

  而且還挺簡單,去聽音室聽聽音樂,去姜嬸那裡喝喝湯就行了,至於她臉上和身上的瘀傷,更是簡單,王旭那裡配的有藥膏,讓王旭媽媽幫她塗抹熱敷一下,兩天就能恢復過來。

  這藥膏是王旭開始讓王霏練武之後,就準備了的,畢竟是運動,總可能有了抻筋拉腿,跌打損傷之類的情況發生,就是個有備無患,這就用上了不是。

  王旭給惠特尼的安排是先養病,病好了再說拍戲的事情,王旭會英文,沒用翻譯,直接就和她說明了她的情況。

  產後抑鬱症說起來可輕可重,輕的自己沒兩天就好了,稍微嚴重點的,如果遇上個好老公,可能幾天也就沒事了,而重的,再沒有家人幫助關心的,最後跳樓自殺的也不是沒有。

  惠特尼的產後抑鬱症並不輕,而且她那個老公顯然不是什麼靠譜的傢伙,也不知道惠特尼看上他什麼了,所以其實還真有可能產生不好的後果。

  王旭跟惠特尼把情況說的嚴重了點,畢竟現在才九十年代,丑國的大部分人也對抑鬱症這種病症沒有太深刻的認識,還是接連死了好幾個名人之後,特別是社交媒體開始普及,才真正全民普及抑鬱症知識的。

  不把情況說嚴重點,一般人還真不願意去治病的,為了這個,王旭還特意向惠特尼展示了他的行醫資格證,和醫學博士的證書。

  嗯,別奇怪,帝都醫學院給他辦的,方便他在帝都醫學院做研究,那個抑鬱症的治療項目進展非常好,已經有很多例重症患者緩解,甚至痊癒出院的都有。

  校方非常重視,這種純中藥調理,依靠音樂的力量,完全沒有使用精神類藥物的治療方法,可以說開闢了一門全新的學科。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治療方法,裡面值得研究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即便是現在,帝都醫學院都已經發了好幾篇一類期刊了,估計再過幾年,最終成果出來的時候,一篇《細胞》加一篇《柳葉刀》或者《新英格蘭醫學》之類的肯定是跑不了的。

  沒毛病,寫個類似《特殊音樂對神經系統的影響》的論文發《細胞》,整理一個《音樂療法輔助特殊傳統藥材治療抑鬱症》的案例集發《柳葉刀》。

  這麼大的課題,最終論文怎麼可能只發一篇呢,十篇八篇是起步,幾十篇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搞個案例分析討論再發《新英格蘭醫學》,醫學論文有時候比科學論文還好水的,甚至頂刊都能水,這是行業特性決定的。

  總之,王旭現在掛牌問診那是完全合法的,這會兒的華夏還沒有所謂的「醫師證」,靠的還是學歷和學位,中醫則乾脆啥都沒有,靠傳承,醫院裡會給能坐診的醫生評職稱,這些算是變相的醫師證。

  至於你開個私人中醫鋪子,可能只有工商的能管,其他人還真管不著你,所以,好多渾水摸魚的也在其中。後來嚴格管理,憑證行醫,總的來說是件好事,可以避免不少的庸醫殺人事情的發生。

  只是完全學習西方那樣,行醫資格具體到只能在某家醫院行醫,就有些過於死板了。

  甚至路邊救治還要被告就更有些過分,還是在立法時要考慮清楚,不能僅僅為了管理方便就卡司一切可能。

  所以,惠特尼現在算是王旭的病人了,她在帝都接受王旭的治療,王旭甚至專門為了糊弄惠特尼,在小樓的一層真的開了個中醫鋪子,還請了個老醫生帶著徒弟坐堂,王旭和他探討過,是真有本事的那種。

  誰讓她是丑國人,總覺得只有自己開診所的醫生才是真正的好醫生,嗯,丑國叫專科醫生。

  專科醫生和家庭醫生是兩個概念的,家庭醫生是全科的,他們基本上不管治病的,而是和你溝通,幫你確定你大概是什麼毛病,是不是很緊急,然後轉給專科醫生去確定,並且治療。

  放華夏,那就是醫院門口問訊處,導診護士的工作,鑑於見過的病例多少問題,還真不見得比導診護士判斷得準確。

  反正弄得正規點兒,可以讓惠特尼感覺好些,那就弄唄,王旭告訴惠特尼,自己的診所在裝修,大概還得過一段才能正式開業,現在家裡看,還特意帶她去一樓聽音室,告訴她這是特殊的治療室。

  把個丑國黑妞糊弄得不要不要的。

  醫者仁心,王旭可全是為患者著想啊,天地良心的。

  在這裡惠特尼放下了她那令人作嘔的婚姻,帶著襁褓中的女兒一起,和王旭一家子一起生活。

  王旭媽媽對於這個黑人女人倒沒什麼偏見,只是見她把才幾個月大的寶寶就帶著到處亂跑非常不滿,接過了照顧寶寶的工作,有事情了,寶寶波比就交給姜嬸幫忙帶。

  嗯,說實話,黑人女孩,小時候是真的挺丑的,至少王旭是這麼覺得的。或者說,只要是別人的孩子,在王旭眼裡那都挺丑的。

  但小嬰兒就是能天生得到女人的關愛,這是人類的本能,什麼膚色種族都改不了的。

  別看黑黢黢的,卻很得幾個阿姨們的喜愛,整天你抱過來,我抱過去的,成了胡同里的新團寵。

  而且吧,黑人那幾乎放養的培育方式,讓幾個阿姨頗為不滿,沒少為此刺得那個黑媽媽。華人對待孩子,特別是襁褓中的嬰兒,那真的是無微不至的。

  這讓惠特尼也非常感動,她的奶水挺足的,足夠小嬰兒吃,只是一天餵好幾頓頗為麻煩,懶惰的惠特尼就想早點給孩子斷奶,然後讓幾個阿姨一頓說。

  也不知道她們怎麼說的,那些阿姨就沒一個會英文的,王旭也不是很相信,那個馬來翻譯能準確地翻譯帝都話,但最終結果卻居然出人意料的好。

  也許是那些人的真誠打動了惠特尼,畢竟真誠是唯一的必殺技。惠特尼居然真的開始學著華夏的方式去當一個母親,很多的細節都能讓人感覺到,這個女人心態的變化。

  當然,這種近距離的親密接觸其實也很容易鬧矛盾,特別是對敏感的丑國黑人來說。王旭有些慶幸,得虧現在是冬天,不然哪個胡同大媽叫惠特尼進去吃西瓜,不知道她會不會跳起來。

  不過,能緩解病情,讓惠特尼好轉起來,開開心心的每天帶孩子聽音樂,王旭覺得還是有功德的。

  至於她的戲份倒是完全不著急,距離安排的日期其實還有一個多月呢。她先來華夏,用不好聽的話來說,純粹是被老公打出來的。

  黑人文化在丑國非常獨特,甚至有些特立獨行,但卻始終無法形成系統,這樣的文化最終要麼被別人融合,要麼自己消散,成為歷史的遺蹟。

  這樣的死文明例子在整個世界數不勝數,美洲大陸上,中亞那一片,都有無數的文明遺蹟。

  也許他們的文明有過一鱗半爪的傳遞下來,但最終被融入了別人的系統文明之中,比如阿拉伯文明,而最終失去了自己的名字。

  咱們真的得感謝自己的老祖宗,兩千年前的先賢們基本上框定了華夏人的文化底色,之後一直都在這個框框裡轉。

  即便被打得七零八落,但總能最後浴火重生,還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融合消化各種外來文化。

  數不清的種族,數不清的文化融入進來,形成獨有的華夏文化傳承,這就是華夏文明的韌性的由來。

  而這種底色,是丑國那種建國幾百年的國家真心沒法比較的。

  記得前世王旭有一次帶一個國內來的朋友玩,在維吉尼亞參觀華盛頓故居,挺大一個莊園,挺大的,但真沒啥逛頭。

  那哥們是個玩古玩的,看著華盛頓當年辦公的桌子椅子,樣式很普通,看材質也沒啥稀奇。

  邊上立著塊牌子,上面介紹說這是從1700年就保存下來的古物。

  那哥們在那兒一陣琢磨,說了句,「前清的,也不能說是不值錢,但咱們那兒只有明朝以前的不讓賣。」

  差點沒把王旭笑死,華夏人對待歐洲那些文物,特別是丑國的東西,大概都是這麼個態度,一臉不屑,沒法子,歷史長。

  也正是因為這種短暫的強大,王旭的感覺就是,丑國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真正的文化內核,這也是王旭感覺丑國包而不融的原因,同樣也是歐洲一直對丑國有一種優越感的重要原因。

  ——

  (明天見,今天只寫了8K,萬字還是有些難度。

  昨天的被禁了,今天修改後,申請解禁,中午通過的。

  所以有些讀者會看到六十一章出現了,又消失了,又出現了的情況,不意外,基操罷了。

  我看很多作者都建讀者群,也有讀者問這個事情。

  這裡徵詢一下意見,不知道本書的讀者是否有這個興趣。

  如果有興趣,我就建一個,方便通報一些消息。

  很早就想弄了,一方面是從沒建過群,不知道咋弄。

  另一方面有些患得患失,既怕沒人加群,又怕有人跑來罵我。

  我這人年紀大了,心裡敏感,真不知道心臟扛不扛得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