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想拍個電影了

  第335章 想拍個電影了

  「心野了,你還真是心野了,你都想拍電影了啊,偉大的科學技術就被你拋棄了嗎?」曾衍東一大口啤酒灌下肚,一口烤鴨吃進嘴,順順胸口,卻依舊不忘嘲笑一下王旭。

  「拍什麼電影啊,現在那電影能看?」周峰接口道,他家最近生意火爆,由於他舉薦有功,沒少給他分紅,今天就是他請客。

  「怎麼不能看,還是有些好片子的。」胡二水最喜歡看電影,他最近也小賺了一些錢,他可是著名的傭兵頭子,在傭兵天下里混得風生水起。雖然和周峰家做生意沒法比,但也遠沒有剛上大學時的拮据。

  「比如呢?」周峰其實並不喜歡看電影,他就是喜歡硬槓罷了。

  「《霸王別姬》啊,你說是不是。王旭,前幾天,你不是還去參加人家首映來著。」胡二水一直有些羨慕王旭的這種娛樂圈人脈。

  「嗯嗯,確實是好片子。」王旭還真不能昧著良心說這片子不好,別管後來陳楷歌如何,他的這部片子確實是那種刻意載入史冊的經典。

  裡面很多的人物都有著近乎完美的刻畫,無論從服化道,攝影美術,導演剪接,演員選角和最終的呈現效果,都完全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

  當然這片子真的可以說是陣容豪華,大牌雲集,三大主演自然不必多說,其中張國榕可以說貢獻了他人生巔峰的一次表演。

  甚至片中隨便一個小人物都是耳熟能詳的演技派,比如演師傅的呂齊,現在正是他名滿天下的時候,雖然大家不見得知道他的名字,但他的臉絕對是盡人皆知。

  他曾經扮演過《編輯部的故事》里的社長,前兩年這電視劇熱播,這老爺子可沒少在全國人民面前刷臉。

  這些都還是主要人物,就說那個只出現了幾個鏡頭的小豆子他娘。帶著小豆子去拜師那場戲,那風情萬種的一跪,煙視媚行的那一瞟,攝人心魄的那一句「怎麼著都行啊」,哪怕30年後再拿出來看都堪稱經典。

  「你和張國榕那麼好,你怎麼沒在那會兒摻和進去?」

  「那會兒忙著項目呢,張國榕還推薦過我,但我個子太高,比張峰毅都高一截子,實在沒法搭戲。」王旭也有些唏噓,這部戲確實經典,錯過有點可惜。

  不過他也不算是完全錯過,裡面的好幾段張國榕的戲腔都是他給配的音,算是客串。

  張國榕的身段什麼的也是回到小院找他討教的,京劇院裡的老爺子年紀大了,聽說他認識王旭,就給打發到王旭這裡來了。

  雖然王旭沒真正拜師,但每年過年都會去看梅老爺子的,少不了要在梅老爺子面前唱兩句,梅老爺子知道他現在的功底也都還在,每次都越發地可惜王旭怎麼長了這麼高。

  但對他的情況還是頗為了解的,知道他的功底不比好多登台的角兒差,既然張國榕和王旭認識,讓王旭去指點他肯定更方便。

  畢竟自梅二先生之後,乾旦已經所剩無幾。現在唱旦角的大多是坤旦,雖然也好聽好看,但畢竟有所不同,能得王旭的指點其實更合適。

  所以,王旭就成了張國榕的京劇指導,還以X的名字為張國榕做了很多念白和唱腔的配音。

  所以,他本來就是《霸王別姬》的劇組成員,參加首映根本不需要邀請,更何況,這個所謂的首映,其實就是第一次放映而已,去看了場電影罷了。

  這片子的首映禮是在坎城舉行的,香江也有組織,但大陸卻沒有辦。這個年代,大陸還沒興起辦首映禮這種推廣模式。

  「你去過他們劇組嗎?」強叔停下筷子,問了個八卦。

  「當然去過啊,去過不少次。」王旭隨口回答,認真地品嘗著跟前的鴨湯,奶白濃郁,上面飄著兩片碧綠的黃瓜。

  「有啥趣事?」

  「能有啥趣事,不是帶你們去看過劇組嗎,都差不多。劇組裡很少有亂七八糟的事情,酒店裡才多。」王旭還真帶幾個兄弟去劇組看過,外人對這些東西總是充滿嚮往,但看一次就會發現也就那麼回事。

  「不過,龔麗平時也那麼漂亮嗎?」胡二水是龔麗的粉絲,不止一次念叨過菊豆里的扮相,不得不說張大導的色彩運用,那種明亮的黃色讓龔麗的風情起碼漲五成。

  「嗯,確實漂亮。」喜歡龔麗的一般都是喜歡姐姐款的,可惜她和張大導正糾纏著。演員真的很容易被導演勾走,各方面的,這屬於職業壓制的那種。

  「細節。」幾個兄弟一臉八卦表情,雖然已經見過不少歌手,但歌手一般不是很注重長相,而演員可不一樣了,靠的就是臉。

  「不是我和你吹啊,當時我……」王旭滿上一杯啤酒,正常地開始吹逼模式,他和幾個舍友相處特別簡單,倒真有些年輕人的感覺,並沒有那麼學術感濃烈。

  也就是和這幫兄弟喝酒,王旭吹牛的欲望是最強烈的,這就是男人,有媳婦,並不意味著就真的不需要朋友。

  反正已經歪樓了,王旭也不再提自己打算拍電影的事情,這個事情他還沒和別人提過,連王霏都不是很清楚。

  喝酒嘛,吹什麼不是吹,拍電影就那麼點事兒,專業人士看起來頭頭是道,外行人看起來無比枯燥。

  其實任何行業都是如此,一個行業當外行的時候和當內行的時候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王旭其實有這方面的技能,還很強,只是他從沒顯露過,甚至連MV都沒拍過。

  導演這個職業是一個需要很強的實操能力的職業,光有技能用處真的不大,你會1000種鏡頭表現手法,並不代表你真能拍出一部好片子。

  但王旭卻真的有這麼一個想法,就在看《霸王別姬》的時候產生的。

  這兩年是華夏第五代導演最輝煌的時候,算得上是一個時代的尾聲。

  去年,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威尼斯收穫金獅,龔麗拿下影后。

  今年,陳楷歌《霸王別姬》拿下金棕櫚,要不是評委會裡面人亂出么蛾子,最佳男主角也應該是張國榕的。

  明年,張藝謀的《活著》又會捧出另一位坎城影帝,活著還得了評委會大獎,也算是大有收穫。

  到了這個時候,第五代導演在華夏的影視圈裡可以說是如日中天,歐洲三大對華夏電影頗多欣賞,除了這些影片確實足夠優秀和驚艷,時代本身的特點也不可或缺。

  歐洲文藝界對華夏現在處於一個非常特別的時代,一方面積極接納華夏的各方面的藝術人,另一方面又有著自己的偏見與傲慢。

  後世常說的拍些落後的,陳舊的給人家看,就是講的這個時代,其實第五代導演的視角還沒那麼偏頗,幾大獲獎影片都是可圈可點的。

  電影展現黑暗面本來就是常事,而評獎的喜歡這些黑暗面的東西也同樣是大部分評委的偏好,很少有那種陽光燦爛的片子能真的獲獎。

  黑暗的東西容易引發衝突,這樣的題材戲劇衝突自然格外強烈,在被華夏含蓄的外表進行包裝之後,那種由內而外的強烈衝突就有一種特別的魅力。

  八十年代之前,華夏是隔離於世界之外的,八十年代後期到九十年代初的這一段,是華夏藝術第一次與世界碰撞的時間,因此也獲得了更多歐洲人的注意,幾部片子的水平又不錯,自然而然地也就獲獎了。

  可以說,水平與時代共同構成了這一段獲獎高潮的誕生,這是一種偶然的現象,不是很具有可複製性。

  之後的第六代導演,就多少有些東施效顰的味道了,不是他們沒成就,而是他們的成就中刻意的成分就大了許多。

  這其實也可以從後續的發展看得出來,第六代導演的電影成就真的沒有第五代那幫人厲害。無論是獲獎情況還是票房情況,還真就是五代更猛一點。

  而且吧,照說第五代導演的年紀還大些,卻反而在獲獎之後能很快地走出來,開始追尋市場,成功失敗可以說是水平問題,至少他們知道去追逐。

  反而更年輕的幾個,即便獲了獎,卻很難走出那種片子的模式,陷入自我表達中不可自拔,最終獎沒拿到,票房也撲街。

  當然他們也是和時代有關,前面有了五代導演的風光無限,他們想出頭就只能復刻前輩們的成功路線。

  而等他們的作品出爐的時候,歐洲其實已經對華夏沒那麼新鮮了,新鮮勁一過,自然對片子的審視更加詳細。

  你刻意製造出來的很多所謂思考,大膽,突破之類的東西,在歐洲三大眼裡都是玩剩下的,給面子地給個提名也就算了到頭了,獲獎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從明年開始,華夏引進海外片進行分帳式銷售已經是板上釘釘的政策,現在甚至都已經在確定具體片子的時候了。

  這是華夏電影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事件,自此以後,華夏觀眾就會在電影院裡直接看到原版的海外電影,把華夏電影和海外電影第一次真正放到了同一個平台上。

  同台競技的結果當然挺慘烈,奔著獲獎去的片子就沒啥觀眾可言。

  電影學院教的就是藝術電影的那一套,完全把電影當成藝術在搞,曲高和寡不是挺正常一事嘛。

  但電影說他是藝術真的有點抬舉她,就好像99%的繪畫作品稱不上什麼藝術,同樣99%的電影也一樣稱不上。

  藝術應該是某種從日常中提煉出的精華,而不是某行當進去就是搞藝術的,那藝術也太廉價了。

  華夏是全民精英教育,畫畫你就得奔著藝術家去,學習就得奔著科學家去。但其實對於絕大部分民眾而言,那就是個謀生的手段罷了。

  學理工的人數太多,對腦子也要求太高,能不能成科學家的在上學的時候你自己就知道了,早早地放下身段去工作才是正理。

  但學藝術的就不好說了,學畫畫什麼的還有些手上的技法可以比較,唱歌的還有歌唱技巧好拼一拼。這些指標相對較硬,你不行,學習的時候可以說一眼就能看得出來,那也別費什麼功夫了。

  但偏偏這個電影就有點不一樣了,這東西吧,就和攝影有點類似。他的成品是工業化的產物,你拍出來,他拍出來,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結果也一樣。

  所以,為了不一樣,就只能在外部條件上製造不同,於是,拍電影就成了玩光線,玩構圖,玩剪切,玩鏡頭,玩節奏的東西。

  這些東西才能得顯得更藝術,這是深受歐洲電影風潮的影響的,畢竟他們曾經走火入魔到用電影拍攝幾何形體來表達的狀況。

  但這種純粹地對藝術的追求忘了電影的誕生其實是一種技術,搞出攝影機就是為了記錄一下世界,之後拍電影就真的就是為了娛樂一下大眾罷了。

  他的故事性,他的娛樂性才是最根本的,繪畫可以為了純粹追求美而不要任何其他,也可以為了追求表達而摒棄一切,他只為少數人準備是完全可以的,因為這東西本來就沒有多大眾。

  但電影卻真的不行,他拍出來是給大眾看的,說到底它是一門生意,而不是一種純粹的藝術。

  學的是藝術,乾的是買賣,這也就難怪華夏的電影從業人員上至導演下至燈光攝影,都糾結得像弗洛伊德。

  所以,當與好萊塢工業化電影同台的時候,被人家胖揍就是一件完全正常的事情了。

  而王旭是幹什麼的,玩技術,玩工業的啊。

  他在看《霸王別姬》的時候,突然有一種感覺,這片子已經是華夏電影藝術的巔峰之作了,但他真的賣不出座。

  他的場面,他的鏡頭語言都是人家用過的,歐洲玩了幾十年的,咱們也學了幾十年。

  但好萊塢不一樣,他們一直在變革,從八十年代開始,他們一直在求新。

  特效,CG,高清,立體,大屏,一輪輪的革新,讓電影的表現變得越發地豐富,這是純粹工業發展的邏輯,而不是簡單的藝術發展邏輯。

  今年,一部震撼世界的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閃亮登場,用全新的工業思維,加上成熟的電影語言,給全世界的電影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盛宴。

  同時,也給全世界死守著藝術電影的從業人員好好上了一課,可以說一巴掌抽醒了全世界沉迷於藝術電影的人們,除了那些裝睡的人。

  這部電影明年才會正式登陸華夏,怎麼說呢,它對於華夏電影人的震撼,不亞於90年的那場海灣戰爭對於華夏軍方的震撼。

  ——

  (明天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