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章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黃帝內經》,傳聞為軒轅聖帝所著,是華夏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分為《靈樞》和《素問》兩部分,被稱為醫之始祖。

  《素問》重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療原則以及針灸等內容。

  《靈樞》是《素問》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內容與之大體相同。除了論述臟腑功能、病因、病機之外,還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治療原則等。

  《黃帝內經》接受了華夏唯物的氣一元論的哲學思想,將生靈看作世界的一部分,天地萬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質「氣」形成的。

  在「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的觀念下,將人與周遭的世界、以及這片宇宙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而且,凌瑀曾經在《藏古神訣》中看到過這樣的記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通過這篇記載,凌瑀發現華夏先人認為構成世界的原初物質是形而上者的「道」,而這種原初物質也被稱之為「氣」。

  董秀珍曾經對他說過,軒轅聖帝在撰寫《黃帝內經》時,也受到過這種學說的影響,認為「氣」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

  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氣,充滿太虛而運行不止,然後才生成宇宙萬物,這其實是揭示星辰演化及生靈萬物等自然法則。

  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虛。太虛之中充滿著本元之氣,這些氣便是天地萬物化生的開始。

  由於氣的運動,從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陰陽寒暑,有了萬物。陰陽五行的運動,總統著大地的運動變化和萬物的發生與發展。

  而且,《黃帝內經》認為人與自然也是息息相關的,是相參相應的,自然界的運動變化無時無刻不對萬物產生影響。

  在《素問》篇的《寶命全形論》中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也就是說,人和宇宙萬物一樣,是稟受天地之氣而生、按照四時的法則而生長。

  人生天地之間,必須要依賴陰陽二氣的運動和滋養才能生存。甚至在一天中,人也會根據天的晝夜而產生陽氣的盛衰。

  除此之外,《黃帝內經》中闡述的觀點還有許多。

  比如,生靈萬物是陰陽相對的統一體。比如,生靈若想增進壽元,就要做到形神合一。再比如,陰陽五行和人族五臟的協調,以及陰陽二氣對天地萬物的融合和喜怒哀樂的影響。

  在《靈樞·經脈》中,還有這樣一段記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

  若是尋常之人,肯定認為這是生靈的誕生過程。但只有修行中人知道,其實這更是在向人們講述修者的練氣化神之道。

  思慮及此,凌瑀對墨羽弦音抱了抱拳,笑著說道:「弦音前輩,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您所說的這篇真解應該源自華夏古籍《黃帝內經》吧?

  我祖母是醫道聖者,對於這篇真解,我自然通曉一二。」

  「凌小友你……哈哈哈,是我愚鈍了。軒轅聖帝大人本就是華夏聖者,他的傳承自然會留在華夏。」

  聽到凌瑀的話,墨羽弦音微微一愣,面帶慚愧地說道。

  看到墨羽弦音的神色,凌瑀心中一動,笑著問道:「弦音前輩,聽您的話,似乎您也曾和軒轅聖帝有過交集啊?」

  墨羽弦音稱軒轅聖帝為大人,顯然他對軒轅聖帝很尊敬。

  「哦,凌兄弟,實不相瞞,當年軒轅聖帝大人在去往另一片世界的時候,曾經在第一界停留數載,更是對我族有恩。

  後來,軒轅聖帝大人踏破虛空,飛向另一片世界,在他老人家臨走之時,為我們留下了一段真解。

  雖然只是一小段真解,卻讓我們受用無窮。時至今日,我們仍感激他的照拂。」

  墨羽弦音並未隱瞞,他眼中布滿崇敬之色,對凌瑀說道。

  「好了,老爺子我把這臭小子交給你了。你我都能看出他的道基如何,問題出在了那裡,剩下的,你就看著辦吧。」

  就在這時,仙無終出言打斷了二人的交談,淡淡地說道。

  仙無終說完,邁步走到演武場後方的一座祭壇上,從懷中取出一壺陳釀。一邊淺酌,一邊打量著凌瑀和墨羽弦音。

  「凌兄弟,我之前見你面色雖然紅潤,但紅潤之下卻有一絲淡淡的陰霾遊動,想來應該是心之所疾。

  所以,我冒昧地問一句,凌兄弟是不是心中有牽絆之事,所以暗中傷慟啊?」

  墨羽弦音看了看凌瑀的額頭和臉頰,輕聲問道。

  聽到墨羽弦音的話,凌瑀知道瞞不過對方了。

  想到此處,凌瑀便將唐槿萱和自己勞心的華夏之危對墨羽弦音娓娓道來。

  凌瑀知道,仙無終既然對自己沒有惡意,而且還特地命墨羽弦音為自己提升修為,化解暗疾,顯然他們都是好心。

  「原來如此!凌兄弟,雖然你表面上並未顯露出任何的異樣,可是根據軒轅聖帝大人留下的真解來推斷的話,恐怕小友被這些勞心之事纏繞已久了吧?如不排遣,後果不堪設想啊!

  我記得在我族的那篇真解中,有這樣的記載『心居胸中,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主神明,主血脈,心合小腸,生血、榮色,其華在面,藏脈、舍神、開竅於舌、在志為喜。』

  有此說明,凌兄弟道基不穩的根源在心上。心火虛旺,神虛燥毒,只要解決了神虛之毒,將其煉化,道基自然穩固。」

  墨羽弦音聽到凌瑀的遭遇,也暗自點了點頭,正色說道。

  「那……依前輩的意思,我是需要煉化神虛,解開心之燥毒,才能穩固道基嗎?」

  凌瑀雖然不能完全明白墨羽弦音的意思,但也聽懂了大概。

  「哈哈哈,俗世庸醫或者尋常的醫道聖者才會簡簡單單的解燥毒,理神虛。但對我而言,卻有更好的方法!」

  墨羽弦音笑著搖了搖頭,眼中浮現出自信的神芒。

  「那前輩的意思是……」凌瑀不解其意,繼續問道。

  「凌兄弟,你我都是習武修道之人,不知你可否聽說過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啊?」

  墨羽弦音神秘一笑,揮手間掌心綻放出一朵金蓮,美輪美奐。

  「三……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我自然聽過,只是,那種境界於我而言太過遙遠。所以,我也只能想想而已。」

  墨羽弦音的話驚得凌瑀長大了嘴巴,無奈地苦笑道。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乃是內丹術的大乘境界。修者其實與百獸一樣,在修行到一定境界後也會孕生出內丹。

  內丹藏于丹田之內,是修者精元所在。當修者的修為臻至化境的時候,便會有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神跡顯化。

  前期內丹孕于丹田,中期通達五臟,後期聚於泥丸宮。

  前期,也就是三花聚頂中的人花,此過程為煉精化氣。

  在內丹術中,精、氣、神以精為基礎,可元精須與元氣合煉,化為輕清無質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隨河車運轉,煉成丹胎。在此過程中,修者需沉心靜氣,致虛極,守靜篤。

  人本由精化而生,故精為輪迴種子,修道者心必空於下焦,戒去淫意,精不妄瀉,故必須禁慾,則精滿不思淫,鉛花生矣。

  中期,也就是三花聚頂中的地花,此過程為鍊氣化神。

  在煉精化氣的基礎上,將氣與神合煉,使氣歸入神的煉修階段。其要點是用意識調整內氣之分布和運行,以增強力量。

  人之生存賴以氣,心必空於下焦,無驚無恐,無忿無怨,則氣平順,道暢通,中氣足而不思食,銀花生矣。

  後期,也就是三花聚頂中的天花,此過程為煉神還虛。

  在前幾個階段的基礎上進入完全的性功,以返回先天,若能達成鍊氣化神自然而然會達成煉神還虛,難度都建立在前兩個階所段。其實,這一階段也指的是神魂和神覺之力。

  煉神還虛的過程中,精氣雖足,無神者,則其體無光,其人無命,故神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執不著,神滿不思眠,常清常醒,則脫殼還虛,歸入虛空境界,則金花生矣。

  而當修者真正修至三花聚頂的時候,便會迎來最後的一道關卡,也就是煉虛合道。

  而所謂煉虛合道,也就是華夏武者的仙人劫。煉虛合道之時,便是修者勇渡天罰之際。

  若渡劫成功,也就意味著合道圓滿,將破碎虛空,踏足仙域,成為一名仙人境強者。

  在華夏太古流傳下來的法訣中,曾有詳細的解釋。

  煉至三年、九載、百年、千年、千劫、萬劫,直待四大崩散,虛空粉碎,無形無跡。這是攜帶肉體大覺金仙,修成萬劫不壞金剛之身。

  當然要經九年面壁之功,用虛空粉碎之法訣:蹈光依滅盡定而寂滅之,寂滅日久,直至三年、九載,空定衡極,滅盡無餘之際,神光周足,法相圓滿,色空俱泯,形神俱妙。

  其斂也,至精至徹,納入芥子而無間。其放也,至大至剛,包羅須彌而無外。

  而五氣朝元,指的是人的心、肝、脾、肺、腎五臟之氣。

  心藏神,後天為識神,先天為禮,空於哀,則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氣朝元。

  肝藏魂,後天為遊魂,先天為仁,空於喜,則魂定,東方青帝之木氣朝元。

  脾藏意,後天為妄意,先天為信,空於欲,則意定,中央黃帝之土氣朝元。

  肺藏魄,後天為鬼魄,先天為義,空於怒,則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氣朝元。

  腎藏精,後天為濁精,先天為智,空於樂,則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氣朝元。

  人之修道,必由五行歸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歸原無極本體,而達圓通究竟。

  只是,這三花聚頂,五氣朝元聽起來簡單,但若做到,恐怕以凌瑀此時的修為,可謂是遙遙無期啊。

  就在凌瑀沉思之際,墨羽弦音拍了拍凌瑀的肩膀,笑著說道:「凌兄弟,這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境界對於尋常修者來說,自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但對於你來說,卻遠沒有那麼複雜。」

  聽到墨羽弦音若有所指的話,凌瑀心中一凜,不動聲色地問道:「前輩,我不懂你的意思。」

  看到凌瑀眼中的警惕之色,墨羽弦音遙望天穹,輕聲說道:「凌兄弟,師尊已經對我提起了你的事情。所以,我覺得修行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境界對你而言只是時間問題。

  因為……你的丹田中已經孕育出了天地至寶,而且,那可是足足八顆內丹啊!」

  「前輩,你!」

  聽到墨羽弦音的話,凌瑀臉色大變,他眉頭緊鎖,面色冰冷。

  凌瑀緊緊地盯著墨羽弦音,手指已經觸碰到界靈指環,隨時準備祭出斷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