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多遜的表情有些誇張,內閣之中只有他一個比較幽默詼諧。
一開始郭浩確實不喜歡他,可是後來想想,如果都是一些老古董也沒什麼意思,身邊有些小丑他也能多些樂趣。
至於他們那些小動作,郭浩也都看在眼裡,秋南經過上次的警告收斂了許多,郭浩不想弄出一個錦衣衛,他是討厭別人騙他。
有道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郭浩有時候裝裝糊塗,下面的人還能輕鬆一些。
隨著後世之人的了解,很多人越來越能理解乾隆皇帝為什麼喜歡和珅,事實上有些人雖然正直,卻不懂得變通,這不符合處世之道,這樣的人不能沒有,也不能太多。
「哦?真的麼,那麼這叫棉衣朕就賞給你了!」
「多謝陛下!」
盧多遜喜滋滋地答應,郭浩把大宋第一件棉衣給他,這可是莫大的榮幸,盧多遜表現的非常受寵若驚,讓人有些想笑。
棉花種植成功,北方的衣物有了著落,郭浩的計劃又前進了一步,所有人也都開始琢磨起來。
「諸位愛卿,女真建國,大宋已經掌控了遼東,但西北地區還有很大的問題,你們可有什麼建議。」
趙匡義進軍受阻,郭浩沒有怪他,趙匡胤站在下面,快速思考這件事。
「陛下,西域疆域遼闊,自秦時就被遊牧民族占據,漢武帝幾征西域,把西域劃入版圖,成立都護府,駐軍進行統治。
如今我大宋國力已經不亞於漢朝,陛下文韜武略不輸於漢武帝,完全可以恢復都護府,重新掌控西域!」
說話的是趙普,他早就想過這個問題,現在有機會,他終於說了出來,其他大臣表情各異。
「陛下,臣不贊同趙大人。」沈義倫忽然站了出來,行禮道:「陛下,首先漢武帝討伐匈奴,是因為匈奴騷擾大漢邊境,如今西北地區對大宋秋毫不犯,我軍出師無名。
第二,當年匈奴統一,漢朝只需要打敗匈奴王室,就能收復兄弟,控制西域。
現如今西域四分五裂,部落林立,若是出兵討伐,恐怕不能一網打盡,需要費很大的周折。
第三,西域北面接壤遼國,遼國對西域多有騷擾,卻從來沒有吞併的打算,若是大宋有所行動,恐怕遼國也不會無動於衷!」
沈義倫說的三個問題,卻是是目前最大的問題,現在內閣里分了三派,像王溥、薛居正、呂慶余、沈義倫都不主戰。
而主戰派只有一人,那就是趙普,剩下的陳玄、盧多遜屬於中立,不發表建議。
沈義倫說完,薛居正補充道:「西北地區環境惡劣,士兵生存都很困難,更別提打仗了,中原的百姓到了西域,根本無法適應當地環境。」
王溥和呂餘慶聞言點頭,郭浩始終沒表態,想看看大臣們到底什麼想法。
「咦,盧大人你怎麼滿頭大汗,是不是不舒服!」
陳玄發現盧多遜有些站不住了,滿頭大汗坐臥不安,所有人聞言看向他,郭浩心裡偷笑,知道他這是熱的,但在郭浩面前不敢失儀。
「盧愛卿看起來有些不適,那今天就到這裡吧,回去以後都好好想想,有時候目光要長遠一些!」
「遵旨!」
郭浩找了個理由結束了這次議事,其實朝中反戰的聲音一直不小,郭浩始終不搭理。
可是治理國家離不開這些大臣,如果郭浩始終獨斷專行,久而久之怕是要寒了人心。
郭浩看出內閣之中只有趙普是主戰的,歷史上也是他幫助趙家統一了天下,所以趙普很擅長這類事情。
之前郭浩對於內閣之人遠近不同,對於趙普也是不冷不熱,但政治上為了做成一些事情,有時候可以扶持一些勢力!
趙普一人獨木難支,那就幫他一把,手下人和自己不一條心,實在不行就換掉!
離開皇宮後,盧多遜秘密派人給二皇子送信,講述了宮裡的事,郭浩又提起了西北之事,看樣子郭浩是打定主意要收復西北。
郭致舜看了信件,直接來到國公府,和李安說了這件事。
「外公,父皇再一次提起西北,看樣子他心裡已經有了打算,盧多遜信里讓我拉攏趙普,內閣之中只有他一個人主戰。」
李安今年已經六十歲了,頭髮鬍鬚皆已花白,平日裡很少上朝,但朝中之事他都清楚。
「這件事你怎麼看?」
郭致舜聞言思索一番,道:「父皇謀劃西北,是想恢復漢時疆域,可是西北地區荒涼貧瘠,就算收復了也沒太大益處。」
李安之前一直閉著眼睛,躺在一個搖椅上,聽到這話忽然睜開眼睛,眼裡露出一道精光。
「你是你父皇的兒子,難道連你都不能懂他麼?你父皇難道不知道西北的情況,但是他猶豫了麼?」
「這……」
李安說郭致舜不懂郭浩,這讓他有些難以接受。
「你仔細想想,你父皇這些年都做了什麼!對於那些部落他都是怎麼做的!」
李安說的太模糊,郭致舜還是不明白,在他看來,如今大宋疆域已經夠大了,如今又加上遼東,已經很不好統治了。
看到郭致舜一臉迷茫,李安搖了搖頭:「既然盧多遜讓你拉攏趙普,那麼你就和他多親近吧,趙普既然敢主戰,說明他看懂了你父皇的用意!」
「是!」
郭致舜在李安這裡沒得到答案,於是打算去找趙普。
與此同時,郭致堯也知道了宮裡的事,他其實同意打仗,只不過王溥幾人不同意,平日裡有意無意地教導他的都是些儒家的治國之道。
按照傳統思維,西域對中原沒有威脅,大宋沒必要花那麼大精力去攻略西域。
郭浩現在的布防已經很穩妥了,邊境的百姓已經不再受外族侵擾,內地更是國泰民安。
可是郭浩偏偏不安於現狀,很多人都不明白郭浩為什麼這樣做,若是說他有野心,貌似不是很充分。
郭致堯沒有想那麼多,他只是學習郭浩的一切,包括處事風格,思維習慣,因為在他心中郭浩就是完美的。
然而郭致堯作為大皇子,按禮制他是太子的第一人選,這也是王溥等人支持他的原因之一。
如此一來,王溥等人一定希望郭致堯按照他們希望成長,郭浩是開國皇帝,負責打天下,而郭致堯很可能是治世之君,負責守天下。
兄弟二人的處境相左,如果二人換個位置,想必相處的一定很愉快,郭致舜不想打仗,盧多遜讓他支持趙普。
郭致堯想打仗,王溥等人又不支持他,有時候命運就是這樣捉弄人,不會讓你一切順利。
至於趙匡胤這些武將,他們很少參與這種國策討論,趙匡胤有發言的權利,但他卻很少說話。
對於這些武將來說,他們唯一的統帥就是郭浩,郭浩說打他們就打,郭浩說不打他們就不打。
隨著思想教育的深入,這種觀念深入人心,郭浩軍政財一手抓,這才是他的底氣。
所有人都走後,郭浩留下了趙匡胤,問道:「元朗,這件事你怎麼看!」
趙匡胤抱拳道:「陛下用心,臣能夠理解,陛下的難處,臣也能體會。
陛下儘管放心,無論那些文臣說什麼,我們都會支持陛下,只不過事關重大,還請陛下三思而行。」
這要是換了一般的武將,恐怕就沒有最後那句話了,但是趙匡胤也是重視文人的,所以才說了這句話。
郭浩明白趙匡胤的意思,現在事情還不大,還都可以商量,一旦牽扯的方面過多,那麼就會影響朝堂的團結。
所以郭浩接下來走的每一步,都需要大臣們的支持,這不是怕他們,而是大局為重,維護國家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