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時間太長,柴榮也有些坐不住了,郭浩同樣也有些著急,但他急的和柴榮不一樣。
這場戰役中,各位將領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能力,郭浩做的只是調度,並沒有親自參與。
可是越是順利,郭浩越是擔心,他擔心他的出現,導致南唐的變化,南唐不會因此滅國吧!
因為這個原因,郭浩接下來有些猶豫,此時南唐援兵還很強大,很多參謀都請求罷兵。
郭浩把這個問題推給了柴榮,柴榮招來大臣議事,到底要不要繼續打下去。
李谷此時臥病在床,柴榮派遣范質和王溥去和李谷進行對策商討,李谷稱:「壽春馬上就可以攻下來了,這個時候只需要陛下親征就行了!」
柴榮聽後很高興,決定御駕親征!
三月下旬,柴榮任命王朴擔任東京留守,兼管開封府;以三司使張美擔任大內都巡檢,侍衛都虞候韓通擔任京城內外都巡檢。
次日,柴榮自大梁出發,先前周和南唐在水上作戰的時候屢屢受挫,對此柴榮一直記著。
他在大梁城西側的汴河造了數百艘的戰艦,讓南唐降將教習水戰。
幾個月後,水戰的局勢開始完全被周軍所掌控,後來右驍衛大將軍王環率領水軍從閔河出發,沿著潁河進入淮河,令駐守在當地的唐軍感到驚恐。
三月底,柴榮抵達下蔡,四月初周世宗渡過淮河,抵達壽春城下,郭浩率領眾人迎接,並且轉交了大權。
第二天早晨,柴榮所部駐紮在紫金山南側,趙匡胤被任命為為先鋒,對唐軍的先鋒寨和紫金山北的一處軍寨發動攻擊,全部得勝,陣斬三千餘人。
唐軍還沒挖成的甬道也被後周軍截斷,南唐軍前後不能相救,到了當天晚上,柴榮分兵把守各個剛剛攻占的軍寨,自己則返回了下蔡。
柴榮考慮到南唐軍應該會沿著淮河向東潰逃,於是派虎捷左廂都指揮使趙晁率領數千水兵在淮河上順流而下。
幾天後,柴榮在趙步駐軍,各路將領圍攻南唐紫金山寨並獲得成功,唐軍被陣斬上萬人,許文稹、邊鎬、楊守忠等將領全部被活捉。
唐軍殘部果然順著淮河向東逃竄,柴榮親自率領數百騎兵沿著淮河北岸追擊,其他將領沿著淮河南岸追擊。
水軍則在淮河上發起追擊,唐軍戰死、淹死以及投降的總共四萬餘人,周軍繳獲的戰船和糧食、兵器都是數以十萬計。
當天傍晚,柴榮趕到了荊山洪,此地已經距離出發地趙步有二百餘里的距離了。
當天晚上,柴榮在鎮淮軍下榻,第二天隨從官員才趕到鎮淮軍,劉仁贍聽說援兵被周軍擊潰後扼腕嘆息。
旬末,柴榮命令附近縣的丁夫數千人給鎮淮軍築城,總共建了兩座城,淮河南北兩岸各一個。
下蔡的浮橋被挪到了這裡,被用來扼守濠州和壽州援兵的來路。
此時的淮河正在漲水,南唐濠州都監郭廷謂逆流而上,準備發動偷襲焚毀浮橋,結果被右龍武統軍趙匡贊發現,在其必經之路上伏擊唐軍,並獲得勝利。
唐齊王李景達和陳覺從濠州跑回了金陵城,只有靜江節度使陳德誠部全軍而退。
中旬初,淮南節度使向訓被任命為武寧節度使,兼任淮南道行營都監,所部駐紮在鎮淮軍。
次日,柴榮從鎮淮軍返回下蔡,第三天,柴榮給了劉仁贍一封詔書,投降與否由他自己決定。
金陵,李璟向大臣們諮詢自己是否應該親征來抵禦周軍,中書舍人喬匡舜認為這樣不行,結果被李璟以擾亂軍心為名流放到了撫州。
李璟改問神衛統軍朱匡業和劉存忠,朱匡業用一句詩回答:「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而劉存忠也表示同意,李璟一怒之下把朱匡業貶為撫州副使,劉存忠被流放到了饒州,而李璟最後也沒有踏出金陵城半步。
四月中旬,柴榮在壽州城北列陣,向城內守軍展示兵力。
唐守將、清淮節度使兼侍中劉仁贍已經病得不認人了,兩天後,南唐監軍使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等人以劉仁贍的名義出城投降。
又一日,柴榮賜給劉仁贍詔書,派遣闔門使張保續進城宣讀詔書,劉仁贍的兒子劉崇讓出門接受詔書並謝罪。
四月下旬,正式的受降儀式在壽春城北進行,周廷構等人把劉仁贍用擔架抬出城參加儀式。
劉仁贍臥病不起,柴榮在慰問並賞賜財物後,讓劉仁贍回去接著養病。
接下來,壽州的治所被從壽春城轉移到了下蔡,壽州境內死罪以下全部被赦免。
州民有聽從南唐指令上山反抗後周的,詔令其回家務農,過去的事情既往不咎,如果在此期間有所殺傷也不再追究。
以往的政令如果有不便於百姓生產作業的,全部上報壽州治所。
幾天後,任命劉仁贍為天平節度使,兼任中書令,當天,劉仁贍去世,追贈彭城郡主。
李璟在得知劉仁贍去世後,也追贈太師,柴榮為了紀念劉仁贍的氣節,將清淮軍改名為忠正軍,並任命右羽林統軍楊信擔任忠正節度使、同平章事。
同時下令將壽州糧倉打開,賑濟災民。
五月初,柴榮返回汴梁,權利重新移交給郭浩。
月底,南唐投降後周的士兵被歸入新組建的懷德軍中,六月中旬,趙匡胤被任命為義成節度使。
戰爭繼續,時間轉眼來到顯德四年,這場仗已經打了三年,南唐徹底沒了脾氣。
四月,郭浩抵達迎鑾鎮,時不時地前往江口督戰,讓周水軍攻打唐水軍,並成功擊破對方。
郭浩得知南唐戰艦在東?州駐守,並扼守住了長江口以及通往蘇州、杭州的水路的時候,立刻派遣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釗率領步兵和騎兵,右神武統軍宋延渥率領水軍順江而下。
四天後,慕容延釗上報稱在東?州成功擊潰唐軍,郭浩隨即派李重進率兵趕往廬州。
李璟得知周軍在長江上來去無阻之後,擔心周軍南渡,但又不想失去皇帝的位置,於是就派遣兵部侍郎陳覺奉表,準備傳位給李煜,讓李煜聽從後周的命令。
此時的淮南,只剩下廬州、舒州、蘄州和黃州沒有在周的控制之下。
兩天後,陳覺抵達迎鑾鎮,面見郭浩,請求將剩下的四個州也全部割讓給後周,兩國沿長江為界,並乞求罷兵,用詞十分哀傷。
郭浩上奏後,柴榮回復道:「朕本來只是要你們長江以北的土地的,你們的國主可以舉國內附,那我還有什麼好多要求的呢!」
陳覺拜謝後離開,第二天,陳覺請求派遣闔門承旨劉承遇返回金陵傳達旨意,柴榮讓劉承遇捎回一封詔書,上面寫著「皇帝恭問江南國主」。
這時,吳越國上奏稱其上直都指揮使、處州刺史邵可遷、秀州刺史路彥銖率四百艘戰艦、一萬七千名士兵在通州南岸駐紮。
李璟派遣劉承遇返回迎鑾鎮,奉表給周世宗,表中自稱南唐國主,請求割讓長江以北剩下的四個州,每年貢獻數十萬財物。
而太子也會在不久後平安送回,自打周軍南下,他們一直沒敢慢待柴宗宜,每天好吃好喝好玩,此時柴宗宜都有些樂不思蜀了。
郭浩得知這個消息,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覺,之前的傷白受了,柴宗宜的命怎麼這麼大,李璟的膽子還是太小了,如果李弘冀在,估計會死拼到底。
至此,周攻南唐之戰結束,周得到了十四個州,六十個縣,迫南唐劃江為境,取得統一戰爭的又一次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