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本人來說,一個650萬噸的鋼鐵計劃,是一個龐大到他們無法想像的項目,這麼大的項目,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建成,650萬噸的鋼鐵基地總投入之中,最終投產的時間是2年,最大幾個單向,包括一次性投產會超過60萬噸的單體煉鋼廠項目,這是日本從未進行過的現代化的煉鋼廠。
掀起投產了近百萬噸,絕大部分是普通的建築用鋼,螺紋鋼和標準鋼,不過先期投資之中,有一項是關係到整個阿拉斯加局勢的,那就是年產10萬噸的特鋼項目,這是專門針對軍事化用途開啟的項目,優先級是最高的,這一項目,也是第一時間完成了投資,並且於1917年初交付使用了。
對於中國來說,特鋼項目,只不過是龐大的鋼鐵項目之中,微不足道的一項,甚至10萬噸的特鋼項目,在整體的650萬噸鋼鐵項目的投資,不超過7%,就技術指標來說,可以算是目前世界比較先進的水平,跟中國比起來,別說是中國最先進的特鋼,就算是普通的民用鋼鐵,很多中國的特鋼企業,也超過了日本人的標準。
給日本的鋼鐵的強度上,是中國在5年前的水準,這樣的炮鋼,放在一戰這個層面上,只能夠用來製作100毫米以下的火炮,根本無法用在100毫米以上,155或者是艦炮上面,或者說用在上面,必須要加厚的炮管,會讓火炮的重量大到難以承受的程度的,就跟後世日本的一款火炮來說,同樣口徑的火炮,比起的歐美發達國家,最少重了30%,在步兵火炮領域,別說是30%,對於大口徑火炮來說,10%也就代表這無法承受,多出一噸的重量,對於步兵來說,是噩夢。
對中國而言,這是落後的,已經無法應用到軍事之中的鋼鐵標號,可是對於日本而言,卻不是這樣,在得到了這些特鋼指標的時候,日本人有些如獲至寶的感覺,在歸到中國的體系之前,日本哪怕是無縫鋼管,普通的戰防炮,都無法自產,從這個程度,一下子躍升到了自產100毫米的火炮,這種提升程度,讓日本恍若在夢中一樣,甚至不相信這一切是真的。
時間緩慢的向前,在努力的建設之下,1917年年初,10萬噸的特鋼項目成功的投產,並且在1917年的2月,成功出產了第一批的特鋼,在日本歡呼雀躍他們終於走向了火炮時代的時候,作為這一個10萬噸的特鋼項目配套的項目,一個槍炮廠,已經在一個月之前,進入到了試生產的時間,並且在1917年的一月,成功的生產出了第一門的火炮。
這一點在日本占據阿拉斯加的歷史上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甚至陸軍和皇室的高官,都參與了這麼一門火炮的入役儀式,雖然這麼一門火炮,只是一門50毫米迫擊炮,在戰場上面,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微小。
特鋼大部分都要進行軍事方面的生產,只有極少部分,在用於民用之上,在沒有辦法達到峰值產量的時候,基本上會向軍事傾斜,而這麼一個槍炮廠在特鋼沒有到位的時候,日本人用進口中國的鋼材,做磨合,生產火炮。
日本是有生產槍炮的傳統,早在戰國時代,就有製作槍炮的師傅,只不過,技術不高而已,長期的工業化,也讓日本累積了一批的技術工人,跟中國的之前一樣,這些技術工人沒有被應用起來,他們被分散到各個工廠之中,只是作為一個稍稍熟練一點的勞動者,做著辛苦的工作。
其實這個時代,這是大部分國家的習慣,包括英法德在內,還沒有人看到技術工人的重要性,也就是德國,他們也不是看到了產業工人的重要性,本身就重視工人,重視生產,再加上嚴謹的作風,這才形成了較為初級的產業工人體系。
這也是德國,能夠以一省之地,對抗整個世界的根本原因,中國因為楊元釗的穿越,提前的把洋務運動的精華都給利用起來,以此作為種子,加上楊元釗從後世帶來的技術材料,這才讓中國獲得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並且用了短短几年的時間,就趕超了世界先進水平,工業能力之強大,恐怕連普通的政府高官都沒有意識到極限在哪裡。
為了扶植日本,抵抗美國,當然要拿出來一點真的東西,除了在武器裝備之上,儘可能的滿足日本之外,剩下只是一個調整的過程,可是這些調整的,如果換成自己來領悟的話,需要漫長的時間,甚至會走無數的彎路,可是中國只要點破,只是簡單的把日本調教一下,把有限的產業工人和技術人員,用到合適的地方,威力就立刻展現出來了。
一個只有8000名工人的工廠,其中絕大部分抽調的都是原來日本兵工廠的工人,還有少部分來自其他工業,跟造槍造炮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工人,在日本看來,原來的兵工廠超過5萬人,每天製作的槍械不超過800把,想來這個兵工廠會微微的提升,卻不會太多,最多算是給阿拉斯加一點點的補充,可以對得普通軍民宣傳,日本有守住阿拉斯加的決心,都已經把軍工廠放在阿拉斯加上面了。
可是真正產量震驚了日本,軍工廠建設之中,一直都在磨合,是分別出產,沒有總數出來,可是在差不多磨合完畢,第一次整體試生產的產量,就已經超過了日本的想像,日生產步槍達到1600支,機槍150隻,迫擊炮60門,子彈和炮彈若干,基本上一天可以裝備半個聯隊,這也是單獨兵工廠之中的,產量最大的,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之前整個日本的兵工廠的總產量,都未必比的上這個數字。
一天1600隻,一年超過50萬,按照現在日本的常備陸軍,也就是兩三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換裝,更別說十分之一的機槍和大量的火炮,這樣一個工廠,才8000多人,這超乎日本人的想像了。日本人以為這就是極限了,可伴隨著技術工人的磨合,還有中國方面的指導,日生產步槍的能力沒有多少增強,翻了一倍,達到了3200隻,機槍顯著增加超過了500隻,迫擊炮也增強了不少80門,最關鍵的是,多了37戰防炮50門和75毫米和90毫米火炮各3門。
槍枝這玩意,只要足夠多的人,日本也可以生產出來,大不了是成本低一點,耗費的人工大一點,可是火炮不一樣的,這可是陸軍之王,從拿破崙提出,火炮是陸軍之王,戰場之神的時候,火炮就已經在陸戰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在接觸了中國的普通軍隊體系,日本人才知道,自己跟中國之間的差距,有多麼的龐大,在密集的火炮之下,任何的人海戰術,都是送人頭的,更別說單單中國,根據不同的情況,炮彈也分了很多種,特別是步兵殺傷彈,日本都不知道,為什麼中國人會這麼的厲害,製作出了這麼一款密集殺傷的炮彈,成千上萬的鋼珠,在火藥和爆炸力的推動下,密集的籠罩在的炮彈爆炸的區域,經過了中國用計算機進行測算之後,基本上達到了9成以上的殺傷力。
這種殺傷力非常的可怕,要知道,普通的炮彈,從實心到空心,走過了一兩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初期的實心火炮,雖然對於攻城有巨大的效果,可是對於人員的殺傷作用並不強,炮火被稱之為陸軍之王的時代,更多是炮火的威懾力,一枚實心炮彈,在火藥力量的推動下,以摧垮一切瘋狂,碾碎一切的時候,沒有多少人能夠承受這麼強橫的壓力。
當空心彈出現了之後,依靠著破片和火藥本身的殺傷力,火炮對於步兵的殺傷力才顯著的提高,在面對大規模的步兵衝鋒的時候,火炮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見識了中國的步兵殺傷彈,一枚普通的75毫米火炮,會攜帶直徑不超過3厘米的上千鋼珠,這些鋼珠會在炮彈爆炸的範圍之中,不規則運轉,看起來小小的鋼珠,在被火炮的火藥,加持到了一定的速度的前提下,會把炮彈威力籠罩的範圍,變成一片絕域。
日本之前,都不能夠生產火炮,37戰防炮都很難,迫擊炮也就是進口美國的無縫鋼管之後,再進行加工的,整體的效率不高,可是現在,一個只有8000名工人的工廠,卻生產出了的以前整個日本都不曾生產出來的大口徑火炮,如果人員更多的話,會是怎麼樣呢,說不定單單依靠阿拉斯加的兵工廠,就足以支撐整個美洲的戰局,有了足夠的裝備和軍火武裝日本武士,他們不但能夠擋住美軍,甚至,可能進行反攻,野心之火迅速迸發出來,日本不但派人學習這個兵工廠的經驗,還主動向中國請教,為什麼一個簡單的兵工廠,只有8000人的兵工廠,就有這麼大的威力和產能。(未完待續。)